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10分鐘:你的獨特我看見(附閱讀素養題本)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晨讀10分鐘:你的獨特我看見(附閱讀素養題本)
每天一篇人物故事,同理差異,化解衝突
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
閱讀素養先鋒推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精選19篇好文,
提供觀點,觸動真心,滋養靈魂,啟發尊重與同理心。
隨書配備超級強大的閱讀素養題本
幫助你秒懂PISA和108課綱的閱讀策略
一本特別為生活在臺灣的你和我、精心選編的人物故事集,
帶領你看見社會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
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並接納獨一無二的自己。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全球化更加創造了豐富的社會景觀。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那些和自己看似不同的人,例如身心障礙者、移工、移民、外籍配偶、街友……等。當你的眼神注視著他們時,你「看見」了什麼?你是否知道他們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也都跟你我一樣是個心懷夢想的人?
這是一本特別為生活在臺灣的你和我精心選編的人物故事集,故事主角就在你我身邊,甚至就是你和我!
本書由品學堂創辦人暨《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主編,選文主軸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帶領讀者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學習尊重與包容。透過去「看見」、去「思考」、去「理解」不同的生命故事,進而「超越」表象的差異,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接納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在面對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差異時,通常會因為不了解或無法設身處地,而用「距離」或「疏離」來區隔自我及他者。剛開始還不至於造成太明顯的問題;但是長期因距離與冷漠逐漸累積而成的不了解,卻可能在特殊事件的催化下,形成集體性「非我族類」的標籤,進而造成摩擦、衝突、甚至仇恨。
對於「他者」的真心尊重、理解與平等對待,是公民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避免歷史中不幸事件再次發生的最好處方。讓我們一同透過閱讀,啟發尊重與同理心,下回當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時,或許你會想起書中的每一位主角,他們會哭泣,也有夢想,原來我們都一樣……
★隨書配備《閱讀素養題本》,由《閱讀理解》學習誌編輯團隊為書中選文量身設計,每道提問均有清楚具體的評量目標,分為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三層次,搭配最後的詳解,期待讀者透過對文本的再次探訪,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與思考探究,從閱讀素養獲得面對生活各種問題的關鍵能力!
◎本書關鍵字:尊重差異、同理心、兩性平權、移工、新住民
◎無注音,適合13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公民教育、生命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
【晨讀10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10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10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倚重不同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文後附相關簡介與活動,深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引導孩子探究字裡行間的祕密。
本書特色
特色1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10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特色2 臺灣最重要的閱讀素養先鋒推手精選19篇好文,攝取多元養分。
特色3 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特色4 特別配備由品學堂針對選文編寫的《閱讀素養題本》,幫助你秒懂108課綱的長文閱讀策略。
各界好評
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臺中市立光德國民中學教師 張文銘
彰化縣立鹿鳴國民中學教師 楊志朗
──以上依縣市排序
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面向,逐步奠基閱讀的內蘊,提升閱讀的層次,以十九位作者的生命故事,進行議題的討論,讓讀者在閱讀自學的時空中,成為能夠理性地思考,有證有據論述、批判的讀者。——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十九位不同作者的生命故事,黃國珍老師的《你的獨特,我看見》,是一本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可以利用每日十分鐘閱讀,改變青少年一生的必讀之書。關心孩子、重視閱讀的師長,千萬不要錯過!」——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主編簡介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出身於文學世家,40歲之前,是一位設計思考者,以創意協助企業將文化題材與創新思考,應用於企業形象與經營策略。多次參與臺灣在觀光、經濟與政治議題的國際宣傳創意指導工作。
