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肥胖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肥胖大解密》11-糖才是殺手,脂肪沒有想像中壞

在說脂肪之前,先來說說糖可能造成的疾病,胰島素阻抗(下面也會提到)、代謝疾病(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 、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 ...首頁服務項目設計案例主要心得地圖2019年9月18日星期三《肥胖大解密》11-糖才是殺手,脂肪沒有想像中壞鐵(Tie)supervictory35肥胖大解密9月18,2019在說脂肪之前,先來說說糖可能造成的疾病,胰島素阻抗(下面也會提到)、代謝疾病(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痛風,光是糖就能增加罹患許多病痛的風險,你確定還要繼續吃糖嗎?糖雖然會使食物變的更美味,也能夠讓人心情變好,但卻會害你吃得比你身體需要的更多。

糖裡面又屬果糖最為恐怖,它只有肝臟能夠代謝而已,這麼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真的不能再吃了,單單減少糖分的攝取,就能使你更健康。

脂肪,則是跟一直以來提倡的準則不違背,多吃原型食物,少碰精緻加工食品,反而是保護我們心血管的好幫手,並不會像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危害。

分享糖之後會再告訴大家如何選擇好的脂肪。

糖也有分等級:葡萄糖與果糖引用書上介紹葡萄糖,基本的結構是為6個碳所組成的環狀分子,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利用。

血液是用以循環全身的主要糖類。

也是腦部偏好的能量來源。

肌肉細胞會貪婪的攝取葡萄糖,以達到快速的能量補充。

某些特定的細胞,如紅血球,只能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

葡萄糖在身體可以以多種形式儲存,例如肝臟中的肝糖。

如果葡萄糖的儲存量下降,肝臟會藉由糖質新生的過程製造葡萄糖。

果糖是一個5個碳所組成的分子物質,主要存在於天然的水果中。

只能藉由肝臟代謝,也不會在血液中循環。

在腦部、肌肉以及其他組織中,都無法直接使用果糖作為能量來源。

攝取果糖不會造成血糖上升。

葡萄糖與果糖都是單醣,而餐桌上的糖為蔗糖,則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以及一分子的果糖所形成的雙醣。

像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就是由55%的果糖及45%的葡萄糖組成。

<肥胖大解密p167>果糖大部分來自於天然的水果,雖然不會導致血糖上升,但卻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我們人體大部分的細胞都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作為能源,身體幾乎任何一處都能夠使用葡萄糖當作能量。

可是果糖不行,只有肝臟才能代謝,如果我們攝取太多的果糖,加重肝臟的負荷,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果糖會把你害慘果糖雖然在肝臟能夠被快速處理為葡萄糖、乳糖、肝糖,但過多的果糖無法儲存為肝糖的情況下,就會變成脂肪,儲存於肝臟中,一旦肝臟存在過多的脂肪,進而還會導致你的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可參照碳水化合物真的讓你胖嗎?)。

看圖很容易就能明白書上這裡再更近一步解釋胰島素阻抗的形成過程我們吃東西時會分泌胰島素,促使攝取到的一部份葡萄糖作為能量使用,另一部份則用來儲存。

短期中,葡萄糖會以肝糖的形式,暫時儲存於肝臟,但是肝臟儲存肝糖的能力有限,一旦肝臟儲存肝糖的空間滿了,就會將過多的葡萄糖轉變為脂肪儲存,亦即肝臟開始藉由葡萄糖製造脂肪(脂質新生)。

