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寸草心: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7月

十年寸草心: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作者:陳麗蘭
出版社:勒巴克顧問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09日
ISBN:9789868387287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照護父母親十年的經驗,提出個人實際臨床及觀察所見,作者對父母親的孝行、貼心、用心細微之處於書中處處可見。可謂實踐孝行之楷模。編者並在每篇文章後增加醫師小叮嚀,提供基礎醫療資訊供讀者參考,使本書具備了多元化的功能。
作者簡介
陳麗蘭
  陳麗蘭小姐本為公務員,因父母親年老體衰而辭職,做全職看護,侍母至孝。

第一篇 十年照護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別疏忽任何細節做個盡職好「顧問」遠離「褥瘡」殺手如何翻身拍背按摩功效大注意頭部照護臉部保養保護靈魂之窗鼻子維護不能忘戴口罩好處多餵食須當心「耳」根清靜實在「喉」險手腳歸定位穿的要領插導尿管的學問大發燒是生病的前兆「食」在重要老人照護心得
第二篇 侍親手札轉念公私兼顧好棒、加油共識差點亂了套迴光返照捨得驚奇自責絕不能倒下愛無止盡欲速則不達別怕!姆媽有我在去掉半條命不是白老鼠絕不放棄唱首兒歌給姆媽聽靈異忽略不得牙疼真要命手足情深度日如年心電感應喜酒安心滅菌回報警報響起責任奮戰到底雪上加霜要活得有尊嚴解脫姆媽好走守靈心意時光若能倒流備極哀榮態度回首來時路
第三篇 歲月憶往掌上明珠陰影難忘的滋味溫暖三姐出馬避風港手足情深脫離婉謝將心比心姪女的好軍師潛能珍惜相見不如懷念無緣復元的日子懷念慈恩
第四篇 思親憶澤永懷母愛慈恩..
醫師小叮嚀腦中風 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危害糖尿病褥瘡肺炎按摩會骨折嗎?落枕脂漏性皮膚炎睡眠功能障礙胃潰瘍口腔保健胃穿孔常見老人耳疾敗血症濕疹流感尿道炎發燒心血管疾病老人「身、心、靈」腦出血健康檢查高血壓正確用藥觀念多血症血液透析心室肥大症阿茲海默症 乳癌婦科疾病自閉症氣管插管直線加速照射膽結石缺氧營養針新陳代謝年長者護眼常識保護關節牙周病乙狀結腸癌通氣(排氣)心電感應免疫力失調尿道出血感染腹瀉心律不整尿失禁白內障尿毒氣喘坦然以對

推薦序1
長期照護的典範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 張峰義
  我在三總服務期間,目睹作者一家人照顧母親的無微不至,令我非常感佩。
  中風後的病患,留下肢體行動不便的後遺症,諸如日常生活無法自理,使得吃飯、洗澡、如廁、床上翻身等皆需要協助,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前的每一個環節,照顧者都要細心照護,甚至半夜還要幫忙翻身好幾次;加以行動不便及各類老化疾病,常常需要往返醫院。
  作者不但不以為苦,在生理、精神層面都能體貼母親的需要,為了能給母親最好的照顧,不斷向臨床的醫師、護士學習照護病患的專業知識,詳加記錄,還發揮創意製作符合母親個別需要的日常用品。
  而作者之所以能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乃因為背後有家庭成員的支持,全家兄弟姐妹就能分工合作。在醫學院的教科書裡、課堂上,經常教導學生有關慢性病患長期照護的專業,以及照顧者的家庭支持系統如何有效運作,才能讓病患雖然在生理方面失能,卻能繼續有尊嚴的生活,這些書本與課堂上的知識,在作者一家人身上得到了實踐。
  也許大多數的照顧者在親人往生之後,不會再去回想一路走來的艱辛過程,但作者卻將這十年來的點點滴滴付梓出版,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對母親的懷念,也感受到作者希望將此寶貴經驗與天下間為人子女者分享的愛心。
  閱讀此書,除了能學習照護慢性病患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同時能體悟到作者常存感恩之心,不管你是為人子女,或作為一位醫師、作為一位慢性病患照顧者,或是任何有心人,應該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最後,我要感謝作者在慢性病患長期照護的領域,提供大眾這本親身經歷的參考書籍,並期盼讀者能從中獲得領悟。
推薦序2
「三明治」族群的福音                   三軍總醫院院長 孫光煥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堂堂邁入百分之十四,已經屬於老年化社會,四十∕七十的醫療照護問題因而浮上檯面。
