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祢 患難與共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同祢 患難與共

作者:提摩太‧凱勒
出版社: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23日
ISBN:978986945375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管控那種黑暗,但是卻無法永遠有效。我們生活中的亮光(愛、健康、家庭、工作),最終都會逐漸暗淡。到那時,我們需要的是:「超越了自己理智、才能和力量所能給予的――某種東西。」

  上帝為何允許世界上有痛苦和苦難?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信徒與非信徒。提摩太.凱勒的著作在宗教和一般讀者中暢銷數百萬冊,現在,他也要一探這個恆久的問題。他指出在痛苦和苦難的背後有其意義和理由;他有力且開創性地論證表達,這是人類經驗的一個核心成分,我們只有在理解與上帝的關係之後,才能真正地戰勝它。提摩太.凱勒是位於曼哈頓的救贖主長老教會的牧師,他以對宗教與文化的獨特洞見而聞名。凱勒所寫的一系列書籍,為無數讀者的靈性旅程提供了引導。本書使用了聖經的智慧和衝出逆境的個人故事,為這個重要的主題帶出了極需並且新穎的觀點。

作者簡介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

  出生成長於賓夕福尼亞州,畢業於巴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維爾神學院(Golde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初期牧會於維吉尼亞州霍普威爾市(Hopewell,Virginia)。一九八九年與妻子和三個兒子於曼哈頓(Manhattan)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今天,救贖主教會有超過五千人固定參加禮拜天崇拜,也在世界各地幫助建立了將近兩百五十間新教會。他的作品包括了《禱告解密》(Prayer)、《婚姻解密》(The Meaning of Marriage)、《工作魅力》(Every Good Endeavor)、《慷慨的公義》(Generous Justice)、《山寨版的上帝》(Counterfeit Gods)、《揮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以及《我為什麼相信》(The Reason for God)、《被釘十架的王》(Jesus The King)。作者現與家人居住於紐約。

譯者簡介

趙剛

  生於中國四川,現旅居臺灣。北京大學物理學士(199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物理學博士(2001),美國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Philadelphia)宗教學碩士(2005)。譯作包括了提摩太•凱勒的《禱告解密》、《婚姻解密》、《工作魅力》,魯益師的《天路回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巴文克的《啟示的哲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溥偉恩的《認識時代論者》(改革宗翻譯社,2013)等。

導論 在萬事底下之恐慌的轟隆聲6 

Part 1. 認識煉爐
1各種苦難文化22
2 基督教的勝利52 
3 對世俗的挑戰90
4 惡的問題118

Part 2. 面對煉爐
5 信仰的挑戰156
6 上帝的主權176
7 上帝的受苦198
9 學習邁開步250
8 受苦的理由220
10 苦難的種類274

Part 3. 在煉爐中與上帝同行
11 行走298
12 哭泣318
13 信靠338
14 禱告358
15 思考、感恩、愛390
16 盼望416

後記424
致謝430

導論

在萬事底下之恐慌的轟隆聲
The Rumble of Panic Beneath Everything

  這些年來,我們在服事「困苦者」中所學到的東西,都寫在這本書裡了。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寫道,苦難使上帝「看起來像是缺席了」,她所言無誤。但是大衛在《詩篇》第三十四篇中則反過來說,雖然我們感覺上帝缺席了,但那並不代表祂真的缺席。大衛的生活曾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一切看來都像是完蛋了,然而大衛回顧那個時候的結論卻是:「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三十四:18)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就是,在我們自己的生活裡,我發現,這是真的。

