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羅冥想: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塔羅冥想: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

作者:無名氏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29日
ISBN:978986357065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910元

這是一本令人充滿屬靈體驗的實修經典,
以塔羅的象徵系統揭露基督信仰核心。
透過本書所揭示的隱修課題,
不斷自省、學習謙卑和受聖靈指引,
逐漸達到與神密契合一的終極境界。

  親愛的朋友,歡迎進入基督隱修的世界。

  作者以書信方式,揭露中世紀塔羅二十二張大阿卡納(Arcana)的奧祕;每張大阿卡納都是一堂靈修課程,藉此引入基督隱修的修煉。

  作者提出了令人驚訝卻合理的論點:中世紀塔羅作者創作塔羅的真正目的,是要藉由卡上的象徵符號來傳達基督隱修教義。

  書中涉及領域極廣,包含《聖經》教誨、哲學、玄學、科學、心理學、神學、文學、魔法與特異功能之學等等。讀者將發現埃及神祕主義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同源性,翡翠石板、卡巴拉和塔羅卡奧祕之間的對應性,並認識東西方各種哲學及靈修派系的宗旨和理念。

  本書作者是20世紀歐洲舉足輕重的精神導師,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離世後出版此書,目的是希望和讀者在屬靈的次元相遇。他教導讀者認識基督隱修教義,藉此冥想式的閱讀經驗,發展直觀智慧,透過祈禱和默觀達成理性與靈性的結合,並喚醒良知,提升到神人合一的層次。

  本書不僅是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案頭書、獲得梵諦岡多位神父大力推薦,並得到靈修各界的空前盛讚。

名人推薦

  書中幾乎沒有一句話不具深層意義……對我而言,它代表的是終極智慧。――比特‧葛里費斯神父(Father Bede Griffiths)

  從我的觀點來看,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重新發現和更新了中世紀以及教義創始者所建立的基督默觀傳統。――湯默士‧基汀神父,特拉普會(Trappist abbot Thomas Keating, OCSO)

  二十世紀西方密修主義寓意最深、最優美的著作。――安東‧法佛,索邦大學現代歐洲密修史教授(Antoine Faivre, professor for the History of Esoteric and Mystical Streams in Modern Europe, the Sorbonne University)

  這無疑是我讀過最超凡的一本著作。它具有驚人的屬靈深度和見解。――潘寧頓神父,特拉普會(Trappist abbot Basil Pennington, OCSO)

作者簡介

無名氏

  作者為了讓本書道出自己的話語,同時避免讓個人因素干擾到作品和讀者的關係,因此選擇以不具名的方式出版。

審修者簡介

胡因夢

  曾為著名電影明星,其翻譯作品涵蓋東西方的藝術、哲學、心理學和宗教等範疇,在華人世界的文化整合和深度心理揭示等方面成就斐然,是國內最重要的靈修思潮引介者之一,更在海內外華人最具影響力的身心靈導師之列。她對於現代人的身心壓力、情緒模式及靈性成長需求,都有深刻的觀察與體會,個人修行與學養綜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身體與心靈、統觀與精專、學術與實修、主觀與客觀、思維和情感,這些對立卻統一的完整性,在胡因夢的作品和人生中精彩呈現著,並帶領人們邁向個人內在英雄之旅的完成。

譯者簡介

侯王怡文

  建築設計師、大學講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當沉浸於有形世界的包羅萬象時,因緣際會窺見形上世界,並且清晰地感應到來自其核心的召喚,於是將所學的求知紀律應用於靈性的探究。從「信仰建築」到修煉「自性覺醒」,從敬佩「世間的建築師」到景仰「宇宙的建築師」,細細地體認外境與內境和諧帶來的喜悅。
 

作譯者簡介
審修者序    胡因夢
譯者序    候王怡文
中文版翻譯體例說明

前言
第一封信:魔法師
第二封信:女祭司
第三封信:女皇
第四封信:皇帝
第五封信:教皇
第六封信:戀人
第七封信:戰車
第八封信:正義
第九封信:隱修士
第十封信:命運之輪
第十一封信:力量
第十二封信:吊人
第十三封信:死亡
第十四封信:節制
第十五封信:惡魔
第十六封信:高塔
第十七封信:星星
第十八封信:月亮
第十九封信:太陽
第二十封信:審判
第二十一封信:愚者
第二十二封信:世界
結語
附錄一  《翡翠石板》中英對照全文
附錄二  卡巴拉生命樹
 

