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就要輕鬆學:戴維思快速記憶訓練700多例單字與句型(附光碟)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英語就要輕鬆學:戴維思快速記憶訓練700多例單字與句型(附光碟)

作者:戴維思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09日
ISBN:978986124772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輕鬆快樂的英文學習法
全腦記憶又快又好
活用右腦學習外文
學習效果要能持久
運用圖像連結記憶
學英文不鑽牛角尖
學英文有輕鬆門道
藉形音義找到連續
圖像法比正統更正統
十全大補帖超好用
生活應對最好用
700多句生字句型實際操作
本書四大特點
輕鬆學、簡單記、隨時聽、馬上懂
  你還在逐字逐句的背誦英語,深陷在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惡夢中嗎?現在開始,照著專家的建議和例句,讓學英語不再是件苦差事!
名人推薦
  本書引導讀者進行「大腦瑜珈」,以輕鬆幽默的聯想配合簡單易懂的圖像,就算再「康固力」的頭腦,也會變得柔軟有彈性!
──前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曾燦燈
  擁有好的工具,可達到的成效是乘法,不是加法,不但能豐收重要資訊,還能幫助讀者開發自己的「學習養殖場」,輕鬆耕耘歡喜收割!
──文化大學觀光系講師劉志華
  透過圖像與故事的聯結,改變僵硬的學習方式,輕鬆快樂地做頭腦體操,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葉玟妤律師
  讀者若能妥善運用本書的方法,不但對過去只能苦記死記的單字,可以輕鬆牢記不忘,更能觸類旁通,以類似的方法學習其它學科。
──人間福報家庭版主編張慧心
作者簡介
戴維思(Davis)
  生於香港,8歲全家移民美國,在接受美式文化與價值觀洗禮的同時,由於身處跨越種族、語言、文化、價值觀等不同的環境,使戴維思擁有一個充滿挑戰與可能的學習成長空間。
  柏克萊大學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工作,卻在29歲環遊世界於香港轉機時,意外踏入「學習如何學習」的領域,進而成為快速學習的世界級專家。
  戴維思長年巡迴亞洲演講,並於1994年選擇學習中文並在台灣創業,同時大力推動「戴維思效能學習系統」,誓言要幫助「一百萬人」更聰明、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培養信心。
  堅持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戴維思以身作則,不斷設定目標和時間賽跑,挑戰生命的高度與寬度:環遊世界、學習中文、異鄉創業、參加三鐵競賽、滑雪比賽、跑馬拉松、拍電視廣告、寫專欄、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出書、成立全球學習訓練辦公室。
  著作暢銷兩岸突破60萬本,繁體著作有《這樣學習最有效》、《一天英語開口說》、《戴維思超強記憶訓練》、《賺錢英語開口說》、《晴天雨天都賺錢》、《我聰明因為我做記憶訓練》。

代序
和孩子一起學英文
  有很多自認本身英文能力就不是很好的人,在成為父母後,過去可能累積了許多英文學習的挫折與不成功的經驗,對學英文這件事,也無法抱持充分的信心。
  但為了小孩要學習英文,他們不得不重頭回鍋學一次。這其中,首先遇到的便是背單字這回事。有一類父母,記取當年痛苦的經驗,不願孩子再重蹈覆轍,便積極找尋新的學習方法;而另一類,便可能仍舊沿用過往不佳的學習經驗,要求孩子反複背誦。
  例如BOOK(書本),我們在缺乏更好的方法前,會以反覆念誦記憶B-O-O-K─書本,並標記KK音標、記憶KK音標。
  其實,這種記單字的方法,難度是相當高的。因為除了需拼對字母,還需硬套上一組原本就不熟悉的抽象符號(音標),讓學習者同時記兩套字母,並使其產生音義上的連結,可想而知其中的複雜度有多高。相信不少國人,一開始記單字時,就是因為同時要認識音標兼背誦單字,所以英文從來沒有好過。既然以往的這套學習方法不見得有效,何妨試試新的單字記憶和學習法,讓自己有機會在英文的學習路上反敗為勝呢!
