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 | 癌症復發定義

本會推廣各項癌症防治教育,並落實全方位癌友服務,給予癌友最即時的支援。

... 的機率,也可以減少口腔癌治療後復發,降低頭頸部出現第二原發腫瘤的機會。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住宿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癌症資訊友善列印背景成因危險因子臨床症狀相關檢查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口腔癌-OralCavityCancer臺灣地區的口腔癌則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且其發生常和「香、檳、酒」(即抽香菸、嚼檳榔及喝酒)息息相關,約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而男性罹患率更是女性的10倍以上,相差非常懸殊。

口腔癌從民國80年起首次進入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中,且在民國84年首度超越鼻咽癌成為國人最常見之頭頸部癌病。

口腔泛指上下唇、頰黏膜、上下齒(牙)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部、硬顎、舌前三分之二等部位。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於上述這些部位的黏膜表皮細胞惡化後形成的惡性腫瘤,少部分則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而所形成的腺癌。

背景與成因文/李正喆台大牙醫學系助理教授   韓良俊台大牙醫學系名譽教授 在台灣十大癌症中,口腔癌的防治理當是最容易見到成效的。

理由之一是口腔癌的致病因非常明確,絕大部分的口腔癌發生與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有關,只要遠離這些惡習,根據過去的統計數據,應可減少八至九成口腔癌病例的產生。

理由之二是,即使真的產生了口腔癌或口腔的癌前病變,由於發生的部位是在人體表面,只要患者稍有警覺性,都可以注意到口腔黏膜外觀上的變化,及早就醫,而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因此口腔癌的防治,首要之務是勸導民眾遠離菸、酒、檳榔等不良惡習,其次是要對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變的臨床表徵加強宣導,讓所有民眾都能有清楚的認識。

其實口腔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願以理性及科學的態度來接受正規的檢查及治療。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不論西方先進國家或台灣,口腔癌治癒的病例比比皆是,只要能把握以下重要的三原則-事先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相信即能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目前有些藥物可以減少口腔區域癌化效應,不僅可以減少口腔癌發生的機率,也可以減少口腔癌治療後復發,降低頭頸部出現第二原發腫瘤的機會。

包括高劑量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酸等,但必需要在醫師處方之下服用,不過只要在日常生活上多食用綠色蔬果,減少刺激性食物,也都會有所助益。

高危險因子以下提供幾點日常生活中可預防口腔癌發生的應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1)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

(2)盡量把握機會,接受口腔癌篩檢(口腔黏膜病變篩檢)(3)口腔內黏膜或頸部發現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顏色變化、有燒灼感或粗糙感、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該及早找醫師檢查。

(4)避免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

(5)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6)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義齒等補綴物,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科醫師治療、改善。

(7)避免長時間直接的陽光曝曬。

(8)實行正確的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臨床症狀口腔癌的發生大都歷經一段很長時間的醞釀刺激,起初只是細胞的慢性發炎,時間久了細胞會變性產生纖維化及粘膜表層形成白斑或紅斑,最後才演變成癌症。

1.「白斑」或「紅斑」乃「癌前期病變」,有白斑的人日後約有2~3%的機率可能會轉變成口腔癌,而紅斑症更有高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