餐後,當胰島素濃度開始下降,沒有食物提供的能量進入身體,身體開始將儲存在肝臟的肝糖及脂肪轉變為葡萄糖,以供給細胞能量。

肝臟如同一個氣球,當能量進入,則氣球充飽;當能量被提取消耗,氣球就會扁掉。

在一天中,我們平衡進食與斷食的時間,以確保無淨脂肪的獲得或流失。

但是如果肝臟已塞滿脂肪,會發生什麼事?胰島素會迫使脂肪及糖進入肝臟,即使肝臟已呈飽和的狀態。

就如氣球無法再充氣膨脹,要將脂肪塞進脂肪肝也會愈來愈困難,需要愈來愈高濃度的胰島素才能將同份量的能量送進充滿脂肪的肝臟。

身體對於胰島素開始產生阻抗性,畢竟再塞下去,肝臟氣球就要爆了,因此,胰島素阻抗在肝臟產生。

肝臟如同一個過度填充的氣球,試著將糖驅趕入循環中,若是我們仍持續注入高濃度的胰島素,糖就會被封存於肝臟中無法釋放。

如果胰島素濃度開始下降,儲存於肝臟的脂肪及糖會迅速釋出。

代償效應會讓胰島素持續升高。

胰島素阻抗導致更高濃度的胰島素,高濃度的胰島素致使更多的脂肪及糖儲存於肝臟,讓脂肪肝中充滿更多的脂肪,造成更嚴重的胰島素阻抗,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肥胖大解密p172>以下這些常見的糖類都含有果糖蔗糖含有50%的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含有55%果糖就連蜂蜜都含有55%的果糖其他的就請大家



2. 肥胖又有糖尿病,小心「糖胖症」!醫師1招幫他成功減50公斤 ...

在台灣,平約每4人就有1人肥胖。

肥胖病人若合併第2型糖尿病稱為「糖胖症」;​這類病人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便為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我同意你還沒有登入/加入會員唷!馬上成為會員就可以收藏你喜歡的文章囉!登入/加入會員收藏成功已複製連結播出時間:CH56每週六、日下午2點及晚上7點意見反映:[email protected]觀眾服務專線:02-2656-1599©TVBSMediaInc.AllRightsReserved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51號|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醫療肥胖又有糖尿病,小心「糖胖症」!醫師1招幫他成功減50公斤,血脂血糖也停藥朱育嫻報導2020/10/2216:24字體放大在台灣,平約每4人就有1人肥胖。

肥胖病人若合併第2型糖尿病稱為「糖胖症」;這類病人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容易併發心血管、腎臟病等疾病。

高雄一名半百老農接受減重手術,半年內體重蒸發50公斤,並擺脫惱人的三高問題。

 ▲彭先生(右)經由張博智醫師施行減重手術,體重從120降到70公斤,擺脫沉重人生。

 他半年內成功甩油,糖化血色素也回到正常53歲的彭先生有糖尿病家族史,媽媽和姊姊都是資深糖友,他在10年前也檢出罹患第2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9.2%(正常值6%以下),三酸甘油脂數值更超過正常值的4倍,體重最重達120公斤。

 由於彭先生的姊姊曾接受減重手術,不僅瘦身成功,也甩開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在姊姊的鼓勵下,他也在去年11月在高醫接受外科醫師張博智施行微創胃繞道手術,並調整飲食習慣,半年內成功甩油,目前體重已降到70公斤。

另外,糖化血色素降到正常5.1%,血脂與血糖等藥物也已完全停藥,健康獲得大幅改善,現在是個快樂農夫。

彭先生也開心地說:「瘦下來真好。

」延伸閱讀:血糖超標就是糖尿病?最好不要打胰島素?破解你的糖尿病迷思! 糖胖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久坐、飲食西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明國表示,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超過220萬人,每年約有16萬新診斷糖尿病患,大多是第2型糖尿病;而肥胖已是公認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在台灣的肥胖盛行率,大約每4人就有1人是肥胖,如何控制血糖及肥胖已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

 高醫家醫科主任李純瑩表示,肥胖病患同時合併第2型糖尿病,稱為「糖胖症」,也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部分組成;而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罹病率迅速增加,主要歸因於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特別是久坐不動的習慣和西式飲食。

延伸閱讀:糖尿病是吃出來的!改變吃飯順序,糖尿病前期做對7件事打破盲點什麼都可以吃 李純瑩表示,對於糖胖症患者來說,體重過重是導致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因此先積極控制體重,特別是改善體脂肪相對重要,然而糖胖症可能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治療時應一併考慮。