  有心學英文的人都知道,學習種類五花八門,但是技巧是可以掌握的,尤其當面臨學問(菜色)太多且太雜時,沒有Upgrade(升級)的技巧,就可能學越多越亂、學越久卻越記不住,慢慢就會會形成學習的大麻煩,甚至對該學門心生恐懼,產生厭倦感。
  更何況,學習英文也好,學習其他語文也罷,簡單來說就是「形(spelling)、音(pronunciation)、義(meaning)」。但話說回來,外文也有好多種,這輩子又不是只學英文,有人還想學日文、韓文、法文、俄羅斯文、德文、西班牙文……等等,就連中文也面臨簡體字將要取代正體字,成為聯合國認定的中文,使得學中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本書就是要告訴以前英文學習沒有得到好方法的所有讀者,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可以採用更靈活的策略及方法協助自己複習英文,如果要教育孩子,也在可以影響小孩的範圍內,協助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而且形成善的循環,讓好的影響長長遠遠,孩子不但英語的學習能力加快,未來學習任何事務也都能觸類旁通廣受益處。
  預祝大家在英語的學習旅程能夠充滿創意,一路順風!
戴維思於曼谷
  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習慣以理論為基礎,而把創意的部分分割出來,其實,這只用到了左腦的學習。因為在左右腦的分工中,左腦的學習與理性、邏輯、文學相關,右腦的學習則與空間、圖像、感覺有關。
  有趣的是,左右腦同時都主管記憶,只不過兩者記憶東西的方式不同,其中左腦主管的是大量但短暫的記憶,就像臨時抱佛腳的考生,考前開夜車苦讀,多少管點用,說不定還可以低空飄過及格線;至於右腦則主管長期的記憶,就像長期累積的研究成果,很長一段時間都能享有,並可歸類為終生資產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當我們習慣於靠重複背誦來記憶時,其實只用到了左腦,但別忘了,我們還有另一半的腦,並沒有好好利用。換言之,如果我們能夠採用全腦的概念來學習,則不但可以記得多,同時可以記得快、記得牢、久不忘,而且還能輕鬆愉快喔!
  就像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小孩小時候很聰明、很棒,聽了馬上記得,或是看了馬上記得。可是上了小學以後,這樣優異的能力卻好像喪失了,很多東西再也無法一學就會。」
  很多醫學、科學人士,都想了解到底小孩原本優秀的能力是怎麼喪失的,後來發現:其實每個小孩都有其求生的本能,出生之後會想盡辦法讓週遭的人知道自己感覺不舒服、肚子餓、冷了、想尿尿、想抱抱……,同時想盡辦法用圖像、聲音、感官,來記住他想記住的事情,所以展現出非常高的智慧和表現。
  不過進了學校之後,老師的教導方式大量使用左腦,學校的教育環境,例如校規、守則、考試、背誦,也大量需要利用左腦,和小時候喜歡什麼就接觸什麼,想學習什麼就學習什麼的感覺式學習完全不同,所以記憶能力便好像不再像小時候那麼亮眼。
  更何況,學校制式化的學習內容,通常不是小朋友自己搜尋的資料,而是由老師被動給予的資料,加上老師給予的資訊,是一批接著一批大量進來的,小朋友的學習是否有興趣?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夠不夠?可能都被忽略掉了,這時,小朋友只能利用左腦進行大規模的認知學習,導致右腦充滿創意的學習方式逐漸被忽略掉,久而久之,右腦的學習功能就慢慢萎縮,小朋友也就慢慢不像幼兒時期那樣一學就會、一點就通了。
  這項科學研究觀察提醒了所有人,幼兒時期的右腦式圖像學習,因為是包括了自己的創意成分,因此容易記得。既然如此,大人何不讓孩子把圖像學習的本能延長久一點,讓旺盛的學習能力持續下去呢?
