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和高血壓 | 如何有效地預防癌症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也是生活習慣病,都是經過長時間才成症成病的,從改善飲食和改變生活習慣而有效地預防,同樣是慢性病的癌症,為什麼不能預防於未病?2013/11/28文/少過分享文章facebookLINE癌症是台灣及許多其他國家死亡原因排行的第一名,台灣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死於癌症,說談癌色變一點也不為過。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於這個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我們是否應設法找出它的弱點,進而尋求克服之道? 西元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公佈:「癌症是一類慢性病。

」之後,日本厚生省也將癌症定義為「生活習慣病」,這似乎和一般大眾的認知差異甚大,是不是表示大家其實都誤解了癌症呢? 不論是稱做「慢性病」或是「生活習慣病」,它們的意思其實都是:病症其實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慢慢成症成病的。

比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是慢性病,不容易完全醫治,甚至會跟隨您一輩子,但它並不會在短時間內就致您於死地。

而癌症的差異處正在於成症成病後,其對人體器官的殺傷力比高血壓和糖尿病大得多,因此同樣為慢性病,人們談癌色變,卻在談高血壓時仍能神色自若。

 倘若不幸得了癌症,如何做有效且適度的治療是必要的,其過程也必然是相當辛苦的,然而目前癌症的治癒率仍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對付癌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癌症上身,就像您盡量避開日常生活中促使血壓升高的因子,同樣是慢性病,如果您可以避開高血壓,為什麼不能避開癌症呢? 以營養療法名揚國際的馬克恩‧傑克森博士認為:「癌症是因為營養不均衡與代謝循環不佳,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 人體每天會產生5000個左右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分佈在全身,而且每天不斷地產生。

理論上,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癌症,而能倖免於癌症的原因在於人體內有免疫系統,日日執行任務,殲滅癌細胞。

但如果人體的免疫系統(即自癒力)弱化,控制不住病變的癌細胞,而癌細胞又從血管得到養分和氧氣,如此一來,癌細胞就可能迅速繁殖增生,終致形成惡性腫瘤。

而體內會產生腫瘤的部位,多半是血液循環較差且新陳代謝較弱的部位,這正應驗了馬克恩‧傑克森博士的理論。

 相反地,如果能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並做適當的運動,是不是就可以預防癌細胞的繁殖增生,成群結隊,終至形成惡性腫瘤?日本把癌症定義為「生活習慣病」,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臨床實驗,並經由專家匯總數據得出的結論。

如國癌症是全身性的生活習慣病,也就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是可以預防的。

舉個例子,根據美國健康中心和疾病管制中心調查,從西元1975年到西元2001年期間,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從每10萬人當中有320人降到160人,一方面是因為醫學不斷進步,但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的觀念經由政府和相關單位大力地推廣,人們了解如何從飲食改善、體重控制等方面著手,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其死亡率也就大幅降低了。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也是生活習慣病,都是經過長時間才成症成病的,從改善飲食和改變生活習慣而有效地預防,同樣是慢性病的癌症,為什麼不能預防於未病? 有人被診斷出罹患了癌症時,第一個反應常常是:「為什麼是我?」心中的恐懼和無助非當事人無法體會。

接下來的治療、開刀、放療或化療過程,其痛苦的程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而且治療率都不是很高,我們要把自己推到這樣痛苦的深淵嗎? 「預防於未病」才是我們要的答案,像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樣,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不要癌症,你的飲食、生活習慣跟著改變,癌症便能離你遠去。

癌症的成症成病因素很多,雖然我們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和做適量的運動,並不能保證可以百分之百預防癌症上身,但肯定的是,如果不做,便很有可能成為癌症的候選人。

 2月4日是國際抗癌聯盟(UICC)於西元2000年所發起的「世界癌症日」,該聯盟從西元2008年起,連續四年都以「癌症預防」為主題,從他們聚焦在「預防」的主題上,可以證實:癌症的預防是有實效的。

 央德烈‧威爾博士(AndrewWeil)曾獲選為對現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在他的著作《自癒力(SpontaneousHealing)》中寫到:「人類本來就具備自然的自癒力。

有不少罹患絕症的病患,就是藉由活化自癒力,而奇蹟式地活下來的。

」 安德烈‧威爾博士(AndrewWeil)提到的自癒力是人類與生俱來保護人體器官正常運作的能力,而要強化自癒力,其關鍵就在上面提到的:■適當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的運動 有了旺盛的自癒力,可以打擊癌細胞於未病,可以維持血液循環的通暢,可以優化新陳代謝系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