審修者序

  二十世紀初葉是一個精彩的時段,西方世界在神智學與人智學推動之下,興起了一股迎接「基督再臨」(「彌勒下生」)的靈性風潮。兩位素未謀面但洞見能力相等的「玄祕歷史主義者」,勃拉瓦斯基夫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與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博士,分別於不同的年代創立了為後續新世紀運動和靈性復興運動鋪路的學會組織。前者的主張是二十世紀將會出現一位「基督意識」的化身工具,於是神智學會在接班者安妮‧貝贊特全力支援下,選出了克里希那穆提這位南印度少年,來扮演被高度期許的救世主角色,繼而引發了大家所熟知的克氏與學會決裂、拒絕成為肉身工具等讓神智運動折翼的事件。被喻為第二個可能人選的史坦納,在這個議題上的看法則截然不同,他認為Second Coming(再臨)將不會示現於物質次元,而會在乙太精微層次驅動轉化人類的作用力,因此人智學的一切努力都是為這件因緣大事做準備的。

  那麼,究竟誰才是眾所矚目的「再來者」?他將會以肉身還是乙太身示現於地球?這類大哉問在人們忙於尋求支助的倚賴心態下,沸沸騰騰地成為了二十世紀上半葉歐美靈修人士的討論重點,然而直到我們開始著手翻譯《塔羅冥想》,才從搜集到的網上資料和相關英文著作中得知,原來這本涉及基督信仰隱修(或密修)之道的經典鉅著作者,竟然也曾經是眾所臆測的「基督化身」人選之一。雖然這位「高度受爭議」的密契家生前交代必須在他過逝後以匿名方式出版此書,但作品問世後不久,歐洲靈修圈子很快知曉他就是曾經活躍於人智學會,與史坦納同樣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精神導師,范倫廷‧湯柏格(Valentin Tomberg)。

  1900年2月27日誕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的范倫廷‧湯柏格是一位高級官員的次子。如同許多沙俄時期的不幸民眾一樣,范倫廷無憂無慮的青少年生涯在布爾什維克革命動亂下驟然中止;他的母親散步時被暴民當場射殺身亡,父親被迫於1920年帶著孩子們逃到愛沙尼亞的塔林。這個家庭原本富裕悠遊的日子自此蕩然無存。范倫廷在塔林靠著務農、當藥劑師和老師謀生度日,辛苦地完成了塔爾圖大學(歐洲著名長春藤聯盟學院)的比較宗教學和語言學課程。他憑著靈性的宿慧,在二十五歲就當上愛沙尼亞人智學會分會長,未滿三十歲已經受邀前往芬蘭、德國及法國授課演講。1930年,他的論文相繼出現在人智學會週刊上面,1938年,他的十二篇有關新舊約聖經的論文大量流通於會員之間,加上獨立探索屬靈世界的眼通能力,使得他在學會「Free Group」中的影響力,儼然已逐漸趕上1925年辭世但從未見過面的史坦納。這種發展態勢令史坦納的遺孀十分不安,開始撰寫長篇文章檢討他「別有企圖」、破壞前人規矩的作風。在這個階段裡,范倫廷仍然被學會重要成員持續邀約至英國與荷蘭發表演說,甚至被譽為「人智運動近年來最傑出的工作推展者」。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范倫廷和第二任妻子瑪利亞為了避開納粹的迫害,在友人協助下從塔林遷往鹿特丹定居,靠著教語文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這個階段他的基督信仰更加堅定,開始帶領一小群追隨者延續史坦納所建立的密修訓練,藉著主禱文的奧祕力量來平衡戰爭的毀滅性。1943年,科隆大學的一位法學教授建議范倫廷前往德國居住,因為最危險之處就是最安全的地帶。在這位有力人士協助下,范倫廷從荷蘭舉家搬到德國,並且在科隆大學專攻法學博士學位。這段期間他突然接收到決定性的啟示召喚,轉而改信天主教,此舉益發觸怒了人智學推動者,因為學會自創立後一直受到天主教會的質疑和批評,而且史坦納生前在五十多次公開談話中大肆批判過天主教耶穌會的中央集權制。

