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初學者必看!10個常見的健身迷思 | 增加肌體彈性

首頁嚐鮮生活生活資訊養生小祕方健身初學者必看!10個常見的健身迷思詳細內容人氣:169349健身初學者必看!10個常見的健身迷思健身初學者剛起步時總對於「健身」有著無限美好想像,不過在開始起步前,先來自我評斷以下這些健身迷思你是否也這樣認為呢?這些常見的錯誤觀念要先釐清才能有效且成功的練出好身材喔!1.國父早知增加肌肉沒那麼簡單-沒有大破壞、就沒大建設What?!國父竟然也懂得健身的原理,比扯鈴還扯!第1次聽到教練跟我說這樣的觀念時候,我當下還搞不大懂,覺得莫名其妙。

而我把這個觀念說給某位建築相關產業的運動夥伴聽,他認為確實如此。

我好奇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這原理很簡單,其實肌肉(也就是所謂的瘦肉)跟建築是一樣的,房子要蓋得大又穩,當然要先把老舊的房子給拆除,重新規劃建地以及謹慎挑選建材,且基底要夠穩才能蓋得又大又堅固。

」原來在減脂、減重過程中,要同步雕塑成型,並不需要打掉重練,而是要拋棄舊有的觀念並重新調整。

因此在減脂、減重的這段路途上,教練所給的知識與外部資訊不斷更新,唯有適時放下既有的想法與成見,並學習空杯的道理,才得以將自己調整為最佳狀態。

專業的話:21世紀,相信大家已對大肌肉早已見怪不怪。

可是還是有許多減脂、減重的朋友,對於阻力會長很多肌肉的迷思尚未破除。

事實上,要達到健美先生╱小姐境界,勢必要接受「非人」的訓練才行。

台灣之光NBA「豪小子」林書豪,經過縝密且高強度的重量訓練作為鍛鍊,他的身形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健美先生般的壯碩。

國父名言當中這句:「唯有大破壞才有大建設!」也正好反映出長肌肉的艱苦過程。

我們都知道平均消耗7700大卡就等於減少了1公斤的脂肪,但對要增加1公斤的肌肉,卻很難用數字來量化它,甚至不能僅看增加4000大卡(1公克蛋白質=4大卡)就能夠增加1公斤肌肉。

其實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別說破壞肌肉,可能連體態微整形都沒有,何來建設呢?既然增加肌肉是一件極困難的事,至少我們能把握時機hold住目前的瘦肉量,男性希望能增加瘦肉比例而女性也能把身體瘦肉凍齡起來。

所以希望男孩子在減重過程當中作一些阻力訓練,千萬不要怕自己會練太壯,而女孩子別再擔心減脂、減重過程作阻力雕塑會變成金剛芭比。

2.要練壯先吃胖?「請問一下,我要做什麼樣的運動才能把身上的肥肉(脂肪)變成瘦肉?」「有朋友告訴我,要藉由運動把自己變壯變結實之前,一定要先吃胖。

」雖然這樣的問題我已經解釋了不下數十次,卻仍舊不斷有人提出,可是依然有相當數量的人有這方面的迷思。

我在這舉個觀念讓大家稍微想一下,有沒有吃過那美味的焢肉飯呢?(流口水ing)不管你愛不愛吃,先拋開你一開始的成見。

假若你愛吃就買一塊回家,如果你不愛吃就上網找焢肉的圖像。

盯著它看,看一看焢肉上肥肉與瘦肉的樣子,然後很誠實地告訴我:「你覺得上面晃來晃去的脂肪,有可能變成同一塊焢肉上那紮實的瘦肉嗎?」專業的話:許多人剛接觸健身時的確都會有這樣的誤解,為什麼有許多人會認為「要練壯就得先吃胖」、「減重就要把脂肪變成瘦肉」呢?除了認知上的不足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某些媒體報導所誤導了!其實這都是個美麗的誤會,怎麼說呢?許多雜誌及網路資料都會先拍攝「增重期」的健美選手,而後在健美選手參加比賽的前夕再拍另1張照片,讀者自然認為原本肥大的身材因為「練」的關係就會讓身材變得很有立體感。

送大家一句話:「皮下脂肪永遠永遠長在瘦肉外面。

」因此本來就是練家子的健美選手,脂肪底下一直都保有原本的肌肉(瘦肉)量,本身也具備了充分的飲食觀念。

只是在沒有比賽的增重期(一般稱之為非賽期),他們並不會非常刻意去做減脂的心肺有氧運動,比較多的時間都是在做阻力加強。

直到比賽的日子越來越近,健美選手開始做大量的心肺燃脂運動,此時皮下脂肪減少而底下的瘦肉開始浮現,線條變得越來越明顯。

因此,不清楚的讀者,其視覺上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就好像告訴你要先吃胖然後再練壯。

事實上,脂肪和瘦肉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打個「人種」(基因)的比方,譬如我們都很羨慕黑人的運動能力,但不管怎樣努力訓練,在基因上也不會變成黑人。

換言之,脂肪與瘦肉本質上就是不一樣的東西,因此不可能互相交換的。

所以,想要減重的朋友就是要有效率地減少脂肪,以及增加局部瘦肉的密度;想練壯的朋友,千萬不要因此把自己吃胖阿!3.與其計較吃不如先安排運動許多人看到我的身材在這幾個月有如此大的轉變,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