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咖啡因:史上最合法、最有氣質、最普及的藥物 | 美妙體態瑜珈在你家 - 2024年11月
無所不在的咖啡因:史上最合法、最有氣質、最普及的藥物
從咖啡到手搖飲料,從提神飲料到能量果膠
上班族、學生、馬拉松選手、海豹部隊,人人都需要
全球咖啡因大搜查 探索人類最有文化的藥物攝取
認識現代人最愛的提神儀式
三十年來,卡本特的生活一直被某種藥物影響,有時你會在餐廳優雅地享用它,有時只要一開瓶就能馬上吸收,全球五大洲的人各有各的使用方式。然而,這種成癮性的物質幾乎沒有受到政府管控,隨處可見,咖啡、巧克力、茶、可樂、提神飲料就不用說,連橘子汽水、維他命、止痛藥都有。相關製品每年全球消費金額高達數十億美金,各大飲料廠商爭相搶食這塊大餅。
咖啡因讓人更壯、更快、更有警覺性,海豹部隊跟NBA球員都把它當成合法的輔助藥物,跟你一起排隊買咖啡的路人也一定會同意它的效果。然而,咖啡因不是完美無缺的藥物。當你知道它對人體與腦部造成的影響,以及在健康層面如減肥、焦慮症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會大吃一驚。
卡本特踏上這場驚奇、令人不安的旅程,嘗試揭露高風險又暗黑的咖啡因世界,其中景點包括中美洲的咖啡莊園、中國的人造咖啡因工廠、紐澤西的提神飲料製造商等等。作者不僅引用最新科學發現,還請出有趣的專家達人現身說法,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清楚了解這個世代最愛的藥物,懂得更聰明而審慎地使用它。
名人推薦
「以流暢的文筆,結合歷史與時事,讓人一頁一頁不忍釋卷。訪問對象從職業運動員到食品業人士,調查地點從中美洲咖啡莊園到合成咖啡因最大的出產地中國。卡本特意外發現美國人最愛的藥物原來是:咖啡因。」-丹.赫利(Dan Hurley),著有《健腦新科學》(Smarter: The New Science of Building Brain Power)
「包羅萬象又趣味的旅程,深入探索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精神藥物,介紹各色各樣的咖啡因傳遞機制,從咖啡、可樂、巧克力到能量飲料不一而足。」-《咖啡萬歲》作者,馬克.潘德葛拉斯
「作者帶我們認識美國人最愛的日常藥物,再次提醒我們,有些人為了賺錢會無所不用其極,就算犧牲別人的健康也不在乎。」——《一口漢堡的代價》作者,艾瑞克.西洛瑟
「巧妙結合歷史、法律、科學,成功地說服讀者,大多數的人都對這個成功行銷的藥物上癮了,特別是它被包裝成美好的早餐儀式。引人入勝、令人不安卻又值得細讀的好書。」——《乳房》作者,佛羅倫絲.威廉斯
「透過這個迷人的故事,才了解我們都不知不覺地用藥成癮。這本書絕對值得跟著《一口漢堡的代價》、《雜食者的兩難》收藏在書架上。」-《偷來的世界》(Stolen World)作者,珍妮.史密斯(Jennie Erin Smith)
作者簡介
墨瑞.卡本特(Murray Carpenter)
科羅拉多大學心理系畢業,蒙大拿大學環境課程碩士。當過醫學實驗室助理、牛仔、農場工人、油田探測人員,曾為《紐約時報》、《連線》、《國家地理雜誌》、美國公共廣播電臺等媒體報導過咖啡因相關議題。墨瑞目前住在緬因州。
譯者簡介
黃茂軒
國立陽明大學畢業,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醫師。好書嗜字喜觀賞電影。熱愛享受生活,樂於探索心靈與世界。譯有《圖解醫學統計學》、《彩色圖解皮膚學手冊》。
劉宗為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喜歡鋼彈跟貓。
導論:苦澀的白色粉末
第一部 傳統咖啡因
第一章 咖啡因文化的搖籃
第二章 中國的茶
第三章 在高山上
第四章 沖杯好咖啡
第五章 拉下拉桿
第二部 現代咖啡因
第六章 紅牛飲料的始祖:可樂
第七章 熱騰騰的咖啡因
第八章 中國製的白色粉末
第九章 從減肥藥到香吉士汽水
第三部 咖啡因上癮的身體與腦
第十章 運動員的愛藥
第十一章 特種部隊
第十二章 失眠、焦慮跟恐慌
第十三章 治療劑量
第四部 防堵咖啡因
第十四章 放出野獸
第十五章 食品標示的秘密
第十六章 攤牌時刻到了
致謝
注釋
第八章 中國製的白色粉末石家莊並不是個會吸引觀光客前往的城市,就連我厚重的中國旅遊導覽書――總共一千三百頁整――也沒提到這個地方。石家莊是河北省的首都,總人口已達到一千萬,且仍像野火般持續增長。它的規模比美國任何一個城市都還大,但大多數的美國人對它卻一無所知。它也是許多製藥公司的發源地,其周遭的村鎮裡有好幾家相關的工廠。為了找到想參觀的製藥工廠,我必須搭計程車行駛三十公里到西南方的欒城。當地路上鋪著粗糙的混凝土,幾台拖拉機拖曳著後方的掛車,母親們用自行車後貨架載著女兒,而黑色的賓士轎車跟保時捷則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與計程車和巴士爭道。沿途我們經過幾十棟尚在興建的高樓大廈。跟曼哈頓比較起來,大樓間沒那麼擁擠;而是這邊兩棟,那邊三棟,再過去又有三群建築,分散地矗立在地平線上,隱隱約約地消散在咖啡色的煙幕中。當地的空氣幾乎不透光,大正午的太陽因為空氣汙染而黯淡。眼前的道路在前方不遠處就消失,看不到了。最後,這條路進入一座略有歷史的村莊,裡頭有著一層、兩層以及三層樓的建築和公寓大樓。我們向右轉來到富強路,這條路安靜且布滿塵土,兩旁有幾家店面和販賣炸物的路邊攤販。不過,炸物的香氣很快就被明顯可辨的化學酸味所掩蓋。那氣味一開始很淡,只有在五金行旁的花園走道才可以嗅到。但當我們接近一座小型的發電廠時,氣味變得越來越濃。該工廠有根磚塊搭建的煙囪,其周遭幾畝內是好幾家廠房,比鄰著一旁的村莊發展起來。好幾條管線像烏賊的觸角般從發電廠伸出,沿途瀰漫蒸氣,朝著半打的化學工廠蔓延。這些管路跨過街道,沿著人行道前進,跨過金屬欄杆,最後如天女散花般散開,消失於沿著道路而建的六呎高水泥牆。到目前為止,飄散在空氣中的氣味還是十分嗆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