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故事袋:老年‧創傷‧身心療癒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阿嬤的故事袋:老年‧創傷‧身心療癒
女子和戰爭,死亡與獸慾,絕望和異鄉!
慰安婦阿嬤都是曾經衝過極限的獨特女性,
當她們與一群優秀又經驗豐富的諮商師相遇,
十年來見證了苦難與美善,
堪稱身心照顧最佳典範。
誠摯推薦
「當血滴下、淚成河、苦難紋身之後,藉著天使心、友誼線、生命可以再度於灰燼中起飛。」鄭玉英(資深心理工作者)
「陽光進了老太太的心田,她們話多了,人柔軟了,自由了,也堅強了,笑聲多了,當然淚水也少不了。她們活過來了!也長大了!」 王清峰(知名律師)「我帶領上千的團體,但沒有一個像阿嬤團體這樣難忘。」 李開敏(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我們很驚訝在整個過程中,阿嬤的學習和改變,感受到人類超越苦難的耐力。」張玉仕(馬偕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
「治療很重要的部分,是在其中展現人性,坦露自我……我看到阿嬤比以前快活,也展現了美好的生命力!」 許添盛(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
「我們共同合作,彼此信任,進行了一次台灣女人命運探索之旅的成功嘗試。」洪素珍(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每當我對阿嬤有了一份較深的了解,相對地內心亦發展出多一份的憐惜。」林惠愛(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阿嬤,謝謝你們!你們激勵、感動了我的心,豐富了我的眼界!」楊亞琍(資深瑜伽老師)
推薦者簡介
王清峰律師
台灣台南人,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婦女救援基金會第一、二、三屆董事長,台北律師工會第19屆理事兼婦女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市訴願委員會內政家庭暴力委員會委員,台灣紅十字會總會監事,九二一震區受損家園復建服務團團長。
作者簡介
【婦女救援基金會】
(簡稱「婦援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為救援被迫賣淫少女而創,堪為台灣終止女性買賣先驅。一九九二年設立慰安婦申訴專線,在王清峰律師敲開第一位台灣倖存阿嬤的家門後,開始照顧阿嬤的生活、辦理身心照顧工作坊、協助對日求償國際運動及議題宣導。(網址:http://www.twrf.org.tw/)
【支持團體工作坊】
李開敏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及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也是臨床實務工作者,多年來從事個人╱家庭╱團體諮商。目前除了在國立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兼任輔導工作以外,並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個人╱家庭諮商輔導。現任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並擔任台北市社會局諮詢顧問。
張玉仕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安寧療護社工碩士,曾任安寧基金會執行長,現任馬偕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
【談話工作坊】
許添盛
台北醫學院畢業,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專科醫師,現職為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長暨心靈諮商師,致力推廣賽斯身心靈健康理念,著有《用心醫病》、《絕處逢生之旅》、《許醫師安心處方》、《許醫師諮商現場》等十餘本書。
【戲劇治療工作坊】
洪素珍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畢業於英國杜倫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專攻創傷治療,並取得曼徹斯特大學戲劇治療師執照,專長處理兒童及成人性創傷。
