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 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 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

作者:岡田尊司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3日
ISBN:9789862489758
語言:繁體中文

妻子的憂鬱、丈夫的酒精成癮、孩子的行為障礙⋯⋯
為何我們愛得、活得這麼累,問題卻無法解決?
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岡田尊司完整且深度探討「依戀療法」,
在醫學難解的精神、行為、情感關係問題中看見曙光,找到改變契機!
 
  ◎運用依戀療法,理解行為特質&修復僵化關係,讓愛不再成為傷害!
  ・家人得了憂鬱症或身心症無法好好工作?關係持續緊張?
  ・孩子被判定障礙而處處受限,彷彿是一道「否定的詛咒」?
  ・另一半老是自我否定,對小事不滿、易怒,甚至有繭居的傾向?
 
  人們的幸福與不幸、成功與失敗、身心健康與否,其實都與「依戀」有關。當醫療觀點束手無策時,站在依戀觀點思考,往往能找到有效改善的做法,尤其對於子女問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牽涉到親密依附的部分,特別能發揮獨一無二的力量,緩和壓力與創傷的影響,幫助當事者及家人修復僵化的病況與關係,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依戀關係穩定,找到突破與改變的關鍵,揮別傷痛!
  採用依戀療法並不複雜困難,也不是非得靠專家執行不可。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對所愛的人保持始終不變的溫柔態度,理解背後的緣由與故事,給予強力支持,幫助突破考驗。如此,穩定依戀機制與建立安全堡壘,就能提高安心感與信賴感,改善適應與行為狀況。
 
  ・增加對話、接觸與彼此往來頻率
  ・開始訴說內心話,願意提及受傷害的心情
  ・逐漸自省,面對問題,採取改變自我的行動
  ・從微不足道的成功經驗中,找回自我肯定感
  ・開始對別人懷抱體貼與感謝之情
  ・內心建立穩固的安全堡壘
 
  知名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援引古今,並透過諸多案例探討依戀療法,無論是自身願意透過諮商與練習解決困難,或是想為孩子、親友提供支持,這本書都能給予有力的指引,幫助你超越醫學診斷標籤,積極尋求自救!
 
本書特色
 
  1.專業分析&詳細案例,協助讀者了解依戀模式,幫助自己或他人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2.特別分析矛盾型依戀與兩極化思考,並附「認知療法記錄表」和「階段訓練療程」,提供讀者自我練習與檢核;亦可透過諮商與表單練習,觀察自己的恢復情況,並創建安全基地,幫助更多人。
 
  3.在現行醫學外,提供心理學專業學者或諮商師另一種觀點。
 
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建立安全感如果要靠自己,那得要試著接納我們的恐懼,在心底深處跟自己在一起。有時候我們需要回到過去,再次體驗脆弱的曾經,並且清楚建立正向的內語,讓內在小孩明白,我們已經長大到有能力保護自己,並且正試著為了生存而學習,包括學習受挫時能欣賞我們的盡力。祝福您,藉著閱讀依戀療法,看見跟自己連結的可能性。」──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歷久彌新的依戀理論,是一種可用來增進每個人在關係中自我覺察的好工具。而本書將是你一路從認識、學習,到應用依戀關係的好夥伴。」──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岡田尊司的筆鋒一如往常地犀利!這本書不但講解了依戀理論的起源,也提供另外一種終於典型DSM-5醫療診斷的觀點,倘若你嘗試了各種的藥物和治療,都沒有太大幫助,或者是換了許多醫師都得到不同的診斷,或許可以參考這本書的『依戀理論』觀點,從你每一天的生活開始,練習疼惜自己,找到屬於你的安全堡壘。」──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人生偏離了軌道,安全感與信任感蕩然無存,情緒、行為、認知、人際一團混亂。想要拉回自己期待的方向,卻無所適從。這時,依戀關係的修復力量,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重新尋回心中的安全堡壘,讓自己再次地重生。」──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
 
  一九六〇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作家。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肄業,京都大學醫學院學士、醫學博士,於京都大學研究所「高級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與「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曾在京都醫療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病院等機構陪伴許多面對艱難障礙的青少年。現任岡田診所院長(位於枚方市),兼任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
 
