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作者:楊定一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22日
ISBN:978986951516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3元

在多工、快步調的當代,
光靠靜坐等達到物我合一的「小定」,
已無法讓人得到永恆的喜悅;
由一體意識衍生的「大定」,
則是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
無所不在,等著大家重拾回來。

人生要透過認識自己來醒覺,
這時更需寧靜的力量,
幫助你我隨時隨地集中注意力,
讓意識得以真正轉變。

「定」正是一股能夠找回自己的動力,
幫助你我活出永恆、自由的自己。
  
  「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楊定一博士
  
  既是醫師、也是科學家的楊定一博士,雖然從小被稱為「天才」,但在尋求生命真諦的道路上和你我一樣,總是身體力行。7歲時移民巴西,成長過程鮮少有機會接觸佛教經典,直到稍年長才有機緣與佛經相遇,發現與自己過往實修體驗所領略到的真理殊途同歸,因此對佛陀充滿敬意。

  在本書裡,楊定一不但與時俱進,對古經典中的佛教要義「四禪八定」提出最當代的新詮釋,並針對步調飛快的現代人提出集中注意力的修行新處方;此外更以物理學與數學的原理,來解讀「業力」與「因果」,深入淺出,觀點獨特,既前衛又跨時代。
  
  ◎愈忙碌,愈需「定」心

  生活的快步調,讓念頭不得不快速轉變,好搭配感官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接收資訊;而透過念頭的快轉,頭腦也不得不隨時創出一個個虛的現實。但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其實來不及處理,因而不斷地帶來壓力。當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會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

  在這樣的年代,意識上要真正有所轉變、突破,需要不斷的修行。

  不過現代人卻不容易安靜下來,光靠靜坐等種種方法,並不足以達到徹底的轉化。因為靜坐離不開二元對立的架構(主體「我」-「客體」對象),要有一個客體作為注意力專注的對象,因此需要一個「我」,去專注在一個「客體」上。最後將「我」與「客體」合一,將念頭消失。而「臣服」與「參」,卻是跳過二元對立,站在一體來面對這個世界。換句話說,透過臣服與參,才可以隨時練習,把心「定」下來。
  
  ◎什麼是「定」?

  從物理學的角度,這個世界是由空組合的。但人類的五官結構,卻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堅實。

  不妨試著將念頭暫停,讓它成為一個意識的門戶,來達到「止」的境界。

  把這個暫停拉長,從一個瞬間,延伸到下一個瞬間,一連串的瞬間,延續下去,也就為古人所稱的「定」或「三摩地」。

  古代佛經裡談到「四禪八定」,是身心淨化的過程,但如果因此而落在二元對立、追求功夫與「做」的層面,將是令人遺憾。因為如果一個人可以領悟到真實,就能夠完全重現四禪八定,並不需要一一去追求,自然會成為領悟的成就,而不是修行的目標。

  功夫帶來的定,是小定;由一體意識所衍生的定,沒有分段,沒有次第,稱為大定。

  小定要透過苦修、練習才能得到;而大定,是我們天生就有,不會生出,也不會消失,沒有生,也沒有死。我們最多只是把它撿回來,其實是最不費力、最單純、最放鬆、最舒暢、最寧靜的狀態。
  
  ◎如何「定」?

  「定」,是帶著一種動力。其實唯一的動,最多就是自己帶著自己,去找回自己。

  定的作用,最多只是把自己跟自己再加上自己再加上自己,不斷地連貫起來,把每一瞬間所體會的自己串起來,變成一個永恆。也就是說,在,下一個瞬間是在,再下一個瞬間還是在。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透過瞬間,可以活出小定,也可以隨時活出大定,也就自然活出永恆的現在。

  定,就是「動」和「在」之間的一個共同點,一個連結。

  臣服與參,會帶來一股螺旋的扭力,透過最不費力的路徑,達到最大的效益,讓我們可以從念頭沿著這個扭力,回到心。
  
  ◎為什麼「定」對現代人很重要?

  人生的主要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

  透過定,可以幫助每個人──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的自己。
  
  【楊定一書房】書系簡介
  人的健康,身、心、靈從來沒有分開過。「楊定一書房」系列,便是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門與哲學系統,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表達,幫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真原醫》是從身心,也就是從「有」看著這個世界。最多只是把身心做一個整合,希望你我每一個人回到均衡。在失衡的狀態下,一個人想修行,是不可能的,因為隨時都會被身心的不均衡給拉扯,而難以體會生命更深的層面。

  即使進入了《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以及「全部生命系列」《全部的你》、《神聖的你》、《螺旋舞》、《不合理的快樂》,都還是從一個「做」或「有」的範圍來看整體──楊博士在這幾本書稱之為一體(Oneness)。也就是以二元對立的語言,從相對、局限,去探討絕對和無限。

