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觀音造型藝術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中國歷代觀音造型藝術

作者:鄭軍 蘇曉 編
出版社:人民美術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ISBN:978710204021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35元

觀音即觀世音菩薩,是佛國第一菩薩。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Isvara(阿婆盧吉低舍婆羅)的音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何謂“觀世音”?即世有危難,受苦眾生口念菩薩大名,菩薩就會“觀”到,立刻前往解救。所以,觀世音菩薩是人們普遍崇拜的佛。《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音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現其音聲,皆得解脫。”東晉高僧僧肇在《注維摩詰經》中也說︰“世有危難,稱名自歸,菩薩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也。亦名世念,亦名觀自在也。” 佛教中,觀世音是西方極樂淨土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肋侍(右肋侍是大勢至菩薩),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薩。觀音信仰最早在三國時期傳到中國,一開始他是男子形象,女相觀音造像約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之後。佛的觀點認為︰佛無所謂男身,也無所謂女身,其現身為男即為男身,現身為女即為女身。觀音由男演變為女,可以說體現了佛無處不在的真諦。《楞嚴經》中載︰“觀世音尊者白佛言︰‘若有女人好學出家,作者于彼前見(現)比丘尼(即尼姑)身,女王身,國王夫人身,命婦身,大家童女身,而為說法。”《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亦雲︰“佛言’觀世音見比丘尼身,優婆夷(女居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觀音之所以有如此改變,據說是因為女菩薩具有慈母之愛,女性之美,而且佛經中也說觀音大慈大悲具有女性化身,所以為了迎合世俗心理,觀音變成了…位和藹可親的女性了。 男相觀音的造型一般為︰臉型如圓月,下巴圓潤飽滿。雙耳垂肩,佩帶著耳環。雙眼微啟,眉毛細長,慈嚴並舉。鼻梁挺直。雙唇緊閉,八字胡須,莊嚴祥和。兩眉中間有一白毫毛,放光時,每一束光中有無數的化身佛與化身菩薩,遍照十方世界,若不放光時,白毫毛像顆宅珠在兩眉中間。頭部發髻高聳,與肉髻緊密相連。寶冠戴于高發髻上,中有一化佛,一般是阿彌陀佛。由頭至身,披著透明的蟬翼白紗。(�)露上身,身軀挺直,雙宿自然下垂。下身著裙,佩飾項圈、臂釧、手鐲和瓔珞。結跏趺坐姿。 女相觀音的造型一般為︰鵝蛋形圓臉,下巴圓潤飽滿,神情自然。雙耳垂肩,佩戴耳環。眉毛細長,雙眼微啟,慈和專注。鼻梁挺直、滑潤。雙唇微閉,嘴角微揚。頭部發髻高聳,與肉髻緊密相合。寶冠戴于高發髻上,中有一化佛,一般是阿彌陀佛。由頭至身,披著透明的蟬翼白紗。袒露上身,身軀挺直,雙肩自然下垂,體態豐腴。下著紅裙,佩飾項圈、臂釧、手鐲和瓔珞。楊枝、淨瓶擱置在旁邊。 觀音也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在民間傳說中,觀音常給人間帶來吉祥,最重要的是送子,所以觀世音又被稱為“送子觀音”。婦女在結婚後要專門去拜訪觀音,以求早得貴子。沒有兒女的婦女,要到觀音廟里去“竊取”佛桌上供奉的蓮燈,因“燈”與“丁”諧音,偷來觀音的“神燈”,自然就會“添丁”。有些人家怕兒女活不長,便要送到觀音廟里去“寄名”,意為把孩子交給觀音菩薩“照看”,以求平安、健康。顧鐵卿《清嘉錄》卷二載︰“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誕辰,仕女駢集殿庭柱香,或施佛前長明油燈,以保安康,或供長幅,雲︰‘求子得子,即生小兒,則于觀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長壽’。”觀音常被描繪為聖母的姿勢,手臂抱著個兒童。與觀音在一起的,還有一個抱著花瓶的童子和一個手拿楊柳枝的童女,他們是金童玉女,象征吉祥。 白衣觀音是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變體。佛經上講“白”表示明心之潔靜,為菩薩之心;又因常坐于白蓮之中,故亦稱“白處觀音”。她還有一個名稱為“自衣大士”。稱“白衣”是因其常穿白衣,而大士之名則與北宋宣和元年宋徽宗因“斥佛崇道”改“菩薩”為“大士”有關。其形象散見于繪畫、工藝、雕刻等各種藝術門類中。 觀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還能隨時隨地顯現各種變相(化身)。《法華經‧普門品》中說觀音“三十三身”,即能應不同對象而現“佛身”、“聲聞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比丘身”、“婦女身”、“童男、童女身”等三十三種化身。《楞嚴經‧圓通章》也有觀音“三十二應”之說,內容大同小異。另外,密宗還有“干手觀音”、“十一面觀音”、“七俱(月氐)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多種變相。後來又出現了“楊枝觀音”、“臥蓮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紫竹林觀音”、“一葉觀音”、“笊籬觀音”等許多不見于經傳的變相,這些形象大都出自民間的創造,是隨著觀音信仰的廣泛傳播而出現的,在歷代繪畫、雕塑等工藝制品中都有大量反映。 民間所見的觀音像,多數與蓮花、柳枝、甘露相連。早期觀音手持一睫蓮花,或腳踏蓮花,後來則坐在蓮花上或臥于一瓣蓮花上,蓮瓣下有水紋。大約從隋、唐開始,觀音便手持柳枝,一手執淨瓶,據說瓶內盛著淨水,象征淨化身心。觀音遍灑甘露法水,是代表慈悲為懷,普灑佛法。 總之,“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以不同的形式(形象)出現在人間,與人間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從本書中所收錄的各種體材的觀音圖形,便可略窺其一斑。

前言 南北朝時代的觀音 隋代的觀音 唐代的觀音 宋代的觀音 遼金元時代的觀音 明代的觀音 清代的觀音 傳世觀音 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