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力 (新修訂版)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遊戲力 (新修訂版)

作者:勞倫思‧柯恩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30日
ISBN:9789573280286
語言:繁體中文

  父母都曾聽過遊戲是孩子的工作,但遊戲不只是讓孩子開心而已。如同心理學家柯恩博士在本書中所呈現的,遊戲可以是一種創新有益的教養方式。
 
  本書作者 Lawrence J. Cohen 身兼心理學家與父親的角色,以多年從事臨床心理治療的經驗還有與女兒相處的點滴,提出教養的建議。他認為爸爸媽媽與其浪費時間進行無用的責罵或懲罰,不如善加利用遊戲克服孩子的害羞、恐懼,化解憤怒的情緒及手足之間的衝突,遊戲能處理的問題包羅萬象,而方法也非常簡單。
 
  書中針對不同孩子特性與問題提出可行的遊戲進行方式及需要密切觀察與注意的事項,也用巧妙又易懂的比喻來描述孩子的心理狀態,不但能提升成人對孩子情況的敏感度,也能有利於建立平衡的親子關係。

  孩子到底在遊戲中做些什麼?柯恩博士指出,遊戲是孩子用來探索世界、溝通那些很難表達的感受、和他們在乎的人親近、處理壓力情境以及釋放情緒的方式,這種方式既複雜又變化多端。這就是為什麼「遊戲式教養」如此重要,而且能成功地在親子之間建立起強韌而親密的情感聯繫。透過遊戲,我們加入孩子的世界,幫助他們表達和理解深層的情緒、彼此連結、協助情緒療癒的歷程,而且也能樂在其中。
 
  任何人都可以是擅長遊戲的父母──只需要有冒險的精神,和願意放下身段來嘗試新事物的決心。先找出大人難以遊戲的原因,然後隨著作者的引導坐到地板上,以孩子的方式加入他們的遊戲。書中舉例說明父母可以和各年齡層孩子一起玩的遊戲、活動和遊戲式的互動,無論是深情凝視嬰兒的雙眼,和學步兒追逐,與學齡兒童玩幻想遊戲,或讓裝酷的青少年一股腦地傻笑。
 
  《遊戲力》是一本完整的指南,談論如何運用遊戲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安度手足間的敵對與競爭,遊戲必然能成為以愛來管教的一部分。這本書讓父母快樂、有效率又充滿熱情地教養孩子,同時帶來滿屋子的笑聲。

名人推薦

  *光光老師說 :「孩子們透過自己眼睛的觀察,運用自己大腦的想像,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觀。就讓我們一起喚起,如何玩遊戲的記憶。透過孩子的遊戲,進入孩子的世界中,欣賞孩子無比豐富的想像力,相信你就會和我一樣,從和孩子的互動中得到帶孩子的喜悅喔!」
 
   *王意中說 :「當孩子發現爸媽好玩、有趣,是一對有意思的父母。這時,你會發現,原本疏離的親子關係裂痕就慢慢地縮小。甚至於,僅存必要的伸縮縫,留給彼此彈性,以避免破壞親子關係的結構。親子之間透過遊戲,自然而然地讓爸媽在教養上,逐漸地感受到低耗能及高效能。」
 
  本書作者依據自己從事多年心理治療的經驗,提供家長如何從孩子的角度,穿越他們的內心世界,與孩子進行深度溝通。──王珮玲(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
 
  遊戲能夠加強兒童在諸如創造性思考、問題解決與人際互動等方面的能力……紓解其必然會伴隨成長而來的負面感受,最後形成對於自己的合宜自信心。──梁培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讓孩子擁有不受干擾、專一的注意力,玩他們想要玩的遊戲,提供安慰、幫助孩子療傷或分享溫柔的時光。我發現這樣的安排,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安全感。──傅娟(知名廣播節目主持人)
 
  我的經驗與《遊戲力》一書作者的看法不謀而合,本書名曰遊戲,事實上是教養,它在賜予孩子兩根生命的棟樑:其一是生活美學,其二是生命教育。──游乾桂(親職教育專家、作家)
 
  玩出聰明!玩出智慧!會玩就有競爭力!父母親的責任是什麼呢?陪孩子走人生的一段路,共有一份愛與成功的經驗,遊戲就是最好的親子互動模式,讓親子從遊戲中玩出聰明和智慧。──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濃密的親情是靠「玩」出來的。……「愛玩」的父親擁有令人艷羨的親子關係,印證遊戲的魔力大過於訓斥。所以,會跟孩子一起玩的爸媽往往比會賺錢的受歡迎。──簡媜(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另有 小兒科名醫 黃瑽寧  掛名推薦

作者簡介

勞倫思‧柯恩博士(Lawrence J. Cohen, Ph.D.)
  