  不過,接著從《我是誰》開始,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和這本書《定》,逐漸地,已經自然移動角度,從二元對立轉到一體,從「空」看著「有」,從內心看著外在,從「在」看著「做」,從「心」看著「人」。
  

作者簡介

楊定一博士 John D. Young

  著有《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螺旋舞》(DVD+書)、《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以及《等著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蛻變.重生》一日共修營實錄DVD,與《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音聲作品專輯。

編者簡介

陳夢怡

  編有《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譯有《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呼吸的自癒力》、《奇蹟半生緣》、《性、金錢、暴食症:談形式與內涵》、《親子關係:世間最難修的一門課》、《心理學:適應環境的心靈》等書。
 


引言

第一章 意識譜:回到最基本的意識科學
第二章 反復的工程
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
第四章 從專注到「定」
第五章 不要把五官變出來的現象,當作定的成就
第六章 四禪八定所帶來的淨化
第七章 從意識譜來談四禪八定
第八章 定,承載意識的工具
第九章 定,其實比任何人想的都更簡單
第十章 活在一體,也就活在定
第十一章 定,不費力地專注在一體
第十二章 大定和小定的差異
第十三章 打開所有修行的制約
第十四章 把「定」當作瞬間和瞬間中的共同點
第十五章 一體,最親密的朋友
第十六章 定,穿透世界的一切
第十七章 你我本身就是自己想找的答案
第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
第十九章 「定」不是功夫,也不是狀態,那它是什麼?
第二十章 從小乘的定,走向大乘的定
第二十一章 信仰與定是兩面一體
第二十二章 空和有都是平等的
第二十三章 我這一生可能體驗大定嗎?
第二十四章 透過空檔來體驗定
第二十五章 定,到底有什麼作用?
第二十六章 透過定,把「我」徹底取消

結語
附錄 四禪八定



  我前面透過「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想表達──我們擁有的全部的潛能,遠遠比我們所體驗的、所可以想到的更大。

  我也相信,讀到這裡,你自然會認同──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認知世界、生命的意識很廣,本身既有一個有限、相對、無常、受到條件束縛所組合的部份,是我們承認的人生;也有一個無限、絕對、永恆、完全自由的層面,我們過去把它稱為「主」或「佛性」。

  我透過「全部生命系列」,是希望表達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無限、絕對、永恆、自由。

  這其實是我們生出來就有的權利,甚至是我們還沒有來這一生就有的權利,因為它是我們主要的一部份。

  要活出它,比我們所想的簡單更簡單。所以,一般人反而會不相信,而寧願一生走上許多冤枉路,花很多時間去找它,或透過各種練習想去取得本來就有的本質。

  但是,聽到這些,許多朋友會問──既然不是頭腦的產物,要怎麼去取得?假如全部、絕對、無限、永恆、自由,不是透過「動」,而人類的意識又全部是透過「動」而來,又怎麼可能體會到?

  也就好像說,假如我們要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總是需要搭一個交通工具才可以到,而這個交通工具一定是兩邊都可以到,才能把兩邊連結起來。

  其實,答案是很簡單──有的。貫通全部意識的連結,我們稱為「定」。但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定」是兩邊都有,兩邊都存在。

  所以,我才在這裡把「定」當作這本書的主題。

引言

  「定」,梵文稱samādhi,也就是漢傳經典提到的「三摩地」或「三昧」。雖然「定」帶著一個完全專注的味道,但其實不光是專注,甚至不是專注於一點,而是含著一個身心合一的境界,這本身也是古往今來大修行者所追求的狀態。

  它也含著一個止的觀念,也就是念頭的止 (samatha)。

  不光是佛教強調「定」,在大乘和小乘經典都有記載。天主教、基督教也有這個觀念,透過祈禱,達到一種融入 (absorption)、一種合一。可以說,每一個修行的法門或領域都有這個觀念,只是以不同的用詞來表達。

  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除了早晚會凋零、時時都在變化的人生之外,有沒有一個可以永恆存在,而足以稱之為永久的真實?

