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運動發展?推薦回答

作者:金湘斌

──台灣挑戰奧運第一人!──   全國中等學校選手權大會,橫掃八金五銀一銅, 第七屆奧運預選賽,400公尺接力刷新日本紀錄。     ▍首位參加「奧運會預選賽」的臺灣運動員,重現殖民體制下,以田徑場做為捍衛民族自尊的舞台。     「即使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但臺灣人不能被殖民,因此我總是認真在操場努力奔跑。」──陳啟川     距今百年前,日本統治臺灣的那個年代...

作者:蕭瓊瑞

  五月」與「東方」是興起於戰後臺灣畫壇的兩個繪畫團體,其主要活動時間,起自一九五六、五七年之交,終於一九七○年前後;其成員係以出生於戰爭前夕,成長於戰爭期間,戰後流亡來臺的大陸青年為核心。「現代繪畫」是他們積極倡導的藝術理想與追求目標。他們堅毅、明確的言論與行動,成為戰後臺灣第一個具有鮮明主張的美術運動。論者對此二畫會在戰後臺灣美術發展史上的關鍵性地位,看法頗為一致;但對其成就評價,卻有相...

作者:徐立真許博凱簡逸君

  本書源起於2019年【同誌—《同志生命故事》多元性別的認知篇】計畫,   與同年製作並獲金鐘獎入圍肯定的【今夜不設限】廣播節目。     18篇生命故事 X 5部影像紀錄     這是一本收錄18篇生命故事的文集,   並將其中5則,拍攝製作成影音故事。     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變裝皇后……,   主角們成長於不同時代,來自不同地方與生長環境;   與社會上每個人一樣,成長過程中...

作者:李功勤

  本書以客觀的歷史高度,深入剖析臺灣百年來的政治發展。從日本殖民臺灣51年的統治下,曾引發的抗爭,以及皇民化效應;臺灣光復初期的228事件與土地改革等措施,對臺獨運動與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1949年的大遷徙,如何帶來臺灣巨大的衝擊與融合,並促使中華民國重建與再生。歷任總統的領導風格與時代意義,如蔣介石、蔣經國的「溫和威權主義」;李登輝代表的本土政權;陳水扁象徵的政黨輪替與民主化意義;馬英九...

作者:若林正丈

臺灣人的民族(國族)認同從何而來? 「臺灣人」何時誕生?   若林正丈教授是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本書以原本的增補版為基礎,新收入晚近的兩篇論文,不僅是開啟其學術生涯的立碑之作,也是追尋臺灣認同從何而來的重量級經典。   班納迪克.安德森在其論述民族主義的名作《想像的共同體》書中指出,民族(國族)必須被想像為有限、有邊界的。直至今日為止,民族(國族)認同仍是臺灣前途最重要的議題,...

作者:李躍乾

  本書首次把留日學生這個社會階層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全面地考查了他們對戰後台灣政治的重大作用。由於有著雄厚的經濟資本和優越的文化資本,留日學生這個社會階層始終非常積極地參加政治活動。在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政治選舉、台獨活動、政黨輪替、台日關系等戰後台灣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政治運動中,他們都處在台灣地方勢力的領導地位上。由於他們在留學日本時深受日本政治文化影響,因而,日本政治文化通過他們...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組

  《破繭‧重生:人權運動與臺灣政治發展》一書,收錄「2014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所發表之論文。該次論壇以人權運動為核心,故將兩個代表性的民間人權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和司改會—作為探討主題,並邀請不同時代具代表性的受難者與參與者出席座談,分享他們當時身歷其境的所見與感受。更為使新生代易於了解台灣人權運動與司法改革之歷程,特選錄台灣民主化、人權運動與司法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文獻重新刊載,讓讀者...

作者:陳鴻瑜

  東亞航路的開闢,促進了早期中國與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區人種、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十六世紀西方勢力進入該一地區之後,帶進了現代化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刺激了該地區的人從抗拒到接受,甚至於模仿和學習。     東亞國家內部亦因為滿清控制中國漢人領土,而發生思想觀念質的改變,越南以漢人正統文化自居,輕鄙清國;日本亦輕視清國而推動「脫亞入歐」運動,大力學習西化。東亞文化交流出現之逆流,給予西方文化...

作者:蔡石山

  《滄桑十年: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1924-1934》是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海洋文化吸取、轉承與發展系列叢書」的成果展現。   全書分兩輯:   輯一是歷史敘述。包括一至五章。分析1924到1934年間,簡吉與臺灣農民運動的淵源與背景,以及臺灣農民運動由盛而衰的原因。   輯二是資料編譯。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臺灣農民運動所有目前能找到的中、日文檔案資料,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

作者:勁草

  以前,說台灣獨立是一個抄家滅族的禁忌。   現在,說台灣獨立是一個自由。   台灣從傳統到現代,從封閉到開放,歷經多少艱辛、血汗。   一個西螺青年,廖文毅,在一個禁忌的時代,憑著自我認知,勇敢喊出「台灣要獨立」第一炮,主導了戰後第一個台灣獨立運動的發展。西元1947年6月,在上海組織了「台灣再解放聯盟」; 8月,轉赴香港與台共分子擴大組織「台盟」,逐漸向全球發出台灣人需要主權的心...

作者:丘為君

  「啟蒙」與其說是一種哲學現象,毋寧說更像是一種歷史現象──思想運動。   本書是一位戰後嬰兒潮知識分子對時代的反省。主要藉由近代中國「轉型時代」(1895-1925)這個知識場域,圍繞著啟蒙、理性與現代性這三項議題,對我們這個時代所出現的特殊面貌,作出宏觀與微觀的反思。   全書內容由兩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主要討論啟蒙運動的一般問題,特別集中在啟蒙、理性與現代性等三大議題。第二部分...

作者:葉德聖

  無奈!「我們客家人本性善良、容忍成習,總是苦水往肚子裡吞,所以別人也就忽略了我們」   果決!「當時就覺得人家都運動了,那我們客家人要發出聲音啊!」   氣憤!「那我們就來走街頭示威給你看,大家都上街頭,我們客家人難道就沒種嗎?」   決心!「在沒有辦法下,就由我擔任該活動的總領隊,如果被抓到監獄去,他們還可以到監獄或看守所看我」   本書主要是以「說故事」的敘事筆法搭配當時運動者和客家...

作者:陳玲

  「統一運動」自國民黨退台以來,就只有一個口號,自李扁時期以來,「統一」更逐漸變成政治禁忌,到今日,獨台心態已是普遍現象。獨台與台獨不同。在統的問題上,藍營拒獨,但不見得偏統;綠營偏獨,而且絕對不偏統。當前臺灣執政者的「不統不獨」,實質就是獨台。在民進黨堅持台獨、國民黨不統不獨的現實下,臺灣社會必然要有另一股支援統一的聲音和勢力。問題的關鍵是這股勢力和聲音已經存在了至少60年,但是至今微弱...

作者:陳芳明

左翼政治運動研究最重要的代表作!左派歷史的研究,帶給我全然不同的視野。在觀察台灣社會時,我慢慢學習了結構性的分析,也慢慢對於資本主義的陷阱抱持警戒之心。知識的建構,並不只是為了瞭解過去歷史發生了什麼,也是為了協助我們去觀察當前社會發生了什麼。左翼史研究為我開啟了視野。——陳芳明本書嘗試突破長期以來的政治禁忌,以及右翼意識形態的限制,探討日本統治下台灣左翼知識分子的抵抗運動。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台...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