  若你正處在逆境裡,我希望你可以先讀這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你會發現,在那裡有許多為數驚人並且可以幫助你面對苦難的方法,而且它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有時候,它們看起來像是彼此衝突。把聖經看成是受苦者的資源,那麼其天才之處就是在於它豐富、多面向的思路。它知道苦難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原因,也有同樣多元的正確回應。為了表現出人們對於苦難有著多樣可能的回應,我在很多章節的後面,都附了一則使用第一人稱來講述的故事,它們均是出自經歷苦難並且與上帝一同走過苦難的人士。這些故事既能鼓舞人心也很現實。聖經並未應許,「受苦」這件事在今生將會有完全的解決方案或是「幸福結局」。但是這些故事卻表明了,信心之人如何去面對各式各樣的苦難,並在上帝的幫助之下走過煉爐。這些故事提醒我們,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候,也要認出上帝的同在;在最糟糕的時候,尤其要如此。

  聖經對受苦最生動的描寫,也許是在《但以理書》第三章,那裡有三位忠信之人被扔進原本要燒死他們的煉爐當中,但是他們的身旁卻出現了一位神秘人物。大吃一驚的旁觀者,看到在煉爐裡的不是三個人,而是四個人,而且其中一位的相貌好像「神子」,所以他們走過了苦難的煉爐,未被燒滅。從新約的角度來看,基督徒知道這就是上帝的兒子、是祂自己。祂在幾世紀後走上十字架之時,就面對了祂自己的、慘烈更甚的患難煉爐,這把上帝「與我們同行」的概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我們在耶穌基督裡面看到,上帝就像我們一樣實際地經歷了烈火的痛苦,祂真的是帶著慈愛和同理心、在我們的傷痛中,與我們同在的上帝。

  祂自己投身進到我們的煉爐,好讓我們在發現自己身陷烈火之時,可以轉向祂,知道我們不會被燒滅,反而會變成更優秀和美好的人。「我必與你同在,試煉成祝福,使你最大困苦成屬靈益處。」

「在無人看見之時,榮耀上帝」 喬妮.伊瑞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女士幾乎一生都在輪椅上度過。她十七歲跳水時意外受傷,導致肩膀以下癱瘓。在受傷後的前兩年,喬妮經歷了憂鬱、苦毒,想要自殺,也懷疑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她到了巴爾的摩(Baltimore)地區的一個復健中心時,與另外三、四位年輕女士成了室友,她們也各有某種的障礙。同室裡有一位女孩名叫鄧妮斯.沃特斯(Denise Walters)。   鄧妮斯曾是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一名十七歲高中高年級學生,開朗又受人歡迎。有一天,當她在台階上跳來跳去時,她因為膝蓋有點無力而踉蹌了一下,就在那天快要結束時,她變成幾乎是無法再走路了,回家後她躺到床上,當她醒來要吃晚飯時,就發現自己從腰部以下都癱瘓了,不久之後是從脖子以下都癱瘓,而且再加上雙眼失明。就是這樣。這是一種很罕見、進展很快的多發性硬化症。        她一動也不動地躺在綠橡復健醫院(Greenoaks Rehabilitation Hospital)床上,既不能動也無法看,而且也幾乎是不能說話。人們很難和她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室友們會和她有簡短、隻字片語式的談話,但是也只能到這樣。再過不久,除了她的媽媽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來看她了。但是鄧妮斯和她的媽媽是基督徒,每晚媽媽都會來為她讀聖經,與垂死的女兒一起禱告。鄧妮斯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是死亡卻又來得一點都不快,甚至這也無法被當成是「不幸中的大幸」。她孤單地在病床上躺了八年。  然後她就死了。  喬妮分享了對她來說「鄧妮斯的生活」有多麼地困擾她。如她書中所解釋的,她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失去和苦難,她記錄了每天都緊壓著她的所有問題:「為什麼這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是一個委身於耶穌的基督徒,但是為什麼我的餘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上帝怎麼能夠從這當中成就美善?為什麼我要信靠一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的上帝?」然而,緩慢卻堅定地,她開始有了進展。她開始發現「為什麼可能會有意義」的一些理由,這些理由很多都與更深地理解上帝的榮耀相關。她開始看到,苦難是向他人見證上帝榮耀的一種方式。別人若看見了你在苦難之下的忍耐,這會向他們顯明,上帝是真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