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迷宮:給勇者們的攻略指南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痠痛迷宮:給勇者們的攻略指南

作者:林俊杰
出版社:溯源顧問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ISBN:978986060630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32元

  別讓痠痛限制你的飛翔…面對痠痛,我們要從「根源」找尋「真相」!

作者簡介
 
林俊杰 物理治療師
 
  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隨後在醫院、診所、物理治療所等臨床單位服務十年以上,也曾於物理治療師繼續教育課程中擔任講師,主要鑽研骨科物理治療學,專長在軟組織、骨關節與脊椎神經等方面的徒手治療技術。現為溯源顧問工作室負責人、台灣復健科學與臨床推廣協會常務監事,目前竭力在宣導衛教保健知識外,也致力於推廣Instrument Assisted Therapy(IAT)器械輔助治療技術,並教導個人的保健方法。

致謝
自序       那個聲音
第一章     生而為人
第二章     天賦技能
第三章     人工環境
第四章     自然定律
第五章     後天努力
終  章     一線之隔
補充資料
記事雜談
參考文獻
後    記

推薦序
  
「收、化、運、發」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看到不同於過往,以治療觀點來探討治療策略的心得結晶,或許它真的不該被稱為一本書,而更該稱為是:一位臨床徒手治療師,於第一線執行、遇到挫折、省思、尋求答案、統整內心的心得整理。
 
  清楚的看見這領域中所謂的大師,不外是開課累積學生拱抬名氣,或是結黨立派神話技術,再者工作室、治療所設立抽成後進營利,這紛擾的圈子似乎很難再看到一股單純、努力的清流。物理治療中欲冠上”徒手物理治療師”,其實是一種艱難又沉重的負荷,背後的付出,往往有別於現今主流健保儀器操作同儕。
 
  在解剖構造影響生理機制,生理機制影響病理呈現的醫學教育體制下,我們常會發現介入徒手治療的一些盲點與困境,筆者從人類進化史與現今物質環境交互影響的因子中,提出病因逆向溯源的獨到見解,讓我們似乎看到了解決肌骨痠疼的另一片曙光;這使得我們在思緒患者當下理學檢查呈現的結果時,有一條脈絡可循的軌跡,對於痠痛的源頭、進展、形成,乃至於當下尋求治療,都勾勒出更清晰的來龍去脈。
 
  如果以練功來譬喻,內功的練成往往需要日積月累或是有高人灌注,而招式的演練如果沒有內勁的配合,往往華而不實,不足以克敵。現今治療技術五花八門,整脊、一指刀、顱薦椎治療術、筋膜放鬆術、CKT、SCS⋯不勝枚數,讓許多學習完這些招式,欲用於治療患者的治療師不知如何下手?空有一身技術,但用於病患身上療效卻有限,遠不及非正規醫學教育出身的徒手治療人員;我想,應該就在於這判別脈絡可循的疼痛來源認知,內功的養成,需要大量治療患者的經驗累積,始能有可觀數據收集體悟,而這一切於文中,藉由筆者多年治療病患內化心得、整理歸納,無私地呈現在筆觸中,絕對能讓所有治療同好拜讀後,亦有被出世高人灌頂內力的感觸,真心推薦給默默在耕耘這領域,或是想進入徒手治療的我輩。
 
羅昌仁  台灣復健科學與臨床推廣協會理事長    
 
它能給你的,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它,就是包裝在看似平凡底下的專家。
 
  我是個愛閱讀的人,但這類的書籍,本來就不在我的閱讀範疇內,我是個「走過、路過、絕對會錯過」這種醫學類書籍的讀者。因此,當我乍翻此書,直接被海量的專業訊息嚇到退避三舍⋯我心想:這是在寫論文嗎?
 
  但在稍加閱覽之後,我馬上就發現我錯了。人如其書,也許乍看前面幾行,甚至前面幾頁,你還沒被它吸引;但是,它是有「魔力的」,它蘊含著豐富的專業知識,看似很硬,但加了「俊杰式幽默」妝點後,形成豐盛好入口的「疼痛全餐」。不知不覺,便會一路看下去,發現內容並沒有如此艱澀,有時還會令人莞爾一笑。
 
  這是一本專業書、工具書、入門書,同時,也是一本輕鬆小品。在此書,不同的人,可以獲得不同的資源:專業的醫學人員可以看出滿滿的實務積累經驗不藏私分享;喜好吸收這類醫學知識的人,能從書中開闊眼界;有疼痛困擾的人,可以對症下藥,當作工具書查找;對疼痛議題完全沒興趣如我者,竟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在裡頭發現令人會心一笑,增長知識的學習。
 
  最後,作為看過此書的過來人,我衷心奉勸一句:「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不要被這本宛如鄰家大男孩的書籍給欺騙了,它能給你的,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邵曼惠   美國ABNLP國際認證高階執行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輔學系博士生   
 
作者序
 
  十多年前,我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離開學校後,我曾在骨科、復健科診所服務約兩年,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現在人們熟悉的復健治療,內容不外乎就是操作許多復健儀器,像是電療、熱敷、牽引…等,只是每天看著無數痠痛者前來就醫,心中不由得納悶、苦思:痠痛的本質是什麼? 
 