  有趣的是,其實放眼全球各種語文,學習中文本身並非易事,甚至被認為是世界最困難的語言之一,然而台灣的孩子雖然學習速度有快有慢,但居然到後來個個都把中文學會了,甚至在小小年紀的一、兩歲,就能對話溝通,經過練習之後,連深奧的經書都能朗朗上口。
  可見台灣的孩子在學習的能力上,並不會比其他國家的小朋友差,問題只在於我們太習慣於只使用一半的大腦來學習,讓另一半的大腦長期休息,以至於顯得孩子似乎創造力不足、學習能力低落、觀察力有待加強……。
  這樣的現象就像是士兵荷槍上戰場,有彈匣卻沒有子彈,不但可惜更是可怕。
  其實,除非是有聽力、器官、智能、整合能力等缺陷,絕大多數台灣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沒有問題──但前提必須是,要他把左右腦都喚醒,一起幫忙來記住五花八門的知識和學問。
  所以,本書內容所提出的方法,並不是什麼偉大的創意,但卻能有效的提醒大腦:「別休息太久,該工作囉!」
活用右腦學習外文
  一般而言,依憑左腦的學習方式,讓老師容易評分,家長也能明確了解小孩記得多少,投資是否得到回收。但對於學習外文而言,如何活用右腦卻是一件重要而不可等閒視之的問題。原因是,左腦雖然在短時間內記得比較多,但右腦的記憶路徑,是靠圖像、聲音、味道、感覺的記憶模式,所以會比左腦記得更久更深入,而且要應用或表達時,右腦「搜索」資料的時間比左腦快多了。
  偏偏台灣整個外在環境,所使用的教材,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習成果檢驗的方式,都比較偏重於死記死背的學習,所以學習外文時,很容易掉入只利用左腦的狀況中,而且積重難返後,右腦能力愈來愈退化。
  再者,很多人會急著在學習後能收到立即的成效,因此在這種壓力下,有很多英文單字我們常常還不會念就已經會拼字了。其實,這就像台灣的小孩在學中文的時候,如果先不讓他聽、講,而是先教他注音符號,豈非變成和學英文一樣困難?
  這就好比有個小孩,牙牙學語時叫了一聲爸爸,爸爸好高興,不斷鼓勵他一說再說,孩子自然充滿興味的重複再三;相對的,如果孩子發出了「爸爸」的音,做爸爸的剛露出欣慰的笑容,卻立刻要求小孩寫出或拼出「爸爸」的筆畫和注音,孩子很可能就會立刻傻住,並再也不肯隨便開口說話了。
  這個極端的例子聽起來好像很好笑,但是別忘了,很多台灣朋友學習外語時,就是落入這樣的模式。而外國人覺得中文難學,問題可能也出在,當他們開始學中文時,老師便要他們先學寫或認字、文法,於是,外國人只好舉雙手投降了。
  以我本人七歲從香港移民美國,投入完全陌生的環境,接觸並學習英文的過程,認為「聽、說、讀、寫」的順序,正好就是最佳的語言學習順序,也就是說,若沒有常聽,怎麼說得出來?若說不出來,又如何讀、寫呢?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順序一定要照著走,若倒著做,便是違反人類的天性和習性。
  學習應該是有方法、有管道的,「聽」就是利用右腦在記憶,聽的時候腦袋會去分辨:這個東西以前有沒有聽過?是否能夠自動找到連結的意義?例如當讀出「book」的音時,同時看到了書上「一本書」的圖案,如此便可將字、音、義三者連結在一起了,未來也比較容易牢記三者間的關係。
  相對的,如果只是B-O-O-K書本、B-O-O-K書本……,一直重覆背誦,那麼,文字就只是符號,雖能勉強記得,卻遠不如有圖像做連結介面時般的快速記牢。最糟的是,由於左腦是屬於短期記憶,考完一次試後,若不再時時複習,一段時間後,學生往往早就忘記曾經學過這個單字,下次再在別篇文章遇見它時,只好重新來過一次:B-O-O-K書本、B-O-O-K書本……,雖然說「勤能補拙」,但是不斷重複錯誤,可真令人灰心喪志呢!