 有效治療糖胖症方式之一:減重手術減重能改善糖胖症,高醫外科減重醫師張博智說明,第2型糖尿病朋友在接受微創減重手術前,可依照「ABCDEF」準則為篩選依據,A代表Age(年齡),B代表BMI(身體質量指數),C是C-peptide(C胜肽),D是Duration(二型糖尿病罹患時間),E是Ethanol(酒精)/Emaciation(身體消瘦),F則是Fat或FattyLiver(脂肪肝),以上皆須由醫師審慎專業評估,才能達到有效減輕體重、減體脂肪及大幅改善血糖等問題,常見的胃縮小手術或胃繞道手術都有顯著效果。

延伸閱讀:糖尿病可以治癒!她114公斤手術治療半年狂瘦55公斤三高、糖尿病都改善 ◎圖片來源/高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TVBS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糖尿病「足病變」嚴重恐截肢70%因為穿錯鞋!醫師提醒「3不2要」當高血壓、大肥肚、糖尿病上身時,日醫靠「一天吃二餐」逆轉注意!孩子養胖就是福氣?小六生「體重過重」竟罹糖尿病!「苦瓜胜肽降血糖」真有這麼神奇?營養師點出:食品級無法取代藥物 第2型糖尿病肥胖糖胖症減重手術血脂血糖三高心血管腎臟病糖化血色素久坐飲食西化黃明國李純瑩張博智延伸閱讀糖尿病可以治癒!她114公斤手術治療



3. 含糖量糖分肥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全站搜尋全部文章影音食譜課程專題知識庫排序設定資料類型:全部文章全部文章訂戶專屬會員專屬全文開放全部內容全部內容可授權內容不可授權內容不限時間不限時間一週內一個月內六個月內一年內排序方式:依照關連性排序依照關連性排序依照時間排序約有2361項結果(搜尋時間:0.025秒)符號說明:訂戶專屬會員專屬知識庫糖尿病有口渴的現象。

飢餓感:無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造成身體能量不足,病人想食用精緻食品來緩解飢餓感,卻會讓病情加重。

體重改變:肥胖是糖尿病重要成因之一,但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充分月經不規則如果太久月經沒來、月經持續時間太長等問題,就是月經不規則。

如果出現月經不規則搭配體型肥胖,就是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群,最好定期就醫檢查。

冠狀動脈心臟病症)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慢性冠心症大多為心絞痛,而急性冠心症主要為心肌梗塞。

有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抽菸的人是高危險族群。

可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動脈血管阻塞較嚴重的話則必須動手術,裝設眼中風減少食用精緻食品:減少高糖分的食物,避免高血糖以及肥胖,增加罹患眼中風的風險。

眼中風診斷方式眼底螢光攝影、視野、眼底斷層掃描、以及全身性血液生化檢查等等,必要時還須由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檢查缺血性腦中風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

肥胖與高血壓是造成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原因,尤其高血脂更容易讓動脈出現硬化或阻塞的問題,一旦出現中風,就會出現神經相關的症狀:肢體無力、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症、大血便失禁等庫欣氏症以及內源性,外源性庫欣氏症的主因是服用或施打藥物造成內分泌紊亂,例如含類固醇藥品;內源性的成因較複雜,包括腎上腺皮質增生、異位性腎上腺皮促素症候群、腎上腺腫瘤以及腦下垂體腫瘤等。

,肥胖化膿性汗腺炎肥胖會讓皮膚產生更多皺褶,增加皮膚摩擦面積;再加上夏季排汗多,皮膚溫熱潮濕變成細菌孳生的溫床。

飲食均衡:避免過量攝取高膽固醇、高油脂、高糖分、辛辣的食物,每天確認是否攝取足夠蔬果。

另外,曾有退化性關節炎稱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在髖部就稱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在膝蓋就稱為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等。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體重過重的肥胖族群。

銀髮族,特別是70歲以上的高齡銀髮族輪狀病毒感染的營養。

適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此外,市售的運動飲料不適合在腹瀉的時候飲用,因為含糖量較高,且鈉含量低,可能引起低血鈉等電解質不均衡的情形。

