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王 | 阿修羅王

阿修羅王阿修羅王阿修羅王是佛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戰的惡神,佛經裏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鬥的故事很多: 在《長阿含經》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

中文名稱阿修羅王外文名稱Asurindaka簡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簡介阿修羅王阿修羅王是佛國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戰的惡神,佛經裏記述阿修羅王與帝釋天主爭鬥的故事很多。

大阿修羅王在《長阿含經》中記述:有一位大阿修羅王,名叫羅睺。

住在須彌山之北,大海之底。

海水浮懸在他宮殿之上,四面的風護持著宮門。

他的王城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城廓,高達三千由旬。

金城銀門,園林清泉,眾鳥合鳴。

他的身形高出須彌山一萬由旬,高達二萬八千由旬。

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現巨大的身體,海水隻淹到他的臍下,頭卻高出須彌山頂,手障日月。

日月天子見其醜形,驚恐害怕,不敢出來,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與天開戰在阿修羅王遊樂觀賞大海和須彌山時,有一股自然之風,吹開了天宮之門,此風吹地地凈,吹花花開。

阿修羅王的五位大臣,第一名叫捉持,第二名叫雄力,第三名叫武藝,第四名叫頭首,第五名叫摧伏,護衛在阿修羅王的前後左右。

阿修羅王看到天宮之後,心中忽而想:我有這樣大的威德神通,力大無窮,又有這麽多的文臣武將,為何處于忉利天宮之下,日月諸天神在我的頭上來往行走?我一定要搗毀天宮,取日月作我的耳璫。

大阿修羅王越想越憤怒,決心與天戰鬥。

便命令舍摩黎和毗摩質多兩位阿修羅王,以及諸大臣武將,各備兵馬武器,前往天界,與天開戰。

當時阿修羅王的部屬難陀和跋難陀大龍王首先出發,用龍身纏繞須彌山七周。

須彌山立刻山動雲布。

兩位龍王又用龍尾拍擊大海,掀起重重巨浪,洶涌的巨浪蓋過須彌山頂。

忉利天主見此情景,便對天神天人說:"阿修羅王又要與天開戰了。

海中的諸位龍王,伽樓羅(金翅鳥王)神、持花常樂二鬼神,你們各持武器,率領天人先同阿修羅王交戰。

若是不能取勝,就奔向四天王宮,不得讓他反上天宮。

"忉利天主先報告給了帝釋天主。

帝釋天主又通報天宮諸王,閻羅王,他化天王,無數天王天神,天兵天將和各海的龍王都到帝釋天宮集中。

帝釋天主命令說:"我軍要能取勝,一定要活捉阿修羅王。

把他五花大綁帶到善法堂,讓我看看他。

"大阿修羅王也對他的文臣武將下令說:"我軍如果能取勝,一定要活捉帝釋天主。

把他五花大綁帶到七葉堂,讓我看看他。

"兩軍大戰,兵刀相接,互相廝殺,但無傷亡,隻是被擊中者,感到疼痛苦惱。

此時,帝釋天主現身變化,身形巨大,頭有千眼,手執金剛杵,頭出焰火,向阿修羅王奔來。

阿修羅王的官兵見到後,恐懼驚慌,不敢再戰,紛紛逃奔。

帝釋天主率軍乘勝追擊,阿修羅大敗。

天兵天將活捉了阿修羅王,押解到了善法堂。

不知什麽原因是阿修羅逃出了善法堂,在修羅天界集結妖魔威脅著傳世大地。

佛法中的修羅阿修羅王:天龍八部之一,佛教的護法神、戰神、以好鬥著稱。

故事名詞多解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

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

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

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

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

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四大阿修羅王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

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醜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由于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


常見瑜珈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