  所謂「四十∕七十」泛指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族群,照顧七十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而這些又稱為「三明治」的中年族群,除了要養育兒女,面對工作的壓力,還需要相當的時間、精力去照顧年邁的父母,尤其面臨長輩生病時,陌生的醫療照護工作,常常使得照顧者無法喘息。
  根據調查,每個家庭平均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照顧生病的長輩,隨著醫療的進步,國人平均餘命的增加,有些家庭陪伴及照顧父母的時間甚至長達十五至二十年。
  老人的健康問題包括兩大方面,首先是生理上的老化,包括關節退化、跌倒意外、中風或其他疾病,都可能使老人產生失能狀態,因而需要照顧,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老年憂鬱症、老年失智症,也使得老人在生活行動上,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協助。
  另外台灣目前小家庭化的情況,照顧一位長年末期病患,長期下來幾乎都會讓照顧者財窮力竭。而對瀕臨生命終點的年老末期病患而言,適時介入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必將可以增加老人末期病患臨終前的生活品質。
  在醫院執刀數十年,深深地體悟到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復元,最重要的不是醫師手上那把刀,而是陪伴家屬的悉心照護。手術的好壞固然重要,但病人的預後則需要配合好的照護才能達到。
  作者十年陪伴生活功能逐日下降、退化,走路常跌倒,甚至開始無法走路、失眠、躁動,甚至連吃飯與個人清潔都有問題之父母,在其長期以耐心、細心及愛心之照護下,助其控制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能安心並有尊嚴的生活。
  同時作者藉由照護父母親的經驗,對於長年患有糖尿病、輕微失智,甚至中風的母親,從乳癌、肺炎、肺栓塞到仰賴呼吸器治療,以及最後的安寧療護,字字都值得「三明治」族群學習備用,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推薦序3
孝心感人                                      國防醫學院院長 于大雄
  何謂孝?《說文解字》解釋: 「孝,善事父母也。從老者;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古作,上面為一老人,下面為一小孩。象「子」用頭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清朝文人王永彬更在「圍爐夜話」中談到「百善孝為先」,「孝」是為人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孝心」是每個兒女對自己的長輩的愛與尊重,也包含著應盡的義務。
  陳麗蘭女士面對母親突如其來的中風時不覺累贅,辭去原本的工作,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守在身邊,陳女士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一份孝老愛親的愛,知孝、行孝、弘孝,讓母親在天倫之愛中走完人生的旅程。
  此書記載期間點點滴滴,足見其用心與付出之心力,可為他人之榜樣與典範,且有病床邊照顧之各種經驗與心得和大家分享,謹為此文,並表個人祝賀及感佩之意。
推薦序4
令人感佩且溫馨的真實故事          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所長 陳宏一
  這是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這是有關說故事的人如何長期照顧,犧牲青春,報答雙親的現代孝親的故事。
  作者陳麗蘭,家中女生排行老四,醫院護理同仁尊稱四姐,母親於民國八十九年腦中風出血,經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後住進汀州院區加護病房,即隨時可見四姐隨侍在側的身影。
  當時正值三總搬遷大事,即自汀州院區搬遷至內湖院區的專案,時任執行官的我在「不擾民」、「不停診」及「維護民眾就醫權益」的原則下,對一千多病床進行「忙而不亂」、「井然有序」的搬遷行動。
  所有病患包括其住在加護病房的母親皆順利移轉至內湖總院。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讓我深切體驗到以前軍中老長官的明訓:「有計畫、有準備、有步驟、有標準」的道理。
  作者母親除了腦中風外,期間又先後罹患膽結石、乳房腫瘤,父親亦因高血壓、多血症、肺炎、腎臟腫瘤住院,作者自己也罹患結腸腫瘤,術後仍繼續照顧臥床家人,長達十年光景。
  一般腦出血手術後病人,神智大部分是不容易恢復正常,需長期臥床,痰多、肺炎、氣切、尿失禁、尿道發炎、血尿、不能吞嚥需靠鼻胃管灌食、時常瀉吐、口腔出血等都是常見的併發症,這些在其母親身上都可見到,作者每日翔實記錄母親體溫、脈搏、血壓、血糖、排便次數、靜脈輸入及尿液排出量可說巨細靡遺,使每日醫護人員巡房皆能方便的了解病況。
