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輔具怎麼挑..瑜珈磚篇 | 瑜珈磚 替代

瑜珈磚篇. 繼之前介紹過的瑜珈墊挑法之後,這篇再接著來介紹其他練習 ... 分享,​如果手邊沒有這些輔具時,有甚麼其他物品是可以拿來做替代的.七月小姐作瑜珈ENNO中文2014年3月30日星期日瑜珈輔具怎麼挑..瑜珈磚篇     繼之前介紹過的瑜珈墊挑法之後,這篇再接著來介紹其他練習瑜珈時常用到、幾乎各瑜珈教室不分派別皆必備的輔具:瑜珈磚、瑜珈繩、瑜珈毯、冥想坐墊、瑜珈枕、瑜珈椅、瑜珈球。

在接下來這幾篇文章當中除了簡單介紹這些輔具的使用場合與用法,以及市面上常見材質、尺寸與挑選方式之外,七月小姐也將與大家分享,如果手邊沒有這些輔具時,有甚麼其他物品是可以拿來做替代的......畢竟這些輔具也是近幾年才慢慢被當代的瑜珈熱愛者們所設計出來的,過去幾百年裡沒有這些輔具,各地的瑜珈士們不也土法練習了一輩子?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這些輔具的存在意義與價值,講成這樣似乎有點嚴重,但每件事物的存在皆有其背後因素,如果過去那些瑜珈士們都不需要這些輔具就可以進行瑜珈的體位練習與冥想練習,為什麼當代的瑜珈教室裡卻充斥著這些輔具,且你的瑜珈老師一定會請你準備一套放在手邊,以備不時之需?其實理由很簡單:「日常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體態的改變,體態的改變造成練習某些瑜珈體位時,一不小心便會傷到自己。

」例如現代人因為久坐、翹腳與走路重心不對,造成髖關節、膝蓋、踝關節問題,如果不使用輔具,很有可能讓原本的身體結構問題加劇。

不過我也曾經遇過道行很深的瑜珈老師,課堂上透過瑜珈體位的串連技巧配合幫學生按摩伸展肌肉與鬆開關節,即使在不使用輔具的狀態下,依舊能讓學生安全得進行某些體位練習。

      此外,長年教學經驗告訴我,現代人大多對自己的身體一無所知,這邊指的不止是解剖方面對肌肉、骨骼或關節、韌帶的了解,我指的更是對自己身體的知覺完全脫軌,疼痛時說不出是哪種痛、哪裡痛,不舒服時往往連最基本的描述都有問題。

而在瑜珈練習時,加入輔具的運用,可以讓學員們更親楚感受到某塊肌肉的位置與作用,我一向相信書面資料唸再多、照片影片看再多,都比不上自己用手觸摸、用心來感受,而透過輔具的運用能有效地強調某些體位所使用到的肌肉或關節,讓練習者了解到自己身體地圖的長相,以及某塊肌肉的伸展與壓縮,對自己造成哪些情緒變化,或帶給自己哪些靈感、念頭。

    了解到輔具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我先從最常見的瑜珈磚開始介紹起,為了讓大家對各輔具有更明確的認識,我借用了英國最大瑜珈器材網Yogamatters的網頁,再麻煩大家點一下連結去看照片。

    瑜珈磚,顧名思義就是瑜珈練習中所使用到,長得像磚塊一樣的東西,分為正常尺寸(22x11x7公分)、半尺寸(30x20x5公分),以及四分之一尺寸(30x20x2.5公分),一般瑜珈教室裡最常見的就是正常尺寸的大小,但部分教授孕婦瑜珈或療育瑜珈的教室裡,也常會使用到半尺寸與四分之一尺寸大小的瑜珈磚。

通常正常尺寸的瑜珈磚是用來輔助學員們進行各類前彎體位,包括站姿前彎、坐姿前彎、大三角前彎、旋轉大三角等等(讓使用者的手可以撐在瑜珈磚上,而非直接接觸地面而造成下背與大腿肌肉的不當拉扯,以及對膝蓋的不當施力),針對瑜珈磚長寬高三面不同的高度,使用者可以隨自己身體的狀況,調整手與地面的距離,達到加深伸展程度的效果。

我自己在教學時,除了陰瑜珈的課堂上會用瑜珈磚減輕部分腹股溝與膝蓋內側的壓力外,在包括幻椅式、輪式、橋式等體位練習時,我也習慣讓學員們在兩腿之間的不同位置夾上瑜珈磚(夾在哪裡得看學員各自的體型來做調整),一方面避免髖關節過度外翻,另一方面則是讓學員們清楚知道大腿內側肌肉在使用上的技巧。

    半尺寸與四分之一使吋的瑜珈磚,由於其最大面較正常尺寸瑜珈磚面積大上許多,我習慣將其使用在一般瑜珈課堂上的手支撐體位,一方面保護手腕與手肘有受傷過的學員,二方面則是加速想練二頭肌、三頭肌的學員達成目標。

此外,在孕婦瑜珈的課堂上,我也會使用這兩種尺寸的瑜珈磚,除了讓學員可以在坐姿體位當中為寶寶與肚子創造更多空間外,在貓式循環中也可以帶來更多的身體支撐力。

     瑜珈磚不管是哪種尺寸,目前市面上都有以下四種材質可供挑選(我依照環保指數,由最低到最高排列):發泡塑膠(EVA)、回收發泡塑膠、軟木,以及竹子 。

EVA發泡塑膠因為重量輕、攜帶方便、具彈性,且防滑效果不錯,所以很受一般瑜珈練習者的青睞,也因為成本低所以常見於各大瑜珈教室,我個人基於環保考量,以及這種材質的支撐穩定性有限,所以非必要不會使用。

回收發泡塑膠主要是收集各種發泡塑膠製品生產過程中,所裁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