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以「冷」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降發炎
翻轉大眾「熱比較好」的33則臨床案例◢
‧長年胃食道逆流,吃藥沒改善→練習喝冰水幫助食道收縮,慢慢就不藥而癒了
‧多年便祕,竟是喝溫熱水造成→早上一杯冰牛奶、優格或豆漿,就不常便祕了
‧夏天容易失眠,長期靠安眠藥入睡→避免夏天喝熱水,晚上喝冰水順利入睡了
‧容易焦慮,頻尿1小時多達4次→習慣喝冰水後,焦躁改善、頻尿情況已緩和
‧鼻塞到上課無法專心、也坐不住→讓鼻子適應冷環境,上課專心、成績進步了
‧糖尿病愛熱敷,皮膚紅癢難痊癒→停止熱敷、泡澡2個月後,血糖指數正常了
舉凡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疼痛、慢性皮膚過敏、代謝症候群、失智症,甚至癌症,大多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發炎反應。多年來梁恆彰醫師見到許多案例過度倚賴熱敷、泡溫熱水澡、保暖、喝溫熱水,結果卻提升發炎反應,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舒服,甚至症狀會變得更嚴重。
→談養生,首先要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尤其心理有壓力,身體也會發炎!
◤沒有一定冷或熱就是好的
端看環境與我們身體的需求來決定◢
人類是恆溫的動物,身體具有自動調適的機制來應對環境的溫度變化。喝冰開水的禁忌是在於是當有失溫的可能,或有副交感神經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腹瀉或腹痛時)要避免,另外阻塞性心血管疾病或未控制的高血壓也要慎重。
喝溫熱水的禁忌是當身體過熱,或有交感神經症狀時(例如過熱、心率快、鼻塞、胃食道逆流或情緒失調等),另外低血壓、心臟衰竭與慢性疼痛也不宜,尤其是在炎熱的環境下。
→調理身體應該要遵循生理科學,找到冷與熱的最佳平衡。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完整探討溫度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的健康專書。
●很多吃藥好不了、找不到病因的疑難雜症,都能在這本書找到方法。
●以科學依據、遵循生理機制、非藥物的方式,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各種疼痛問題。
●全書分三大部分,先破迷思,再舉案例,最後提供日常保養方法。
作者簡介
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序 假標題假標題假標題
閱讀之前 打破迷思,你該懂的「冷」知識!
考一考,你對「溫度」的迷思!
第一章 認識四種冷熱體質:冷熱體質大解析
沒生病卻不舒服,只能求助無門嗎?
以生理學為基礎,認識人體四類體質
三分鐘檢測,認識自己的體質!
1外熱內冷體質:循環好、少發炎
2外冷內冷體質:新陳代謝慢、活動力差
3外熱內熱體質:怕熱、容易流汗、口乾舌燥
4外冷內熱體質:失眠、容易累、怕冷也怕熱
調整體質第一步,建立「馴化作用」觀念
「馴化作用」讓你更容易適應冷與熱
改善怕冷體質,就是要冷刺激
‧喝冷開水、冰開水,甚至含冰塊
‧天熱小腿泡冷水、天冷小腿用冷毛巾擦拭
規律運動能調節核心體溫、增強心肺又紓壓
‧外熱內冷:常見於長期慢跑、做耐力運動或長年勞動生活的人
‧案例1長年鍛鍊身體,但退休後情緒低落、悶悶不樂
外冷內冷:常見於內分泌失調、供氧不足、腸胃不佳、手術化療者
‧案例2化療和手術後,身體消瘦、沒有食慾、很怕冷
外熱內熱:常見於不運動而發胖者、愛運動而壯碩的人
‧案例3中年體壯微胖、失眠、心悸、高血糖、高膽固醇
外冷內熱:常見於慢性病、不常運動者,女性或中老年人居多
‧案例4年輕女性怕冷、常喝溫熱水、情緒失調、胃食道逆流
第二章 冷,減少發炎:原來我們身體愛冷多一點!