【藝術治療工作坊】
林惠愛
忙碌而精力充沛的專業美術心理治療師。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即負笈英國,於倫敦大學金箭學院修習美術心理治療,為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發起人之一,目前擔任學會的常務監事v
【肢體放鬆工作坊】
楊亞琍
投身瑜伽教學十八年,約八、九年前接觸了心理諮商的訓練,從而在瑜伽的緩軟動作中蘊涵入心理治療的自我療癒精神。自民國九十二年,她接下婦援會的肢體放鬆工作坊,至今已進行十多次活動。
陳思帆
現任文化大學推廣部老師、生活的藝術國際基金會課程指導。
【導讀】阿嬤的故事見證了苦難與美善 鄭玉英【推薦序】她們,活過來了! 王清峰【前言】她們豐富了我的生命 賴采兒【走過從前】阿嬤的故事 婦援會【支持團體工作坊】 李開敏、張玉仕、婦援會 【諮商師觀點】擁抱阿嬤的深情世界 李開敏 【活動摘錄1】生命回顧之人生四味 【活動摘錄2】勇敢的阿嬤心聲 【活動摘錄3】允許憤怒 【活動摘錄4】重拾花樣年華 【活動摘錄5】阿嬤凍蒜! 【活動摘錄6】當年愛的故事 【延伸閱讀】從失聯到相連【談話工作坊】 許添盛、婦援會【諮商師觀點】從愛出發 許添盛 【活動摘錄1】阿嬤的煩惱 VS. 自我觀念 【活動摘錄2】慰安婦生活 【活動摘錄3】慰安婦的命運【戲劇治療工作坊】 洪素珍、婦援會 【諮商師觀點】一群天生優越的劇場演員 洪素珍 【活動摘錄1】阿嬤的故事袋 【活動摘錄2】說自己身體的故事 【活動摘錄3】包紮心理傷口【藝術治療工作坊】 林惠愛、婦援會【諮商師觀點】了解與憐惜 林惠愛 【延伸閱讀】台籍慰安婦之藝術心理治療團體 【活動摘錄1】打開生命書 【活動摘錄2】彩繪面具 【活動摘錄3】韓國阿媽作品欣賞 【活動摘錄4】最喜悅的時刻 【活動摘錄5】心情色塊【肢體放鬆工作坊】 楊亞琍【諮商師觀點】溫柔陪伴,注入新能量楊亞琍 【治療師觀點】讓生命重新綻放 陳思帆 【活動摘錄】遲來的疼惜【後記】工作坊之後 吳慧玲【附錄】慰安婦歷史背景 婦援會 慰安婦記事 婦援會 我的阿嬤是台灣慰安婦 楊淑如 阿嬤給我的啟示 江美芬
她們豐富了我的生命--阿嬤的身心照顧工作坊文 賴采兒(婦援會國際事務部主任) 民國八十七年初夏,我在密西根州看到《世界日報》有一則關於前台籍慰安婦的新聞,內文中還有雷驤畫的一幅畫,瘦骨嶙峋的老阿?,躺在床上,等待向日本政府求償。簡單的線條,刻畫出深沉的意涵與傷感,當時被震懾的我,腦際掠過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我能為她們做些什麼…… 民國八十九年春天,我回台灣,因緣際會在婦女救援基金會的「阿嬤組」工作,我才知道那個「念頭」一直緊扣我心中。 阿嬤們,最令我感佩的是她們能挺身而出,公開自己曾是慰安婦的身分。對當時(民國八十一年)已是年屆七十多歲的台灣女性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在大眾面前赤裸裸地攤出緊守五十年的祕密。要多堅強?多大勇氣才能做到?對大多數的阿?來說,原以為已到垂暮之年,那個生命中最大的創痛就要隨著她們一起埋葬。豈料,人生的大轉折,改變了她們的人生,不再是一群悲情、苦難的代表。 過去的不幸,一直讓阿嬤覺得自卑,自認是無價值的人,內心又是憤怒不平,加上長期的情緒壓抑,更讓她們難以擺脫罪惡感,對生命的失落是如此無力。她們既沒安全感又不快樂,常有負面想法,「無效啦!這輩子隴是拖磨過,老了又一身帶病,命壞啦!」她們總是這麼說。 沮喪的心,怎會不生病? Louise L. Hay在《創造生命的奇蹟》書中提到對病人的深入觀察:「有罪惡感的人,總在尋求懲罰自己,懲罰帶來身體的疼痛。」這些話也印證在阿嬤身上。 「阿嬤身心照顧工作坊」就是為身心受創甚深的阿嬤所辦的團體活動,至今進行九年了。目的是經由心理諮商師、藝術治療師、心理醫師及瑜伽老師們針對阿嬤過去的創痛,及當前所遭遇的困境做協助,讓隱忍了六十載的傷痛能被撫慰,使她們在生命的晚年尚有療傷機會。 不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工作坊,我們衷心希望:阿嬤能感受到「被愛」與「被關心」。讓陰鬱的生活能透入陽光,心靈享有更多自由!帶著活力來參加活動,懷著愉快心情回家! 聆聽她們動人的生命故事,有出生入死的告別,也有卑微人物的情深意重。悲苦的生命歷程,造成命運坎坷,但她們仍努力地為自己的苦找出口。她們的生命是強而有力的!這幾年來,在工作坊中的經歷,帶給我心靈很大成長與深刻體會,我唯一想說的是:她們豐富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