學習效果要能持久
  有人形容說,左腦及右腦都是一個大資料庫,也像愛讀書的人有兩個書房或兩間大型圖書館。既然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財富,那麼所有讀的書,就會像錢一樣,一塊錢一塊錢的存進這兩個大書庫中。
  這其中,左腦的資料庫就像「活期存款」,由於接納短暫記憶的容量有限,必須有進有出,所以讀進去的資料,很快就會被「領」出來用掉,就像許多小孩喜歡急就章,考試前拚命強記,還沒考完就馬上忘光光了。從以上的事例可知,千萬別以為「路不會白走,書不會白讀」,如果用錯方法學習或記憶,就有可能「讀了也是白讀」。
  相反的,如果把書存進右腦的資料庫,那麼便猶如我們每天花精神、花時間、花熱情,把學習到的點點滴滴內容,轉成「定期存款」,長此以往,就能像很多人說的,所學會的東西變成長期擁有的知識,形同「賺到(累積)人生的第一個百萬」。
  這種把知識從快速、大量的「臨時存款」轉為「定期存款」的方式,在學英文上也應該比照辦理,尤其是英文單字的學習,不但可以量化,還可以透過檢測來訂定目標,例如英檢便是依照不同程度,決定考多少常用的單字量。所以學英文雖是個長久的過程,但它的指標是相當清楚的。
  左腦及右腦的學習要相互為用,不能單靠其中一種方式,但話說回來,如何才能把所學習的內容存進右腦呢?
  正如前述,左腦容易即存即用即忘,因為這是一個理性的收集資料、記憶過程,很少與人們的感官、創意結合,這樣的存款,套句通俗的說法,就像個「路人甲」,只有交會的剎那稍有感覺,船過便水痕不再了。
  要怎麼把路人甲變成朋友呢?就是要啟動右腦去感受,對它產生興趣、好感,並且延伸興趣、好感,直到記住這個東西。舉例來說,就像「路人甲」如果是個美女,那人們可能就會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若想要將他轉換成較熟的朋友,一定會想辦法去認識記住,並且常常約她出來,一回生、二回熟,自然就變成好友了。
  這整個過程,就是百分之百右腦式的學習,原因就在於學習的過程中,放入了自己對形貌圖像的感情、想像能力,因此不但記得快、記得久,也能激發主動親近的行動力。
  特別是,在英文初階的學習中,需要學會的具體字比較多,所以圖像連結確有其必要性。再者,運用圖像、聲音來串連英文,一方面較不會讓小孩的右腦閒置,同時也牽動了左腦的學習,讓左右腦同時動起來。
  畢竟,學習這一回事,需要左腦的記憶、理解、背誦,更需要右腦的連結、創意、構想,唯有運用聲音、圖像、藝術的右腦記憶能力,搭配上傳統左腦死記死背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全語文的學習,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運用圖像連結記憶
  圖像記憶不僅可以運用在英文中,對任何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例如我們看化學元素表時,一百多個元素符號,不但各有其序號及位置,而且每個符號各有英文代號,要怎麼記憶才能快速記牢呢?
  根據研究,若是運用人類腦部Working Memory(短暫記憶)區,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只用直接強記法,多數人能記得的數字或項目,都在七加減二(項、個)的量內,記憶差者可能只記得五個,記憶好一些的可能記得九個。換言之,一般人可暫時勉強記的東西,約只是五到九個之間。
  既然超過十個項目,對人類的記憶就是大挑戰,那麼化學元素表多達一百多個元素,更是大大超出了我們所能進行的短暫記憶,因此若要記得多,就要想方設法處理它。這其中,沒有經過訓練的學生,大多會用左腦不斷反覆的背誦、死記,但真正好的方法,卻是要將其與已知的東西進行數字、聲音及意義的連結,以增加記憶的數量、時間。
  例如,氦(He)是2,2的形狀就像一隻鴨子,如果我們想像一幅圖畫,是一隻可愛的鴨子跟你說「嗨(氦)!」這樣,豈不就可以將「氦」與「2」連結在一起了。
  或許有很多人會擔心,這套學習是否為夠「正統」的學習方式?其實,非傳統的方法未必不是正統,只不過站在學院派的立場,總認為死記死背才是「正統」,如果忘了,就再一次死記死背,直到完全不會忘記為止。
  問題是,目前不論是國小、國中到高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多而龐雜,如果只採用傳統與正統的學習方式,資優特別優異的孩子可能好一點,還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如果是資質一般的孩子,恐怕得每天忙到半夜十二點,都還不能夠休息呢,遑論可以休閒、學才藝,或做自己想做的事!
