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給瑜伽.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

作者:瓊安.艾維森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30日
ISBN:978986507115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774元

──《解剖列車》作者湯瑪斯‧邁爾斯專文推薦──

瑜伽、健身、運動治療等相關健康照護專家

精進必讀的筋膜解析專書

 

  「筋膜」,過去長期被忽略的人體重要組成元素,近年來逐漸成為流行顯學,

  坊間課程與書籍不斷推陳出新,而本書補足了目前欠缺的環節,

  重新結合了我們對筋膜、肌肉、骨骼及意識的理解,明白它們的分工,

  更讓人驚喜的是,恰恰吻合了瑜伽「整體.全人」的觀點。

 

  本書以三大部分帶領,從顯微鏡到望遠鏡的層次,全面解析筋膜與動作應用

  【第一部】

  為什麼這麼多個世紀以來,筋膜都普遍地遭到忽略?

  在肌肉骨骼系統的發展架構下,因為缺少筋膜而讓拼圖缺了一角,導致了什麼問題出現?

  重新將肌肉-骨骼-筋膜視為一體的團隊,

  把過去散落的知識碎片,整合成全新完整的觀點。

 

  【第二部】

  將第一部整合而成的新觀點,帶入瑜伽練習中。

  提供一套簡單基礎的呼吸及體位練習,改善筋膜的滑動與感覺細膩度,

  調整身體與筋膜,擴展我們對生命力以及身體存在的感覺。

 

  【第三部】

  在從事運動、瑜伽練習時,往往將「動作到位」視為最重要的事, 

  卻忽略了真正考驗與價值,是在動作練習之中,累積成「動作印記」, 

  將印記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改善我們的姿勢,甚至是內在心靈。

  筋膜富有許多感官受器,本身就是一種預知工具,隨著練習的累積,

  可敏銳預測即將發生的事,讓我們能以更適切的行動做出因應。

 

本書特色

 

  1.提出完整、全面的筋膜觀點

  完整介紹筋膜組織結構與發展,整合歐洲與美國的筋膜觀點。

 

  2.補足目前失落的環節

  有些筋膜書著重於徒手治療,有些則著重於生理層面,而本書仔細述說著各個層面是如何相互影響,從理論觀點出發,延伸至各個專業領域的實務操作上。

 

  3.以「整體」概念重新看待筋膜

  筋膜遍布全身,過去大多以「組織整體」來看待,本書則帶入「人」的整體觀點,除了組織,還包含了意識、情緒、心靈、神經系統及社會互動面向,而這樣的整體概念,也與瑜伽精神不謀而合。

 

  4.跨越多領域的應用指南

  瑜伽師、動作治療、物理物療、徒手治療、運動健身等相關專業領域皆適用,可將書中提供的新角度觀點應用在各自領域的實務操作上。
 

名人推薦

 

  臺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副會長 王偉全醫師

  超越復健診所醫師 凃俐雯醫師

  慈惠醫專物理治療科主任、運動科學博士 賴家欣

  臺灣瑜珈療癒協會理事長 劉毓修

  藍海曙光集團

 

各界專家盛讚推薦

 

  「本書講述「神經肌筋膜網絡」的發展意義,非常引人入勝。不論你練習或教授的是哪一種瑜伽,你一定要讀這本書,事實上,就算你只是剛好擁有了這具身體也應該要讀這本書)」──筋膜學權威/湯瑪斯‧邁爾斯

 

  「或許古人早就體驗到了筋膜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張力,才發明了像瑜伽這些優美的動作,好讓我們跟內在高我溝通,將對自身的愛流動在筋膜的間質中。期盼這本書能帶給大家更多的自我覺察和醒悟。」──臺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副會長、台中長安醫院復健科主任/王偉全醫師

 

  「作者於書中從各個層面詳細的論述瑜伽和筋膜的見解,可知作者瑜伽功力和筋膜知識之深厚,內容精實更勝一般瑜伽書籍,因此推薦進階瑜伽愛好者閱讀。」──超越復健診所/凃俐雯醫師

 

  「本書從四個不同的人體組成階層(細胞、組織階層、器官及系統)以及不同的科學領域(藝術、歷史、心靈、力學、組織及胚胎學等)探討瑜伽與人的關係。當您接觸了解剖學而沉迷於探索身體切開後的器官與組織時,別忘了,我們學習解剖的目的,乃是為了瞭解這些細胞、組織、器官及系統整合起來的身體架構,更進一步瞭解身心靈的結合與運作模式。」──慈惠醫專物理治療科主任、運動科學博士/賴家欣

 

