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網站運動體適能- | 平衡能力訓練

平衡(balance)是各個動作或姿勢中,能夠維持穩定狀態之能力。

日常生活中,從 ... 從運動能力表現的角度,關心的應屬動性的平衡能力的訓練。

因此,主要以動 ...主題:運動體適能--平衡發言:范姜逸敏時間:00/11/22(22:24:57)From:140.123.226.100運動體適能--平衡林正常、范姜逸敏壹、平衡是什麼呢?  平衡(balance)是各個動作或姿勢中,能夠維持穩定狀態之能力。

  日常生活中,從走路到從事各種不同複雜性的運動,如跑、跳、溜冰、踢足球等等,平衡一直是基本動作能力分類裡的一個重要層面。

  DeOreo&Keoch在1980年時,將平衡分成四種:  第一,姿勢平衡(posturalbalance),指身體保持與地球上重力平衡關係的能力,一個人要維持平衡,支撐點必須在重心線上,否則,不是跌倒就是必須要有立即的補救動作。

  第二,靜態平衡(staticbalance),即身體不動時,維持身體某種姿勢一段時間的能力,如站立、單足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維持不動,或(雙手)倒立動作,皆屬靜態平衡。

  第三,動態平衡(dynamicbalance),指身體在空間移動時,維持控制身體姿勢的能力,動作中重心會不斷地改變,是移動性及操作性動作的主要因素。

如彈簧床、特技、溜冰與游泳等都需要這種平衡能力。

  第四,技巧平衡(skilledbalance),如體操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技巧性絕技及結合複雜動作之平衡能力。

(Hastad&Lacy’textbook,p.203)圖一體操運動地板的平衡動作  圖一是體操選手維持身體平衡的動作,在地板的比賽之中,經常可以看到,動作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展現。

體操中的平衡木,更屬平衡能力展現的女子比賽項目。

  運動種類之中,除體操之外,花式溜冰(figureskating)、滑雪、直排輪等也經常需要動作的平衡,動作之中失去了平衡,結果常是跌跤。

田徑中之跨欄,在欄架之上以及身體過欄、前腳落地,至後腳前跨整個過程,身體都須維持平衡,才能一個欄一個欄地,繼續往前衝刺。

  在日常生活中,年幼時,學習坐著,可能是人生首先碰到的平衡之考驗。

然後是由地上爬行,四腳著地掙扎地站起來之考驗,頭重腳輕、經常跌跤,又是另一次的考驗,在一週歲開始才能擺脫「無法抗拒地心引力」的窘境。

中年時期,除非神經系統出現障礙,人類比較沒有平衡的困擾。

等到生命末期,又面臨控制平衡與抗拒地心引力的關鍵時刻,老年跌跤可能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貳、平衡的影響因素  傳達平衡覺的特殊受器乃是內耳的前庭器(vestibularapparatus),由三個半規管(semicircularcanals)以及橢圓囊(utricle)、球狀囊(saccule)組成,球狀囊與橢圓囊負責偵測靜態的平衡訊息(靜態平衡),此種訊息對於維持身體姿勢至為重要,三半規管排列互相呈垂直狀態,分別負責三個不同方向的運動平衡訊息(動態平衡),因此,不論那個方向的動作皆能刺激微小的受納細胞,把人體環境的位置通知大腦。

若身體已失去平衡或即將失去平衡時,來自半規管的刺激將會通知大腦中樞(CNS)來調整或修正,使身體免於失去平衡(林正常,1987)。

  對動作的感覺,也就是對平衡的運動感覺(kinestheticsenseforstability)會影響平衡.除此之外,視覺(visualperception)會影響平衡,作動作時,當人們能夠看到身體的位置時,比看不到身體的位置時,腳能夠維持平衡。

  平衡是隨動作而異的身體特質(task-specific)。

靜態的平衡大致上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結果顯示靜態平衡測驗能力,由2歲開始直到12歲,隨年齡的增加而進步(DeOreo,1971;VanSlooten,1973)。

  肌耐力也可能會影響平衡,當運動者肌疲勞時,肌耐力變差,可能會因為肌肉控制能力變差,而降低與平衡有關運動能力的表現。

  DeOreo(1980)指出男女的靜態平衡能力不像其他運動能力般,具有顯著的性差。

DeOreo發現,男孩子的靜態平衡有關的運動能力,一直無法跟上女子,在7或8歲以前男子的靜態平衡能力才跟上女子。

兩性的靜態平衡能力在8歲開始迅速增加。

  Cratty&Martin卻發現6,7歲男孩平衡能力優於女孩,以後才沒有顯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