在飲食上的限制,可以多詢問醫師,使疾病盡早心律不整)或是過慢(每分鐘少於60下)或者不規則跳動的情況,這些都統稱為心律不整。

好發於肥胖、藥物濫用、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以及代謝異常者。

治療方法有高頻波不整脈經導管燒灼術、裝設心臟節律器、心室去顫器更多知識庫內容喝果汁好健康?錯! 營養師:攝取過度糖分比飲料更糟一下子攝取太多糖分。

選擇果汁或含糖飲料時,可以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一瓶飲料含糖量儘量控制在5克之內。

一般手搖飲料大多含有8~13%的糖,而檸檬汁、烏梅汁等酸度比較高的飲料,為了中和酸味,含糖量更高,建議少影音只要牙齒健康,就能遠離肥胖、失智、心臟病!01:00經絡穴位敲一敲,改善下半身肥胖中醫體質瘦身法》打擊6種不同肥胖體質按摩法02:30【健康喝調酒】減糖、茶香與酒交織清新滋味01:25超加工「食」代》你知道一天會吃進多少添加物嗎?12:52請問康健》塑化劑毒害健康名醫分享排毒秘訣11:20請問康健》別再擔心吃澱粉名醫教你聰明吃健康瘦|康健雜誌10:52請問康健》健康減重不難名醫教你好瘦不復胖打造你自己的黃金比例檸檬莓果茶02:49辦公室就能練的深蹲|康健陪你練更多影音低脂優格的含糖量 可能比全脂優格還多!五穀沖泡飲 堅果含量一包不到一湯匙!最不易囤積脂肪的水果是草莓 一張圖破解水果的含糖量秘密水果的甜味成分之一就是葡萄糖。

葡萄糖的英文是「GrapeSugar」,18世紀時,有位科學家使用葡萄研究糖,因而發現糖分的存在,並且成功提煉出糖,所以才命名為「葡萄糖」。

葡萄本身就譚敦慈:肉乾、蜜餞……,隱藏版糖分無所不在吃甜食好療癒?恐怕不是如此,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糖分不會讓人快樂,反而容易



4. 打擊肥胖及甜食誘惑:七招遠離「糖胖症」

糖尿病的英文是Diabetes ,肥胖的英文是Obesity ,兩者合併後成為一個新的字: Diabesity ,中文可說是「糖胖症」,意指因肥胖而患上了糖尿病 ...×03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30人體解析健康養生醫療健康打擊肥胖及甜食誘惑:七招遠離「糖胖症」careonline・2019/12/16・2919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追蹤作者/白映俞醫師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七招遠離「糖胖症」》,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打從人類出現在世上,我們的身體就試著貯存能量、脂肪,以備不時之需,哪天氣候不佳無法出門打獵,或農作物歉收,人類還得以存活。

當時間快轉到 21世紀,我們不用出門打獵,而是打開冰箱就有雞、豬、魚、牛,貯物櫃還有一堆泡麵、餅乾、飲料時,現代人面臨的危機已與古人天差地遠。

目前社會面臨的最大健康危機就是合併糖尿病與肥胖的問題。

糖尿病的英文是Diabetes,肥胖的英文是Obesity,兩者合併後成為一個新的字:Diabesity,中文可說是「糖胖症」,意指因肥胖而患上了糖尿病。

說到這裡,一下子糖尿病,一下子肥胖,還有個新名稱「糖胖症」,有些人可能愈看愈生氣:「為什麼大家想汙名化糖尿病?再說,胖一點不好嗎?我覺得那些太瘦的才奇怪。

」唉!會提糖尿病與肥胖這些事,並不是醫學界的陰謀啊。

已經有太多太多的研究證明,假使一個人患有糖尿病與肥胖的話,身體機能會漸漸變差,長期來講會帶來腎臟、神經、眼睛等處的病變,而大家很擔心的心臟病變、心血管變化、周邊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

從這裡你就會發現,一旦糖尿病加肥胖,等於全身狀況都變差。

目前,糖尿病是世界上的前五大死因之一。

台灣醫療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比較起來算是很便宜,大家可能對糖尿病與肥胖帶來的經濟花費不會有太大的感觸。