  雖然范倫廷夾在兩個組織之間、成為了備受質疑的人物。但根據他的後輩友人兼出版者馬丁‧克里爾(Martin Kriele)的理解,這位導師是基於對智慧薪傳的考量,而決定將自己在隱修之道上的一切體悟和所學貢獻給天主教會。看來他在自立門戶的密教團體裡經歷到的種種衝突和排擠,都成了讓內心徹底翻轉和蛻變的資糧。他在1940年完全脫離史坦納的「靈性科學」途徑,不再受困於這個組織的權力紛爭,平靜地回歸到謙卑、順服、守貞、神貧的傳統德行之路,可以說是最觸動人心的決定,也是充滿歧路的道途中最安全的發展方向,但是只有為伸張自由意志付出過痛苦代價的人,才能領略箇中的道理。這位顛沛流離大半生的精神導師,最後是在英國友人協助下安居於雷丁大學附近的鄉間,並且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覓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在這個階段裡,他和一位同樣流亡於英國的工作夥伴,談起了一段意味深遠的夢境。夢中他和妻子瑪利亞站在一片荒蕪的沙漠前,他搖搖頭對著妻子說:「看來我們是過不去了。」瑪利亞直視著他回答道:「重點是我們可以在沙地上留下一些引路的腳印。」據說這位睿智的女性為范倫廷飽受誤解的孤獨人生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扶持。1957年范倫廷經驗了一次明確的覺醒後,便開始利用夜晚餘暇時段埋首於雷丁大學圖書館,撰寫由聖經教誨、哲學、玄學、科學、心理學、神學、文學、魔法或特異功能之學所滙整成的代表性著作《塔羅冥想》。

  在一次中風的幾星期後,也就是1973年的2月24日,范倫廷‧湯柏格離開了人世,不久瑪利亞也相繼過世。夫妻倆從未有過養老計畫,因為范倫廷明晰地預知他們將會在何時離開人間。《塔羅冥想》是在1967年5月大功告成的,這本整整花了七年撰寫的法文鉅著,直到1980年才初次問世,1985年英文版接著發行問世,到目前為止,連同我們的中文譯本在內,已經被翻成七國語言。它不但受到若望保祿二世以降的梵蒂岡重要成員珍視(為英文版寫跋言的即是著名學問僧樞機主教),而且推薦者也都全心肯定此書的智慧,例如首位在印度創立瑜伽靜修中心的比特‧格里費斯神父、肯恩‧威爾伯的教父湯默士‧基汀神父等融合東西方智慧傳統的神職人員。此外,上網查詢一下你會發現,所有閱讀過此書的西方讀者幾乎都給予五顆星最高評價。

  誠如英文版譯者羅伯特‧鮑威爾所言,這的確是一本不同凡響的著作,因為有緣成為忠實讀者和為此書效勞的人,都感受到了溢於言表的「屬靈觸動」,這當然包括2008年於台北101英文書店意外發現此書的金銘和我,以及秉持著初生之犢精神、克服萬難完成此書直譯工作的Sasa。坦誠地說,我此生翻譯近三十本書和靈煉上的努力,在審定和來回修潤《塔羅冥想》近四年的漫長過程裡,完全得到了開花結果的印證和啟示,而伴侶金銘也在極其耗費眼力的電腦修改工作中,重新找回了年少時的信仰。這令我有了深刻的體認,原來中學和大學能夠在教會學校的庇護下度過八年美好時光,是因為和基督之間埋藏著一份不可解的宿緣!