  心理學家,專長為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職教養。在臨床工作中處理過各種兒童、家庭、婚姻、受虐問題,讓他體深刻認到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重要性,也致力於將這些經驗及領悟加以推廣。他與湯普森(Michael Thompson)和葛莉絲(Catherine O’Neill Grace)合著的《最好的朋友,最糟的敵人》(Best Friends, Worst Enemies)一書則討論兒童友誼和同儕關係。
 
  柯恩博士定期為曾獲頒美國教育出版學會金燈獎(Golden Lamp Award)的《小尼克家庭雜誌》(Nick Jr. Family Magazine)及《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撰寫專欄,並為父母、老師及托育專業人員規劃遊戲式教養的相關研習活動。
          
  個人網站:www.playfulparenting.com
 
譯者簡介

林意雪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課程與教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對教室內的小組互動、言談模式、文化工具與多元文化教學有深入的反省及研究。喜歡後山的人文與自然,希望這裡的孩子能獲得更好的關注與教育。
 
  教書及研究之餘,亦致力於遊戲及聆聽教養的推廣,希望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都能有更好的互動與學習成長。

推薦的話 
譯序/放任與嚴厲之外的教養新選項
前言

第1章 遊戲式教養的好處     
◎孩子為什麼遊戲?
◎培養親密、走出孤立
◎培養自信、脫離無力感
◎培養從情緒苦惱中復原的能力
◎成為會遊戲的父母
 
第2章 進入孩子的世界
◎重新進入這個我們曾經熟悉的世界
◎給孩子一些幫助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大人為什麼很難遊戲
◎所謂「父職」:盡父親的責任
◎給非父母的成人
◎調到孩子的頻道
 
第3章 建立連結,修補關係
◎連結、斷裂和重新連結
◎倒滿我的杯子:依附理論和重新連結的動力
◎朝向連結的遊戲
◎結束眼神凝視的階段
◎隨時隨地尋找連結:愛之槍
◎打開孤立的高塔
◎隨意連結到深層連結:誰抱著你?
 
第4章 培養孩子的自信
◎權力和無力感
◎權力的實驗:玩屁屁臉的遊戲
◎讓孩子準備好面對這個世界
◎使批判的聲音安靜下來
◎恢復失去的自信

第5章 跟隨笑聲的腳步
◎一起大笑  ◎打開無力感的高塔
◎緩和氣氛  ◎和好與裝傻
◎將尊嚴放在一旁,找回你的孩子
◎從笑聲到哭泣:當好遊戲導致壞心情
 
第6章 帶來親密、自信的角力遊戲
◎柯恩的角力規則
◎開始遊戲式的角力
◎攻擊性
◎體能遊戲的好處
 
第7章 角色逆轉的遊戲世界
◎逆轉角色  ◎從悲劇到喜劇 
◎用說故事來治療恐懼
◎在需要時擔任演員及導演
◎幻想遊戲  ◎尋找原創的劇本
 
第8章 勇敢女孩,貼心男孩 
◎為什麼要玩芭比/格鬥戰士,即使我討厭它
◎和男孩女孩連結    ◎男孩、女孩以及無力感
◎男孩和感受        ◎男孩和女孩,一同遊戲
 
第9章 讓孩子作主  
◎就是說「好!」   
◎做他們想做的事
◎注意安全,但不用過度擔心   
◎保留「特別的遊戲時間」
◎花時間復原   
◎讓孩子在遊戲中引領
 
第10章 必要的主導        
◎一點溫和的推力   ◎堅持連結
◎挑戰   ◎引介重要的主題
◎讓事情變得更有趣   ◎為孩子領航
 
第11章 學會喜愛自己討厭的遊戲
◎依賴/獨立
◎攻擊性
◎性的感受和表達
◎邀請你所討厭的行為
 
第12章 接納強烈的感受
◎控制情緒相對於釋放情緒
◎留些時間給感覺
◎大人不去感覺的感覺
◎處理鬧脾氣和挫折
◎處理憤怒的表達
◎處理恐懼和焦慮
◎面對孩子的哭泣
◎停止哭嚷哀嗚的抱怨
◎透過遊戲鼓勵情緒的智能
 
