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篇 | 兒童情緒輔導

台北市:教育部。

3.馮觀富等(民85):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治療。

台北:心理。

4.吳武典主編(民 ...輔導篇「輔導」是一種愛心事業,也可以說是一種服務精神或態度,更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方法或方式。

隨著教育資訊的發展,照顧並提供教育給多數兒童,已無法滿足我們對教育的要求;而如何為較少數兒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已經成為更迫切的課題。

因此,本篇提供一些輔導策略及技巧,提供老師做為教學之參考。

一、國小兒童身心發展的軌跡   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每一階段,均有其發展的主要任務,而每一階段的任務是否達成,深深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及日後之適應。

以下提供國小學童的「身心發展狀況軌跡」,盼能在教師面對問題時有所幫助,可以更易察覺到哪一階段的發展未成熟,追溯其源,加以引導,俾能有所助益。

身心發展狀態軌跡表年齡5-7歲8-10歲11-13歲社會發展●高度的自我中心●與鄰座朋友之遊玩,發展到小團體遊玩●七歲、才慢慢對成人及同伴意見顯出敏感●開始喜歡玩家家酒●男女生之間的興趣開   始產生分歧 ●對家庭觀念有了清楚的概●喜愛組織性、競爭性的遊戲●開始形成同性幫派,以表示被團體接納●因自我評價能力之發展對成人有批評的態度●發展團隊精神,團體榮譽重於個人●學習男女性的性別角色●男女孩的興趣分歧●男孩喜歡組織的遊戲●表現顯著的情緒成熟●同儕影響力增大。

●由團體移到結交少數知己●常會感到成人的不公平●男女生間常互相嘲弄    情緒發展●自由表達情緒,常勃然大怒●常因富有想像力而恐懼●開始爭取成人的注意及愛護,並表示嫉妒●情緒易於接受暗示或指導 ●自以為已成長,言行中表現出成人姿態●已注意到他人感受,但仍以自我為中心●對來自他人的批評和譏諷相當敏感●反抗動作常表現在行動上●喜歡藉著助人行為和自我成   就取悅老師●兒童和成人常因衝突產生適應困難。

●愛幻想有偏見●常設法引起公眾注意     道德發展●是非的辨別是從成人的態度、語言或表情察知的,認為受到讚許是對的,受到責備是錯的●對善惡的解釋有了個人的想法,不再完全依成人的說法和標準●努力表現善和是,反對惡和非●以前只注意是非善惡的籠統問題,對實際社會發生興趣後,則注意有關各方面細節,因知識有限,常用情緒與   偏見判斷事物二、行為改變技術    根據實驗心理學的學習原理,一個行為養成是學習而來的,因此也可以利用習得時相反的程序將它改變。

若能熟練行為改變技術的觀念和實際方法,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必能事半功倍。

我們將提供各位教師一些行為改變的技術與實務,供各位教師參考。

(一)如何適當的給孩子甜頭?--「正增強」(增強物的運用)   1.正增強的定義:在兒童表現某一種正確的行為之後,立即給予酬賞,用以增進或增加某一行為的能力。

   2.小學生在校的可能性增強物:    (1)社會性增強物       a.在口語上         ●特別的褒獎。

         ●非直接的褒獎(告訴某人他們做了什麼或完成了什麼)、張貼照片(本月學生)、張貼學生作品、圖示進步情形、愉快的笑臉、在作業簿上寫大紅的「甲上上」、告訴家長他的良好表現、在紙上寫正向的評語……等。

         ●建議的字眼或語句:           「是的」、「好」、「很棒」、「太好了」、「真聰明」、「好能幹」、「你做得真好」、「告訴我們你是怎麼做到的」.…‥等等(請參考一百句好話)         ●身體上:微笑、點頭、目光接觸、身體接觸、「OK」、棒、豎大拇指等。

       b.物質性增強物:食物、選擇教室的座位、特別的筆、球、或其他校內的體育器材…等。

       c.活動性增強物:當班長、股長、排長、值日生、小老師、糾察員、到圖書館看書、有自由時間做喜歡做的事、免做功課、提早回家、發作業、唸故事給同學聽、免打掃教室、當等。

       d.代幣制增強物:分數、笑臉、貼紙、特別的紙、榮譽卡等。

(二)「逐步養成」策略的運用   1.定義:逐步養成是以連續增強與目標行為有關的一連串細小步驟來發展新行為。

   2.逐步養成的方法:    (1)延長做某事的時間(如彈琴)。

延長行為的關鍵,是當某行為維持一小段時間以後即給予增強,並慢慢的提高標準。

    (2)縮短線索出現後行為啟動的時間。

也就是教導孩子更有能力去辨識各種訊息,並儘快採取因應措施。

    (3)增加行為頻率: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