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爾摩斯:海因里希與催生鑑識科學的經典案件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5月

美國福爾摩斯:海因里希與催生鑑識科學的經典案件

作者:凱特.溫克勒.道森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8日
ISBN:978986061295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14元

他是二十世紀發展現代犯罪調查技術的第一人,
早在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現場調查)一詞尚未出現時,
便已發明現場與實驗室可採用的各種鑑識技術,
被譽為「美國福爾摩斯」的他,因哪些經典案件而奠定歷史地位?

  *****
  火車大劫案、喜劇泰斗性侵疑雲、知名神父遇害案,
  傳統辦案方法束手無策,新興的科學辦案尚待認可……

  血濺形態分析、石英表面紋理方法、彈道學、指紋學、
  人物側寫、毒物測試,以及利用蟲子來判斷死亡時間……

  這些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破案工具與方法,並非一發明就廣獲司法界採信,遑論運用。是美國司法科學先鋒愛德華.奧斯卡.海因里希在幾起轟動全美的大案中,將這些運用帶入眾人的視野。本書根據多年研究,以及數千件從未發表過的原始資料,呈現了海因里希為當代鑑識科學披荊斬棘的貢獻。

  一九三三年,加州柏克萊。在一間堆滿燒杯、本生燈和數千本書籍的實驗室裡,坐著一名調查人員,他在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破了兩千多個案子,被喻為「美國福爾摩斯」。愛德華.奧斯卡.海因里希是美國最早的鑑識科學家之一,他在搜尋線索、確立證據上有不可思議的敏銳度,總以神乎其技般的能力演繹推理,尋找答案。

  憑著在法庭上和犯案現場的聰明才智與領導風範,海因里希帶頭發明了許多我們現今仍使用的鑑識科學工具。雖然他的成就並非沒有嚴重瑕疵,但確實為美國犯罪調查帶來深遠的影響。作者根據多年的研究,以及數千件從未發表的原始資料,記錄了美國這位司法科學先鋒者的生平與經手的重要案例,在呈現鑑識科學發展的重要歷史之餘,亦探討這些技術的侷限,從而引導讀者反思司法制度的更迭與緣由。

各界好評

  ►《美國福爾摩斯》裡,作者帶我們踏上愛德華.奧斯卡.海因里希的鑑識科學改革之路。過程中,他為了追求時而曖昧不明的正義,堅毅不撓的研究血濺痕跡、辨別騙徒、收集潛藏的指紋痕跡。本書構思巧妙,兼具娛樂性與知識性,宛如柯南.道爾再現。——凱倫.阿伯特(Karen Abbott),《伊甸園的鬼魂》的作者

  ►懸疑的偵探故事、耐人尋味的人物琢磨,《美國福爾摩斯》對海因里希的發跡、挫敗,以及過人的才智,做了最公正的描寫。——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普立茲獎得主及《毒藥手冊》的作者

  ►讀凱特.溫克勒.道森這部引人入勝的新作,我彷彿踏上了鑑識科學的歷史之旅。這位充滿執念、聰明過人的海因里希太適合從事這份工作了!——S. G..格溫(S. G. Gwynne),《反叛的呼喊》與《夏月帝國》的作者

  ►作者以精心的研究和精彩的描述介紹了這名理應家喻戶曉的偉大偵探。——琳賽.斐(Lindsay Faye),《高譚之神》的作者

  ►作者筆下重建的案件一件比一件更吸引人,故事最終回到那個令人牽掛的案子,並用以下這個貫穿全書的問題挑戰我們:科學方法是否真能明辨無辜與犯罪之人?這是真實犯罪最精彩的部分。——布萊德.里卡(Brad Ricca),《福爾摩斯太太》的作者

  ►海因里希真實而令人著迷的生命與留給世人的遺產,讓人不禁感嘆真實犯罪事件有時竟比虛構小說還要離奇。——茱蒂.梅利內克(Judy Melinek)和T. J..米歇爾(T. J. Mitchell),《工作僵直》的作者

  ►DNA鑑定、CSI犯罪現場影集……,鑑識科學怎會變得如此迷人,成為我們文化中的一部分?這本書深刻描寫了科學洞察力。——喬.德瑞普(Joe Drape),《美國法老》的作者

作者簡介

凱特.溫克勒.道森(Kate Winkler Dawson)