  我深信這本整合智力與智慧、祈禱與默觀、信仰與科學、陽性與陰性三位一體的實修經典,將引領深入於其中的讀者,踏上「以小向大」、「自力與他力」、「上求與下化」、「出世與入世」兼容並蓄的十字解脫之道。如果說另一位引路者,克里希那穆提,帶給人類的是無依無靠、當下直觀內外真相的頓超之道,那麼范倫廷‧湯柏格提供的就是綜合一切形上智慧、彙整多元知識的和平之道,也可說是窮邏輯之究竟、放膽躍入「直觀」的深淵,在面臨未知暗夜時全心信靠主耶穌引領的途徑。這兩位現代智者獻上了大異其趣、但終點相同且互補的解脫方式,同時也留下讓後人繼續探討和辯證的廣闊空間。根據我的親身經驗和觀察,沒有人可以全靠自力,也沒有人做得到徹底交託,因此未來人類的靈修發展,勢必得朝著結合祈禱與默觀的「東西彙整」方向努力。期待讀者們能夠靜謐地投入於《塔羅冥想》的心傳之流中。

  最後要感謝韓沁林在我們忙於授課的時段裡,為本書付出的校閱貢獻。
 
胡因夢

譯者序

  2000年,我遇到一位心靈導師,從此開啟了追求靈性的渴望。關於「信心(faith)是什麼」、「如何產生信心」以及「盲信與確信的不同」等問題,一直激發著我去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靈修道路。過程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指引,也試過不同宗教的修練方法,卻始終不曾體驗過那種發自內心的堅定信心。

  當我感到越來越困惑時,這本書出現了。個性謹慎的我竟然立即決定接下這項翻譯工作。這對當時沒有任何翻譯書籍經驗的我來說,不只是「大膽」而已,簡直是在「做夢」。但是從翻開此書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我彷彿聽到一個溫暖的聲音,要自己勇敢地接受磨練和成長的機會。雖然無法解釋,但冥冥之中我知道必須做這件事。於是,一趟曲折卻充滿感動的歷程就這麼開始。

  作者以書信的方式揭露塔羅二十二張大阿卡納的奧祕,藉此引導讀者進入基督隱修的修煉。書中每一個章節都是作者獻給讀者的一封信,也是以一張大阿卡納為主題的靈修課程。透過這二十二封信或二十二堂課,作者教導讀者用基督隱修的方式去發展直觀智慧,喚醒良知,讓自己提升到神人合一的層次。什麼是基督隱修?基督隱修就是透過祈禱和默觀達成理性與靈性的結合,使兩者合一而轉化成直觀智慧。這種修煉方式與人智學創始者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對於靈魂進化的看法不僅一致,甚至可以說是實踐後者的最有效途徑。史坦納將人的靈魂分成三個進程:「有感知的靈魂」(sentient soul)、「理智的靈魂」(intellectual soul)和「有意識的靈魂」(consciousness soul)。人的靈魂首先發展的是感知能力,接著是理智。但不幸地,一般人的理智往往受困於二元的層次而陷入悖論之中(「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信心還是先有相信的意念」等問題)。為了幫助讀者的理智得到躍進,作者不斷地運用「辯證」和「類比法」去激發讀者的思維和想像,同時仔細地解析大阿卡納象徵符號背後的奧義。透過他的引導,你會漸漸明白塔羅的象徵系統揭露的竟然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換言之,作者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卻合理的論點,那就是中世紀塔羅作者創作塔羅的真正目的,是要藉由卡上的象徵符號來傳達基督隱修教義。

  作者以親切的口吻告訴我們,直觀智慧帶來的就是堅定的信心。信心乃人與神之間的連結;人對神的信心如同神對人的愛。換言之,若要產生信心,我們必須理解神的愛。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瞭解事實的本質。這表示人不應該抑制智力而盲目接受神的愛,相反的,應該提升智力去領受神的愛。這便是發展直觀智慧。這種不抑制理智、反而啟發它的靈修方式,正是我一直以來所追尋的。

  隨著智力的提升和靈知的深化,信心自然滋長。信心的火苗一旦點燃,就會持續作用。信心主要是給予人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不足。漸漸地,修煉者從「自我認同」(ego identity)中發現「自我」原來不是真正的自己,因而變得越來越謙卑。謙卑乃來自於體悟自己身為人所代表的一切,包括承認個人慾望及人類共業造成的錯誤。但是,面對錯誤還不是最終目標;人必須有勇氣付諸行動去修正錯誤。唯有如此,才能確實地從自我中心(ego center)提升至以自性(Self)為中心,完成顯意識與潛意識的整合。這種煉金轉化工作就是深度心理學家榮格(C.G.Jung)所謂的「個體化歷程」(individuation)。隨著意識中心的轉移和提升,保持靜默便不再是必要的練習,而成了一種自然狀態。