  更難得可貴的是,醫護人員教導她如何做照護的工作,如四肢按摩、翻身擦澡、換插鼻胃管、換蛇形管止漏、導尿管、引流管、口腔的清洗及傷口的照顧等等,沒幾天她就學會而且做得甚至比醫護人員還專業,假如一個醫學系實習生能好好待在他身邊一個月,一定可學到一般醫師的基本功。
  作者犧牲了寶貴的青春,辭掉工作,專心照顧病榻上的雙親。十年,不是一個短時間,人生有幾個十年?我已自執行官、院長、局長到離開軍職,真是有幸見證到近代社會中仍有此孝女事親至孝,令人感佩且溫馨的真實故事。
推薦序5
看在眼裡,感動在心           國防部軍醫局局長暨國防醫學院教授 張德明
  多年來,陳小姐經常生活在病房中,倚窗看日落月昇,看起風飄雨,無怨無悔且充滿喜樂的照顧她年邁多病的父母,難能可貴的是,陳小姐在侷促的空間中,卻持續帶給周邊醫護人員不斷的驚喜。
  多次巡房時看到許多彷彿異想天開的創作,充滿愛心,充滿巧思,最重要的是提供並改良慢性臥床病人真正需要的物品,有三號電池塑膠外殼做的眼罩,有填充茶葉的靠枕,她更在細心觀察中學習,且不斷和醫護人員切磋改進,如何減少病人痛苦的抽痰,如何微調呼吸機讓血氧濃度更佳,如何預防並處理褥瘡。也許欠缺了厚實的專業知識,卻全是貨真價實的長年臨床實務中用心觀察的結晶。
  經常由衷讚歎,駐足欣賞,知道是醫療欠缺的,臨床需要的,許多素人束手無策的,乃鼓勵她記錄下來,集結成冊。最重要的是以此無可取代的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們面對且協助複雜而不熟悉的床邊護理。
  即使生命走入盡頭,他依然莊嚴神聖的不可侵犯,沒有人甘願在無法表達意志的狀況下,忍受抽痰、褥瘡、失禁等的折磨,如何提供更細膩的照顧,當然是整體醫療中重要的一環。這本書提供我們許多小技巧,也記錄了一位孝女的愛心,一切看在眼裡,感動在心,樂為之序,且深表推崇。
推薦序6
一位令人感佩的照護者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健群
  因醫療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型態改變、人口老化及全民健保的實施,臺灣今日的醫療生態已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
  就做為醫療提供者的醫院、醫護人員而言,由於民眾權利意識提高、資訊流通、健保給付不合理及醫療糾紛未能除罪化,年輕醫師紛紛出走至醫美相關科系,「內、外、婦、兒、急診科」五大皆空,招考新進住院醫師之缺額乏人問津,早已不是新聞。
  而對醫療使用者的病人、家屬而言,由於人口老化、疾病型態改變、出生率減少導致家庭支持人口降低、連續金融危機、產業升級調整不順、失業人口居高不下、薪資所得多年未增加、房價高漲之居住問題,導致病人在院時的治療及出院後的後續照護與支持亦皆受影響。
  二、三十年前,很少聽說有病人帶胃管、導尿管回家,在家使用呼吸器更是鮮有聽聞,現在由於醫療科技進步,居家照護失能病人長期在家使用鼻胃管、氣管切管及尿管已是常見的健保居家給付項目。
  由於年長失能的病人不斷增加,如何照護此類病人的技巧與知識,已不僅是外傭看護、醫師或護理師才須具備,病人家屬更需要積極共同參與才能提供病人最適合的醫療照護。
  作者為了照護年長有糖尿病、腦中風、輕微失智的母親,毅然辭去工作成為一位全心全職的照護者。隨著姆媽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在其後十年中姆媽又陸續發生乳癌、急性膽囊炎、肺炎、肋膜積水、心律不整、肺栓塞、呼吸器依賴等多種狀況,在作者及家族成員齊心、全力照護下皆能化險為夷,安度難關。
  最後,再因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導致腎、心、肺功能異常,作者及家族成員陷入是否洗腎、電擊急救等難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心?縱然再不捨仍須一別,經作者及家族成員充分討論後,接受緩和支持治療方法,病人最後在家人之衷心祝福下,有尊嚴、安然的走完人生之旅程,如書中所述作者及家族成員如何對病人「身、心、靈」多方面做了最佳照護,令人敬佩。
  在十年照護母親的過程中,作者一直是病人和醫護人員間最佳的溝通橋樑。從一開始的醫療門外漢,邊作邊學,對病人身體、病人心情各方面皆能細心觀察,詳細記載,及時與醫療人員溝通討論治療計畫,最後作者已是對呼吸器各項性能一清二楚的長期照護專業人士。
  本書中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照護母親十年的經驗,提出個人實際臨床及觀察所見,作者對姆媽的孝行、貼心、用心細微之處於書中處處可見。
  以前常聽前輩說病人是學醫者的老師,如今我認為病人家屬對病人「身、心、靈」各方面的觀察與體驗,更是我們行醫者學習、再成長之資源寶庫,病人家屬也是學醫者需要了解及學習的老師。
  本書除了是慢性病人照護者的良好讀物,也是一般為人子女、新進醫護人員可以慢讀、細思的一本好書。
  更希望讀者看後,對久病在床的父母,能更加孝順疼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