  更何況,如果有一種拒絕重複背誦的學習方法,卻可以培養小孩廣泛運用創造力的習慣,何樂而不為?畢竟,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大多是充滿創意的右腦學習,此時也最適合培養創造力。家長別忘了,我們大人的學習力已經被長久的「正統」學習養壞了胃口,創造力也不斷往下降了,可千萬別再用同樣的觀念,使下一代也蒙受同樣的無奈呀。家長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不要阻礙小孩的創造力,甚至要保留及激發小孩的創造力,使其學習能力更加提昇。
  在此大人引導小孩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建議大人不妨超越傳統、正統的迷思,趁機重新啟動創造力的思考,將自己以前沒有學習好的能力補救回來,讓大人小孩都有機會面對新的學習世代,縮短學習的歷程、閃過學習的痛苦,快速看到學習的成果。
學英文不鑽牛角尖
  老實說,英文真的不是一門「學問」!曾有一本韓國的暢銷書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學」英文(Don't study , just learn .),意即:英文既然不是學科,而是生活中的表達及溝通工具,學習者就應該從生活上的各種方法去感覺它、應用它,而不是抱持做學問的態度鑽研它、死記它。
  如能用這樣的概念來看英文單字,「學英文」就一點也不難了。
  誠如前述,一個人碰到事情,最多可以記憶的數量,就只有五到九個的容量,英文從A到Z共有二十六個字母,但一般的英文單字,通常很少是超過九個數字。例如School是六個,難一點的Library也才七個,就算字母超過九個的單字Comfortable,也可以用音節將它斷開,以便於記憶。
  從這些事例可知,大家其實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信念:「英文事實上並不難學,而且,學英文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種!」唯有建立這樣的信念,才有希望和機會讓自己的英文進步或教會自己的小孩。
  以台灣的學習環境為例,比較麻煩的可能是:「因為不常用,所以容易忘記。」這個問題,是許多人學英文時共同面臨的問題,此外,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台灣的英文學習,經常是與生活脫節的,所以常背常還是不記得,如果英文是存在生活裡的,我們可以將它與生活週遭連結,看到什麼想到的都是英文,也就不容易忘記了。
  由此可知,凡事只要經過腦子跑一遍,就比較不會忘記。若只是把所有東西背誦下來,所背的東西並沒有運用腦子思考過,就等於沒有用到腦子。這幾年來,我陸續寫過幾本書,教大家怎麼利用諧音法、圖像法記住知識,而英文單字的記法更可以靈活運用、藉用、借力使力。
  也就是說,中文是我們最拿手的語言,當我們要學新的語言時,不應該把最拿手的中文丟掉!應該「借用」中文,讓英文更好。語言之間是互通的,也不應排斥彼此間的互相轉換、借用。因此千萬不要把語言分門別類,例如法文中的「肥皂」發音酷似台語的「ㄙㄚˋ ㄇㄨㄣˊ」。既然如此,我們在學法文的時候,何妨享受學習的快樂,藉用國台語中已知的音義來學習新的語言呢?
  我絕對相信,當小孩發現法語的「肥皂」,發音就是台語的「ㄙㄚˋ ㄇㄨㄣˊ」時,一定會相當的開心:「我會講法語?!」但若是大人,可能會覺得:「哪有那麼好,難道所有法文都可以對照台語嗎?」
  其實,大朋友們何不放輕鬆,不要那麼嚴肅,開心一點來邊玩邊學語文,不要把英文當成一門學科,才不會弄得孩子跟著緊張兮兮,一開始就覺得如臨大敵、壓力無比,又如何能教孩子輕鬆快樂把英文學好?