40歲以後,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成為閱讀素養推廣者,並於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為華文世界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能力扎根。著有《閱讀素養》、《你的獨特,我看見》等書,並錄製課程【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目前致力於協助各級學校落實閲讀素養教育,讓下一代有能力「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繪者簡介
飛飛飛
厭倦都市,移居海邊的通靈小仙子。
喜歡音樂、旅行、寫生的小畫家。
曾於日本、新加坡、臺灣各地辦理多次展覽,合作對象有GQ、NIKE、誠品、Ne-net、新光三越、勤美等,並有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客語配音員、麻豆、大學講師等身分。
希望透過畫筆,將更多溫度帶給地球。
提問設計團隊簡介
品學堂
2013年,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創刊,全力投入閱讀評量與文本的研發;以國際閱讀教育趨勢與PISA閱讀素養為規範,團隊設計的每一篇文本與評量組合,即為一次完整的閱讀素養學習。為孩子與教學者,提供跨領域閱讀素養教學教材及線上、線下整合的學習評量系統。
為推動全面性的閱讀素養教育,品學堂也走向教學現場,與各級學校和教育主管單位合作,持續為教師提供閱讀教育增能研習,同時為學生開辦營隊。期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選編人的話:出發吧!這世界正等待你去認識
輯一 我看見
格外品╱呂政達
用手走路的發明王╱劉大潭
在愛裡,我逆著光飛翔╱黃裕翔
我的11年移工青春╱Liena
爭取兩性平權──捨我其誰?更待何時?╱艾瑪.華森
輯二 我思考
子王╱呂政達
越南女兒‧臺灣母親╱陳凰鳳
街頭俱樂部╱李玟萱
拓跋斯‧塔瑪匹瑪╱拓跋斯‧塔瑪匹瑪
死牢下的倖存者╱徐自強
輯三 我理解
我的大改人生╱張進益
小黃之城╱吳柳蓓
人與土地:我的攝影主題,我的成長背景╱阮義忠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
眾神╱尉天驄
輯四 我超越
一首莊嚴的安魂曲╱向鴻全
別了,海濱──帶回大海的智慧╱林白夫人
愛生哲學╱孟祥森
《莊子.齊物論選》╱莊子
企劃緣起: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早點 何琦瑜
推薦文: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十分鐘改變一生的青少年必讀之書 蔡淇華
推薦文:差異,獨一無二的閱讀風景 宋怡慧
選編人的話
出發吧!這世界正等待你去認識
黃國珍
親愛的讀者:
謝謝你願意翻開這本書,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但是容易的事你早就懂了,現在應該是讀一些你可能不熟悉的故事,開始思考將會對你影響很深的事的時候。這世界許多重要的事都不容易懂,對大人們也一樣,更何況可以做到。但是若可以理解,而且可以做到,那便是「成長」。
這裡要談的「成長」並不是指年齡的增長或是生理的改變,而是心智上逐漸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理解他人的感受,做出合於情理的判斷,採取必要的行動。心智的成長是一件很「酷」的事,你問我為什麼?因為許多大人還不一定做得到啊!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許多大人做不到這件事?回答這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你對於現在生活的世界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看法?會不會對這世界充滿困惑?當你在媒 體上經常看到大人的世界充滿不同意見的爭吵,或者在網站上看到酸民們互相譏諷,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這些爭吵與衝突的發生?
雖然 我也是你眼中的大人,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許讓我們先從日常生活來嘗試探索這個問題吧!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也未必有絕對的標準 答案,但是我相信討論與對話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視野更開闊,思考更深入,可以為事物找到彼此願意信服並接受的看法。
人我之間的「差異」容易辨識,卻不必然走向衝突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辨識「差異」來定位自己的世界。如果你仔細觀察,幾乎衝突的起因都是因為彼此間的差異。的確!這世界存在許多隨處可見的差異:血緣不 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出身不同、信仰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但是有差異不必然會有衝突,舉例來說,我喜歡吃西瓜, 我朋友喜歡吃蘋果,我們有差異卻不會有衝突。
你可能會笑說:「吃水果這事沒什麼大不了啊,沒什麼好衝突的!」但若是如此,我們也可以 不必因為膚色、宗教、族群的不同而有衝突啊。或許針對這幾個條件你會回答:「這不一樣啊,這些都有嚴肅的議題和歷史緣由,不見得可以放在一起談的!」。很 好,從這回答來看,你認為水果之間的不同與族群之間的不同是有差異的,而再談下去好像就會發展成為我們之間的爭執了。
其實,前面那段 討論若會讓我們之間發展成為爭吵的真正原因,不是對於水果與族群的差異比較,而是我們對自己觀點的堅持,失去理解對方的善意與包容,這才是爭吵與衝突的真 正原因。在這社會中,人不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有需要與他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雙方彼此了解,以辯倒對方作為的目的溝通,並非真正的溝通。真正的溝通恰好 相反,不僅願意顧慮對方的處境與感受,同時給予尊重,過程有機會增加雙方的了解,讓自己的觀點不受限於偏執,更可能為自己的心靈與視野帶來加深與加廣的改 變。
回歸到「差異」這個話題,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不一樣的特質,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若我們都能擁有這的基本認識,願意接受人我之間的差異,學習適當的溝通方式,尊重也就會自然發生。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連深知這道理的大人有時都無法做到。
人與人之間「差異」容易辨識,那除了人以外呢?