  「書中完整詳盡解說了筋膜的生成、結構及特性,也將瑜伽特有呼吸、體式、冥想帶入其中,同時以瑜伽和筋膜的概念來交互闡釋,提供瑜伽教學、運動指導、動作矯正及治療等專業人員全面且嶄新的思維與方法,來促進筋膜和身心的健康。」──瑜伽療癒師/蔡士傑


作者簡介

 

瓊安.艾維森(Joanne Avison)

 

  瑜珈聯盟E-RYT 500資深瑜珈教師認證,國際身體統合協會(IASI)認證教師。

 

  為跨領域動作與徒手從業人員應用結構解剖學的國際講師,也是專業結構整合認證教師(KMI,湯瑪斯‧邁爾斯(Thomas Myers)創設學校「解剖列車」,1998~2005)。現為英國倫敦當代瑜伽藝術教師培訓中心總監。

 

審訂者簡介

 

蔡士傑(Janus Tsai) 

 

  心理學學士,運動與休閒管理碩士。現任加拿大 Pain Care U 疼痛照護瑜伽國際講師、為臺灣首位國際瑜伽療癒師協會(IAYT)認證療癒師。曾接受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結構整合、筋膜瑜伽多面向動作(ZOGA)、筋膜適能(Fascial Fitness)、神經動能療法(Neurokinetic Therapy)及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訓練。相信身體層面的調整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應從全人的角度來協助人們改善健康。

 

譯者簡介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

 

  譯有《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攻擊者優勢》、《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自由的選擇》、《拯救水資源危機》、《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規模的規律和祕密》、《三零世界》、《解讀民粹主義》等書。

 

  合譯有《過度飲食心理學》、《後真相時代》、《獲利團隊》、《廚房裡的偽科學》、《美國金權》、《時間貧民》、《科學脫魯法》等書。

第一部 
活化聰明的心智:典範轉移之後
第一章 當代瑜伽的藝術
第二章 古老智慧與新知
第三章 身體結構的科學
第四章 生物張力整合結構
第五章 驚人的人類藍圖
第六章 呼吸、骨骼與皮節
第七章 脊椎、線條與自動性
第八章 有彈性的身體
第九章 感覺與感知能力
第十章 筋膜組織的形式

第二部 
啟動本能的身體:應用新典範
第十一章 啟動生命體結構
第十二章 瑜伽與解剖列車
第十三章 瑜伽與姿勢分析
第十四章 調整筋膜的形態
第十五章 有彈性的呼吸
第十六章 用瑜伽打造筋膜身體:一套簡單的練習

第三部 
啟發察覺意識:結合新典範
第十七章 從內部釋放筋膜
第十八章 筋膜的內在感覺
第十九章 筋膜的存在與預先感知
第二十章 姿勢曼陀羅:體位法
第二十一章 脈輪與原型幾何

索引


前言

 

  我從七歲開始接受瑜伽訓練,當時是一九六○年代中期,我在教堂裡坐在母親身邊,納悶著為什麼眼前的男人要穿著白色的寬長褲。

 

  全世界的生命煥發著光采,閃閃發亮著

  我非常喜悅地理解你的本質

  傲然地存在於乙太的無邊無際中

  就像一顆含碳成分的寶石

 

  十六歲時,我在倫敦一家盲人中心學到一種冥想形式,對於使用手語、用手溝通一事相當著迷。對我來說冥想就像喝水、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想要談論它。我在英國與法國接受了廣泛而精采的教育(語言、科學與美術),後來在一間巧克力店鋪成為工匠,又成為一間大型出版公司的常駐作者之後,在三十歲出頭,我因背痛再次進入了瑜伽與解剖學的世界。當時的我根本無法想像,我對巧克力的特性認知─隨著動作、操控、溫度與意圖而改變結構,有一天竟也成了理解人體筋膜基質的基礎。

 

  我一開始接受了芳達‧史卡拉維利(Vanda Scaravelli,義大利瑜伽大師)的訓練,她教的是一種聰明而女性化的瑜伽方法。我的老師有男有女,他們都直接與她共事。其中,約翰‧斯特克(John Stirk)與彼得‧布克比(Peter Blackaby)有骨療背景,因此帶進了解剖學與生物力學;而伊麗莎白‧龐茲(Elizabeth Pauncz)、派特‧史佩羅(Pat Sparrow)與黛安‧隆(Diane Long)還有其他人,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為開發出屬於我們的新作法而貢獻所長。有一天我忽然了解,其實沒有所謂的「某個姿勢」,因為每個姿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獨特的。因此我開始自己去理解這個概念。

 