學英文有輕鬆門道
  持平而言,英文其實是一種頗為人道的語言,也有邏輯和規則可循,一是one,二是two...十是ten,二十是twenty,二十一是twenty-one,都有規則可循,或者只是小小的變化。
  我自己曾在法國待過一段時間,發現法語的數字的說法全然不同於東方或美語,可能是法國人數字觀念較佳,他們說「七十」時,講法是「兩個三十加十」、「八十六是四個二十加六」,你想想,聽或講法語時,不但要聽懂,還要立刻心算加減乘除,其難度可以想見。相較起來,英文則容易多了,所以我才說:英文其實是很人道的語文。
  此外,對於初學者而言,英文有許多同音字、同義字、近似音,或是同一家族的一組字,或是一次學習很多看起來有點像又不完全像相似字詞時,會備覺困難,這就像一家姓李的家族突然來訪,你可能一時之間是無法搞清楚誰是爸爸、姐姐、哥哥、弟弟,但是若能用個簡單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色及醒目的地方,將他們加以區別、同中求異,便可以在短時間內記清楚,而不致太失禮。
  例如我的學生「記憶小王子」皓皓,原本很不喜歡學英文,因為他有個表弟從小就上全美語的托兒所,一個有這樣環境、一個沒有,若一天差十個單字,一年就差了一千多個單字了,和表弟比起來,皓皓不但英文能力不足,整體的自信也不足,惡劣循環的結果,更加不願意親近英文。
  但是皓皓學會了圖像思考法之後,開始對英文充滿興趣,對於過去很頭痛的同音字、相似音,也開始懂得如何運用圖像法去區辨了。
  例如,他學Women和Men這兩個字,老是記不得哪個才是「女人」的意思、哪個是「男人」的意思,他跑來問我,我告訴他說:女人說話比較囉唆,所以比較長的Women是女人,Men是男人的意思。他回答我說:「可是我姑姑是女人,卻不囉唆呀!」後來他想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有個女人對男友說:「我們結婚吧!」男人很酷的回說:「免(台語發音更傳神)」,這是他自己的觀察、想像,我相信聽過這個說法的人,也一定不會再弄錯了!
  另外,學習關於樂器的單字時,老師一定會一起教很多個不同的單字給你,有時難免就會張冠李戴。 不過皓皓卻沒有這種常見的困擾,那是因為他也很會運用自己的創意和想像!比如說,他說彈鋼琴屁股要挪來挪去,所以鋼琴是Piano((屁要挪);笛子是Flute,跟甘蔗形狀很像,又和水果(Fruit)的發音很像,兩個字就產生音義上的連結了。鼓是Drum,發音與「壯」類似,想像成強壯者鼓打得比較好,也就記得了。
  既然如此,我忍不住挑戰皓皓:「那小提琴Violin怎麼記?」皓皓一派輕鬆的跟我說:「拉小提琴的人手會拗起來拉弓,造形就像字母的V,這樣就容易把它記住啦!」
  我還發現,似乎年紀越小,創造力越驚人,皓皓當時不到十歲,但創造力令人印象深刻,所創造出來的音義連結不但簡單好記,還可融入精彩的社會觀察。由此可見,我的這套學習方法,不但是圖像法、諧音法……,更可以說是創意學習法,也是想辦法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的好方法。
  試問,如果你不喜歡英文,英文會學得好嗎?很難。如果給小孩一個簡單、有趣的方法記住單字,讓他始終保有背單字的興趣,那麼小孩很容易就把背單字一事,操作得又快又好,也更願意去記更大量的單字。
  或許有人會問:單字記得好,英文就可以學得好嗎?
  其實,記單字就像是練武蹲馬步一樣,是英文學習的基本工,如果連單字都不記,要談文法、閱讀幾乎不可能,但如果可以簡單處理單字一事,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文法、聽力、閱讀等。
  總而言之,英文的學習是環環相扣的,建議家長「不要關任何一扇窗戶。」不要只堅持一條道路,圖像、創意學習只是多了一種學習方法,且是有趣的方法喔!
