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印 | 佛教手印英文

手印(梵語:मुद्रा,羅馬化:mudrā),又叫印相、印、印契、密印、契印,為印度教及佛教術語,係以兩手擺成特定的姿勢,用來象徵特定的教義或 ...手印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佛教基本教義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蘊緣起空性因果業戒律毗奈耶尸羅五戒禪那业处轮回波罗密涅槃真如佛性皈依三寶三法印佛教共識宣言修行成就/果位佛菩萨辟支佛四向四果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释迦牟尼十大弟子迦多衍尼子馬鳴龍樹提婆无著世亲覺音鸠摩罗什慧遠菩提达摩智顗玄奘惠能蓮花生宗喀巴宗派、國家和地區部派大乘金剛乘上座部三乘大乘中乘「小乘」一佛乘漢傳藏傳藏傳佛教史(英语:HistoryofTibetanBuddhism)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國大陸台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國歐美歷史佛教历史佛教時間線集结原始佛教初期佛教根本分裂部派佛教大眾部上座部阿育王南傳佛教北傳佛教於印度衰落(英语:DeclineofBuddhismintheIndiansubcontinent)法難佛教現代主義(英语:Buddhistmodernism)人間佛教左翼佛教經籍舉要大藏经巴利大藏經漢文大藏經藏文大藏经阿含經南传尼柯耶法句經大般若经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解深密經華嚴經維摩經涅槃經楞伽經大悲咒楞嚴經圆觉经藥師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坛经瑜伽論大智度論俱舍論聖地佛寺精舍八圣地四道場汉地寺院佛塔列表相關主題艺术修学制度組織人物佛教模板佛教主題上座部佛教巴利聖典批評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題查论编手印(梵語:मुद्रा,羅馬化:mudrā),又叫印相、印、印契、密印、契印,為印度教及佛教術語,係以兩手擺成特定的姿勢,用來象徵特定的教義或理念,或在參與宗教儀式時發生某種形而上的作用。

目录1概述2釋迦五印2.1禪定印2.2說法印2.3觸地印2.4施無畏印2.5与願印3其他手印3.1皈依印3.2殊勝三界印3.3智拳印3.4期剋印3.5合十3.6事業手印4參考資料概述[编辑]佛教一般可列出36種主要手印,12種單手手印和24種雙手手印。

佛教金剛乘中,一般可以看到12種主要手印。

日本佛教列出八大手印:法輪印、施法印、金剛印、金剛界印、金剛薩埵所結手印、無量光佛所結手印。

其中,釋迦牟尼佛的“釋迦五印”爲佛教三大流派共通的手印。

印度教密宗和瑜伽派共列出108种不同的手印,其中常用的有54种。

釋迦五印[编辑]釋迦牟尼佛的五種手印為佛教各派共同認可,其意義也大致相同,只是在各個宗派之間會有一些細微的區別。

禪定印[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禅定印禪定印(梵語:Dhyana-Mudrā)是佛陀入於禪定時所結的手印,或可稱為定印、法界定印。

如果只有左手,也可稱為定印、等持印。

持此印者有釋迦文佛、阿彌陀佛(無量壽佛)、药师佛、彌勒菩薩等。

姿势雙手平伸,手心向上,通常右手在上,两拇指指端相拄,交互疊放於兩腿間。

示例日本高德院的镰仓大佛泰国的索通佛印尼婆罗浮屠的阿弥陀佛像說法印[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说法印說法印(梵語:Dharmachakra-Mudrā),又名「轉法輪印」,持此印者有釋迦文佛、彌勒尊佛等。

示例藏传弥勒菩萨塑像印度鹿野苑释迦牟尼佛像说法印的另一种形式,印尼婆罗浮屠觸地印[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触地印觸地印(梵語:Bhumyakramana-Mudrā,或Bhūmisparśa-Mudrā)又稱證悟印或降魔印。

釋迦牟尼佛在證悟時,受魔王波旬干擾,魔王波旬提問:「誰可為你做證你已經開悟?」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觸地並說:「大地可以為我作證!」隨即堅牢地神出現為釋迦牟尼佛證明他已經成就佛道,魔王才退去。

持此印者有釋迦牟尼、阿閦如來等。

姿势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內,置於右膝蓋與小腿腹之間,中指觸地。

示例泰国的成功佛阿閦佛唐卡施無畏印[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施无畏印意为“全然无惧的人”或是“令人安心,平静者”。

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为施无畏。

屈手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

这一手印表示了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

示例印尼婆罗浮屠的不空成就佛灵山大佛老挝国宝勃拉邦佛香港天坛大佛普陀山南海观音与願印[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与愿印与願印(梵語:Varada-Mudrā)又稱施予印、施願印或佈施印。

持此印者有藥師佛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