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從動機、抉擇到改變,瑞典最受歡迎講師帶你邁向理想生活,擁抱快樂與平靜!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從動機、抉擇到改變,瑞典最受歡迎講師帶你邁向理想生活,擁抱快樂與平靜!

作者:安潔拉.雅赫拉
出版社:潮浪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2日
ISBN:9789869948876
語言:繁體中文

究竟是性格決定命運,或是行為決定未來?
理解內在性格並覺察行為潛藏的動機,你也能朝想要的人生前進 
 
★全球售出七國版權,瑞典直譯中文版首度發行★ 
★內向者、高敏感、共感人都需要的心理學之書★
 
  .為什麼我們有時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有時又希望融入人群?
  .為什麼我們有時十足自信熱愛炫耀,有時卻又極度自卑?
  .為什麼我們明明渴望吸收新知,卻又忍不住被社群網路的資訊洪流沖走?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要先處理重要的事,卻常把錯誤的事情放在優先位置? 
 
  諸如以上各種矛盾行為,我們可以舉出千百種。人人都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擁有更好的生活,卻總是力不從心,問題就在於不夠瞭解自己。例如天生的性格和後天的行為何者影響我們較多?有沒有可能因為你是內向者,卻從事著適合外向者的工作,因此感到不快樂?
 
  究竟是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本書將會帶領你找出答案。來自瑞典的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從人際關係、地位與知識三大面向,深入探討這三種動機如何驅策我們的需求、行動和反應,以及原始本能與現代生活間的衝突和衍生的問題。全書以多種研究案例及生動實際的經驗分享相互佐證,每章末並附有邁向理想生活的建議及整理,期許讀者們都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及改變。
 
  ★人際關係需要培養及灌溉
  .謹慎選擇影響你的人事物
  .我們都喜歡被人稱讚,所以也不要吝於對他人表達讚賞
  .調節自己的孤獨,經營單純而深刻的關係
  .勇於展現自己,進行不同的思考
 
  ★追求好的影響力會讓自己更快樂  
  .拒絕盲目追隨社群媒體
  .從成功人士身上汲取經驗及靈感
  .為自己的成功喝采、享受自己的成就
  .思考真正在乎的人事物。
 
  ★擁有知識也能提昇幸福感 
  .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減少分心,練習專注
  .戒掉壞行為、獎勵好習慣
  .培養手寫筆記、讀紙本書的習慣,使用老式閙鐘
  .親近大自然,練習靜坐
  .擁抱「錯過的樂趣」(JOMO)而非「錯失恐懼症」(FOMO)
 
  性格能夠改變,卻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行為正是促使性格改變的關鍵。當你能瞭解自己的動機,才能改變固有的行為模式。我們都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與發展,只要能覺察自我、相信日積月累持續實踐的力量,你便能駕馭自己的生活步調,擁有想要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性格及行為心理學出發,剖析改變行為才是掌控生活品質的關鍵,具有說服力
  ●章末皆附章節整理小方法,讀者易於生活實踐體驗
 
齊聲讚賞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專文推薦
 
  性格會隨著歲月及生命經驗的洗禮,變得更圓融與更成熟,只要你願意從挫敗中學習,從痛苦中直面自己。不要急著說「我不可能改變」,不再唱衰自己,就是打開內在潛能的開始。唯有深入瞭解自己的動機,明白內在的性格,才能發揮潛力,進而活出新局。現在的你不再是無能為力的命運受害者,不再渾然不覺地受到動機驅使而不自知,而是能夠開創新局的人生創造者。——洪培芸(作家、臨床心理師)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引用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的一句話:「當你點燃蠟燭時,你也塑造了一道陰影。」本能與需求便是如此,既是幫助人類繁衍與生存的必要手段,但也讓生活產生不少困擾。在我們想要改變之前,對這些現象有所覺察、理解背後的原因,是第一步驟。作者在書中也提供了一些策略,讓我們在未來想做出改變時可以參考;相信讀者能從書中重新找到觀看的角度,看待日常行為。——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熱情推薦
 
  瞭解自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尤其身處情緒風暴或感情困擾時,我們常會被負面情緒淹沒,失去了對自我的好奇心,也導致身處迷霧中的我們更走不出來。雅赫拉博士在本書中,不像多數心理學書籍將問題簡化,而是提出更多反思與研究結果,和讀者一同推測人類行為的種種原因,值得一讀。——莊博安(諮商心理師、《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作者)
 