然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發現,糖胖症患者一多,不僅醫療耗費高,生產力變低,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當我們說到糖胖症時,主要講的是與肥胖相關的糖尿病問題。

雖說瘦子還是可能會得糖尿病,但大約八成的糖尿病患者都同時有肥胖或體重過重的問題,因為當我們體重過重後,胰島素阻抗性就增加,血糖就愈難控制,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

那至於體重多重叫做胖呢?成人BMI介於25到29時,是體重過重;BMI超過30就算是肥胖了。

身高160公分的人,體重超過64公斤屬於過重,超過77公斤屬於肥胖。

身高170公分的人,體重超過72公斤屬於過重,超過87公斤屬於肥胖。

每多個五到十公斤,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就變多。

我們一直說到肥胖,其實有個重點,就是肥胖是可以預防的,而且在很多狀況下,肥胖是可以被逆轉的!也就是說,你可以靠自身的努力,降低自己因為吃得太胖而罹患糖尿症的機會。

請先不要想:「我們家的人沒一個瘦的」或「我們家都有糖尿病」之類的,基因、遺傳雖然會影響健康,但個人自身選擇的生活習慣與生活環境,也是影響非常大的。

假使不希望自己太胖並惹上一堆麻煩,還是要趕緊離開肥胖這個危險地帶!尤其當你覺得自己體重不輕,還有以下這些「症頭」時,務必小心,最好趕緊開始控制體重,注意飲食:●有個啤酒肚● 總很想吃甜食● 情緒變動很大,神經質● 性功能障礙● 吃多喝多尿多該怎麼做才能遠離糖胖症呢?以下是幾個重點:◎改變飲食習慣:其實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該這麼做,不要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著飲食控制。

當然,你會發現過年放假、婚禮喜慶、尾牙聚餐都是吃東西的好時機,美食當前不吃也太令人難受了,但實際是,我們已經不是生活在「這餐不吃,下餐不知道在哪裡」的荒野了。

營養短缺的機會真的極低,因此不要有「先吃起來放」的心態,不要吃到撐,每一餐都吃足夠即可,這餐吃太多就是存做脂肪而已。

因此,現代人最需要養成「面對怎麼樣的飲食場合都不需要貪心」的飲食習慣,否則身體會遭受報應的。

另外,如果你想嘗試斷食法,可以看看這篇:「間歇性斷食」。

◎ 選擇健康食物原型日常會遇到的飲食陷阱有哪些呢?第一個就是吃太鹹,接著是吃太少全穀類、吃太少水果、吃太少堅果種子、吃太少蔬菜。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點驚訝,為什麼都是「吃太少……」,這樣一來愈吃愈多不是會更胖嗎?其實,現代人出現的問題是,健康食物吃太少,但不健康的食物吃太多,連吃個水果都還要沾梅子粉,吃個沙拉都需要各種醬,更別提我們烹煮美食的各種花招了。

想想看,你多久沒有吃



5. 糖與體重的關係

根據一個新的研究,少吃糖與體重減輕有關,多吃糖與體重增加有關。

紐西蘭的研究總結,建議限制飲食中糖的攝取,可減少過重的體重與肥胖。

Otago大學人類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活得科學生命奧祕醫療健康糖與體重的關係營養共筆・2013/02/03・1209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追蹤根據一個新的研究,少吃糖與體重減輕有關,多吃糖與體重增加有關。

紐西蘭的研究總結,建議限制飲食中糖的攝取,可減少過重的體重與肥胖。

Otago大學人類營養學及醫學教授JimMann說:「糖攝取增加體重就增加,糖攝取減少體重就減少」。

Mann和他的團隊分析了30個臨床試驗與38個其他研究,他們的目標是要分析總結,找出證據說明成人與兒童的體重與飲食中糖份的關係。

多年來,一些專家說,過多的糖(包括含糖飲料與食物)會有較高肥胖與慢性病風險(包括心臟病與糖尿病),但BMJ評論這些研究有互相矛盾的結論。

糖與體重的研究自2003來世界衛生組織就建議,添加糖應佔每日熱量的10%下。

所謂添加糖是指來自於製造商、廚師或消費者自己添加於食物中的,或是指自然存在果汁、糖漿、蜂蜜中的糖。

在一些研究告知成人要降低飲食中糖類的攝取,可以稍微降低體重。

Mann說:這個研究持續8個月,平均約降1.7磅。

而增加糖類攝取的人,同樣的期間內增加差不多相同的體重。

Mann說:有證據說研究的時間越長,糖影響體重的效果會更明顯。

就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吃更多糖,體重會增加更多,相反,吃越少糖,體重降低更多。

