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
「正念和各類型藝術治療的整合,對臨床工作者和團體帶領者來說,是一種自然且迫切需要的發展。Laury Rappaport博士在這本符合時代潮流的書中,集結了一群優秀的實務工作者。」—Natalie Rogers, Ph.D., REAT著作:《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在療癒和社會改變的應用和創造性連結:療癒的表達性藝術》(Person-Centered Expressive Art for Healing and Social Change and The 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s for Healing)
「《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將正念和靜觀的基本概念,以一種實用易懂的方式結合起來,不僅邀請各類型藝術治療師,還有所有從事心理治療及健康照護的專業人員,去培養和應用它的智慧與個案工作,同時也成為一種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的練習。」—Cathy Malchiodi, Ph.D., ATR-BC, LPAT, LPCC萊斯理大學創傷知情取向和表達性藝術治療學院(Trauma-Informed Practice and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Institute, and Lesley University)
「Kass 和 Trantham 兩位博士在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最後關於神經科學的那一章節裡,為臨床工作者、研究人員和任何有興趣認識正念、靜觀、藝術和大腦的人,提供了一個統整性的理解。」—Lawrence Peltz, MD.著作:《成癮復原的正念之路:重新掌握人生的實用指南》(The Mindful Path to Addiction Recovery: A practical Guide to Regaining Control Over Your Life)
這本突破性的著作探索了整合正念和所有的藝術治療,在理論、臨床和訓練上的應用,其中包含尖端的神經科學文獻。由各類型藝術治療和心理學領域的先驅撰寫,他們描述了自己與不同族群工作的經驗:癌症、創傷、慢性疼痛、物質濫用、嚴重精神疾患、私人開業、青少年和臨床訓練。
主編簡介
Laury Rappaport, Ph.D., REAT, ATR-BC, MFT
Laury Rappaport是一位在表達性藝術領域的先驅。她目前在Sonoma State University任教,也在國際上訓練其他的專業人士,同時也擔任Lesley University, Notre Dame de Namur University和Five Branches University的兼任講師。她是《澄心聚焦藝術治療》(Focusing-Oriented Art Therapy)的作者,也是澄心聚焦和表達性藝術學院的創始人和主任,並且是加州健康與療癒學院薩德康健(Sutter Health)診所的一位整合型心理治療師。
譯者暨審閱者簡介
吳明富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跨域整合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士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副教授
美國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藝術治療師
專長領域
藝術治療、個別與團體督導、悲傷輔導、存在攝影治療
譯者簡介
陳雪均
學歷
美國加州整合研究學院(CIIS)東西方心理學博士候選人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學士
經歷
國立交通大學專任心理師及兼任講師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候選榮格心理分析師
美國舊金山原型象徵檔案研究中心(ARAS)志願助理
專長領域
身體取向榮格心理分析、真實動作療法、意象體現療法、芳香療法、直覺式塔羅牌諮詢
江佳芸
學歷
美國那慕爾聖母大學藝術治療博士候選人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美國福特赫斯州立大學心理學學士
經歷
美國北加州藝術治療協會公共關係委員
美國北加州南灣臺灣同鄉會理事
美國加州聖馬刁密生安寧與居家護理志願藝術治療師
專長領域
安寧療護、兒童青少年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兒童瑜伽
第一部分正念和各類型藝術治療:概觀和根源
第一章正念、心理治療和各類型藝術治療
正念的本質‧靈性根源和正念應用‧心理治療中的正念‧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兩隻青蛙的故事‧文獻
第二部分透過表達性藝術培養正念覺察和臨在
第二章見證和沉浸於藝術治療經驗的當下所扮演的角色
以嶄新的方式對當下保持開放‧正式的歷程‧創造性空間和見證角色‧藝術歷程與正念覺察‧治療師即是見證者‧工作室和訓練應用‧總結‧註解‧文獻