作者簡介
 
安潔拉.雅赫拉(Angela Ahola)
 
  心理學博士,身兼心理醫師、講師、作家,二〇一八年及二〇一九年連續被選為瑞典最受歡迎講師之一,知名客戶包括:Spotify、H&M、三星、萬寶華等。擅長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分析影響個人的因素、溝通傾向、刻板印象和偏見等主題。
 
  她的著作結合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以及當前的溝通趨勢、當代媒體研究,文字充滿活力,內容生動有趣。培訓對象包括企業領導者和心理學系的專業學者,也不乏斯德哥爾摩警察學院的警官。著作包括《如何讓人留下美好印象》(The Art of Making an Impression,暫譯)、《那些關於網路交友的事》(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Net dating,暫譯)。 
 
譯者簡介
 
郭騰堅
 
  一九八六年出生於台中市,台灣大學英國文學學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翻譯學碩士,擁有瑞典商務院(Chamber of Commerce)認證瑞典語至繁簡體中文公證翻譯員資格,現居斯德哥爾摩。譯有:《永不拭淚三部曲》《我,跟自己拚了!》《剛好就能多活十年》《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寂寞傀儡師》等書。

【推薦序一】穿過迷霧後的陽光普照,美好人生早已在等你——洪培芸
【推薦序二】為什麼我會這樣想、這樣做?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之謎——蘇益賢
【前言】我們的人生不再是一道謎題                                                                                                                                                            
全新的時代、相同的人類                                                                          
你為什麼會這麼做? 
為什麼這三項動機如此重要——而個人特質又是什麼?  

【Chapter One人際關係】                                                                                   
我們能「有一點」與眾不同嗎? 
他人目光造成的影響       
優質人際關係的意義         
慷慨與自私的距離        
Tips|動機駕馭指南:人際關係篇          

【Chapter Two地位】                                                                                          
無所不在的比較                                                                                                  
高處不勝寒
當地位凌駕家庭?                                                                                                
權力失衡的危險因子                                                                                           
Tips|動機駕馭指南:地位篇     

【Chapter Three知識】   
獲取新知的代價  
當我們越睡越少  
難以控制的焦慮                                                                      
為什麼現在的你比較沒有同理心? 
Tips|動機駕馭指南:知識篇 

【後記】你要將自己的人生帶往何方? 
【附錄】關於性格心理學            
謝辭                                                  
註釋  

推薦序
 
穿過迷霧後的陽光普照,美好人生早已在等你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記得我在研究所時期的高等心理病理學課程中,老師問現場所有學生:「是什麼驅策了一個人的行為?」實不相瞞,當年的我思索了許久,找不到一個精確的名詞,來回答老師的問題。
 
  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百思不得其解嗎?讓我告訴你,答案就是「動機」(Motivation)。知道是動機,也只是打開了一扇大門而已。因為,不僅要深入瞭解動機,更要學習駕馭動機。尤其是不被駕馭,也就是不明所以地在人生的許多層面製造出麻煩及問題,最後走向毀滅人生的境地。
 
  穿越層層迷霧,瞭解動機與人格特質
 
  我時常強調,你要去認識自己與生俱來的天性、你的人格特質及行為反應傾向。因為說穿了,人類本來就不是理性的動物,總是受到情感的驅策,去做出很多你以為不會發生的事。好事也就算了,通常是意想不到的壞事。
 
  是哪些壞事呢?本書作者瑞典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指出「人際關係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但這當中自然蘊含各種挑戰。例如,你可以設想下列情境:我們陷入一段對我們不利的關係而無法自拔、出於對孤獨的恐懼而不敢離開、對他人的依賴導致我們不斷地瞎忙、猜想、對他們的行為說三道四。」
 
  一針見血!許多來找我進行心理治療的個案,但凡涉及親密關係議題,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深處是出於對孤獨的恐懼,而不敢離開讓他受盡委屈,痛苦不堪的關係。寧願繼續受苦,都好過離開對方。為什麼呢?因為離開,就只剩下我自己一個人了,如果我離開了他,還找得到下一段感情,還能夠找到另一半嗎?人老珠黃、大齡女子那些你想得到的標籤,都深深扣住了她們內心深處的恐懼,也深深束縛著她。
 