  答案其實很簡單,是有的。

  人類從古到今都知道,「定」離不開生命更深的層面。

  我之前在許多作品中稱之為「在」、一體、因地。而且,這個更深的層面遠遠大於人生可見的一切變化,甚至是大得不成比例。所以,我才會稱之為生命的真實,而把人生的變化最多當作生命的前景,甚或幻覺。

  隨時停留或「定」在生命更深的層面,透過這個層面看這個世界,一個人也就醒覺過來了。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將聖人所談的「定」,和「醒覺」的觀念連貫在一起,透過我個人的經驗,做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整合。

  你我可能都沒想過,修行和醒覺不光和生活有密切的關係,還可以隨時帶我們在人間走出最不費力、最快樂的一條路。我也表達過──這一生,甚至多生多世以來,沒有第二個追求可能比這個主題更重要。

  在寫作「全部生命系列」的前幾本書時,我多次提到──是鼓起了相當的勇氣,才能完成這一系列我本來不想,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完成的作品。

  我等了許多年,認為自己最多是進行醫學和科學的研究,應該把哲學層面的闡述交給別人。然而,坊間一本本探討生命科學的作品,都把這個題目變得理論化而遙不可及,讓你我普遍認為古聖人留下的智慧最多只能參考,和現代快步調的生活早已脫節,甚至不相關。

  這樣的局面,是我多年來感到最遺憾的。

  一個人對自己不了解,卻想去尋生命的意義或價值,不可能有所成就。

  我相信,只要你我投入這條路,自然也會發現──我們這一生來,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認識自己而醒覺。

  這麼一講,要談「定」這麼一個重大的題目,這樣的書更不應該是由我來寫。

  過去,探討samādhi的「論」相當多,禪宗的六祖也把「定」當作智慧的基礎。

  定,就是一個這麼重大的題目。

  到了現代,可以很輕易找到前人的各種「論」,以及現代人的論述或評注。很可惜,我認為最多只在頭腦的邏輯層面反映了理論,而一般讀者可能看不懂。

  因此,即使我個人可說是最沒有資格探討或解說這個主題,但還是認為有必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談「定」,並以個人的體驗做一個分享。

  既然我不是佛學或任何宗教學派的學者,沒有任何包袱,也不需要去符合任何宗教體系的說法,最多是把自己的體會、經驗和理解做一個輕鬆而純粹的分享。當然,我這種整合沒有配合任何嚴謹的學術要求去引經據典,不見得符合一般的慣例。

  會想寫成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現許多關於「定」的論述相當理論化。讀了,會立即感覺到是一種頭腦的產物。反而把「定」變得複雜,讓你我以為是超過自己此生所能體會的境界。而我在這個作品採用的表達方式,相信會比較新鮮,而更容易滲透到你我的內心。

  我很有把握,這本書所談的,不可能離開經典的精神。因為真實只有一個,所以怎麼去切入,到最後,結果都一樣。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跟一般人想的完全相反,「定」其實隨時都存在,隨時都有,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沒有定,沒有生命。

  它不需要我們找,也是找不來的。

  這麼說,定,又是什麼?

第三章 快速的步調,缺失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現代人其實隨時處在注意力渙散的狀態。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資訊技術的突破,讓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在在做好幾件事。無論在講話、走路、寫字、吃飯,不是看著手機,就是在搜尋資訊或用訊息軟體和別人交流。頭腦的運作,一刻都沒有停過。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有點跟不上,卻又同時期待步調可不可以更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 就連看電視,一個畫面上都同時有好幾條跑馬燈,就好像把一個瞬間切割成好幾個,才配得上我們對快步調的期待。 這本身,自然會讓我們把無常和變化視為生活的主成分,而同時讓我們在現實中建立一個個虛構的架構,而每一個架構都彷彿有獨立的生命。 我在《真原醫》和「全部生命系列」曾經多次表達──這種快還要更快的步調,本身就是現代人最大的危機。讓我們不快樂,總是感覺到壓力或是不知哪裡來的沉重感,好像隨時背著一種負擔。這種不快樂的現象,甚至蔓延到年輕的一代,即使很年輕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乏和躁鬱症的問題。 這種更快的步調,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人類演化多年來的架構沒辦法適應。畢竟,種種快步調的反應,當初只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打或逃」本能,本來只是短期的應對。沒想到人類發展到現在,這種快步調的反應,反而變成我們隨時的常態。 步調快,還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它同時帶來念頭快速的轉變,以搭配感官在世界運作所收到的資訊。透過念頭,頭腦隨時創出一個虛的現實。這些不斷在動的印象,頭腦來不及處理,本身也就不斷的帶來壓力。 我在之前的作品,也用相當多篇幅來表達──頭腦受到壓力或危機,自然轉到肉體上,帶來不安,帶來萎縮。 所以,讓注意力集中而專注,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堂功課。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守住的感官愈多,通常愈能幫助守住注意力。 其實一般所談的「定」的功夫,都離不開時-空,更離不開感官。「定」或「專注」的功夫,是透過感官才可以運作。 再說清楚一點,一般所談的「定」或專注,是透過感官的運作或「動」來捕捉資訊,而進入一個「不動」、寧靜或合一,才有「定」好談。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