  凱特.溫克勒.道森是經驗豐富的紀錄片製作人,作品曾發表於《紐約時報》、WCBS新聞、ABC新聞電台、公視新聞時刻(PBS NewsHour),以及夜線(Nightline)。她也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新聞學,並投入非虛構寫作,著有《瀰漫死亡的空氣:一個關於連續殺人犯、倫敦大霧和城市被扼殺的真實故事》。

譯者簡介

張瓊懿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醫學生理學博士,喜歡藉閱讀來開拓視野,更樂於與人分享所聞、所學,因而熱衷於翻譯工作。譯作有《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大腦韌性:高齡化時代最重要的健康資產》、《我發瘋的那段日子》、《強菌天敵:一個打敗致命超級細菌的真實故事》、《品嘗的科學》(合譯)、《癌症探祕》、《生命的關鍵決定:從醫生決定到病人決定的時代》等書,並長期擔任《BBC知識》、《孤獨星球》等雜誌譯者。
 

▎前言 檔案箱裡的故事:手槍、頷骨和情詩
▎第一章 斑斑血跡:浴中遇害的艾琳.蘭森(上)
▎第二章 天才:奧斯卡.海因里希的心魔
▎第三章 異教徒:蛋糕師傅的筆跡(上)
▎第四章 先驅:蛋糕師傅的筆跡(下)
▎第五章 非難:大明星的指紋(上)
▎第六章 義憤:大明星的指紋(下)
▎第七章 雙十三:火車大劫案
▎第八章 不良化學:瞞天過海的化學家
▎第九章 支離破碎:貝西.費格森的耳朵
▎第十章 扣下板機:馬汀.科威爾的槍
▎第十一章 咒詛:浴中遇害的艾琳.蘭森(下)
►後記 結案
►致謝

 

▎第二章 天才:奧斯卡.海因里希的心魔(節錄) 父親在一八九七年自殺後,十六歲的奧斯卡一肩扛起沉重到幾乎難以承受的負擔。記者來敲門,問了更多父親死去的事,這是奧斯盡其一生守護的眾多祕密中的第一個。父親悲慘的命運將困擾奧斯卡長達數十年,並考驗著他和孩子的關係,挑戰他自身的心理健康。 被迫成為一家之主後,他回高中完成最後兩年學業的希望破滅了。他後來上了夜校,取得了藥劑師的身分,這對一個必須養家糊口的年輕人來說是份穩定的工作。二十世紀以前,藥劑師有時候被稱為「藥劑員」(apothecary),他們的工作是配藥、開藥單,有時也協助病人做些他們難以自行進行的事(例如灌腸等)。當時,沒有上藥學學校雖然也能參加國家資格考試,但是一定得在有執照的藥劑師底下實習一年以上。 一九〇〇年代初期的藥學課程偏重化學。學員除了學習配藥,還要熟悉臨床化學,像是學習尿液分析之類的體液分析。就是這樣的訓練,促成了奧斯卡成為鑑識科學家的第一步——一份他想都沒想過要從事的工作。 十幾歲的他負擔不起正式藥學課程的費用,所以只能靠著自學去了解藥劑的內容和背後的數學。他仰賴他的記憶力,強迫自己記住有用的訊息。十八歲通過國家考試,披上白袍的那一天,他大概是唯一不感到驚訝的人。他在史都華和福爾摩斯藥廠(Stewart and Holmes Drug Company)學習藥物、毒物、化學……也學習人性。 「藥房是不折不扣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實驗室,」他曾這樣說。 他看過男性顧客鬼鬼祟祟盯著店裡的女人,也遇過顧客明明沒有處方箋卻試圖要他開藥。有些人顯然是對藥用酒精上癮而被逼得走投無路,還有部分顧客如果不順他們的意,便會翻臉不認人,若是以為沒有人聽到他們說話,甚至會語出威脅。 「我學到人們私底下都會偷偷摸摸幹些什麼事,」他微笑著說。 藥房工作還給了他另一個收穫——他等於受了八年筆跡辨識的訓練,得到一項寶貴技能。 「我必須解醫生寫的天書,」奧斯卡解釋道。「醫生是世上字寫得最糟的人了。就在那時候,我開始成為筆跡專家。」 「我發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那些受過大學訓練的人相距甚遠,」他說道。「做為技術人員,那些人的能力遠超過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