第13章 重新思考管教的方式
◎冷靜下來   ◎連結
◎以「到沙發去談」取代「罰站」「回房間去」
◎遊戲!    ◎培養好的判斷力
◎看穿表面下的情緒和需求
◎預防而非處罰   ◎瞭解你的孩子
◎給孩子清楚的界限
◎意外的英雄
 
第14章 以遊戲渡過手足間的敵對競爭
◎與一個以上的孩子遊戲
◎每個孩子都會面臨手足競爭,即使是獨生子女
◎兄弟姊妹與空杯的填滿
◎弟妹的隱性權力,以及家庭動力之謎
◎和孩子們的遊戲式教養
 
第15章 為自己充電
◎輪到父母了   ◎加滿我們自己的杯子   ◎幫助其他的父母
◎當大人關在自己孤立和無力感的高塔時   ◎成為十足的玩伴
◎建立遊戲式教養的社群
遊戲世界

他序

透過遊戲,強化親子關係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我們愈來愈不會玩,愈來愈不好玩。反映在管教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我們總是希望能夠使用一套得來速的方式,好面對親子教養這件事。然而,對孩子來說,眼前的重要他人:父母,少了趣味,沒了玩味。這時,對於親子關係的建立及維繫,往往基礎薄弱、地基不深、耐震係數不夠。

  當我們習慣用「管」、想要用「教」來面對孩子,往往讓自己也耗盡了許多的心力,但殘酷的是,卻無法獲得相對應的成效。這時,也使得父母在教養上,失去了耐性。

  演講中,我常常提到一件事:當你管不動孩子、叫不動孩子,那麼就陪他一起玩吧!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當他發現眼前的父母會陪他玩,會帶他去好玩的地方,會跟他講好玩的事,會帶回好玩的東西。好吧?甚至於,爸媽自己長得很好玩都可以。

  當孩子發現爸媽好玩、有趣,是一對有意思的父母。這時,你會發現,原本疏離的親子關係裂痕就慢慢地縮小。甚至於,僅存必要的伸縮縫,留給彼此彈性,以避免破壞親子關係的結構。

  親子之間透過遊戲,自然而然地讓爸媽在教養上,逐漸地感受到低耗能及高效能。透過《遊戲力──陪孩子一起玩出學習的熱情與自信 》這本書,你將發現:開啟和孩子的遊戲模式,原來教養也可以如此輕鬆、優雅。在此,推薦給關心孩子的你。   
 
透過遊戲,欣賞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技術長  廖笙光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但我們忘記了,我們忘記如何遊戲,也因此無法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在教養孩子的路上,我們常常過於理智,拚命的想要說服孩子,但卻忘記傾聽。 

  我永遠記得大女兒,在四歲時超級愛東問西問的,有一天她很認真地看著我說:「爸比,太陽下山去哪裡?」 

  這真的是一個超複雜的問題,要講到太陽系和九大行星,要和一個四歲的小女生說明清楚,真的是太困難了。或許是靈光一閃,因為這不是四歲孩子應該懂的,於是我就反問她:「那你知道太陽去哪裡嗎?」 

  大女兒超有自信的說:「太陽下山就去姑姑家,不然她們就沒有太陽,會很可憐」。 

  這個答案真的是太妙了,姑姑住在美國北卡,時差剛好十二小時。每次我們視訊,我們是早上,她們就是晚上,反之亦然。孩子們透過自己眼睛的觀察,運用自己大腦的想像,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觀。是這樣的童真,又有趣的世界,比冷冰冰的科學知識,不是更可愛嗎?
 
  為何我們會一定要說服孩子,聽從我們的才是正確的答案,硬要告訴孩子其實有九大行星,他的回答是錯的。請不要將我們與同事互動的模式,套用在天真又想像力的孩子身上,那不只會讓你情緒失控,更會讓孩子感到挫折。
 
  就讓我們一起喚起,如何玩遊戲的記憶。透過孩子的遊戲,進入孩子的世界中,欣賞孩子無比豐富的想像力,相信你就會和我一樣,從和孩子的互動中得到帶孩子的喜悅喔!