  這些潛在的動機正是個案所不明白的。或者,他們其實明白,然而在他們的意識層面卻是無法承認,或無法接納:我怎麼可能會是這樣懦弱的人呢?我怎麼可能會寧願挨罵,甘願被侮辱,其實是因為我更怕孤單,我怕沒人要呢?所以就形成了永遠離不開,卻又無止盡抱怨及怨懟的惡性循環。 
 
  所以,你必須瞭解行為背後真正的推手:你的動機,還有你的人格特質。而不是社會規範及訴諸理性的表層認知。這本書最大的功用,是幫助你深入瞭解動機的運作。你會發現,動機的層面錯綜複雜到不可思議,而所有的動機都會交互影響,進而譜寫你的人生樂曲。
 
  性格對於全人生的預測及影響力
 
  本書勇敢揭示了性格對於人生發展的命題。性格來自於遺傳,心理學研究的確一再證實,然而它只占據百分之四十九而已。換言之,還有後天的學習,這就是你我從小受教育的意義。還有現在打開這本書的你,持續閱讀下去的深意。
 
  安潔拉.雅赫拉也明白指出,個性並非絕對,會依據你的所處環境、你所面對不同的人,而展現出性格的不同面向。這也符合了我長年心理工作所觀察到,所謂的性格特質,它會有不同的衍生及變異,也就是個性是會變化的,絕對不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性格會隨著歲月及生命經驗的洗禮,變得更圓融與更成熟,只要你願意從挫敗中學習,從痛苦中直面自己。不要急著說「我不可能改變」,不再唱衰自己,就是打開內在潛能的開始。
 
  此外,善用自己的性格特質,就能事半功倍,同時你也懂得無須過分勉強自己。如果你帶有共感人(Empath)或高敏感(High Sensitive)的特質,你一定深刻有感,要你頻頻在大眾面前曝光,在公開場合出席,回答來自外界各式各樣的問題,你的精神與體力一定會容易燃燒殆盡;然而,若是讓你待在能夠獨處的環境,與外界保持一段不被打擾的距離,反而能夠讓你運用敏感細膩的心思,進行創作及任何工作,進而發揮更大的效益,帶來更好的成績。
 
  唯有深入瞭解自己的動機,明白內在的性格,尤其是多面向的自己,你才能發揮潛力,進而活出新局。現在的你不再是無能為力的命運受害者,不再渾然不覺地受到動機驅使而不自知,而是能夠開創新局的人生創造者。
 
  穿過迷霧後的陽光普照,美好人生早已在等你。
 
前言
 
我們的人生不再是一道謎題
 
  對於您正在閱讀本書,我感到滿心的歡喜。我希望:您喜歡閱讀本書的程度,就如同我喜歡本書寫作的程度。
 
  我是安潔拉.雅赫拉(Angela Ahola),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我主要擔任講師,並撰寫與人有關的書籍;寫作主題包括我們的行為、動機、人際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更擅於解讀彼此。
 
  為什麼要寫一本探討動機的書籍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想要先簡短地講述一項許多芬蘭小孩(嗯,這可真壞)接受過的一項「測驗」。我的外甥丹特在八個月大時,就曾經接受過這項測驗。那時全家人都到齊了。空氣中瀰漫著興奮與期待之情。錄影的相機鏡頭已經架設好(當時手機的攝影功能還不如現在精良)。測試用的物品一項接一項擺了出來:一疊被牢牢捆住的紙鈔、一本聖經、以及一只伏特加酒瓶。或許你已經猜到:這項強調心性的測試,與動機有關:人生抉擇。丹特被放開,我們仔細地觀察他將會爬向三個測試物當中的哪一個。讓人感到慶幸的是,他爬到了一本聖經前面;根據故事與傳說,如果小孩選擇了聖經,對知識的追尋(而不是對錢/權或酒精)將會成為他生命中的目標。
 
  在所有年代與時期當中,瞭解推動自己的動機始終讓人感到入迷。我們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行動?如果我們瞭解這一點,我們就能夠更輕易地瞭解自己與彼此。我們能夠預測往後將要發生的事情,以及身旁的人們將會如何反應。對某些人來說,知識是很重要的動力。對另一些人而言,權力與地位才是重點。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極為重視關係。同時,這三項動機都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只不過,它們影響我們的幅度各有不同。
 
  我曾經針對第一印象背後的心理學進行過研究。我們知道:當其他人見到你的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提出兩個問題。你是否和善、熱忱、可堪信賴?以及:你是否有能力、具備權力與地位?那麼,我們為何這樣做?這牽涉到我們的存活問題。你是朋友還是敵人?是威脅,還是希望?
 