第三章意圖與見證:藝術與寫作的正念工具
工作室三部曲的形成背景‧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總結‧文獻
第三部分整合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
第四章正念藝術治療:癌症療癒的應用
正念藝術治療的發展‧理論架構‧正念藝術治療在癌症病患上的研究結果‧臨床應用‧藝術媒材的正念探索‧探索靜觀與心/身的關係‧關注疼痛和照護‧令人愉悅的和不悅的事件圖像‧Peterson正念靜觀練習經驗‧感覺身體語彙‧療癒之地‧標準化MBAT課程摘要‧漫步:新的MBAT處遇方案‧漫步:觀內、觀外‧總結‧致謝‧文獻
第五章藝術治療對慢性疼痛症候群的身心覺察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總結‧註解‧文獻
第六章正念與舞蹈/動作治療對創傷的處遇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案例:解凍冰凍的身體‧總結‧註解‧文獻
第七章正念與戲劇治療:洞見即興表演與憤怒轉化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總結‧文獻
第八章音樂、意象與正念在物質依賴的處遇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總結‧文獻
第九章詩文治療,創造力與正念練習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結論‧文獻
第十章癌症患者的靜默創造性休養課程:給專業人員參考的阿西西模式
理論架構‧靜默創造性休養課程‧結論‧致謝‧文獻
第十一章正念減壓與表達性藝術治療於社區醫院的推廣方案
對我個人的重要性‧理論架構‧臨床應用‧課程架構‧結論‧文獻
第十二章正念表達性治療在嚴重且持續的精神疾患之應用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臨床考量‧結論‧註解‧致謝‧文獻
第四部分正念藝術治療取向
第十三章真實動作與正念:體現覺察與表達性藝術的療癒本質
理論架構‧臨床及訓練的應用‧結論:成就完整的圓‧文獻
第十四章澄心聚焦藝術治療:培養正念、關懷,並獲取內在智慧
理論架構‧臨床及訓練應用‧結論‧文獻
第十五章哈科米與藝術治療
個人意義與影響‧理論架構‧整合哈科米和藝術治療的益處‧臨床應用‧結論‧文獻
第十六章正念與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反思和結論‧致謝‧文獻
第十七章創造性正念:辯證行為治療與表達性藝術治療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創造性正念練習‧結論‧文獻
第十八章兒童與青少年的正念和澄心聚焦藝術治療
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結論‧註解‧文獻
第五部分正念和各類型藝術治療的教育與訓練
第十九章訓練藝術治療師的正念考量:內在友誼──外在專業
理論架構‧訓練應用‧結論:做為藝術治療師和諮商師的一席之地‧文獻
第二十章關係正念和關係動作於訓練舞蹈/動作治療師的應用
理論架構‧訓練應用‧結論‧致謝‧文獻
第六部分神經科學、正念和各類型藝術治療
第二十一章臨床神經科學的觀點:正念與治療性應用的藝術
內在沉著:彈性應對的基礎‧彈性和破壞性應對的神經科學‧正念與治療性應用的藝術:行動的神經科學‧結論‧文獻
附錄一資源
附錄二各章節作者簡介
譯者與審閱者序
拾石漫步
封面故事
偶爾,連續假期我會開著二十幾年的貨卡老車,帶著柴犬「小樹」到臺東興昌一間靠海的小屋,在那裡待上個幾天,遠離塵囂、沉澱靜心。
每天清晨和傍晚牽著「小樹」散步,早已被我視為是一種正念練習,一種向新的一天道早安和說再見的儀式。
來到臺東小屋亦不例外,總會沿著海岸、伴著浪聲,靜走一、兩個小時。在這一段行禪裡,「小樹」熱切的左聞右嗅尋求生理的解放,我則望向廣闊大海放空心神。這段路並不好走,腳踏的不是柔軟舒適的沙灘,而是猶如健康步道的石灘。興致一來,背著皮袋,沿灘撿拾被海水沖刷過的石頭。
經過潮浪洗禮過的它們,外表看起來格外清新漂亮,尤其是那些有著單純或錯綜白色紋理,襯映著深色石面的大小卵石,十分吸引我的目光。於是,觀海漫步頓時變成採石靜觀,一心一意、不偏不倚的當下專注,踏著石堆尋找著會驅使我伸出手將其拾起的那顆幸運石。
回到小屋,倒出皮袋裡的「戰利品」,眼前的石頭散亂一地,隨著水份的蒸發,已不復當時的純淨清亮,露出石頭原本的黯灰與坑洞,映證了時間的蒼桑。當下,小小困頓了一下,為何「今非昔比」,不久前還閃亮迷人,如今少了海水的滋潤,顯得暗淡無光,頓時有種被時間詐騙的感覺。
索性將這些形狀各異的卵石排列起來,利用它們各自獨特的紋理,創作出一幅「拼貼畫」。接著,澆淋上些許清水,瞬間讓每顆石頭清醒過來,像盛開的花朵一樣,彼此爭奇鬥豔。最後,再擺上一顆彩繪石頭,成就出一件自然與人工交織而成的藝術作品。
生活如潮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經沖刷推擠的我們,隨著時間難免被磨出瘡孔、枯燥耗竭,需要定期被滋養。日常的正念靜觀與藝術創作,猶如能涵養滋潤石頭的海水,使我們紋理清晰、越見美麗。
譯詞說明