「以人為本」這四個字說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以人的想法與需要為核心所建構出來。人從這個核心思想出發,彰顯人的價值,擴張了人的存在,關心人的延 續。過去的我不曾懷疑過這觀念,直到有一次討論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簡報,讀到「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考」時,腦中忽然閃過了一句希臘哲學家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 度」。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萬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尺度而存在,合乎尺度的事物就存在,不合乎尺度的事物就不存在,世間萬物萬象,都是由人的感受與認知所 定義出來,所以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但是這句話之中還隱藏了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就是「什麼是人的尺度」?如果沒有東西可以度量人的行為和思考,那麼以人 為本的「人」就很難有客觀而一致性的判斷價值。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人要如何作為萬物的尺度?你會用一把沒有標準的尺去丈量東西嗎?
什 麼是人的尺度?是律法?是宗教?是道德?是普世價值?如果人是萬物的尺度,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人形成的價值尺度標準都一致 嗎?如果不一致,那麼用不同度量解釋萬物的結果將不一樣,世界也將在差異的認知中衝突失衡,我們從歷史和現今的世界來看似乎是如此。
「以人為本」的思考隱含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優先的考量,並非奠基在萬物共存共生的想法。這個自然界裡沒有單獨存在的元素,也沒有任何生命體可以單獨存活,共 生共存的狀態,似乎更接近自然萬物運行的道理。環視我們面對環境變遷所帶來的挑戰,「以人為本」的觀點或許要建立在新的度量準則上──「萬物是人的尺 度」。
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來看,區分差異有助於認識自己,可是畫下區分差異這條線稍有不慎,就畫出自身偏見的立場。 因此,比區分差異更進一步且重要的學習是由尊重、理解與寬容所形成的關懷,得以讓萬物連結在一起,生命被平等對待。當今最後一位曾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尤金 • 塞爾南(Eugene Andrew Cernan)在今年初逝世,享壽八十二歲。這位太空探險先鋒生前說過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他說:「我在月球遙望地球,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 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本書在編輯架構上,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個逐漸提升的層次,選擇十 九篇不同的生命故事,討論議題囊括:【輯一、我看見】看見人們在外表、生活習慣、性別氣質等外顯的差異,提醒我們重新「看見」那些被人忽略的重要價值; 【輯二、我思考】聆聽街友、移工、新住民、原住民、死囚的生命故事,深刻思考現今社會中,長期陷落在人數與價值差異的結構弱勢中的種種困境;【輯三、我理 解】選錄一些不斷在生活中試探、衝撞、切割、改變的自我追尋故事;【輯四、我超越】思考真與假、是與非、生與死、當下與未來等哲學問題。
有些故事你會覺得很容易閱讀,也可能有些故事對現在的你有些深奧難懂,建議你放慢閱讀的速度,帶著好奇的心,試著扮演文章中的主角,同理他的心境,又或 者先把書放下,走出門外,看看這個生活中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試著和你感到好奇的人聊一聊;你也可以針對某個議題,和學校同學或知心好友討論一下,然後再 回過頭來閱讀這本書,相信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長大真是個奇妙的過程,不只是你的外表比之前長得更高、更強壯、更美麗,如果你願意在 閱讀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中,看見別人的生活,體驗之間的差異,思考不同的觀點,理解別人的感受,超越原本自己的想法,你也將因此變得豐富而與眾不同,這個 過程與和收穫就是「成長」。這是我所擁有最珍貴的學習,也是你即將展開的探索之旅。
出發吧!這世界正等待你去認識它。
閱讀吧!許多故事將滋養你的心。
思考吧!獨一無二的你。
推薦文1
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十分鐘改變一生的青少年必讀之書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在歐、美、日、港的長期推行和研究都證實,「晨讀10分鐘」是引發青少年喜歡閱讀、沉潛品性、與提升自我的最有效運動。而臺灣也推廣晨讀多年,但為何二○一六年底甫公布的二○一五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成績,臺灣學生「閱讀素養」表現大幅退步,從第八名退步到第二十三名?
