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創業,稱霸小市場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6月

達人創業,稱霸小市場

作者:蘇珊.佛萊德曼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26日
ISBN:978986675966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蘇珊.佛萊德曼是商展達人,凡是跟商展有關的主題,從人員訓練到協助廠商達成業績,她都有一套。她曾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投入所有的時間和精力,老闆賞識,客戶滿意,她很有成就感。如此十年。但當不景氣來臨,她首當其衝,遭到遣散,失業。沒關係,另起爐灶,重新來過。結果還是遣散,失業。她鬥志昂揚,再接再厲。結果還是遣散,失業。
  她決定改變!從商展達人的身份出發,她切入一個利基市場,成立傳播公司,成功致富。  本書是蘇珊.佛萊德曼分享達人創業的成功祕訣。如果你也擁有一套專精的技能與知識,徘徊在職涯的十字路口,心中藏有創業的念頭,那麼你一定要讀《達人創業,稱霸小市場》。  在經過「藍海策略」和「長尾理論」的洗禮後,沒有人懷疑小市場能創造大財富,甚至假以時日,小市場也可能變成大市場。但當個人創業時,究竟要如何深耕小市場,做一個瞄準利基市場的達人創業家?蘇珊.佛萊德曼的《達人創業,稱霸小市場》帶領讀者按部就班思考「利基創業家」在創業前的必要決策,包括評估你的專業性與獨特性、選擇產業、選擇產業中的某個區塊、選擇在哪個地區創業;接著作者提出七大實用密技,協助讀者創業成功──取個好名字,建立媒體力量,與產業打好關係,練習寫作,製造產品和建置系統,教學,提供服務。最後,作者簡要勾勒創業成功後面臨的挑戰。
  本書適合有所專精、一心一意想創業但又不知做什麼生意才好的人閱讀,它運用最新的管理概念且穿插利基創業家的真實案例,教讀者按部就班找出利基市場,且條列開始經營個人事業的步驟,以具體的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把生意做起來。案例包括:家事專家,網拍專家,作家,開業醫師,行銷顧問,財務顧問,輔導諮商顧問。
作者簡介
蘇珊.佛萊德曼(Susan Friedmann)
  蘇珊.佛萊德曼來自倫敦,是專業演說家兼輔導諮詢專家,專長於商業展覽與會議,針對提高銷售及建立顧客良好關係提供解決方案,深受各大企業、協會、國際會議組織歡迎。
  佛萊德曼常在專業與商業刊物上撰文,十二本著作包括「第一次規劃會議活動就上手」(Meeting & Event Planning for Dummies)。她的著作已被翻譯成好幾種語言,她所寫的訓練教材也風行全世界。蘇珊在許多電台脫口秀中受訪,也在CNN的財經頻道與彭博小企業節目中以專家來賓身分現身。  佛萊德曼的顧客包括了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萬事達國際(MasterCard International)、昇陽(Sun Microsystems)、禮來、金百利─克拉克等數百家知名企業。  蘇珊目前是全美演講者協會的董事,是一百五十九位榮獲該協會最高榮譽的專業演講認證(CSP,Certified Speaking Professional)的女性之一。她的經驗極為豐富,每一次都能夠讓客戶滿意。空閒的時候她喜歡練習瑜珈,健行,也在聯邦獄政局(Federal Bureau of Prisons)擔任義工。
譯者簡介
凌瑋
  曾任職摩根大通、花旗、德意志銀行等知名外商銀行十餘年,業務範圍橫跨營運、行銷業務、企劃、客服,並在歐洲十餘國負責全球專案規劃執行。現為專職譯者。

引言第一章  利基創業家的告白第二章  為什麼要做利基創業家?第三章  結合個人利基與利基市場第四章  成功創業七大密技搶先看第五章  成功密技一:取個好名字第六章  成功密技二:建立「媒體力」第七章  成功密技三:與同業打好關係第八章  成功密技四:愛上寫作第九章  成功密技五:大量教學第十章  成功密技六:專家永不過時第十一章  成功密技七:擴大服務第十二章  利基創業家的生活結語

推薦序
人生的另一種選擇∕溫肇東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是很多人創業的動機,也是創業成功初期必經歷程,也是台灣中小企業興盛的理由。但這幾年因宏?、台積電、鴻海、華碩等集團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之下,不斷擴充規模,並得到一定的戰果,這些成長與規模的故事充滿媒體版面,「數大便是美」的印象與觀點遠超過選擇「小而美」的可能性。
  但畢竟大部分人並不一定有經營與管理大組織的能耐或興趣,也不想走向「彼得原理」──在每個位子表現都很出色,一直被提升到不能勝任的位子,然後成為妨害組織成長的人。「大」也容易造成組織官僚僵化,很多錯綜複雜的併發症,大公司雖有很多因規模所產生的利益,然而組織出問題時,造成的社會問題也更大。
  本書作者蘇珊.佛萊德曼(Susan Friedmann)不但教你如何在「小市場裡賺大錢」,且提供了很多自我評估的檢核表,雖然她的案例背景都以美國為主,包括最新的媒材工具如部落格、Pod-casting等門檻不高的行銷傳播管道,她所提示的很多作法在台灣也有其適用度,但因小利基市場範圍說多大就有多大,所以在運用本書的工具時,還要配合個人的修行。尤其作者因本身是靠演說與寫作為生,因此可能過度強調書寫的部分,不過自我表達與行銷仍是很重要。
  我覺得本書更大的貢獻在提供人生或事業的另一種「生命情調」的抉擇。在知識經濟的年代,其實需要各式各樣的專業(professionals),大中型企業將很多非核心業務外包,創造了很多機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找到一個利基市場,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能耐,且能名利雙收。創業可以不再一味追求「規模經濟」,而是專精於「深度經濟」,亦即與其追求 number one,不如做only one,「小,是我故意的」。世界上有很多各式各樣的「達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利基領域達到很高的成就,一樣可以做到全球的格局。
勇敢走上「人煙稀少的路徑」
  記得研華科技公司劉克振董事長在擔任創業計劃競賽評審時,屢次提醒同學「要對獲利沒有耐心,但要對成長有耐心」。很多創新對產業的衝擊(impact)都比預期來得慢,因為產業的萌芽需要很多條件的配合,因此不能要求股東燒很多錢去等市場的興起,應該先找一個利基市場,提供能引起消費者興趣的價值,讓他們願意買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即使規模不大,但還是有你的經營模式、收入模式,可養活自己,持續去改善產品、流程或服務,建立一些實績(trade record)。
  從生意及創業的角度是如此,從人生道路的選擇也是如此,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但「唯一」卻可以有很多個,勇於不同(dare to be different),敢走「人煙稀少的路徑」(The road less traveled),也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記得過去有一陣子IBM的口號是「Think」,這幾年Apple則推出「Think Differently」。
  台灣過去一直是淺盤子,規模不大,大家又喜歡一窩蜂,像葡式蛋塔一樣,很快就把市場做爛掉。差異化(de-commodity)與不從眾(defy the mainstream)是多元文化、多面向價值成熟社會的表現。本書提供了有別於大企業成功的不同典範,可讓大家的勵志空間有較多元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為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