  著有《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等。此外,也以小笠原慧的筆名撰寫小說。著有《DZ》(獲橫溝正史推理大獎)等作品。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玩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前言/面臨醫學無法治療的問題時

|第一章|醫學觀點的極限與依戀觀點
面臨極限的醫學觀點
醫學觀點判斷出疾病固然是好事,但也有缺點
從「宣告生命進入倒數階段」看醫學觀點的冷酷
在醫學觀點下,你不過是眾多患者之一
依戀療法的展望
醫學觀點不適用的精神醫療現狀
醫學觀點不曾預設的事態
案例/無法再去上班的男性
「依戀」,不可思議的機制
依戀理論再度受到重視,超越以往的醫學理論
崩壞的醫學觀點之前提
以依戀觀點處理兒童問題,效果卓著
症狀診斷觀點是一種偽醫學觀點
容易與偽醫學觀點產生連結的對症療法
來自偽醫學觀點的自相矛盾
表徵遺傳觀點與依戀觀點
有時,醫學治療反而妨礙了復原的可能
心理學觀點與依戀觀點的差異
依戀,始終堅定的溫柔態度
為什麼需要幫助時,安全堡壘卻無法發揮作用?
案例/在身障母親扶養下長大的Y
不安全的依戀有辦法克服嗎?
如何逃脫惡劣關係的泥淖?
克服關係劣勢,需要什麼條件?
改善不穩定依戀關係的療法

|第二章|依戀療法
為什麼依戀療法能有效改善各種案例
從協助不良少年更生的第一線誕生的依戀療法
案例/少女如何重拾生存意義
穩定依戀療法與修復依戀療法
案例/疑似發展障礙的T小弟
案例/難以向父母發聲的W小姐
面對無法回頭與改變不了的父母或伴侶時
即使只有一方進行修復依戀療法
案例/克服重度毒癮的兒子
如何成為安全堡壘
依戀一旦穩定,會發生什麼事?

|第三章|矛盾型依戀&兩極化思考改善療程
為何一般心理諮商難以改善問題
一被指出問題,就會變成「壞人」、「壞孩子」
依戀療法如何帶來突破
矛盾型依戀的本質及改善必須的條件
主要療程對象
療程特徵
在療程之前,先進行初談面試
若由自己進行該怎麼做
療程的進行步驟與各步驟的課題
第一次進行/關於認知
第二次進行/認知的陷阱
第三次進行/依戀與矛盾型
第四次進行/矛盾型依戀與兩極化思考
第五次進行/矛盾型依戀與大腦機能
最終檢查/初期導入階段

結語/醫學觀點能夠拯救你嗎?

◎醫學觀點判斷出疾病固然是好事,但也有缺點 秉持醫學觀點的另一個效用,是當診斷出疾病或障礙後,病人能夠名正言順進行療養,獲得來自他人的生活支援。在醫學觀點原本預設的狀況中,這應該是很有效的一項機能。 然而,要讓做出是否罹病判斷的醫學觀點發揮其原本該有的機能,需要滿足幾項前提條件。舉例來說,其中之一便是「罹患疾病者必須只佔所有人的一小部分」。若不管誰來看病,醫學觀點都判斷為有病,導致整個社會有七成甚至八成都是病患時,就算判斷出誰是病人,這個人也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與支援了。 比方說,曾有一段時期,荷蘭社會面臨「一成以上公司員工請病假」狀況氾濫的事態。因為就算請假不上班,領的薪水還是不變。這麼一來,認真工作的人開始感到不公平,工作意願愈來愈低落。 此一結果造成社會風氣逐漸改變,人們不但不願同情生病休假的人,反而懷疑請病假的人是裝病。事實上,也真的有人謊稱生病請假,卻跑去其他地方打工,賺取兩份薪水,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於是,真正生病請假的人遭到拖累,被人投以懷疑眼光。到了這個地步,醫生開的診斷證明書也不可靠了。換句話說,過度診斷疾病的結果,導致醫學觀點本身失去信賴。 此外,也有人指出醫學觀點帶有「扼殺病患發展性」的危險。好的狀況,是當疾病或障礙在醫學觀點下診斷出來後,病患與周遭的人都放棄不必要的期待,藉此減輕當事人的負擔與內心糾結,從而獲得穩定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會因此抱著「既然生病就沒辦法了」的心態,自暴自棄、放棄將來的案例也不少。 舉例來說,曾有個性格內向的少女,小學時代接受醫療機構診療,被診斷為智能障礙及附隨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診斷出爐後,原本積極指導教育的母親開始認為「既然是障礙,那就沒辦法了」,對教育少女失去興趣,態度轉為放任。少女因為在學校遭到霸凌,常常請假,整天在家打電動或看漫畫,到國二還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連字典怎麼查都不會。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