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蛇類圖鑑:眼鏡蛇科( ヘ ) | 眼鏡蛇品種

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死亡蝮蛇並非蝮蛇而屬於眼鏡蛇科, 澳洲只有眼鏡蛇科的毒蛇而沒有蝮蛇科的 ...小站論壇部落格您的位置:台灣小站首頁>>小站論壇>>世界百科圖鑑>>查看文章字體:小中大 世界蛇類圖鑑:眼鏡蛇科(▼ヘ▼)anpan4267發表於:2008-8-1422:03來源:台灣小站首頁眼鏡蛇科(蝙蝠蛇科)(Elapidae)蝙蝠蛇科都含有劇烈神經性毒,分布在世界各熱帶或亞熱帶地方。

飯匙ㄑ一ㄥˋ/眼鏡蛇歸仁鄉世界蛇王教育農場的眼鏡蛇(左邊黑灰色)和雜交種眼鏡蛇(右邊花斑)學名:Najaatra英名:CommonCobra日名:台湾コブラ華語名:眼鏡蛇台語名:飯匙ㄑ一ㄥˋ分布很廣,從中南半島、中國南部、中國舟山群島、菲律賓、台灣都有分部。

分布於台灣海拔1000m以下的林地或農地。

體色主要為黑灰色,也有棕色的個體,其上有一些細的灰白色環紋,尤其以頸部的紋較寬而明顯。

腹部顏色較淺呈象牙白。

眼鏡蛇易受激怒而將前身昂起,頸部並擴張成前後扁平狀類似飯匙,所以台灣人把Cobra叫做飯匙ㄑ一ㄥˋ而此時頸背部的白色環紋更為明顯,常呈眼鏡狀,所以中國人把Cobra叫做眼鏡蛇。

因為肉質鮮美常遭人捕捉,現在已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

一般眼鏡蛇為環狀條紋,台灣卻有黑腹、白腹兩種眼鏡蛇,及不同蛇種交配生出的「黑白腹眼鏡蛇」。

不過,歸仁鄉世界蛇王教育農場進行人工繁殖過程,最近出現基因突變新品種,呈現如老虎紋路的「虎斑」眼鏡蛇。

農場主人黃國男指出,台灣的野生眼鏡蛇原本有兩種,黑腹眼鏡蛇的體型較大,產地在台灣東部,包括花蓮、台東均極為常見;第二種是分布台灣西部的白腹眼鏡蛇,不僅體型較小,且花紋或斑點最多。

現在逐漸衍生出第三種,即黑白蝮眼鏡蛇。

黃國男說,台灣第三類眼鏡蛇其實非外來種,但由於宗教團體為了放生,未顧慮原生物種環境改變,將原產地西部的蛇攜往東部放生,或產地東部的蛇在西部放生,不同種交配後造成「黑白配」,結果生出黑白腹眼鏡蛇。

台灣眼鏡蛇也會出現基因突變,黃國男的農場繁殖蛇,除了日前有背部長翅膀、被稱為「飛龍在天」的蛇,新近出生一小蛇,雖屬白腹眼鏡蛇類,卻有如同老虎身體的美麗花紋,令人驚艷,因此稱為「虎斑眼鏡蛇」。

黃國男從事繁殖眼鏡蛇數十年,累積豐富人工養殖經驗,即使遭受蛇「毒吻」也能立即解毒。

有趣的是,他不僅能輕易逗弄眼鏡蛇生氣,使牠「抬頭挺胸」,導引蛇做出準備攻擊動作。

對他而言,抓蛇並非難事,甚至能讓蛇擺姿勢,等待拍攝上鏡頭。

圖片來源:歸仁鄉世界蛇王教育農場http://www.snakeking.net/最新回覆anpan4267at2008-8-1422:13:57單斑眼鏡蛇學名:Najakaouthia英名:Monocledcobra日名:タイコブラ華語名:單斑眼鏡蛇分布於中國廣西省西南部、雲南南部及西部、四川西南部米易等地以及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尼泊爾、緬甸、越南與柬埔寨。

全長可達100~200公分左右。

本種外形上與眼鏡蛇很相似,頸部膨扁時,頸背的"眼鏡"狀斑僅有單個圓圈,而眼鏡蛇則為雙圈以其識別。

此外,本種個體體色多為棕褐色,腹面色稍淺呈黃白色,背面無橫紋。

圖片來源http://www.ttvs.cy.edu.tw/kcc/default.htm印度眼鏡蛇學名:NajaNaja英名:IndianSpectacledcobra日名:インドコブラ華語名:印度眼鏡蛇廣泛棲息在印度半島到中南半島西北部,中國雲南省南部。

圖片來源:フリー百科事典snake-cobra-mo-1.jpganpan4267at2008-8-1422:15:45埃及眼鏡蛇學名:Najahaje英文名:EgyptianCobra日名:エジプトコブラ華語名:埃及眼鏡蛇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周圍以及阿拉伯半島(只限阿拉伯亞種);棲居在稀樹大草原、乾燥林地及半沙漠中,數量普遍。

金黃眼鏡蛇學名:Najanivea英名:Capecobra華語名:ケプコブラ華語名:金黃眼鏡蛇全身金黃色,毒性猛烈,棲息在南非、納米比亞等地的沙漠地區。

幾年前台北有女學生飼養金黃眼鏡蛇被咬死。

圖片來源:フリー百科事典anpan4267at2008-8-1422:18:00眼鏡王蛇奧斯汀史蒂文(AustinStevens)與他所找到的眼鏡王蛇學名:Najabunga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