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鄉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空巢鄉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作者:任運昌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ISBN:978750047978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5元

留守兒童是指擁有連續半年及以上留守生活經歷的農村兒童,按照國際慣例,其年齡限定在18歲以下,而所謂留守生活,是指兒童在父母單方或雙方外出就業時留居其戶籍所在地農村的生活。 本書采用社會科學定性研究範式,在大量文獻研究基礎上,綜合運用社會學解釋性交往行動主義方法、人類學“蝗蟲”法與“鼴鼠”法、文化唯物論主位和客位研究方法,通過提出並探索性實踐定性研究“套娃理論”,對西部留守兒童教育生活進行深人細致的探索、描述和解釋,研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其社會成因與對策。 第一至五章是本書主體部分!按照由大到小(整個西部土縣區一鄉鎮一村落一個體)的邏輯框架為讀者提供了大量對話空間與研討素材,同時呈現了作者的系列觀點,以利于作者和讀者共同建構盡可能“有效”或“逼近事實真相”陶研究結論。第一章融“定量”的數琚分析與“定性”的實事講述為一體,對整個西部地區迸行綜合研究。第二至五章以敘事研究為主要手段,對留守兒童守望在空巢鄉柑的教育生活及其教育問題進行多層次解釋和對策討論,並為第一章研究結論的建枸提供系列支撐。引論主要介紹研究的現實與理論背景、研究主題與意義,第六章則對研究方法、過程,以及研究者的反眢速行陳迷與闡釋,這兩個部分為全書“套娃”分析模型與研究結論的建構提供了背景和基礎。 系列個案研究發現︰大量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已經支離破碎,他們正面臨著一系列以教育問題為核心的生存發展問題,比如安全隱患大,法制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缺失嚴重,厭學、輟學、早戀等現象比較突出。留守兒童守望在空巢鄉村的歲月充滿了孤獨、困惑、彷徨,在逆境中積極奮爭、努力成才的留守兒童是主流,但個別留守兒童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則有一定程度的淪喪。 留守兒童家庭、農村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教育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有的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仍然出現了全面告急的情況。比如,農民工離婚、傷亡等現象帶給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已經相當普遍。叉如,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生存發展處境不佳給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帶來了嚴重制約,有的教師對留守兒童有著刻板的負面印象,使留守兒童面臨了“污名化”的危險。再如,留守兒童大多被寄養在各種親情、友情、鄉情關系編織起來的鄉土網絡中,而中國農民“善分不善合”的秉性導致這一網絡幾乎無法對他們實施有效的社會教育;與城市兒童“手拉手”之類的活動也因城鄉兒童家庭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的巨大差距而難以收到實效。 綜合個案研究和2781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西部留守兒童群體規模極其龐大。他們的整體素質雖然處于一般水平,但勞動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偏差。他們的生存處境整體處于一般水平,但安全保障與安全教育較差,學習負擔較重。他們的發展前景雖然有可能優于其祖輩、父輩,但整體不容樂觀。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力度在逐步加強,但他們的自我教育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效杲差,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效果普遍較差。西部農村地方黨委、政府、村(居)委會、村民對留守兒童教育不重視,效果普遍很差。 父母雙系撫育是人類歷史上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民Π生存的理性選擇使留守兒童的“父母雙系撫育”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嚴重缺損。而當前,西部農村教育文化生態環境整體惡劣、基礎教育辦學基礎整體薄弱、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留守兒童教育資源嚴重匱乏、農民工子女進城就學困難重重等現實,更使廣大西部留守兒童深陷教育困境。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最高利益原則”神聖不可侵犯,再者,我國5800萬留守兒童的未來直接決定中華民族的命運。因此,國家必須盡快采取果斷措施,立足于現代教育追求教育公平、促進城鄉社會和諧發展的高度,系統優化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努力改善他們的發展前景與人生命運。 