  作者不斷地強調「塔羅冥想」是一系列的實修功課。修煉者必須在靜默中獨自投入不同議題的冥想。基督隱修的冥想並不是要人放空,更不是向外尋求答案,而是向內深化對基督真理的體認,進而確立良知在靈魂內的中心地位。這是透過密契體驗(主動地與屬靈世界連結)、靈知(靜默地觀想神賜予的啟示)、神聖魔法(付諸行動去實現靈修目標)和直觀智慧(洞見宇宙的一體性)來達成的,因此這是隱修之道缺一不可的「四元素」。

  然而,如同作者所說的,每一張大阿卡納隱含的是一則教誨,同時是一則警告。由於基督隱修首要重視道德良知,因此作者一再地提醒,「自性」並不是神,也絕不可能成為神。在這裡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基督隱修所謂的「合一」乃是一種合作的概念,亦即人的良知和神合作,而不是其中一者的犧牲或削減。人的意識必須經過一層層的晉升才能來到神的寶座前與祂相遇。唯有透過屬靈存有及神子耶穌的引導,人才能戰勝誘惑的試煉,意識到自己不等同信仰的對象,而不至於陷入自我膨脹的危機。作者巧妙地將人和信仰對象之間的那種分離又連結的關係,比喻為呼吸的吐納。與神合一、同時保持獨立,是每一位基督隱修士所渴望的;這是一種自由而充滿愛的完美關係。它代表人已經恢復了屬靈呼吸的本能。按照作者的說法,這便是「基督瑜伽」。透過修煉,人的良知得到充分的氧氣而完全地甦醒或重生。基督信仰的最終渴望就是復活;作者提供讀者的即是復活之路的導引。

  完成翻譯工作不久,偶然閱讀到此書英譯者(原著為法文)的心得分享,訝異地發現許多相似而巧合的經歷,譬如在翻譯過程中持續感覺自己得到幫助和指引。英譯者提到許多讀者曾經向他表達過類似的感受。他相信這本書是具有魔法的;透過它,作者在屬靈層次與修煉者有了直接的連結。特別的是,這份連結並不會在讀完此書時中止,反而會繼續發酵。這不僅是真實的感受,更是一股內在的作用力。其中一種現象就是「共時性」(synchronicity)的發生。「共時性」是榮格於1929年定義出來的概念。所謂的「共時性」是指生活中的事件與心靈狀態的連結現象。翻譯此書的過程中,共時性現象不斷地發生。最不可思議的是,每當我開始翻譯新的章節或進入新議題的冥想時,周遭的人事物就會「配合地」演繹出具啟發性的相關情節,幫助我產生更深層的理解。相對地,當周遭的事情令我感到困惑時,我會習慣地翻開此書,而出現在眼前的總是解惑的「關鍵字」。越是深入探討,同步現象就越明顯,彷彿這一切的背後有一種調節的韻律在作用。這種現象完全應證了耶穌告訴門徒的話:「你們祈求,就得到;尋找,就找到;敲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加福音》第11章,9節)。種種神奇體驗不禁令我讚嘆神智的偉大以及神的愛無所不在。

  此外,作者特別提到大部份的隱修士都是默默地獨自實踐隱修任務,而且通常互不認識。作者本身則選擇以不具名的方式在去世後出版這本書。他一生中做過許多平凡的差事,譬如在農村、藥局、郵局、英國BBC電台工作。這位高深的隱修士,將他畢生得到的屬靈智慧獻給了所有不知名的朋友,自己卻選擇平淡而踏實的生活。他深藏不露與謙卑的態度以及樂於服務的崇高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他告訴讀者,隱修士應該擁有詩人般的高尚心靈,而他本身就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在辛勞中讚美生命的詩意,透過創作和世人分享對生命的領悟;實踐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人們得到心靈的啟發、慰藉及擁抱生命的力量。