翻譯此書並非一件易事,我們一直掙扎於如何選擇合適的中文譯詞來詮釋某些英文字句和專有名詞。畢竟一個英文單字,根據上下文脈絡,可能會有好幾組不同的中文字詞來直譯,整體意思也會因字彙的選擇而稍有差異。因此,以下提出本書中幾個重要翻譯詞彙做進一步的解釋,希望減少讀者在閱讀時的障礙。儘管如此,仍會有不少未能詳盡釐清的部分,盼能瑕不掩瑜的忠實呈現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正念」這一專有名詞(英語原文為mindfulness)常會讓人產生困惑,在翻譯上也頗有爭議,因為乍聽之下也許會誤以為是「正向的意念」的節縮。若用這樣的詮釋連結到心理治療領域,表面上可能說得通。很多時候助人工作者的確會期望患者或個案能保有正向的思維、帶著正向的意念、付諸正向的行動,達到正向的改變,但實際上這並非「正念」真正的意涵,也會扭曲了mindfulness原本的字義。
mind(名詞)在本書中譯為「心神」(有些中文書翻成心或心靈;有些則譯為精神,在此綜合兩者),而mindful(形容詞)和mindfulness(名詞)在本書中盡可能統一譯為「正念的」和「正念」。
不偏不倚謂之「正」(如:正中);即時即地(當下)亦謂之「正」(如:正在),而心中的想法則稱之為「念」(如:意念)。正念可以是一種一心一意、不偏不倚(just right)的當下(right now)專注、留意、注意、覺知、覺察、關照、關注、觀察自己心神和身體的狀態,同時意識到外在環境對自己身心的影響。因此,在這裡選擇「正念」這一譯詞是要強調「此地此時(here and now)的身心覺照」。
meditation(名詞)通常被翻譯為「冥想」,或在前面多加個「靜心」兩個字,變成「靜心冥想」;當然也有作者將其詮釋為「內觀」。在翻譯此書之前,我並沒有多想這些譯詞的適切性,也習慣在操作時使用「冥想」二字。只是由於本書大量使用meditation,我發現若統一套用「冥想」,在許多上下文脈絡中並不妥當;再者,「冥」想多少帶點「宗教性」的意涵,且容易讓人覺得meditation是需要「想」的,而這似乎又不是那麼貼切。經過深思熟慮後,我發現「靜心內觀」較能符合自己從事meditation的經驗,因此本書統一取其節縮,以「靜觀」兩字來翻譯。
其他還有出現較多的譯詞,如:「反映」或「反思」(reflect, reflection);「沉思」(contemplate, contemplation);「回應」(respond, response);「反應」(react, reaction);「關懷」(compassion, compassionate);「臨在」(presence);「同理」(empathy);「關注」(attention);「洞見」(insight);「澄心聚焦」(Focusing)……等,也都希望統一翻譯,以免造成混淆。
最後,-based(譯為「本位」)這個用法,在「正念減壓」的英語原文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中有出現,為了不與這個目前在臺灣已普遍熟知的專有名詞衝突,中文翻譯並不特別加上「本位」二字。其他的治療取向,如:正念認知治療(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正念飲食覺察治療(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herapy)、正念藝術治療(Mindfulness-Based Art Therapy)和正念表達性藝術治療(Mindfulness-Based Expressive Arts Therapies),也都不特別將「本位」譯出;然而在第一章內文中有出現mindfulness-informed therapy和mindfulness-based therapy兩種不同的模式,為此,前者翻成「正念知情治療」;後者譯為「正念本位治療」。
結語
藝術本來就是正念的,創作即是一種靜觀;然而,關鍵的前提是,我們得「正念的」把藝術創作的意圖放在自己身上,而非意欲討好他人、迎合市場或屈就某些的審美標準。我常跟學生們開玩笑說:創作要「霸氣」一點──放下過去的包袱, 開他人的眼光,靜默內在批判的聲音,「觀自在」當下的身心狀態。靜觀,靜心內觀,而非太過重視外觀,否則容易引發「藝術創傷」。我想,任何藝術型式都是一樣的。
《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這本書,除了一開始的引言、第一章的概論和根源,以及最後一章的神經科學觀點外,其他章節均以「前言」、「理論架構」、「臨床應用」、「總結」為架構來撰寫,闡述關於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的整合。由於本書的英文標題為Mindfulness and the Arts Therapies,強調複數的Art Therapy,也就是包含:美術治療、舞蹈治療、音樂治療、戲劇治療……等多元藝術療法。因此,在中文書名和譯文中,我們特別將Arts Therapies翻譯成「各類型藝術治療」,而不專指某一特定的「表達性藝術治療」或「創造性藝術治療」取向。
我邀請雪均和佳芸兩位譯者合作翻譯《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這本書,冀望仰賴雪均在心理諮商和舞蹈治療上的專業知能,以及佳芸在正念藝療與澄心聚焦上的學習經驗,讓這本譯作融入較多元的觀點,而不至落入我個人對特定內容和譯詞的主觀見解。因此在這裡要特別感謝雪均和佳芸兩位藝術治療師的熱情投入,共同催生出《正念與各類型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譯書的完成。
吳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