藉形音義找到連結
  人出生後開始牙牙學語時,會想盡辦法給每個字下一個自己的定義,而且經常是牢記不忘。像當孩子發出「爸爸」的聲音,就會有一個男人出現並回應,從此,當這個男人出現時,孩子就知道他是「爸爸」了。
  依此類推,孩子陸續發出「媽媽」、「車車」的音,孩子很快和媽媽、車車連結,建構起自己的資料庫,並且儲存下這些看過、聽過的印記。
  我還記得有位學生告訴我,他在記Announcer(播音員)這個字時,把發音想成「餓的男生」,一下子,就把這麼多字母的單字給記住了,可見小孩的創造力是很夠的,而且這方面刺激越多,孩子的創造力就越驚人。
  此外,學習也可以看成是個偵探遊戲,當小孩將其看成是個遊戲時,自然覺得有意思。偵探就是要想辦法破案,凡是能找到愈多的線索,就愈容易破案,線索不夠,就很難破案,所以要幫助破案的方法,就是想出各種方法記得這個單字,學習成為神探李昌鈺!
  何況,近年的語文考試方式,趨向於實用和應用的方向發展,不但要考作文,甚至還要考口語表達、面試答題,就連托福考試,也看到了中國學生只重讀寫的問題,決定開始重視口試,以分辨學生真正的能力。這麼一來,大家立刻會想到:只有讀、寫可以慢慢想,聽、說可是必須一瞬間有所反應的。
  撇開考試,俗語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意思就是平日讀的書也許夠多了,但的要派上用場時,突然腦中又一片空白,什麼也記不得。所以,建議學生對於學英文,必須要有「兩手策略」──既能應付學校的考試,也能應付真正的需要。
  舉考試為例,一張考卷發下來,學生能力若ok,在時間內一定可以寫完,表面上看起來,採用死記死背,和採用創意聯想的兩個小孩,筆試完的結果可能看不出太大的差別。但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觀察的結論是:富有創意聯想的小孩,回答問題的速度會比較快。
  換言之,縱然學習方式有無創意,無法從筆試的成績看出差別,但現實生活中,別人一句話說出來,用創意聯想的小孩,可以馬上應對,採取死記死背的孩子則要想半天才有把握回答,這就好像是電腦雙核心和486記憶體的速度差及時間差。
  可想而知,當在口試或面談時,瞬間的反應,易給人聰明伶俐的感覺,相對的,遲疑許多才回答,運氣好的話,會給人過於仔細謹慎的感覺,運氣差的話,可能會給人反應慢半拍、沒把握的錯覺,豈不是很吃虧嗎。
  一般說來,傳統的學習方法應付考試可以,但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出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問題是,學英文最終目的,並不是要用於考試過關,而是希望日常生活中可以時常應用。所以可想而知,一些當初以筆試為測驗指標的考試,一旦發現這個指標無法測出學生的水準差異時,就會慢慢走向加考口試了。
圖像法比正統更正統
  這本書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英文學得好的同時,創意也可以增加。例如:為了幫助大家記住單字,本書中特別引用一些圖像法、諧音法,創造出一些有趣的圖像。但這些創意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父母或小朋友想到更精彩的點子,就可以依照自己的點子去記憶和學習。
  這就像我太太伊莎貝爾,小時後的綽號是「黑肉雞」(台語發音),她的朋友或同學,有的記住她的綽號,有的記得她的名字,還有人兩者皆記,不論是那一種,都是指同一個人嘛,不論記那一種,根本不相衝突。
  大家可能還記得,從前的老師都會制止我們用注音符號來記住英文,因為他怕我們發音錯誤,但是如果連字記都不記得了,還會記得發音或拼字嗎?因此,我覺得不要「矯枉過正」,若是透過熟悉的音、符號可以幫助記憶,仍然有他不可抹滅的好處,即使後來音發得不夠準,問題也不大,只需慢慢修正就好了。
  原因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容忍度都是很大的,他們是個友善的民族,且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南腔北調什麼發音都有,多數人的發音也都有所不同,所以即使你講得不好,也不會被嘲笑,發音漂不漂亮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能夠溝通。因此初學者千萬不要自我設限,擔心發音不標準而不敢說英文。
