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蛇日World Snake Day,讓我們重新認識蛇蛇們! | 蛇的特徵

頭部呈三角形,最大的特徵就是翹鼻子與身上華麗的花紋。

雖然出毒量大、體型大,但毒性低,個性也大多極為穩重,不會亂咬,多以盤起來抬頭 ...移至主內容社員登入與註冊submit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RoadkillObservationNetwork首頁關於路殺社參與指南物種鑑定系統化同步調查消息與專欄主題行動路殺社成果English消息與專欄專欄與保育文章世界蛇日WorldSnakeDay,讓我們重新認識蛇蛇們!專欄2016.07.18作者: 瑭芯本專欄文章由各專欄作者撰寫,內容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7月16日是世界蛇日,訂立目的是要為這類常被人誤解和討厭的爬行動物平反,希望更多人關注具重要生態價值的物種,並學習欣賞牠們的獨特。

本文繪圖皆為野生動物追思會授權。

蛇常因被誤解、不了解甚或種種原因,遭虐殺、無辜慘死棍下或被貓狗攻擊等…。

在世界蛇日的今天,野生動物追思會X嘉義大學兩棲爬蟲研究社—世界蛇日特別企劃(2016) 為這群長蟲們發聲,希望讀者多認識蛇類、知道如何與蛇相處,並了解蛇類對自然界的貢獻。

蛇,您了解多少呢?高階消費者的牠們,又如何抑制囓齒類族群成長?世界不同地方,很恰巧的都把蛇當作神祉般,被敬畏並崇拜著。

或許是蛇冷酷外表和毒蛇致命的反擊,使得蛇被視為神的化身。

而蛇長大蛻皮的特徵,感覺就像重獲新生,讓人不禁想起神祉不死的能力。

不幸的是蛇類在更多的地方卻被視為邪惡、不祥、災難象徵;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蛇作亂的傳說。

「蛇」讓這些小說故事增添不少遐思,但也因為被描寫太過邪惡,導致許多人對蛇有著神祕甚至錯誤恐怖聯想。

自然生態中,蛇扮演著高級消費者的角色。

牠們多半取食囓齒類、兩棲類、爬蟲類等較低階的消費者。

也因此,蛇類能夠抑制為數眾多的老鼠。

減少鼠類傳播疾病、減少倉儲穀物或其他食物損失。

蛇類的外型不討喜,再加上人們對民間偏方的迷思、對蛇類誤解以及對生命不尊重,使蛇類成為人們獵捕、追殺、虐殺對象。

諸如山區開闢道路,造成棲地破碎化甚至完全破壞,都使蛇類數量不斷地在減少。

此外,皮件使用也造成蛇類野外族群消失,儘管部分皮件來源取自人工繁殖個體,但供不應求以及成本考量下,野外族群依舊承受著極大被獵捕壓力。

蛇類就出現在你我的周遭,只是過去的我們不曾注意。

很幸運的與蛇相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是牠們的座右銘。

當然,帶寵物出遊同時,也請善盡飼主責任,放任寵物跟野生蛇類PK不是件好事。

畢竟,又不是在打PokemonGO!坊間許多偏方,其實吃的都只是心安。

病患真正需要的,是有科學根據的醫療。

只是,除了偏方,還有很多道聽塗說的謠言。

有的或許有統計上的意義以及跟蛇的習性有關。

但最重要的,還是了解蛇類對於自然生態的重要性,將環境整理好、避免鼠類橫行,自然可減少蛇類入侵的可能。

若真的在住處遇到,給彼此一點距離讓牠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也減少自己殺生業障。

【石灰粉可以防蛇嗎?毒蛇三角頭?流言追追追】https://goo.gl/EhGSKG台灣有超過50種蛇類,扣除掉不常見的毒蛇及海蛇,共可整理出六大毒蛇。

希望藉由介紹,讓民眾更認識牠們,不求普羅大眾都能喜歡毒蛇,只求不因不了解或害怕而結束牠們的生命。

首先介紹的是雨傘節(BungarusmulticinctusBlyth,1861);雨傘節外形與傳統觀念不同,頭是橢圓形,最大特徵在於身體環節黑白分明,背部具六角形大鱗片。

雨傘節,生性膽小,遇到威脅總是先逃走,或像鴕鳥般把頭藏在身子下,若不是過度干擾或不小心踩踏,通常不至於被咬傷。

值得一提的是,與牠外形相似的另一種蛇叫白梅花蛇(LycodonruhstratiFischer,1886),也是黑白相間,不過白色部分比起雨傘節較灰,白梅花沒有雨傘節背上六角鱗片特徵。

【白梅花蛇】第二種介紹的是大名鼎鼎的眼鏡蛇(NajaatraWüster,1991)頭形也是橢圓形。

受威脅的眼鏡蛇與雨傘節個性相反,會舉起身子,撐開皮摺站起來表示威嚇。

但只要不在攻擊範圍內,眼鏡蛇逮到機會還是會自己迅速開溜。

台灣眼鏡蛇分為東部族群與西部族群,外觀花紋有一點不同。

什麼外來種眼鏡蛇是從來都沒有科學根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