但在兒童方面,糖對體重的影響沒有產生前後一致的結果,可能是因兒童比較沒有遵守研究的飲食建議。

但若只看含糖飲料的攝取,兒童的肥胖與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有強大的關係,研究發現喝最多含糖飲料的比喝最少含糖飲料的肥胖率高1.5倍。

廠業界的反應糖業協會拒絕對這項研究結果發表看法,且表示這是一個典型的扭曲科學。

美國飲料協會說這個研究證實當熱量減少體重就會降低,但,糖並不是唯一熱量的來源,如果熱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而不是糖,吃太多,體重一樣會增加,所以糖並不是唯一會影響體重的。

願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WalterWillett博士說,研究結果說糖會增加體重是指過度攝取糖類,不過Willett博士說也說,糖還是會造成很多體重的相關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說每日添加糖控制在熱量的10%內是可以達到的,假設每日2000大卡的飲食,則只能吃200大卡內的糖。

有一些方式降低糖的攝取,比如吃水果不喝果汁,且糖來自於新鮮水果,在不過量的情況下,與體重增加無相關性。

後記只要沒有毒,食物本身沒有好壞!食物會產生好壞通常都是「人為」的,所謂人為,包括:添加物、烹調方法、保存方法、食用頻率、食用總量、、、等,例如新鮮的肉排本身沒有毒,經過高溫油炸、燒烤、煎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的致癌物,這是一個烹煮上,使好食物變壞食物的人為因素。

但油炸、燒烤、煎烤是食物口感呈現多樣性的方法之一,民又以食為天,不同口感的變化,人生才有趣,偶爾吃之沒關係,但若天天吃,就變成是食物選擇頻率上,使好食物變壞食物的人為因素。

所以吃糖也不是壞的,它可以穩定血糖、使心情好、增加口感、提升幸福感、、等,只要控制在每天總熱量的10%內,不要過量,人生依舊可以很甜蜜。

原文出處:WebMD文章標題:SugarandExcessWeight:EvidenceMounts整理編譯:Sammi轉載自營養共筆相關標籤:含糖飲料糖肥胖熱門標籤:yahoo紐蟲圓周率雷達康乃馨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營養共筆86篇文章・1位粉絲+追蹤應該是有幾個營養師一起寫的共筆,內容與健康議題有關。

可能是新知分享、經驗分享或是有的沒的同學們~如果對寫這個共筆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豐富它的內容喔。

RELATED相關文章刷~牙~刷刷牙~刷開牙齒保健的歷史吧!血氧機如何監測血氧?穿戴裝置的測量準確嗎?——關於血氧檢測的二三事防疫別忘補腦,跟泛科一起展現宅實力!中藥「清冠一號」包治COVID-19?中醫師怎麼看?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毅力號登陸火星啦!MarsMission202012小時前我們的目標是地心世界!帶動極地探險的「地球空心說」是怎麼來的?24小時前不按理出牌的「科學工廠」!賽先生專訪145小時前為什麼要觀星?因為星星在那裡——望遠鏡叔叔、鴻宇光學



6. 肥胖之戰良醫獨力揭發糖業苦澀真相

在今天看見明天×肥胖之戰良醫獨力揭發糖業苦澀真相郝廣才健康1193期2019-10-3014:13+A-A加入收藏二○○九年七月三十日,一段關於糖如何危害健康的演講內容,在網路上吸引到大量關注。

