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故事 | 媽祖手印

大甲鎮瀾宮鎮殿媽祖神像頭戴鳳冠、身穿龍袍、雙手盤靠、十指互拱。

雙眼垂瞼下望、神前一方磚,與神明眼神交互映對。

神像垂瞼下望有慈悲、反省、與內斂 ...回首頁最新消息朝拜媽祖宗教藝術文化大樓線上服務下載專區影音相簿電子報網站地圖相招來看神明故事人物戲齣靈禽祥獸草木含情吉祥圖案匾額對聯附錄學習紀錄∣天公爐∣三官大帝∣媽祖的故事∣註生娘娘與婆姊母∣伽藍、虎爺∣觀音佛祖∣韋馱菩薩∣十八羅漢∣貞節媽∣神農大帝∣文昌帝君魁星爺∣二十八星宿∣廣澤尊王∣南北斗星君∣祿位廳∣太歲廳∣金亭∣媽祖的故事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有關媽祖救苦救難與膾炙人口的故事,千百年來讓民眾津津樂道,傳頌不止。

其中雖然有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故事,但在無形中卻發揮了無比的教化功能,讓人心得到最直接的淨化。

以下羅列有關大甲媽祖與媽祖神蹟以供參考。

 鎮殿五媽祖主神燈媽祖傳說媽祖法術秘笈 鎮殿五媽祖「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 【鎮殿媽祖】大媽: 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身穿龍袍,肩披霞帔,腳穿麟靴。

終年坐在殿中供信徒祈求膜拜。

身旁有書童、印童服侍。

據說鎮殿媽祖是軟身媽祖,手腳身體都可以自由轉動,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

大甲鎮瀾宮鎮殿媽祖神像頭戴鳳冠、身穿龍袍、雙手盤靠、十指互拱。

雙眼垂瞼下望、神前一方磚,與神明眼神交互映對。

神像垂瞼下望有慈悲、反省、與內斂的氣質,左右隨侍的是她的侍女。

   二媽:坐在鎮殿媽的前面,神像特別重。

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受人間煙火,不需負什麼責任,所以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三媽:民國六十年前後所雕造的媽祖神像。

民國七十六年董監事初次前往湄州媽祖進香,因對大陸狀況不熟悉,不敢貿然以開基湄州媽祖前往,向媽祖擲茭卜問,媽祖示意以編號三的「三媽」前往。

翌年再度前往湄州時,卜問亦然,自此以後前往湄州進香,遂都以這尊三媽前往。

四媽:正爐媽是指正爐媽,專門負責醫療,神座下方長年被信徒挖木屑當藥引治病,故稱閹尻川。

現已經用鐵皮封起來。

  【副爐媽】副爐媽: 是副爐媽高度八寸,依照神像雕刻的劍帶裝飾,當為清朝中葉的作品。

這尊媽祖早年被稱為「三媽」,配祀的兩位將軍為武裝打扮、打赤腳的千里眼、順風耳(因外出進香難免有紛,需要以武裝的兩位將軍鎮壓)。

 據故老相傳,清朝年間大甲人十二年一度往湄州進香,即以這尊「三媽」擔綱前往,因此百姓戲稱為「三媽愛人扛」。

 日治時代中葉,本宮開始前往北港進香,初以四媽為正爐主媽擔綱南下,「三媽」因神像較小,遂改由副爐主迎請,並於「四媽」南下進香歸來之際,由副爐主備轎請「三媽」前往水汴頭迎接。

北港進香數次之後,在副爐主的要求下,「三媽」與「四媽」同時坐轎南下北港進香,「四媽」坐中尊,「三媽」坐小邊。

 「三媽」也曾經被請去開藥方,因此座底也有一小洞,卜頭家、爐主的年代裡,每於農曆三月廿四過爐以後,住在副爐主家中,日後廟內媽祖神像編號時,遂不納入標號,以「副爐媽」尊稱之,簡稱為「副爐」。

  【開基媽】開基媽: 頭戴七條冕旒,身穿明朝服裝,鎮瀾宮董監事指其為傳承下來最古老的媽祖。

          【湄州媽】湄州媽: 鎮瀾宮中的湄州媽是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九月九日,董監事們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陸湄州參加媽祖升天一千年紀念活動,請回的湄州媽祖。

大甲信徒均稱,大陸因經濟不好,因此媽祖顯得有點消瘦。

不過大陸宣稱,大陸雕刻的媽祖以年輕女神為依據,台灣是以中年神韻為版本。

主神燈神龕前,藻井下,有個媽祖的元神燈,終年點燃著,象徵媽祖永永遠遠的庇祐著祂的子民。

神龕前的主神燈,代表神靈的存在,燈座古色古香。

鎮瀾宮不敢用電燈,惟恐停電而讓燈熄滅,因此都用油燈。

長年有大批信徒捐贈花生油,由廟中專人負責添油。

多年來廟中香火鼎盛且澤被四鄰,乃至全台與全世界。

 【主神燈】媽祖傳說歷代傳說媽祖的父親林愿,別名惟愨。

曾任職都巡檢,世居莆田縣忠門鄉港里村,告老還鄉後隱居莆田縣湄洲嶼東螺村。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