為此,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西部農村教育文化生態環境建設,促進鄉村文化、教育的互動共建,加強農村中小學的文化建設,引導留守兒童家庭重視文化教育。要牢固樹立教師第一的觀念,及時擴大師資建設成果,進一步加強西部農村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改善農村教師生存發展處境。要改進留守兒童法律保護和法制教育工作,高度警惕並徹底社絕留守兒童的“污名化”。要確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教育監護留守兒童的主導乃至主體地位,努力打造一秕高質量的農村寄宿制學校,構建以寄宿制學校為中心的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使政府、社會、家庭把各自的力量匯聚整合到寄宿制學校,再由學校主要承擔教育監護留守兒童的直接責任與義務。 本書旨在彌補我國留守兒童教育研究領域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效度等方面存在的一定缺失,為從事社會發展及兒童工作的機構和個人提供學術與實踐參考,以利于更快、更好地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完善的社會政策與措施。在理論意義方面,本書力圖通過塑造一系列“理想類型”式個案,並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套裝成書,從不同層面與角度得出研究結論。但願這種“套娃理論”的提出和探索性實踐,能夠為我國社會科學定性研究範式與方法的豐富和發展作出點滴貢獻。

引論 一、社會現實背景 (一)空巢鄉村成片出現 (二)大量留守兒童生存發展問題突出 (三)關愛留守兒童的力度亟待加強 二、相關研究述評 (一)我國留守兒童教育研究的進展 (二)我國留守兒童教育研究的缺失 三、研究主題、意義和全書框架 (一)研究主題 (二)研究意義 (三)全書框架 第一章 “同在藍天下”︰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基人成因、對策研究 一、綜合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二、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系統解析 (一)留守兒童的群體規模與教育問題 (二)留守兒童的整體素質與教育問題 (三)留守兒童的生存處境與教育問題 (四)留守兒童的發展前景與教育問題 (五)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具體表現 三、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成因 (一)教育文化生態環境整體惡劣 (二)基礎教育辦學基礎整體薄弱 (三)中小學校師資建設亟待加強 (四)留守兒童教育資源嚴重匱乏 (五)留守兒童跟隨父母進城就學困難重重 四、西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討論 (一)高度警惕將留守兒童“污名化”的傾向 (二)大幅度改善西部農村文化教育生態環境 (三)加強留守兒童法律保護和法制教育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西部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建設 (五)努力打造一批高質量的農村寄宿制學校 (六)構建以寄宿制學校為中心的教育監護體系 五、結語 第二章 “迷茫與希望之間”︰一個勞務輸出大區的留守兒童教育研究 一、研究過程簡介 二、南川區及其留守兒童概況 (一)南川區概況 (二)南川區留守兒童概況 三、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 (一)故事︰兩位典型留守兒童的自傳 (二)解讀︰留守兒童支離破碎的教育生活 四、留守兒童的學業情況 (一)抽樣班組成績統計與分析 (二)抽樣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 (三)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學業問題 五、留守兒童的發展前景 (一)從留守兒童的體質健康與日常生活看發展前景 (二)從留守兒童的確良職業理想看發展前景 (三)村民談留守兒童的發展前景 (四)干部談留守兒童的發展前景 六、農村中小學校的行動 (一)探索︰寄宿制與非寄宿制學校的不同模式 (二)評析︰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的成效與問題 七、農村地方政府的作為 (一)全局︰南川區關愛留守兒童概況 (二)個案︰鳴玉鎮留守兒童教育工程 (三)解讀︰農村地方政府的價值導向 八、結語 第三章 “有夢難圓”︰一個打工大鎮的留守兒童教育研究 第四章 “絕大部分孩子是草”︰一個空巢村的留守兒童教育研究 第五章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生活研究 第六章 “百感交集的旅程”︰我的研究自由 附錄 1.本書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綜合調研問卷 2.本書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干部書面訪談提綱 3.重慶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參研情況統計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