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看見希望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5月

用愛看見希望

作者:鍾宛貞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8日
ISBN:978986177301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內容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心之視野無限寬廣」為作者在面對社會各種現象時,抒發的心情,以及因為眼睛不方便所引發的生活趣事等生活趣事等;第二部分「越南所見所聞」則是作者擔任奧比斯基金會「失明孩子新希望」援助計畫代言人時,在越南發生的趣事,以及她在看到越南物資貧乏的情形,反思身在台灣的我們更應該惜福。
  因為嚴重視障、因為失去嗅覺、因為過去的強大苦痛,焠鍊出她眼中的那顆恆星,不僅充滿熱情的能量,使她看到的一切總是充滿希望,也溶化了四周的冷漠,無私地將快樂帶給朋友用溫暖撫慰社會。
  躍過自我的高牆,她更要幫助他人走過陰影。
  大步向前邁進。
  「知足是一種自我內在的滿足感,但並非原地踏步或停滯不前的藉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追求更美更好的向上動力。」
作者簡介
鍾宛貞
  2000年無預警罹患腦瘤,合併產生精神異常和人格分裂症狀。以手術切除腦瘤後,卻失去嗅覺、重度視障。隔年腦瘤復發,使她再次經歷手術的恐懼與苦痛,人生一度跌落深淵,直至今日,她的嗅覺與視覺仍尚未恢復...
  但這一切無法把她擊倒,反倒讓她擁有無比的勇氣與幽默來面對生命。
  鍾宛貞曾任職靜宜大學諮商輔導中心,同時也是電台主持人,目前正在就讀東華大學博士班。
  在走過晦暗的生命角落後,她成立個人網站「貞眼說瞎話」、電子報《曼調思旅》,積極宣揚生命教育,努力深獲肯定。
  2004年,榮獲周大觀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中華民國第八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  2006年,獲中華民國第44屆十大傑出青年、全國社會優秀青年獎章。  2007年,榮獲得中華民國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
  正值璀璨的青春人生時,卻無預警罹患腦瘤,一度徘徊於生死邊緣,嗅覺遭剝奪、視力僅剩0.01…
  用望遠鏡看電視、在KTV邊聽人唸歌詞邊唱歌,
  這些明眼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都被鍾宛貞的幽默轉化為生活的樂趣變成生活的調劑。

Part 1 心之視野無限寬廣
為什麼叫格格
為什麼畫圖
1. 藏在眼中的恆星
自得其樂 / 別人的蘋果一起帶走 / 本能 / 永遠的靜宜人 / 阿里不達型 / 最年輕的老年人 / 下雨了 / 繞過大石非難事
2. 心存芳香自撲鼻
一杯綠豆湯 / 小白花茶包 / 小小生命 / 三歲的阿嬤在微笑 / 失聲後的收穫 / 一瓶膠囊 / 怎樣最好 / 賣口香糖 / 沒力?Marry? / 峇里島夜未眠 / 假奶 / 豬扒堡 / 難忘的宮廷美食
3. 陽光之所在、視野之所在
快樂的鑰匙 / 不得不低頭 / 一根吸管 / 打蛋 / 手染 / T恤 / 站牌 / 做好 / 從工作中發現樂趣 / 惡魔樂園 / 期待兩全 / 真正的優秀
4. 那些曾看到的陰影
有什麼關係 / 計較 / 天外飛來一擾 / 從馬桶看文化 / 這不是廣告 / 誰該負責? / 權威背後的溫柔 / 同理在哪裡? / 我一直都在啊! / 生命的希望 /
5. 暖陽照耀我的心
火車奇遇記 / 好命 / 二分之一的幸福 / 我喜歡 / 知足常樂 / 創造雙贏 / 無線無限 / 說謝 / 騎馬
Part 2 越南所見所聞
為什麼是越南
1. 聽光在歌唱
雞翅展翅 / 簽證疑雲雙胞案 / 蘿絲玫瑰 / 記路 / 越南咖啡 / 禮多人怪
2. 滿天星斗的希望
十五歲的憂鬱 / 大地是我家 / 干雞何事 / 保溫箱裡的呼吸 / 屋簷下的孤獨 / 眼罩下的天空 / 想飛 / 樓梯
3. 千山同一月
Glass / OK / 一步一腳印 / 芝麻開門 / 青菜任你挑 / 珍奶 / 天上掉下來的小水滴 / 家家酒 / 越南河粉
4. 文化交會,花火耀滿空
知福、惜福 / 一根扁擔 / 小小書卡 / 水上人家 / 光明的色彩 / 飛天眼鏡 / 電腦會說話 / 擴音喇叭 / 換盤 / 小公主 / 我的摩托車