譯序

放任與嚴厲之外的教養新選項
林意雪

  有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時,女兒突然把我搖醒,「媽媽,我們來搶玩具好不好?」我知道她最近在幼兒園有些困擾,但很難弄清楚問題何在。一聽到她這樣建議,我整個人醒過來,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和她玩遊戲。我問她要怎麼玩,她拿起一個枕頭說:「我們假裝搶枕頭,然後我搶輸了。」當她鬆手讓我搶贏時,她臉上的表情像是她的玩具「真的」被搶走了。

  類似這樣的場景,相信許多父母及老師都曾經遇到過,我們多半選擇立刻教導孩子應變的方法,或教訓孩子一些規矩或注意事項,但這樣的反應跳脫了孩子遊戲的軌道,對他們的幫助可能不大。正如同許多父母及教育者都會觀察到的:孩子會自然地在遊戲加入他們所關切或困惑的議題。但是如何進一步參與遊戲並在適當的時機提供協助,則是我們必須再加以瞭解及學習的。

  在《遊戲力》這本書裡,作者柯恩博士描繪出以遊戲為中心的教養藍圖,讓父母、老師,以及非父母的照顧者或陪伴者能夠瞭解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調整頻道注意孩子的需求、跟隨孩子的帶領、決定介入的時機等。這樣針對教養及遊戲的全盤討論在其他教養書籍或文章中並不多見,主要是教養及教育的問題林林種種,學派及觀點又各有所異,因此當我讀到這本書時,充滿了驚喜與感動。

  柯恩所受的訓練是主流學院的心理治療,他以諮商及遊戲治療的背景結合了以非主流的互助諮商(Re-evaluation Counseling)為基礎的遊戲聆聽教養(playlistening),融會貫通成這套獨特的教養方法。與一般教養觀點不同的是,柯恩注意到了孩子負面行為背後的情緒問題及連結問題。因此,相對於一般常見的處罰、忽略或是正面增強的管教方法,他提供成人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的不合作、不專心、脫序或是攻擊的行為。

  柯恩認為,大部分的行為問題都是因為孩子的連結出了問題,而他以平易近人的比喻來解釋依附理論及情緒智能,以豐富的實例說明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遊戲式教養。他對於如何在生活中善用遊戲來處理頭痛棘手的教養問題,不僅觀點獨到,而且易於採用,讓大人知道如何處理孩子反覆出現的生活及行為問題,也讓父母能夠真正地陪伴孩子成長,彼此擁有深層的情感連結。

  這樣同時兼顧親子關係與教養責任的方法,提供了成人一個「中間的選擇」。多數的父母覺得自己必須在「放任隨和」與「嚴厲管教」之間做抉擇,要不就是想要尊重孩子但卻常有被孩子控制或無力的感受,要不就得板起臉孔修理或教訓孩子,難道我們只有這兩種選擇嗎?(或者在心中暗自期望孩子天生好教好帶,或問題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以父母效能為中心的主張,要父母親以溫和堅定的態度來傳遞訊息和管束。在遊戲式教養法中亦然。無論如何,絕對沒有孩子故意要惹人討厭,因此苛責或羞辱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但為什麼還是有孩子就是無法與他人和平共處,或是專注於學習活動呢?柯恩認為,如果我們只看到行為的表面意義,我們是無法幫助這些孩子的;也難怪很多孩子的負面行為持續多年無法得到改善。他教導成人辨認這些行為背後所傳達的訊息,然後根據這些訊息(而不是行為)來反應。這樣的思考方式突破了傳統教養的侷限,也讓我們更貼近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情緒及發展歷程。

  當大人以遊戲式教養的方式接近孩子的世界時,我們不僅在構築一座橋梁,也在為孩子的情緒智商(EQ)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情緒智能不是一些社交技巧而已,它還包括了辨視自己情緒及他人情緒的能力,並決定反應及處理的方法。遊戲式教養絕不只是在緩和緊張及衝突而已,它是用孩子擅長的溝通管道,來幫助孩子處理自己陷入膠著的情緒或是觀點。即使孩子沒有任何明顯的行為問題需要解決,遊戲式教養依然能夠有效提昇親子之間的關係與連結。

