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 | 西藏佛母

等女性的傳承祖師;也有屬於本尊類別的綠度母、金剛亥母、妙音佛母[2]……等。

... 至於密乘傳入西藏後對空行母定義的擴延,除了強化其證悟、智慧的陰性本質(feminine ...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華梵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劉婉俐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07)頁213-236©2002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臺北市  頁213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07)提要        「空行母」(Ḍākinī)一詞在藏傳佛教中,具有多元且甚深的象徵意涵。

就修行層面而言,空行母是佛、法、僧三寶的內相「三根本」(threeroots,指上師、本尊、空行)中,負責護持佛行「事業」的根本,是女性的佛母、成就者與大護法等的集合名詞。

        本文即試從藏傳佛教「空行母」(Ḍākinī)的議題入手,藉由其根源與定義的探討,從字源學的歷史演變切入,到扣合佛教由印度傳入西藏前、後空行母字義的衍異,論及空行母在藏傳佛教史上的地位與相關法教。

此外,在本文中也將以噶舉派「金鬘」上師傳承傳記為例,探討其間空行母所具有的豐富、多元的象徵和作用,以做為實例的參照。

 關鍵詞:空行母(Ḍākinī)、藏傳佛教(TibetanBuddhism)、藏傳佛教傳記(rNam-thar)、密乘(Tantra)、三根本(ThreeRoots)、護法(DharmaProtectors)  頁215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07)一、前言        「空行母」一詞在藏傳佛教中,具有多元且甚深的象徵意涵。

就修行層面而言,空行母是佛、法、僧三寶的內相[1]「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中,負責護持佛行「事業」的根本(root),是女性的佛母、成就者與大護法等的集合名詞。

但這僅是分類上的方便歸屬,空行母也可以是上師:如伊喜措嘉、瑪吉拉卓……等女性的傳承祖師;也有屬於本尊類別的綠度母、金剛亥母、妙音佛母[2]……等。

這些互涉、錯綜的關係,除了使其在名相或專有名詞上的定義不易外,也增添了不少相關研究上的難度。

        本文即試從藏傳佛教「空行母」(Ḍākinī)的議題入手,藉由其根源與定義的探討,從字源學的歷史演變切入,到扣合佛教由印度傳入西藏前、後空行母字義的衍異,論及空行母在藏傳佛教史上的地位與相關法教。

透過空行母在藏傳佛教上師傳記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可深入瞭解女性本質(female*送審日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七日;接受刊登日期: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本文曾於民國89年11月11-12日輔仁大學「浴震重生迎接第三千禧年:女性心靈之旅—文學、藝術、影像國際研討會」中發表,已稍作修改。

1.藏傳佛教修持系統中,有極微精密的分類與對應關係,通常以外、內、密等三個等級來區分與歸類,例如在「外」相上的三寶:佛、法、僧,在「內」的層次上即為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到了「密」的層次,則是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這三/三/三的對應關係互為連屬、彼此密不可分。

2.文殊菩薩的佛母。

  頁216空行母與藏傳佛教上師傳記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七期(2002.07)principle)的「開悟」與「清淨」特性。

此外,從上師傳記中有關空行母的關鍵敘述,以及其所發揮的「啟發、引導、破除執著妄念」等作用,更可彰顯佛教「男女平等」的觀點論述,也間接駁斥了小乘佛教執持女身不淨說,或主張男女證悟能力有別的偏頗看法。

因此在本文中也將以噶舉派「金鬘」上師傳承傳記為例,探討其間空行母所具有的豐富、多元的象徵和作用,以做為實例的佐證和參考。

 二、空行母的定義與類別        美國衛思禮大學(WesleyanUniversity)宗教系主任JaniceD.Willis在其撰寫的〈空行母:其本質與意義的相關評述〉(“Ḍākinī:SomeCommentsonItsNatureandMeaning”)一文中,曾概述了歷來西方學界對「空行母」一詞的定義與演繹。

從早先將空行母附比為西方神話中的「精靈」(fairies)[3]、「復仇女神」(Furies)[4],到近年來較為貼近藏傳佛教意旨的「空中舞者」(SkyDancer)[5]詮釋,我們可以發現,西方學界對空行母一詞的語意與辭源研究,大致扣合了佛教史的發展脈絡,即是以印度晚期佛教密乘(Tantra)中的空行母辭源探究,與密乘傳入西藏後有關空行母定義的擴延,初步可概分為兩大類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