  我渴望理解解剖學書籍與教室中發生的事當中有何差別,但無法輕易得到滿足。例如,為什麼每一個人做的三角式(trikonasana)都不一樣?如果每一個人都像解剖學書籍所說,都有一樣的組織,為什麼這麼豐富的生命體在做這些美妙的姿勢、冥想與呼吸時,卻有那麼大的差異?不管是外旋肌群的收縮,或彎曲以達到平衡,身體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我問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對這個複雜難解的現象持有不同部分的拼圖,但參與過的工作坊與研討會,卻沒有一個可以拼出全貌。一九九八年我遇到邁爾斯,學會了結構整合法(Structural Integration)成為講師,並採用《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的概念,表達身體各部分之間的連貫性。我花了許多時間在神聖的人體解剖實驗室空間當中,卻產生了更多疑問:要怎麼解釋生物力學的公認科學與活生生的人在做瑜伽的現實差異?為什麼在某些身體上,瑜伽可以消除疼痛、改善表現,但在其他人身上卻變得更糟糕,除非⋯⋯?除非什麼?有什麼難以捉摸的共同點嗎?這個共同點會是筋膜嗎?

 

  在徒手治療練習中,我的手變成微調感應器,最後可以流暢地閱讀出「身體盲文」(body-Braille)。我了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軟組織語言,彷彿找到了一線曙光。結構、形狀與功能,和自我表達差不了多少。最後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舉手投足或行為舉止,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身體書寫出自己的生命故事,這是自己原型的動作記號。不管是冥想還是代謝,身體裡的「存有」都不斷聯合從事著「身體書寫」。瑜伽動作就是一種取得身體能力的方法,就像我們可以優雅地閱讀與寫作,而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人觀點。

 

  筋膜連結我們身上每一個極微小的部分,是將我們從細胞到皮膚連在一起的結締組織張力基質,也是我們整個人體架構中的真正結構。事實上,它是我們自我組裝成為胚胎,然後繼續發展到老年的背景條件。然而直到最近幾年為止,在解剖實驗中,為了顯示出「重要的部分」,一向採取直接切除筋膜組織的方式,好像沒有筋膜的協助,這些器官就會自己移動、代謝與管理我們的身體。這就好像移除讓一座教堂凝固在一起的水泥一樣。但是作為空間與時間中的結構,沒有了砌塊之間的連結、凝聚材料,這棟建築物就無法屹立不搖(或包含任何事物)。我們的身體遵守著特殊的幾何形狀,是一種活生生、生物性的(非線性的)結構。不過中間的物質,也就是「跨結構基質」(transanatomical substrate)仍將我們的各部分凝聚在一起,成為一個能夠活動自如的完整生命體。

 

  對我來說,筋膜為身體架構中的隱密世界提供了具體描述、存有於身體中的神聖幾何。不論年齡、能力、政治或出身背景,它供應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活動所需。在一部運動機器中,我沒有看到光環、天使或解剖齒輪,只是認出人體中常見的組織共同點,並樂於為某個在做瑜伽的人,以他們自身的活力試圖表達。不管你偏好哪一種瑜伽風格,我希望這本書能刺激你成為自己的導師或大師,並且更能理解我們如何感知自己呈現的各種姿態(我們從受精開始就一直在這樣做了!)。如果你曾在結構的身體故事中排除筋膜,也許重新認識它會有助於理解先前所有不合理的部分。就像本文開頭與結尾的這首詩,我真希望它指出了某些星星,並且帶出了有關天空中隱藏的問題,因為星星就在那兒閃耀著呀。

 

  閃呀,閃呀,小星星

  我多麼想知道你是誰

  超然高掛在這塵世之上

  就像天空中的一顆鑽石

 

  這是我對神聖自然形體的敬畏與讚嘆,也是對開頭詩的簡單詮釋。

推薦序

  瑜伽和武術與舞蹈一樣可以回溯到久遠的史前時代,是一種企圖藉由條理、系統化的身體動作來改變人的最早嘗試。雖然現代心理治療推崇談話治療以及增加藥品用量,因而揚棄以身體為中心的治療方法,但有一句拉丁文這麼說: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意思就是「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心靈」。好幾世紀以來,我們早已承認身體動作對心理的正面影響。至少在成熟的文本與行家的體悟中,瑜伽所能提供的益處已遠遠超過只將心靈與協調一致的肌肉相結合。據稱瑜伽可以將我們的精神生理狀態調整為正向的層次,遠離以自我為中心、以恐懼為基礎的心理作用,進入一種更平靜、更客觀、身心完全存在的狀態(在我的經驗中,通常是有效的)。