冷熱的觀念不清楚,小心影響健康
事實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
‧細胞對熱真的很敏感
‧人體本身就是發熱工廠
過熱效應會導致大小病痛
‧慢性過熱,會變得又怕冷又怕熱
‧不明顯的發炎是「症」、明顯的發炎是「病」
第三章 溫度影響自律神經:身體要的冷熱,和你想的不一樣
發炎是身心健康的大敵
發炎可以啟動免疫力,但卻要擔心後遺症
善用冷與熱,是非藥物治療疼痛的最佳利器
‧器官老化的關鍵就是發炎反應
失眠、頭痛,是腦神經過熱引起的
‧熱到睡不著是有原因的
‧兩招助眠:懂得降溫和補充熱量
‧案例1夏天惱人失眠,只能靠安眠藥入睡
‧案例2長年頭痛、肩痛、怕冷風、少動,只喝溫熱水
自律神經要正常運作,冷熱是重要因素
‧過度熱敷和喝熱飲,自律神經更容易失調
‧泡澡,可能讓你越泡越疲勞
‧案例3身體精壯愛運動,卻情緒失調、鼻塞煩躁
‧案例4長年吃藥,憂鬱症不見起色、不愛出門旅遊
‧案例5焦慮到膀胱過動,頻尿到一小時多達四次
‧案例6壓力大到割腕,心理輔導仍不見起色
‧案例7運動過勞,導致失眠、心悸
‧身體過熱,會讓自律神經失控到病痛相隨
喝冰水促進新陳代謝,有助燃燒脂肪
‧內臟白色脂肪是代謝症候群的大敵
‧逆轉糖尿病,就靠米色與棕色脂肪
‧案例8糖尿病愛熱敷,讓皮膚紅癢難痊癒
‧案例9糖尿病合併慢性疼痛,常吃止痛藥度日
‧糖尿病的致病機轉就是發炎
‧讓新陳代謝提升的熱刺激,只是一時的
味蕾、口腔、鼻腔等味覺,被冷熱給左右了
‧冰品要甜,糖要夠多;食物要有味道,溫度要夠
‧慢性鼻塞、牙敏感、胃食道問題,水喝冷一點比較好
‧鼻塞問題,忌喝熱水、過度洗鼻腔
‧案例10自小鼻塞,有睡眠中止症,經手術仍無改善
‧案例11小學生鼻塞嚴重到上課不專心、也坐不住
‧案例12多年慢性鼻塞、經常洗鼻,但卻越來越不舒服
‧慢性鼻塞鼻炎元兇,通常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氣管受刺激、吞嚥動作,和冷熱息息相關
‧人體對於溫度的感受有相對模糊的空間
‧案例13待冷氣房過久且手腳冰冷,只好不斷喝熱茶潤喉
‧竟然越喝溫熱茶水,越容易口乾、沙啞
溫熱飲食對心臟比較好?大錯特錯!
‧心臟不舒服、自律神經失調,別再執著喝溫熱水了
‧與其說心臟不好的人怕冷,其實更怕熱
‧千萬不可以一味地只想吃溫熱食物
‧案例14中風半癱,一度好轉後竟每況愈下
‧案例15裝支架仍胸悶、心悸,勤熱敷並無法緩解全身痠痛
‧案例16體胖、心臟裝支架,奉行溫熱飲食,腰腳痠痛到寸步難行
‧許多心臟病患者有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
‧與其冬天怕冷喝熱水,更要提高室溫、多活動
血管循環與凝血:手腳冰冷不是判斷循環好壞的唯一標準
‧內臟靜脈回流的能力,決定循環好壞的關鍵
‧很多疑難雜症是內臟腫脹造成的
‧冰水有助於回流心臟的血液增加
‧小心過度泡澡,易使凝血功能變強造成血栓
‧案例17工作過勞,想泡澡紓壓,卻變得更累
‧四肢冰冷泡熱水澡,並不是好辦法
‧溫度低、氧氣就多,當然空氣好
‧銀髮族或心肺欠佳者,要注意食物的熱度與食量
食道、腸胃與便祕:善用冷熱,消化道會更健康
‧便祕喝熱水,情況會更嚴重
‧脹氣、胃食道逆流,為什麼吃藥總是好不了?
‧驚嚇!午餐後竟是心肌梗塞的好發時間
‧認識消化道生理特性,減輕腸胃與心臟的負擔
‧案例18長年胃食道逆流,吃藥物始終沒改善
‧案例19多年便祕,竟是喝溫熱水造成的
‧改善長年胃食道逆流,喝冰開水就對了
生殖系統與骨盆:核心體溫左右生育和骨盆健康
‧體溫或氣溫太高,影響胎兒的健康與壽命
‧骨盆腔過熱,會讓全身不舒服
‧女生月經來的種種不適,不能怪罪於吃冰
‧女性怕冷的原因:不愛運動、穿太暖、吃太熱
‧案例20骨盆慢性發炎,手術後又復發
‧案例21不斷食補、喝熱水,子宮囊腫又現蹤
‧案例22嚴重腰痠無法挺直,熱敷、束腰、食補等都難以緩解
‧案例23體弱無力、怕冷心悸、情緒失調,月經出血過久
‧案例24經痛到吃止痛藥都沒效
‧變漂亮關鍵,運動與積極活動
過度熱敷、泡澡,皮膚與黏膜變薄、變黑、易感染
‧皮膚常受熱,容易感染黴菌,嚴重者恐要截肢
‧善用冷刺激,可增加皮膚新陳代謝、黏膜的抵抗力
‧案例25腰部到雙腳痠痛、栓塞、皮膚變黑
‧生理特性,越保暖、循環越差!?