  此外,學英文也不用等到能夠講一口漂亮英文才要開口,這就就像一個小孩子,若要等到出口成章才敢說話,那他就永遠不用說了,凡是任何語文的學習,一定要有牙牙學語、講不清楚的階段開始,然後透過不斷的練習、矯正,才會越說越好。
  我記得去年皓皓全家去舊金山,一家四口第一次到美國,英文能力都屬於萌芽階段。有一天,他們到舊金山的一個鬧區,那裡有很多的百貨公司,其中Macy百貨前面有一個人在發汽球,當時皓皓五歲的妹妹漂漂很想要一個汽球,就要爸爸去要汽球。爸爸一直在想「汽球」的英文怎麼說,想來想去記不起來,爸爸擔心講錯會丟臉,於是派媽媽去,媽媽也擔心自己不會說,因此要皓皓出馬。著急的漂漂看著家人互推代表,不知道何時才有結果,又深怕發氣球的先生離開,索性自己小跑步過去拉拉發汽球先生的衣服,又用小手指著汽球,露出渴望的眼神,漂漂就這樣順利的從發氣球的先生手上拿到了汽球。接著,漂漂又比出二隻手指頭,她連皓皓的汽球也一起拿到了呢!她還神氣的跟大家說:「你們看,不用講英文也能拿到汽球!」
  從以上的例子可知,其實英文這回事,「行動」是最重要的,就算講得不好、不標準,透過表情動作,別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還是要應該大膽的講。再說,英文和中文不同,中文需學會每一個字,才不會誤解一個句子,但是英文只要一個句子中了解一些Keyword,這個句子大致上就能被了解了。
  換句話說,所謂真正的需要,其實是臨場要用時還記得的東西。當然,上述的例子是比較極端的情況,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凡透過圖像來記憶和聯想的,在需要的時候,總是比較能夠抓到資料庫中封存已久的資料。
  這種情況就像透過創意和圖像來儲存的資料檔,也可以透過發音、符號、圖像的連結,善用不同策略來歸檔,通常就能夠將同一個字母,分別儲存進不同的檔案夾中。當我們透過指令要電腦找到某張圖像時,電腦常能快速搜尋適當的檔案夾,並迅速將圖像表達出來。
十全大補帖超好用
  或許你還是會擔心:單字學得好,句子一定學得好嗎?說不定還擔心:單字與句子是有距離的,光學會一些單字就能讓英語能力大增嗎?
  其實,你可能多慮了。簡單來說,除非是故意說笑話,否則若不考慮英文文法,直接用中文翻譯成英文,是不會有人聽得懂的,例如:中文「氣質」一詞是個抽象的觀念,在英文中是找不到相近的詞字可代替的,當然更不可能說成是air quality,這時,只需找出相類似、接近的詞字來替代就可以了。
  換句話說,語文的轉換是把相似的情境講出來,而不是把自己當成無敵翻譯機。畢竟,語文是文化,文化有其獨特性,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必然有灰色地帶,除非採用其文化來解釋其文化,才有可能精準的詮釋出此文化的內涵。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從自己做起,查單字時,應該查英英字典;因為英英字典用英文解釋真正的意涵,你可能擔心看不懂英文解釋,但事實上,唯有用英文解釋英文,才能完全體會這個字的意涵。
  此外,你也不妨從看外國電影,來收集各種情境的英文對白,了解什麼狀況下該說些什麼。無論如何,家長無須擔心「認單字後,會不會講句子」的問題,字是句子的基礎,就像兩歲孩子會講爸爸時,就已經讓人夠開心了,爸爸不必急著要他學會「爸爸你好嗎?」之類的句子。學習雖然要快,但千萬不要著急。
  你最應該在意的,是創造力比記憶力更難培養!如果能在記憶單字的時候,順便培養了創造力,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句子也是一樣,不用每個字都懂,同樣可以透過當中幾個了解的單字,創造出一整個句子的意思,可見任何記單字的方法,都是不可忽視的好方法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