  瑜伽能在現在這個時代興盛起來,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已故的B.K.S.艾揚格(B.K.S. Iyengar)。他是一個強人,他把瑜伽的姿勢與呼吸融合,形成一種可以理解的學科。雖說現有的瑜伽形式與艾揚格的細節作法漸行漸遠,對他虧欠甚深,但若沒有艾揚格,「當代的瑜伽藝術」亦將不復存在。由於艾揚格及其著作的啟發不斷開枝散葉,瑜伽已經發展出許多形式。在我的工作生涯旅程中,一開始只有幾個嬉皮在修道院中扭轉、彎曲身體,到現在瑜伽課的發展已經無所不在,幾乎出現在每一座健身房、社區活動中心、街角,甚至每一所學校的體育課程、企業的避靜活動與高級聚會所等等場合。瑜伽本身已經多元至有數百種分支,包括從延展力道強的阿斯坦加(Ashtanga)到流暢的流動瑜伽(Vinyasa)、姿勢精確的艾揚格瑜伽,以及更多冥想的方法。這些日子以來,我們有太多的選擇而顯得被寵壞了。

  瑜伽終究必須面對科學的挑戰,研究人員會希望瑜伽能夠提出一些證明。然而本書作者瓊安‧艾維森不是實驗室裡的研究員,而是一個重新搜尋者(re-searcher),她在獨特的位置上幫助我們理解已有的研究,並提供理解未來研究的架構。瓊安擁有多年在各種環境下的瑜伽教學經驗,她心思敏銳,加上清晰的寫作能力,本書融合了精神性與科學性、神聖性與實踐性,為當代的瑜伽學習者與練習者提供了一次思維的震撼之旅。

  筋膜是一種塑造我們的生理構造,過去長期被人遺忘,現在卻變成了流行詞彙,只是在使用時通常是熱情多於理解。本書講述了羅伯特.施萊普(Robert Schleip)博士所謂「神經肌筋膜網絡」(neuromyofascial web)的發展意義,非常
引人入勝。也避免讓讀者陷入解剖學或生物化學的細節;這些與生物力學有關,但在日常練習中則不太必要。

  我們可以從傳統的瑜伽中學到許多事物,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這些古老的文本與形式卻完全無關緊要。目前工業化、電子化的人類面臨了過去任何時代都不曾出現的一系列挑戰,其中一項就是失去自我意識。我們疏離了身體和身體悄悄發出的重要訊息;我們在飛機、火車與汽車的轟隆隆聲音中、在廣播、電視與網際網路的刺耳噪音中,以及身處這複雜星球的眾人當中變得遲鈍。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教育孩子在自然世界中移動與感覺,並在這個資料豐富卻資訊匱乏的超級時代,創立所謂的「動覺素養」(Kinesthetic Literacy)計畫。

  不論你練習或教授的是哪一種瑜伽,你一定要讀這本書(事實上,就算你只是剛好擁有了這具身體也應該要讀這本書)。你將會被拉進一條從古老流至現代、充滿愉悅的思想之河,然後將會明白瑜伽的許多全新詮釋,在修復我們的身心機能當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湯瑪斯‧邁爾斯(Thomas Myers)
《解剖列車》作者
於二○一四年
[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當代瑜伽的藝術 筋膜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著雙重困難。第一個考量是,筋膜牽涉到太多的事物;第二點是,如果筋膜牽涉到這麼多,對我們的身體、動作與系統有這麼重大的影響,以它的重要性來看,為什麼過去這麼多世紀以來都被忽略不提?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問題,本書的第一部就是要試著來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將會發現,日益增加的筋膜知識正掀起翻天巨浪,改變了我們對身體構造的所有理解。衝擊規模之大,足以稱為一次典範轉移。由於筋膜不只無所不在(到處都有),基本上也都有感覺(見第九章),其所在部位連結骨骼任何部分的每一處肌肉、每一個部分都非常重要(更別說鄰近的肌肉),筋膜的存在可說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人體構造的看法。由於筋膜是人體所有部分之間普遍的組織,我們開始了解,筋膜對於理解人體構造與動作有多麼重要。但更令人振奮的是,我們將會發現「整體性」開始變得非常合理,這亦是瑜伽所支持與奉行的古老原則。 筋膜可視為人體的基礎結構。從身體內部、細胞之間最細微的層次,到把人體包覆在內的最外層皮膚,都是靠著筋膜結合每一部分。在某些地方,它小到無法肉眼看見;但在其他地方,則形成厚實且多層的片狀結構,構成具有自己名稱的實體(例如負責支撐下背部與中背部的胸腰筋膜)。在某些身體構造表現中,筋膜是緊靠著紅色肌肉的白色物質,而較不明顯的是,人體全身的肌肉都附有筋膜,形成肌肉之間的組織層。筋膜和肌腱的附著點彼此相連,而非分開,此外更與其他許多肌肉相連。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