肌肉要活動,但不要運動後發炎
‧減少運動過熱兩件事:一喝冰冷水、二間歇性運動
‧運動後收操,心臟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
‧運動後喝溫熱水,身體負擔會更大
‧運動流汗後,泡溫泉放鬆很不好
‧絕大部分的慢性疼痛,與組織沾黏、缺氧有關
‧案例26老人膝痛多年,連帶腰背痠痛,行走困難
‧案例27腰膝痛到換關節,但術後還是無法行動自如
‧案例28飽受肩背疼痛折磨,睡熱墊促循環仍無法改善
‧案例29跑者膝、大小腿等不舒服,運動後泡澡紓壓更不好
‧為什麼慢性痠痛和神經痛總是好不了?
癌症:癌細胞怕熱是錯誤的觀念
‧癌症病友想以熱止痛,只會更痛
‧喝溫熱水和熱敷,只會加重發炎反應
‧案例30乳癌切除後,手與肩頸疼痛難耐,且無法入睡
‧案例31鼻咽癌導致口乾舌燥、吞嚥困難、肩頸痛難耐
‧案例32腸癌末期控制得宜,但腰背痠痛到無法入睡
‧緩解癌症疼痛不難,要動、要冰敷
第四章 冷馴化實踐:不再對冷有偏見,變得更健康
溫熱水、冰涼水、室溫水,該怎麼喝?
夏天或冬天時的保養之道
乾冷或乾熱主神經作用、濕冷或濕熱主發炎反應
冰敷、熱敷的最佳時機
泡腳真的養生嗎?
回歸生理反應,找到冷與熱的最佳平衡
參考文獻
【冷知識檢測】考一考,你對「溫度」的迷思! Q1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 A:沖澡、泡澡用冷水或熱水,應該要以身體狀況與環境冷熱來考慮。年輕力壯的人如果為了鍛鍊身體,以冷熱交替沖或泡澡所施加的生理壓力訓練最強,次強的是只用冷水或是熱水。 一般人熱水沖澡就好,如果想要稍微挑戰自己,可從冷水沖腳開始,慢慢訓練到腿部就可以了。大範圍的冷水澡,身體需要具備相當強的生熱能力(亦即運動能力)與冷適應訓練。對於一般有健康疑慮的人,沖澡的方式比泡澡安全,因為泡澡產生的生理影響比較大,需要考慮身體狀況與接觸時間長短的影響。 Q2空腹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 A:往往會這麼問,多半是媽媽看不慣兒子還沒吃飯就從冰箱拿冰的飲料咕嚕灌下肚。氣候炎熱時身體變得燥熱,空腹喝冷開水吃冰可以舒緩身體過熱的現象,之後才吃得下飯,所以只要不是甜的飲料,反而可以提振精神、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緩解便秘習慣,以及胃食道逆流。 另外,在寒冷的季節裡喝冰開水,需要經過運動訓練與處在溫暖的室內環境,才不會產生失溫的壓力;因此,在國外的餐廳裡因為有開暖氣,即使天寒地凍,他們飯前常常也是供應冰開水,自有其道理。當然,如果身體無法適應,那麼要如何做,還是需要再三考量利弊。 Q3喝冰開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和體質變寒嗎? A:吃冰有助於增加新陳代謝、活化脂肪細胞、幫助解渴與散熱。尤其,過熱的時候吃冰,可以提振精神與情緒,多數人因此容易保持活力與運動力;而運動與活力的增加,可以改善怕冷無力的外冷情形,因為經過運動訓練之後,體質就會變得傾向外熱內冷的狀態。不過,吃冰會刺激副交感神經與促進平滑肌收縮,對於氣管敏感與腹瀉的人,可能需要適量或額外的訓練。 人體為了維持恆溫,生理會有適應現象,體質越接觸溫熱反而怕冷而變寒,越接觸冰冷就怕熱;所以,北方人怕熱而南方人怕冷,常喝溫熱水身體比較怕冷,而常喝冰開水反而比較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