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栽培一本通:品種‧管理‧採收‧通路全方位報到!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紅龍果栽培一本通:品種‧管理‧採收‧通路全方位報到!

作者:豐年社編輯部
出版社: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部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6日
ISBN:9789579157599
語言:繁體中文

  紅龍果具有產量大、易栽植、具有外銷潛力的特點,而其本身的高營養價值,也被日益注重飲食健康的國人所重視,儼然成為臺灣水果市場上的明星作物,栽種面積也愈來愈大。

  本書建構紅龍果栽植的知識系統,一開始先由紅龍果的風土習性談起,例如栽種特性、品種分析、各品系特性。在栽植技術上,則蒐羅了諸如田間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知識,讓讀者能夠全盤了解紅龍果種植管理的細節。而扮演重要後勤角色的採收、預冷、貯藏、運輸等方法,也有完整介紹。

  紅龍果近年來積極想打開外銷市場,外銷上需要注意的細節與臺灣本地需求不同,要格外注意,本書在外銷用藥、果實處理,甚至在整體的外銷市場分析,藉由豐富的數據圖表,能夠提供給讀者第一手的外銷市場情報,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豐年社編輯部

  財團法人豐年社成立於1951年,長期以來發行農業技術及推廣等相關刊物,包含《豐年》、《鄉間小路》雜誌、農業專業書籍等,及農業內容新媒體平台—「農傳媒」,全面且持續發揮農業資訊傳播、推廣的能力。

  本書作者群皆為精於紅龍果栽植的研究員,分別來自各地的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除了解栽種實務之外,也擁有諸如農業化學、土壤科學、用藥等專業知識。另外,亦掌握了紅龍果內外銷的第一手數據,能協助農民在栽種之餘,能夠了解市場,知己知彼。

1產業概況

1-1 生態習性 耐旱怕淹水,適合各種土壤
1-2 品種全覽 仙人掌科族群大,臺灣以攀緣類最多
   特別報導 紅龍果界超新星 台農1號小甜甜
1-3 臺灣發展現況 產銷穩定,才能拓展國內外市場
1-4 紅龍果產業競爭力SWOT分析

2種植技術管理
    
2-1 栽培技術 基本才是最難,成本與產量間取得均衡    
2-2 合理施肥法 適時少量多次,勿長期單一施用    
2-3 重要病害防治    
2-4 常見害蟲防治 深植預防觀念,用藥須留意安全期    
2-5 產期調節 多方法進行,燈照最有效

3種植之後
    
3-1 關於保鮮 做好採後保鮮,才能突破時空限制    
3-2 採後處理 抓準採收時機,能確保紅龍果品質    
3-3 預冷與貯藏 移除田間熱,讓果品保住水分

4紅龍果大未來
    
4-1 產銷制度 擴大經營規模,建立集團產區    
4-2 臺灣優良產區 花蓮縣玉里鎮優質紅龍果集團產區    
4-3 外銷潛力 健全外銷競爭力,量身打造經營策略    
4-4 外銷用藥 留意進口國標準,當心不當使用農藥    
4-5 他山之石 直擊出口大國,透視越南紅龍果產業
4-6 打開外銷之門 探訪潛力外銷國,直擊日本消費市場

作者序

  文◎劉碧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副研究員

  紅龍果為臺灣近年來掀起風潮的果樹,從2011年的877公頃到2016年的2,490公頃,短短6年間栽培面積增加了近3倍,也是少數幾種引種試種成功並迅速擴展至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新興熱帶果樹產業。

  紅龍果在臺灣的種植歷史可供為其他引種果樹發展的借鏡,早在1980年代臺灣自越南引進試種能順利開花結果後,未經優良品系選育推廣程序,農民即冒然搶種,在苗商種苗供不應求與誇大其品種特性之下,售出品種不純正或是品質不佳的紅龍果種苗。

  加上當時農民不熟悉紅龍果的栽培習性與管理特性,消費者對紅肉種紅龍果食用消化後的反應大為畏懼,沒幾年的光景即看到棄種改植,或是農人廢園的情景,當年成為果樹生產上的一大話題。