不只是健康,這段演講也揭露了食品業、科學界、政客如何串聯,催生出肥胖戰爭。

白雪公主遞給你的糖果,會不會比巫婆的蘋果更毒?二○○九年七月三十日,名為「糖:苦澀的真相」的演講,被上傳YouTube網站,內容九十分鐘,一上線就有三百萬次點閱。

演講人是羅伯.魯斯提(RobertLustig)醫師,他揭開糖是肥胖和新興疾病的元凶,痛批飲食產業為了賺錢,害兒童吃進過量的糖。

 魯斯提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時念營養和食品學,教授們說許多疾病都和卡路里有關。

但他到康乃爾大學學醫時,教授沒人提營養,只教怎麼治病。

他一直在想,如何整合醫療和飲食? 他是神經內分泌的專家,一九九五年受聘去兒童癌症醫院,負責照顧腦癌病童。

病童因腫瘤傷害到下視丘,此為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的中心,這些孩子全都有肥胖問題。

 發現胰島素與肥胖的關聯 他發現有人做過動物實驗,證實下視丘受損,胰腺會分泌過量的胰島素,造成飢餓感,導致攝取過多糖分,結果變胖。

他想,何不試試抑制胰島素的藥,看看會怎樣? 意外驚喜,用藥降低病童的胰島素分泌量後,個個體重下降,以前抓著零食的「沙發馬鈴薯」,現在跑出去運動,孩子比生病前還活潑! 再找四十四個大人參與實驗,結果和腦癌病童的變化一樣:體重減輕,戶外活動變多。

又再找一七二個大人做「雙盲實驗」,就是實驗者和被實驗者都不知道誰會被投藥?結果一樣——問題就出在胰島素的分泌上。

健康糖代糖美國演講醫生肥胖延伸閱讀糖尿病易引發腎病變 醫師:8招控血糖遠離洗腎風險2019-10-22「救」健康不只要控糖更要減醣2019-10-16台灣淪為糖尿病之島...國健署揭血糖失控食物表:除了飲料甜點之外,這3種也要少吃2019-10-15癌症是紅肉、糖害的?美醫學期刊:每天必吃2種食物,遠離大腸癌、肥胖2019-10-09吃2顆水煎包,血糖就超標?控血糖別做錯這3件事2019-10-03台股大盤概況走勢熱門:熱門話題/HOTARTICLES/最新文章/HOTNEWS/台股大盤走勢熱門:



7. 是脂肪還是糖惹的禍?你會變胖其實是因為…

是糖還是脂肪才是人類肥胖的罪魁禍首?這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論點,一派的人主張糖是如同毒藥一般會讓人上癮、還會加速肥胖的東西, ...HOME健康新知醫療分科腫瘤科»婦產科»男科»兒科»牙科»骨科»內科»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眼科»精神科»動物醫院»醫療生技»美麗新知»兩性議題»育嬰親子產前照護»產後護理»哺乳»育兒護照»親子生活»即時新聞減重塑身中醫減肥»西醫減肥»運動塑身»減重營養»塑身補習班»吃出健康低卡飲食»防癌飲食»疾病飲食»健康小學堂»養生保健中醫調理»自然偏方»養生指南»保健迷思»銀髮族失智症專區銀髮樂活»銀髮長期照護»銀髮性生活»常見疾病失智症攝護腺退化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銀髮骨健康十大慢性病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肝炎腎臟病氣喘骨質疏鬆症痛風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子宮癌胰臟癌食道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癌症百科癌症飲食»癌症照護»線上諮詢名人名醫影音健康新知熱門影音健康智慧塑身補習班健康小學堂健康小食堂專題買健康熱門:飛蚊症頭痛脂肪肝過敏子宮肌瘤首頁>減重塑身>減重營養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Google+收藏12016/12/22下午06:25:45華人健康網收藏(關鍵字:肥胖,脂肪,加工食品,高糖飲食,蔡怡瑄)是糖還是脂肪才是人類肥胖的罪魁禍首?這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的論點,一派的人主張糖是如同毒藥一般會讓人上癮、還會加速肥胖的東西,另一派的人則傾向於支持高脂肪飲食才是令人肥胖的主因,這讓英國一對雙胞胎醫師產生高度好奇心,決定展開一項身體力行的實驗計畫。