推薦序
立法院長王金平難能可貴的堅強
  本人因為國家賦予名器在身,經常受到各界邀請擔任頒獎人,這些年來本人頒過了無數的獎項,在諸多受獎人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人不少,這當中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鍾宛貞小姐,最是讓我難以忘懷。
  一個因為罹患腦瘤,以致失去了嗅覺與視覺的女生,在經過幾度生命低潮下,憑著無比的毅力與勇氣走過陰影,不只堅強的站立起來,更以自己的經歷大力宣揚生命教育,由於表現傑出,於民國九十三年榮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並在九十五年獲得該年度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不僅如此更於次年榮獲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這些獎項就在一般身體健全的青年都十分不容易獲得,然而鍾宛貞卻再三得獎,不只是可貴甚且是難能,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像鍾宛貞這樣的表現即已足為社會青年學習的榜樣,然而鍾宛貞以其博大的胸襟,絞盡腦汁一點一滴歷盡千辛萬苦,完成了《用愛看見希望》的煌煌巨著,以期擴大榜樣社會的效果,更充分展示展天憫人的高貴情操,可見她能榮獲諸多獎項,絕對是實至名歸。
  《用愛看見希望》讓我們一翻開就感受到濃濃的愛與無限的希望,在「心知識也無限寬廣」對社會的反思鍾,鍾宛貞呼籲大家不只是在知道對方是身障者才退讓出更多空間給對方,而應該是即使他是個正常人,大家都應該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彼此,才能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這是多磨開闊的胸懷;在「越南所見所聞」中她以親身經歷的經驗大聲疾呼,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更加惜福,真是語重心長。
  總而言之從「用愛看見希望」一書中,我們不只看到鍾宛貞的生命哲學,體會她化困境為轉機的樂天之道,更進一步可以學到:不管生活有多苦悶,都要開朗以對;不管生命有多痛苦,我們都應珍惜。
  金平有幸先賭為快,感奮之餘,爰抒一觀之得,希望大家踴躍加入閱讀行列,必收開卷有益的效果,是為序。
宏□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擁有生活的智慧與前進的勇氣
  鍾宛貞十傑自失去視覺和嗅覺以來,總是用堅強的勇氣和令人欽佩的幽默感,克服一切痛苦與不便,並對外大方分享她的生命經驗,希望大家能更珍惜生命,擁有更多勇氣來面對一切困境。
  在她的想法中,「知足不是原地踏步或停滯不前的藉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追求更好的向上動力」,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因為有太多人在面臨困難時,總是以「知足」來安慰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但其實只要心念一轉,我們可以過得更好。
  鍾宛貞十傑《用愛看見希望》這本書不僅是她生活感想的集結,並進一步分享了她的生命哲學,告訴我們化困境為轉機的心境轉變,她也以生活上的趣事帶給我們更多笑聲,告訴我們用幽默來面對生活的重要性。
  雖然她的人生經歷許多的挫折與挑戰,不過她從不放棄,以樂觀與積極的生命態度來面對,值得我們學習。她始終相信,生命中充滿陽光,只有「往前」才是唯一的路,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與方向,勇敢向前邁進。
  很高興看到本書的出版,讓大家能學習到她的樂觀、勇敢以及對生命永不放棄的態度,在此也鼓勵年輕朋友們,勇敢朝著夢想持續努力,生命無處不是希望。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總執行長 趙翠慧美麗心世界
  七年前,在《看見生命的光》裡,宛貞一路從「睜眼過著快樂的瞎日子」走來,她那份「我總是知道太陽的方向」的自信,讓她「行經生命的幽暗角落」時,能超乎常人的勇敢,並期許自己「向著有光的所在前進」。
  七年後,在《用愛看見希望》裡,我們喜見宛貞身心靈的更趨成熟。她以「無限寬廣的心之視野」,帶著我們看到世間美好的風景。到底是怎樣善美的心?才能將自己的「缺點」轉成「特點」,再透過努力不懈,將「特點」提升為「優點」呢?
  在她流暢的字裡行間,處處見到她溫柔的對待來到她身邊的人、事、物。她具有強大的轉化力量,讓希望真的如滿天星斗般閃耀。她專注的傾聽、慈悲的用心,不辭辛勞的為越南「失明孩子新希望」援助計畫代言。她熱情的投入人道關懷行列,知福惜福、知恩感恩。
  猶記得她參加「第七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頒獎活動時,甜美迷人的笑靨,讓大家印象深刻,再聽到她的輕聲細語,更是如沐春風,怪不得英文老師要叫她「天使」。對了,宛貞,不是因為妳臉蛋圓圓的可愛,所以可以做天使,天使也是有特點的,就是要像妳這般善解人意、積極樂觀,還有顆願意為豐美別人的生命而來的心。
  真的好感謝有妳,讓我們看見了「美麗心世界」。

知足常樂知足是一種自我內在的滿足感,但並非原地踏步或停滯不前的藉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追求更美更好的向上動力…朋友問:「什麼是知足常樂呢?妳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嗎?」我想了一下,笑著答:「這是名詞解釋嗎?我覺得我應該算得上是知道滿足而且感到快樂的人吧!」當我正為自己的自我檢視而沾沾自喜時,朋友一本正經地問:「那妳應該知足啊!為什麼還想要眼睛更好呢?」我一時楞住,直覺性地答:「如果我的健康亮起紅燈,我可能會覺得眼睛是否清楚看見並非那麼重要,因為有健康才有一切,可是,若我身體狀況穩定,為什麼不能努力積極治療,以尋求更好的視力呢?」朋友質疑:「那妳這樣能算知足嗎?」我心中突然明白她的問題所在,所以,我反問:「其實我們高中畢業就不錯啦!為什麼還要唸大學呢?其實每天能吃飽就好,為什麼還要辛苦工作賺錢呢?」朋友被我問得一頭霧水。知足是一種自我內在的滿足感,但並非原地踏步或停滯不前的藉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追求更美更好的向上動力,若我認為高中畢業已經很好,那麼,知足的我就會快樂,但知足並非自欺欺人,也不是在自我催眠的陰影下,另一方面卻又羨慕他人的高學歷,如此豈不矛盾呢?我對朋友說:「現在,我的身體好一點,我會希望眼睛也一起好,但若身體差一點,我的眼睛就不是重點,不論在哪個位置上,我都會儘量知足,可是,知足不表示我會放棄希望哦!畢竟,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啊!」朋友終於展開笑靨,她說:「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我一直覺得知足常樂這句話怪怪的。」怎麼會怪呢?知足常樂是另一種形式的求仁得仁嘛!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