在教育現場多年,我必須很沉痛的說,即使臺灣有許多像鹿鳴國中楊志朗老師一樣,利用閱讀,大幅提高升學績效,翻轉學生與學校命運的實例,但臺灣有約八○%的老師仍不相信閱讀。他們將晨間全排給了考試,閱讀教育是「玩假的」。就算全校安排晨讀時間,老師還是會像躲貓貓一樣,在推動晨讀的行政單位巡堂時,會「好心」提醒學生:「趕快將考卷收起來。」
但弔詭的是,現在連升學考試都是「閱讀導向」,一般沒有閱讀習慣與閱讀理解的學生,一看到長長的題幹,早就棄甲曳兵、不戰而敗。
臺灣自一○六學年度開始,早自習的時段將逐年走入歷史,但不代表這是推廣閱讀最壞的時代。相反的,今日可能是閱讀最好的時代,因為更多學校警覺到閱讀的刻不容緩,大力推廣閱讀。例如個人服務的學校,已明定下學期取消早自習,但同一時間,卻是有史以來,國文老師第一次合作將閱讀納入正式課程。
但課程不比活動,課程需要教材,更需要方法。
有鑑於此,二○一○年起,親子天下邀請了學養豐富的張曼娟、廖玉蕙、王文華、方文山、楊照、殷允芃、劉克襄等作家,為中學生推出不同類型的選文主題。二○一七年邀請品學堂總編輯黃國珍老師選編《你的獨特,我看見》,更是一本好看,提供不同視角,幫學生釐清生命的好書。
在輯一〈我看見〉中,我們在〈用手走路的發明王〉劉大潭、〈在愛裡,我逆著光飛翔〉黃裕翔、〈我的11年移工青春〉Liena、與艾瑪.華森的〈爭取兩性平權:捨我其誰?更待何時?〉文中,看見了人與人間的身體差異、國籍差異、與兩性差異。
輯二〈我思考〉、輯三〈我理解〉、輯四〈我超越〉中,更是篇篇動人肺腑的好文,例如輯三尉天驄的〈眾神〉:
我想起了中國鄉間所信奉的一些神。我有位朋友是研究社會學的。據他調查,僅僅在臺北的萬華一帶,人們所信奉的神就有十幾種之多。這些神嚴格來說都不是屬於宗教的,他們只是某某年代的人,因為在某些地方做了某些事,那裡的人由於感激便一代一代紀念下去,久而久之,便成了那個地方的守護神……
這平淡的文字幫我們理解,原來臺灣的眾神,嚴格來說都不屬於宗教,而是屬於人間情意,那些不想忘記、被「神格化」的深情與深意。
又例如輯四林白夫人的〈別了,海濱──帶回大海的智慧〉中,林白夫人點出人類共同的困境:
我們每個人做為一個單一的個體,根本無法應付太多的其他個體,因此才索性將其他的個體都簡化成抽象的名詞「大眾」。我們因為應付不了現存的種種複雜問題,所以常常跳過了現在,活在過度簡化的未來之夢中……
但林白夫人也提出了「超越自己」的建議:
當我們回到生命的中心之後,才能找到向外擴展的基礎,也才能在「此刻」找到快樂、在「此地」找到平靜,並且在自身與他人身上找到愛,在人間建造天堂。
如同一○六年會考作文「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看見差異」只是破題的第一步,還必須做到如黃國珍老師在這本書中提出的方法:〈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與〈我超越〉等四個步驟,才能夠在閱讀與寫作中看見萬物、思考差異、理解生命、進而超越自我。
十九位不同作者的生命故事,黃國珍老師的《你的獨特,我看見》,是一本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可以利用每日十分鐘閱讀,改變青少年一生的必讀之書。關心孩子、重視閱讀的師長,千萬不要錯過!
