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經典小說集01:吶喊【收錄阿Q正傳等14篇小說】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6月

魯迅經典小說集01:吶喊【收錄阿Q正傳等14篇小說】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11日
ISBN:9789861783796
語言:繁體中文

  ★中國現代文學奠基者──魯迅
  ★奠定魯迅世界文壇地位的小說集《吶喊》
  ★《亞洲週刊》票選《吶喊》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首位。

  「阿Q」、「吃人的社會」、「路是人走出來的」等魯迅小說中首創的詞句,已經成為現代人常用語。

  《吶喊》一書收錄〈阿Q正傳〉、〈狂人日記〉、〈孔乙己〉等14篇至今仍深具影響力的小說,其小說人物早已成為現代的慣用語,是不容錯過的魯迅經典小說合集。

  「我卻以為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陳獨秀
  「20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日本文學家大江健三郎評價魯迅
  「魯迅是(中國)20世紀無人可及也無法逾越的作家。」──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
  「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魯迅。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這方面的傑作,更高一步。」──郁達夫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著,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 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魯迅《吶喊》自序

  本書塑造了許多經典人物與場景:

  〈阿Q正傳〉裡的「阿Q」從代表一個人的名詞轉變成形容大多數中國人的形容詞,這篇短篇小說也已成為世界級的名著。

  〈孔乙己〉中,「孔乙己」猥瑣的德行和讀過一點書的高傲氣,也成為當代知識分子的一個模型,使人因以為誡。

  〈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狂人」,但其實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此外〈頭髮的故事〉和〈風波〉都悲哀的嘲諷了革命的意義對多數百姓來說不過是一場辮子有無之爭;另外也有如〈鴨的喜劇〉般的輕鬆作品。

作者簡介

鲁迅(1881~1936)

  中國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他創作的作品包括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作品有《魯迅全集》二十卷一千餘萬字。其作品常被選入國中小課程教材,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性的中文作家。

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頭髮的故事
風波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第二章 優勝記略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因為未莊的人們之於阿Q,只要他幫忙,只拿他玩笑,從來沒有留心他的「行狀」的。而阿Q自己也不說,獨有和別人口角的時候,間或瞪著眼睛道:「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裡;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工作略長久時,他也或住在臨時主人的家裡,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起阿Q來,然而記起的是做工,並不是「行狀」;一閒空,連阿Q都早忘卻,更不必說「行狀」了。只是有一回,有一個老頭子頌揚說:「阿Q真能做!」這時阿Q赤著膊,懶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別人也摸不著這話是真心還是譏笑,然而阿Q很喜歡。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裡,甚而至於對於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將來恐怕要變秀才者也;趙太爺錢太爺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錢之外,就因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獨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加以進了幾回城,阿Q自然更自負,然而他又很鄙薄城裡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莊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阿Q「先前闊」,見識高,而且「真能做」,本來幾乎是一個「完人」了,但可惜他體質上還有一些缺點。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於何時的癩瘡疤。這雖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為不足貴的,因為他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麼一回事,總還是阿Q吃虧的時候多。於是他漸漸的變換了方針,大抵改為怒目而視了。誰知道阿Q採用怒目主義之後,未莊的閒人們便愈喜歡玩笑他。一見面,他們便假作吃驚的說: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