  本書的構思,正是由此而產生的。我在一次暑期度假中,完成了本書的結構:它將會探討關係、地位與知識。那時候,我的母親西雅、我本人、以及我的女兒安東妮雅與愛麗西亞,都在我們位於芬蘭南部的鄉間度假小屋。我的母親與孩子們都已經睡著,時間大約是一點鐘左右。這時,我在床邊的筆記簿上畫出了本書基本的架構。
 
  當然,過往已有許多作家為文探討「人類的動機」這個主題。有些書籍描述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優質的人際關係(動機一)、如何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動機二)、以及如何學習新事物(動機三)。你將不會在本書中讀到這些內容。你將透過這本書瞭解到:為什麼我們身上具有這些動機,它們如何表達,以及如何在你的生活製造出問題。最後,你將會明白如何駕馭這些動機,並將它們轉換為你的超能力。我們將要追根究柢、探討為什麼我們的人格特質是如此、而且做出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今,自從本書的最初數行文字寫成以來,我已經醞釀了相當一段時間、也頗有進展。這部手稿已經過編輯、封面已經設計完畢、書背頁的文字也已經寫成。甚至,我自己的人生也發生不少轉折。而且我可以相當輕鬆地斷言:假如我們能以動機的眼鏡來審視人生,我們將能活得更有趣、也更靈活。我誠摯地希望:您在讀完本書以後,也能深有同感。人類的行為與互動,將不再是一道謎題。你將能夠更清晰、更深入地瞭解自己與他人。

全新的時代與相同的人類  你有時是否會思索,人們為什麼會做出他們所做的事情?或許你更常思索:你自己為什麼會做出你所做的事情?為什麼你經常做出錯誤的時間規劃、設定自己會放棄的目標、甚至在當自己其實可以自由選擇時,選出比較糟糕的方案呢?為什麼你不更努力投入會讓你感到快樂的事物,為你的人生帶來方向感呢? 至於人際關係:你是否已察覺到,相同的主題經常導致人際間的衝突?某些人與你一拍即合,你們能夠達成良好的共識;但你和其他人則根本無法溝通。你在某些關係中或許付出太多,以致於心力交瘁。 我們選擇和哪些人交流時,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我們的抉擇?我們為什麼持續對自己與鄰居、同事們與小叔做比較,為什麼對自己的落居下風感到憤恨——無論牽涉到誰在大學入學考試拿最高分、誰的二頭肌最壯,或誰家小孩最聰明?我們一方面想要找到共同點、追求彼此之間的同質性——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喜歡發現自己在派對上,跟別人穿著一模一樣的禮服。事實上,我們常停留在對我們不利的關係中,更別提婚姻危機經常在當我們所賺的錢突然比伴侶所賺的還多時。 所以,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操縱這一切? 人類行為的運作,經常是不理性的。我們的情緒——充滿高低起伏——可能是深奧、難以理解的,我們涉及的所有人際關係,也就不在話下了。假如這些關係本質是簡單的,相當可觀比例的婚姻就不會以離婚收場,而每一個工作單位其實都存在衝突。我們就是無法與所有人相處融洽,而且經常難以瞭解彼此。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挑戰始終存在,但由於我們的環境已經在許多方面發生變化,我們正與人類往昔歷史上不曾存在的一連串新問題共處。時代已然改變,但人類卻不曾改變。二十萬年以來,人類的運作模式始終如一。某些研究人員宣稱,人類以同一方式運作的時間已超越二十萬年。 人類的兩個目標 我們確切知道的一點是,我們出生時,都至少帶著兩個目標。其中一個是生存,另一個則是繁衍。假如我們不致力於生存,也不努力繁衍後代,作為一個物種,人類早已不復存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