推薦文2
差異,獨一無二的閱讀風景
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TEDxTAIPEI策展人許毓仁曾說:「最精彩的故事不是那些已經成名者的錦上添花,而是那些行僧者走在修行的道路,堅持著,揮汗前行。無論晴天雨天,在這條道路上他們引著光,向它前進,不曾放棄,向汗水淚水低頭,他們不被看見,直到他們站上舞臺的那一刻,照亮大家,即使是只有短短八分鐘。」
如果說,素人開講是臺灣母土故事的生命力,那麼,細觀黃國珍主編的《晨讀10分鐘》的選文系譜,可看出編者企圖讓讀者在文字的彷彿若有光的指引下,找到成長的意義,覺察面對差異的態度,從自我認同邁向多元思辨的世界。
每一本書都有讀懂它的讀者,每個讀者也有自己的生命之書,年輕的孩子沉浸在晨讀的寧靜氤氳裡,他能以何種形式,與何種文字邂逅與相知?
黃國珍看重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編輯架構具有系統也大膽地在選文脈絡裡,放入差異思辨的元素,讓讀者優游篇章事理之餘,也找到悅納自己,與人相知,溝通互動,共生共好的閱讀風景。
黃國珍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個面向,逐步奠基閱讀的內蘊,提升閱讀的層次,以十九位作者的生命故事,進行議題的討論,加入作家生平,娓娓道來自己對文本立基的論述與感受,讓讀者在閱讀自學的時空中,循循善誘地讓他們能成為理性地思考,有證有據論述、批判的讀者。
「我看見」讓讀者從外顯差異到角色互位,找到同理的橋樑;「我思考」讓讀者看見街友、移工、新住民、原住民、死囚的另一種生活,即便陷入困境,曾經與暗黑為伍,願意改變,都有超越所限的可能;「我理解」讓讀者理解大改樂團重生的意義、理解人與土地難以割捨的情感,明白生命最大的快樂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找到願意付出的喜悅。「我超越」則是讓讀者體悟:天地大有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思考人與我、存在與生死等抽象的哲學問題。
我們在文字中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對萬物產生同理共感。在燦爛又孤獨的生命中,相信美好的時刻都曾溫柔地為我們駐足過。一如每日打開一本書的美好,一如文字帶給我們樸實無華的真實力量,這個城市有書,就覺得溫暖,謝謝國珍為我們編輯這樣美好的一本書,讓世界多了一個美麗的角落,可以休憩、可以思考、可以閱讀。
閱讀素養題本推薦文
態度決定了你是誰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
大海的另一端是什麼?星光距離我們多遠?為什麼月亮會有圓缺的變化?