  作者無庸置疑是一名隱修高手。他用自身修煉所得到的直觀智慧,為讀者整合出一個大架構,這個架構概述的就是基督隱修傳統的發展歷史。如同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說的,今日世人所謂的「基督信仰」,其實早在人類出現之初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一直到耶穌化身成人才得以正名。換言之,基督隱修傳統的本質就是人類集體朝向靈性進化的歷程。透過作者建立的架構,讀者將發現翡翠石板、卡巴拉和塔羅卡奧祕之間的對應性,埃及神祕主義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同源性,以及認識歷史上東西方各種哲學及靈修派系的宗旨和理念。除了領悟宇宙的一體性,更重要的我們將意識到自己正參與其中。透過作者整合出來的架構,讀者不僅能綜觀自古至今所有靈修傳統的歷史定位,也能微觀宇宙大小生命的和諧互動及無間合作。它形成了一幅生生不息的有機動畫,其中人類不斷地自省、學習謙卑和受聖靈指引,同時得到淨化、啟蒙,逐漸達到與神的密契合一。

  翻譯工作接近尾聲的此刻,特別感謝胡因夢老師介紹我認識這本書,讓我有機會透過翻譯工作進入基督隱修的學習。工作中我們一起討論、分享心得,同時互相勉勵。這是一次難忘的經驗。也因為這段過程,我才終於體悟「成為主的婢女」的真正意涵,順服、神貧、守貞的必要性,以及努力付出帶來的喜悅。

  親愛的朋友,歡迎進入基督隱修世界。這本書既深且廣,裡頭隱含的寶藏卻是真理尋求者可遇不可求的。其中述說了許多人(包括作者)為人類靈性進展所走過的歧路,經歷的試煉,嘗到的苦果,做出的犧牲及無悔的奉獻。雖然在隱修道路上你必須獨自前進,但你知道你並不孤單。祝福每位讀者和我一樣從過程中得到滿滿的驚喜和收穫,也期盼所有人帶著覺醒的良知和堅定的信心,迎向太陽底下嶄新的每一日。
 
侯王怡文

第一封信:魔法師風隨意吹動,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約翰福音》第3 章,第8 節祕密地進入這愉悅的暗夜,眼前空無一物,連應當看見的也沒出現,雖然缺少別的光和指引,藏在我心底的那個東西依舊燃燒著。——聖十字若望親愛的不知名朋友:第一段主耶穌的話語如同鑰匙一樣開啟了「魔法師」的門,而「魔法師」又是進入其他大阿卡納之門的鑰匙,因此我特別選它作為第一封信的開場白。接著我引述了聖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在《靈魂之歌》(Songs of the Soul)裡的一段詩句,原因是它能喚醒心靈深處的東西,而這正是第一張以及後續所有大阿卡納的主旨。所謂的大阿卡納其實是可信的、被印證過的象徵系統;人們可以藉由它們所蘊含的「魔法、心智、精神及道德的作用力」,激發出嶄新的想法、概念、觀點和渴望,因此你必須採取比探究或解釋更深的方式來體認它們。你必須處在一種深觀狀態,而且得一直探究下去,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力。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塔羅冥想,心底隱密的部分會變得活躍而有所收穫。聖十字若望所謂的「暗夜」,指的就是回到內在這個隱密部分。這項工作只能在獨處情況下達成,所以比較適合隱居生活。大阿卡納既不是寓言也不是祕密。寓言是運用象徵性故事來表達抽象道理,祕密則是蓄意隱藏某些事實、程序、手法或原理,以免別人因理解而開始付諸練習。大阿卡納兼具了隱藏和揭露的功能,關鍵就在於冥想能進展到多深。事實上,它們揭露的並不是什麼刻意隱藏的祕密,而是必須有真實體悟才能獲益的奧祕。它們必須活躍地存在於意識甚至潛意識裡,這樣我們才有條件發現新的事物、開創新的想法、孕育新的藝術創作。簡言之,大阿卡納豐富了我們在靈性生活領域的創作,它是一種激發心靈與精神成長的「酵母」或「酵素」,它的圖像則是傳達這些「酵母」或「酵素」的媒介——當然,領受者的心智與道德都必須做好準備,也就是尚未罹患最嚴重的靈性病:驕矜自滿。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