其實這項實驗早在2014年就於英國BBC新聞台播出,當時便已造成不小的討論熱度,最近這項話題又在網路上掀起新的一波討論,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實驗計畫,並請蔡怡瑄營養師為我們解析!這對雙胞胎克里斯(ChrisvanTulleken)和贊德(XandvanTulleken)分別是傳染病學專家、熱帶醫學專家,兩個人是同卵雙胞胎,擁有相同的基因,除了相貌,身高、體型也十分相似,克里斯分配到高糖低脂的飲食組合,贊德則是低糖高脂的飲食類型。

贊德的食譜(低糖高脂食物):肉類、起司、奶酪、牛排、帶皮雞肉、漢堡、蛋黃等…嚴禁水果,幾乎沒有任何的綠色蔬菜水果。

克里斯的食譜(低脂高糖食物):麵包、義大利麵、米飯、水果、可樂、白糖、果凍、馬鈴薯…。

◄上一段1234下一段►看更多減重營養雙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飲食實驗,小黃醫師的看法...香甜果汁-減重神水還是健康殺手?吃酵素、辣椒素、木質素 燃脂更快速!秒懂!一張懶人圖速解: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可以打疫苗嗎?外出運動可以戴口罩嗎?重症醫師建議:跑步、爬山5種運動不能戴口罩日本124萬劑AZ疫苗分配表出爐!高風險雙北增加配比10%【影音版】新冠疫苗作用機制為何?接種新冠疫苗安全嗎?常見10大Q&A一次看懂濕疹第一名是異位性皮膚炎!小心併發過敏性鼻炎、氣喘,日常5招甩濕疹【影音版】老公進來了,鬆到快沒感覺…吃一點這個,幫陰道「咬緊緊」!滿18歲快19歲許多內新里壓機的痛苦,會使人有尋找出口的需要,也在此時一些比較被壓抑的不…喉嚨異物感過大壓力,或是不適當的藥物,會引起身體不適,嚴重一些就可能造成身心失調,…睡眠癱瘓睡眠中出現意識醒來,但是身體還不能動的情形,這是一種不罕見的,民間俗稱鬼…保健焦點紀錄台灣多發性硬化症故事晚餐吃水果不只容易變胖!眼睛乾澀、疲勞,乾眼症中鏢!預防腦中風、通血路該怎麼吃?喉嚨痛、吞嚥困難扁桃腺發炎?益生菌抗過敏還能從「腸」減肥濕疹治療指南濕疹難斷根?這樣保養最好!子宮3大癌症馬上搞懂!停經了就沒事?錯!更年期也有風險氣喘常見症狀有哪些?盤點氣喘4大典型症狀更年期不只熱潮紅!從身體到心理層面,都可能籠罩於不適陰霾!免疫力愈強愈好嗎?藥師:維生素4大天王助修復黏膜、調節免疫益生菌還防皮膚老化?營養師:透過「腸皮軸線」抗發炎!「吃」出免疫力!營養學博士大推綠花椰菜蘑菇沙拉抗發炎!常見問題:痘痘減肥月經營養懷孕立即查詢保健達人:[營養科]蔡怡瑄[營養科]黃曉彤醫生診所科別不分科骨科牙科兒科眼科整形外科婦產科泌尿科皮膚科中醫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獸醫不分科長期照護家醫科健身專家教授復健科腫瘤科營養科藥師立即查詢【講座線上直播】如何解決惱人…【免費講座】子宮肌瘤一定要切…【免費入場講座】咳嗽、胸悶、…【免費講座】氣喘(蝦龜)可否…【講座】失眠一定要吃安眠藥嗎…【講座】飛蚊症需要看醫師嗎?…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上班族銀髮族親子男生女生健康新知醫療生技美麗新知兩性議題影音新聞即時新聞減重塑身中醫減肥西醫減肥運動塑身減重營養育嬰親子產前照護產後護理哺乳育兒護照親子生活吃出健康低卡飲食防癌飲食疾病飲食養生保健中醫調理自然偏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