  栽培紅龍果的優點甚多,它是少數幾種農藥使用量少即能豐產的果樹。為害病蟲種類少、產期長、產量高、颱風過後樹勢回復快、適栽區域廣……諸多商業生產上的特性,是頗值得推廣的果樹種類。

  除了這些優點,紅龍果還需選育與推廣優良品種,並且精進管理技術與採後處理,這幾年消費者對優質安全的果品需求若騖,紅龍果的營養價值與少農藥的特性,恰好可以滿足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

  鳳山試驗分所自2009年起,開始舉辦全國性的紅龍果優質果品評鑑會,藉此讓全國高品質的果品得以呈現,農民並藉此平臺得以觀摩高優異的果品,近而提升農民栽培技術與潛能,使得紅龍果整體生產品質往前躍進一大步,農民收益近幾年來都有所增加。

  在紅龍果的市場價格與產量穩定等誘因下,陸續一直有農民投入栽植,整體市況已慢慢浮現隱憂。我並無法揣測,臺灣紅龍果的種植面積的飽和點在哪裡?但能夠呼籲農友審慎評估,在擁有自己的市場銷售管道後,也積極開發相關加工產業,同時集結臨近產區成立生產專區,如此可以積極開拓外銷市場,才能避免上一波廢園改植的危機。

  基於上述的現實背景,為滿足紅龍果產業發展需求,特別編撰《紅龍果栽培一本通——品種‧管理‧採收‧通路,全方位報到!》一書,旨於提供新投入種植者經營上的參考,諸多內容參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教授與學生及其他學術單位、試驗改良場所的研究。並且承蒙農業試驗所同仁的協力支援,包括病蟲害防治與採後處理章節之撰稿,內容疏漏在所難免,尚祈農友見諒與來函修正,以即時更新正確資訊,提供廣大生產農戶參考。

栽培技術:基本才是最難,成本與產量間取得均衡 文˙攝影/劉碧鵑 紅龍果原生長於熱帶雨林,1980年代在臺灣開始大規模種植。近年來為國人熟悉,是蔬果市場的新興寵兒。 以下篇章會從育苗開始,分別敘述紅龍果的栽種技術,以作為農民在栽種紅龍果時的參考。 育苗與栽植 扦插苗最普遍 早期因枝條取得不易,只能利用實生苗大量繁殖進行栽植,目前則以扦插苗繁殖最為普遍,將枝條剪下直接定植於田間。紅龍果枝條帶有氣生根,一般在定植1~2個月後即可長根。 若為育苗用,插枝的長度應取30公分以上,並選取生長勢強、粗壯、向陽、無病蟲害、1~2年生的肉質莖枝條,枝條基部削尖或斜切,置於蔭涼處讓傷口乾燥癒合後,沾少許發根劑或另加殺菌劑,再斜插於疏鬆的培養土,加快發根速率與減少切口的腐爛,如能刮去少許肉質莖露出中心的維管束扦插更佳。 剪下的肉質莖可先陰乾數天,待傷口癒合後再行扦插,可預防基部的腐爛(基腐病)。亦可將剪下的枝條直接定植,但深度不宜超過3公分,在基部周邊覆滿土即可,初期水分供應不宜太多,否則傷口容易腐爛,但2個月長根後,水分的供應則要充足,以加速新芽抽生速度。 利用扦插繁殖為目前最快速簡便的種苗培育方法,且能保有原母株的特性,全年皆可進行。 更新品種時,一般採用嫁接法(包括切接、嫩梢接、芽接、嵌接等多種)。依氣候環境及枝條生長情形選擇適當的嫁接方法,成活率一般可在8成以上。 以切接或嵌接繁殖時,砧木的選擇為多年生,以不帶芽體的肉質枝條為最好,砧木至少30公分長,高溫期嫁接須加紙袋保護以防接穗失水萎凋;嫩梢接及芽接則多在氣候較為冷涼的初春進行,嫁接成活後芽體若抽長枝條至90公分以上,在氣候環境適合時隔年即可開花。 紅龍果一年四季均適宜栽植,但以春秋兩季較為涼爽的季節最好,可減少枝條水分的散失。定植後抽出的新枝10~14個月後可現花苞,原母株亦可能在當年即會萌花,但母株與過於幼嫩的新枝不留花果,以培育健壯的枝條為原則,一般定植後隔年才開始少量留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