人類對這世界好奇所開展的探究與理解歷程,讓人類逐步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同時也開展對自身的了解,並且成就人類的文明發展。
認識世界的過程是段漫長的歷史,人類對世界萬象的解釋,從充滿眾神間恩怨情仇的神話中,發展到以神的話語為主,作為知識威權與生活教條的宗教年代,再到相信理性能發展知識以解決人類問題的啟蒙時代。這過程中基於好奇或質疑,勇於求知的精神,將人類的心靈從原始的狀態中逐步解放出來。
從未知到已知,這探究思考的過程,從有問題到有答案,問題成為打開世界的鑰匙,而答案往往就在問題裡。人類文明之所以能開展,其源頭並不是因為擁有答案,而是發現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當前素養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素養作為教育目標的同時,教育當局也賦予其核心,在總綱中是這樣說明素養內涵的:「『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在這段文字中,素養有關於知識與能力的部分容易理解,但是談及態度,似乎就抽象了許多。事實上「態度」是這次新課綱中影響個人最深的素養,因為「態度」終究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電影「奇蹟男孩」故事開展和想探討的問題,圍繞在影片開始沒多久出現的一句西方諺語:「當你要在正確與仁慈之間作抉擇,選擇仁慈。」這選擇的結果固然是一種價值觀,但其過程是一種態度,一份願意不受限於眾人觀點,以更為開放、包容、同理的態度來面對世界和自己。
一個人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培養,態度也可以,但是需要許多啟發內心的故事與真實心靈對話。這本《晨讀10分鐘:你的獨特我看見》以「看見差異」作為選文和引導反思的核心概念,其目的就是想讓年輕讀者,跳脫原有的生活視角和經驗世界,去經歷他人可能被標籤化的身份或困境,體會不曾有過的感受,同理在角落與內心中萌生的力量,進而從個人到社會,延伸到對世界的關懷,體悟並思考個人和萬物間,所有表象差異背後各自獨有的價值和相生共存的道理,建立面對自身外界的態度而寫。
給予下一代優質的學習內容,是品學堂與親子天下共同的目標。讓孩子擁有接軌未來的素養,發展個人並參與、回饋這世界,讓未來更美好,是我們共同的願景。期待透過我們共同合作的新版《晨讀10分鐘》系列,能帶給孩子閱讀的樂趣、發現的喜悅,並啟發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挑戰,以態度決定你是誰。
格外品 文/呂政達 小女生名叫莫妮卡,有一張美麗的臉,配上兩顆圓滾滾的眼珠,爸爸常誇她,但她自己不這樣覺得。 焦點是鼻子,她的鼻梁上有一個勾勾,側臉看,鼻子就明顯的突現出來。這個鼻子遺傳自爸爸,從小,親戚見到都說,他們父女長得真像。 她有點不服氣,明明,她就是個女生嘛。 太像爸爸了,這樣好嗎?她讀過的故事中,有一則寫的是法國的大情聖西哈諾,此人才高八斗、武藝高強,但是天生有隻奇大的鼻子,旁邊的人都嘲笑他。在故事裡,他從小自卑,遇見傾慕的女子也不敢表達心意。 莫妮卡呢?從小學起,同學給她的鼻子取外號,她心裡從此有一個退縮的地方,見不到陽光。同學用小木偶皮諾丘一說謊就變長的鼻子來形容她的長相,偏偏她又是個最坦白的人。同學對她喊著綽號,她就不服氣的說:「我爸爸說,鼻子長的人最聰明了。」同學看著她,一臉不信的模樣,她就努力讀書,要證明爸爸的話是對的。 直到那天,和媽媽去買菜,在農夫市集中,她看到了那些長得不合規格、不討喜的蔬果品,有彎彎曲曲的小黃瓜、長歪的胡蘿蔔、表面好像月球表面的苦瓜,也有過於小顆,放在水果攤肯定賣不出去的蘋果。這個攤位把「賣相不佳」的蔬果全放在一起,反而成為一種特色。 老闆告訴他們,臺灣有三成的蔬果被列為「格外品」,也就是不合乎市場的規格,被淘汰下來的蔬果。以前這些「格外品」根本進不到市場,但這些蔬果沒有用農藥,雖然可能被蟲啃,長相不好看,卻特別營養好吃。老闆說,如果我們都只挑長得好看的蔬果,對自然資源來說,那也是一種浪費。 從此,到市場買菜,站在媽媽身旁當小幫手,老闆要幫他們挑一些好看的蔬果,莫妮卡會憐惜的說:「媽媽,沒關係,好吃就好。」她拿起一根小黃瓜,比了一下鼻子,好像那根小黃瓜就是她的鼻子。回家後,媽媽跟爸爸講起這件事,爸爸高興的說:「我家的莫妮卡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