  現代的教養工作充滿挑戰,尤其父母親在工作及經濟上所承受的壓力,更是前所未有。在忙碌的工作後回到家中,又得照顧孩子的生活、功課及發展。這樣的處境,作者也表達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是現代父母的孤立和無助,被期望要獨力教好孩子,但得到的社會支持少之又少。因此,他主張父母應該要互相支持,並相信遊戲時間不會增加親職工作的壓力,反而是減少壓力的機會。他要父母放棄互相批評、改以積極的相互幫助,是一種重要的立場。畢竟,我們都受到了過多的批評,而批評的態度對於身處困境的人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

  這本書裡所提到的遊戲及其效能,只要父母在生活中用這樣的角度來觀察及嘗試,就會發現作者所言不假:以遊戲的方式來處理親子關係、孩子的行為問題、與手足間的爭吵,不但比責罰有效,而且不必以折損關係做為代價,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會享受到在遊戲中教養的樂趣。從我們習以為常的教養方式轉換為以遊戲為中心的教養,最難的並不是「做」,而是「開始做」。希望讀者都有機會體驗與孩子遊戲的樂趣,並與孩子擁有真正深層的連結。

  身為母親並與許多家長一起工作,我知道父母與照顧者都不免有技窮及困惑的時刻,而周遭的人總要加上壓力,要我們以「特定」的方式來教養孩子。雖然我們內心不一定認同,卻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選擇。最後,感謝我的爸媽、大姊和先生陪我的孩子玩耍,讓我能夠順利完成譯稿。當然也要感謝孩子的體諒,犧牲了和我一起遊戲的時間,讓其他父母有機會讀到這本譯著,了解遊戲的豐富及美好。感謝遠流在我推薦這本書時,欣然支持它的翻譯及出版,讓更多的父母能夠接觸到遊戲式教養這樣的另類選擇。

前言

  當我剛開始從事心理治療時,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成人。我們花許多的時間談論他們的童年,因此看到對一個孩子來說,和父母或另一個大人有良好的連結是多麼重要的事。自然而然地,當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時,就決心要建立並與孩子維持強而有力的連結。我很快地理解這件事的挑戰性:親子之間的依附是天生直覺的,但當孩子越來越有活動和語言能力後,事情就變得更複雜了。

  不管我過得好或糟,有沒有心情,我的女兒艾瑪總是想要玩。當我不想互動時,她要和我互動;我有別的事在忙時,她卻想要得到我的注意力;即使她自己在玩,她仍然需要我隨時回應。我對自己因此而產生的不同情緒反應與其強度感到訝異。我百般不願承認的是:我比較想做別的事,而不想坐在地上、滿足艾瑪對遊戲和關注似乎無止盡的需求。或者,我會坐在地板上,很快地睡著。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工作逐漸轉向兒童遊戲治療及對父母的支持。在成人治療裡父母的角色大多像壞人,但現在我開始看到父母在孩子的生命裡能夠創造出正面的力量。而對我而言,父母需要養成的最重要技巧,就是遊戲。幸運的是,更好的遊戲技巧很容易學習,比我們所期望的人格改變容易多了。

  我們都知道應該把電視關掉,花更多的時間在一起。可是然後呢?《遊戲力》就是一個指南,當孩子在面對新的挑戰、從傷害中復原、或正在散發出他們年輕的活力時,它都能讓我們與孩子享受樂趣,不管孩子幾歲。遊戲式教養是加入孩子的世界、專注在連結和自信、發笑和角力、角色逆轉並跟隨孩子的帶領。透過《遊戲力》,你可以學習如何幫助他們渡過情緒障礙,如何處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你也能夠學習如何有效處理手足間的敵對和其他麻煩的問題,以及如何重新思考你對管教和處罰的看法。

  最後,為了要使自己成為希望和熱情的泉源,我們必須找到方法為自己添加燃料。遊戲式教養提供實際的協助,幫助我們成為最好的父母,而且是最富有遊戲精神的父母。父母可以學習如何在真心連結的嚴肅面,以及撒野玩耍的愚蠢面之間取得平衡。《遊戲力》可以協助解決各種家庭的困難,對順利的家庭也會有幫助。這種教養方式幫助每位孩子享有更多樂趣,對成人也很有助益。畢竟,我們每個人也都需要遊戲與玩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