  有趣的是,當一個環境待久了,你一定會開始聽進某些「聲音」。對我而言,大概就是患者的怨懟:「為什麼不會好?」如實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裡,可說是餘音繚繞啊!但做為只能操作電療儀器的治療師,我如脫罪般地將一切的無能,歸咎給「毫無作為」的復健儀器,同時將所有希望寄託在物理治療技術系統中的徒手治療。
 
  為了透徹瞭解人體痠痛問題,我投入大量的資源與不再復返的靑春,跟隨國內外的專家,努力鑽研治療技藝。那時只有一個霸氣的初衷:我要解決問題!在完整學習徒手治療技術後,心中更加篤定,單靠儀器治療的方式,對患者痠痛的改善是有限。於是我帶著幾乎沸騰的鮮血、懷著捨我其誰的壯志,在2009年設置屬於自己的治療所,並寄望徒手技藝在病症處置上,不只要有效,還要能「完全根治」。我不可能一下子成為大師,即使學會老師們教授的治療技術,仍有妖魔鬼怪般的病理問題不斷地挑戰我的技藝、消磨我的心智。這時,伴著我的是前輩直授的心法:病人就是老師,工夫就是時間!
 
  學習沒有捷徑,在時間淬鍊下,我開始對各類病症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也能有效處理痠痛。經過數年的奮鬥,約莫2016年左右,我取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雖然稱不上檯面上的功名,但在地方上也算有丁點聲量…這樣的我,成功了嗎?未停歇的聲音,給了我答案:偶而會再痛、久久痛一下、好了又再痛…
 
  事實是殘酷的,現實是不堪的,我未能抵達完全根治的理想鄉,頂多只是減輕痠痛、延緩時間、降低次數罷了!一再被「痠痛大魔王」擊倒的我,必須回到起點,再次思考:痠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們都知道痠痛只是一種「結果、現象」,而非「原因、起源」。治療技巧再完美,也只能處置結果,卻無法抑止原因。那麼人體容易痠痛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現代人類」經過20萬年的天擇洗禮,演化適應成如今這副模樣,帶著優勢也伴隨缺陷。其優勢,讓人類得以生存並延續物種;而缺陷,則讓人體存在諸多的結構弱點,這是我們容易痠痛的先天原因。 
 
  單只是先天缺陷,還不足於教人絕望!思考生物的一切,不光在生物本身,也包含生存環境。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環境下,為了生存適應必須發展特定的行為模式。然而,人類不只發展特定的行為模式與固定習慣,甚至還形成文化。人類的文化在歷經了採集狩獵、農業、工業、資訊時代之後,我們的行為習慣早已產生巨幅的變革。只是為了適應後天環境所發展出的行為習慣,其實不利於我們的身體結構,這是我們容易痠痛的後天原因。
 
  綜觀臨床數據,至少八成以上的痠痛問題都與先天人體結構或後天環境行為有關。然而要探究這兩大主題,實在過於龐大,也是沉重,宛若一本無趣的人體操作手冊,但若我們不去了解「生而為人」的自己,不去覺察「養成行為」的環境,我們又怎能擺脫痠痛的原罪呢?我仍會想傾聽你的聲音,但這一次,請你聽聽我的聲音,我想傳達的只是「你身體的聲音」。
 
林俊杰 物理治療師

◎第一章 進入正文前,讓我先來分享「這本書」究竟是怎麼被構思出來的…坊間中,關於保健的書籍,端看數量,琳琅满目;論其內容,透徹詳盡。這可真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啊!相較於過往,知識的取得,不只輕鬆容易,也豐富多元。難怪有人說:「資訊普及的現代,秘密不再是秘密,資訊落差會變小,專業也會逐漸式微…」,尤其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各類怪奇的資訊,你都可在社群媒體上透過第三者的提問或分享,滿足你的渴望與好奇。面對如此環境,陳列架上是否需要我的這本書?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認真思考過一段時間,畢竟寫作這件事,茲事體大、曠日廢時。或許有如娥蘇拉在《地海巫師》中所寫道:「別因一件事似乎是好事而去做,只做你必须做的。」在找不到寫作的真正理由與強烈動機下,我只能將寫作的想法擱置在我內心深處,繼續埋首於物理治療的臨床,日復一日又一日。請容許我先岔開話題… 話說,物理治療師在臨床的職稱,實在頗有趣的。有些人稱呼我們為治療師或復健師,但其實更多人是敬稱我們為「老師」,尤其當我還是實習生時,患者們就直稱我們為老師,實在是讓我受寵若驚!直到實習結束,我恍然大悟,原來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們不只要想盡辦法解決患者的痠痛,還要仔細回答患者們的疑惑,最後更要認真教導他們各種預防保健方法,這就是患者稱呼我們為老師的緣由! 拉回話題,就在日以繼夜工作的某一天,我大腦裡的燈泡突然亮了起來,其散發出的光芒,讓我看見了一直不以為意卻又頻繁相似的癥結,也就是患者們共有的疑惑:「為啥會發生?如何才會好?該怎麼避免?」 然而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就必須先知道問題在哪?若根據過去的醫學教育或臨床經驗,我們可能直覺地將痠痛的根源,歸因在年齡因素(老化、退化)、職業特性(勞損、職業病)、意外傷害(扭傷、挫傷)…等。只是當我實際去評估分析大量不同的案例時,所觸及的真相令我訝異不已,因為許多病因與我們過去的認知迥然有別。舉例來說: 1.     足底筋膜炎 過去我們認為足底筋膜炎容易好發在年長者、久站、運動過量的人身上,但實際臨床卻有不少年輕人、久坐、不運動的人,同樣有足底筋膜痛的困擾。這是為什麼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