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給自己的體型分類?是時候終結這個迷思了 | 體型種類

我相信你們肯定都聽說過「體型分類假說」,也就是人們的體型通常被分成三種類型:外胚型,中配型和內胚型。

還在給自己的體型分類?是時候 ...首頁運動大聯盟還在給自己的體型分類?是時候終結這個迷思了運動大聯盟  2020年11月28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體型」。

我相信你們肯定都聽說過「體型分類假說」,也就是人們的體型通常被分成三種類型:外胚型,中配型和內胚型。

網上也有很多訓練計劃聲稱給體型分類能夠幫助你「更聰明的訓練來最大化你的潛力」。

背後的理論就是了解你的體型會告訴你最理想的飲食和訓練計劃是怎麼樣的。

「如果你看起來是這樣,那麼你的體型就是這個樣子,你應該這麼吃這麼練...」,聽起來很熟悉吧?但是實際上這都比較扯淡,我等下會解釋到。

在這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這個「體型分類假說」的一些背景。

體型假說的歷史這個概念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被一個叫做威廉姆謝爾頓的人創造出來的,他認為一個人身體的大小和形狀可以顯示出他(她)的才智、性情、道德價值以及甚至未來的成就[1]。

謝爾頓描述了三種不同的體型,定義如下:外胚型:特徵為肌肉/四肢修長且纖細,脂肪含量低,通常被稱為苗條。

這種類型的人既不容易儲存脂肪也不容易增加肌肉。

中胚型:特徵為骨骼大小中等,軀乾結實,體脂水平低,肩寬腰細,通常被稱為肌肉勻稱。

這種類型的人容易增加肌肉但不太容易儲存脂肪。

內胚型:特徵為容易儲存脂肪,腰粗,骨架大,通常被稱為胖。

這種類型的人容易儲存脂肪。

體型是真實的嗎?有的人天生就瘦高,有的人矮胖,而還有的人勻稱,在這種理解下,體型當然是「真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使用這個說法在你應該吃什麼以及怎麼練上面做決定。

雖然「體型分類假說」作為一種描述人看起來的樣子的方法沒什麼問題,但是當使用它來規定怎麼吃怎麼練時就不太正確了。

因為「體型分類假說」並不是用來幫助告訴你的訓練和飲食計劃應該是什麼樣的,也不應該作為一種評估你增肌或者減脂潛力的方式。

「體型分類假說」被提出的目的與當今一些人使用它的目的完全是兩碼事。

正如AlexanderJuanAntonioCortes說過:「體型分類假說依賴於解剖學的主觀評估,這些評估從來沒有被任何控制實驗所證實過。

這純粹是謝爾頓本人的觀察結果,以及他對決定人格的體型個人信仰。

」體型分類假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只是對你身體某個時期體型的描述,但你的身體是可以改變的。

以一個看起來像典型的「外胚型」男性為例---又瘦又弱。

他開始了舉鐵,系統訓練一段時間後他增加了不少肌肉。

那麼他這個時候是什麼?中胚型?或者還是外胚型?更重要的是,你不能總是通過觀察一個人來判斷他(她)的肌肉對訓練的反應如何。

有的人基礎肌肉含量低,但是肌肉增長潛力大。

同樣地,也有人基礎肌肉含量高,但是當他們開始舉鐵後似乎沒有相同水平的增長。

然而,當涉及到預測誰是快反應者和慢反應者時,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了解你的體型有什麼實際價值。

有的人可能會指出體型在許多研究中都被提到過,這就表示體型分類已經被科學證實了,因此是非常可靠的。

確實,體型分類在科學文獻中出現過,但是大多數研究觀察的是不同種類運動中的體型,以及頂級和非頂級運動員之間的體型[2],還有探索體型和運動表現之間的聯繫[3]。

再重複一次,描述一個人的體型與基於該體型去規定飲食和訓練計劃是完全不同的。

體型分類與訓練你很可能看到過「根據你的體型來訓練」的文章,它解釋了這三種體型該如何去訓練。

比如,「鏈接」就建議內胚型的人應該做超過15次重複,組間只休息30-45秒。

另一方面,中胚型的人應該做8-12次重複,組間休息30-60秒。

外胚型的人應該在較低的重複次數範圍下訓練(5-10次)並且使用大重量,組間休息時間要長一點。

但是這些建議是基於什麼樣的科學證據?其實你會發現這些文章沒有引用任何研究去支持這些推薦,原因就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研究。

這都是基於傳統、觀點和猜測。

這就會讓你遠離真正重要的東西並且誤導人們,讓他們以為發現了很重要的東西。

體型與飲食有的人說了解體型能夠告訴你對特定食物的反應如何,可以用來判斷你的飲食應該是怎樣的。

比如,你可能會看到過有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