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剖學 | 運動解剖學 課程

運動解剖學隸屬運動人體科學類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先導課,也是體育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中文名稱運動解剖學外文名稱exercise anatomyISBN9787500919391出版社 ...運動解剖學運動解剖學隸屬運動人體科學類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先導課,也是體育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

中文名稱運動解剖學外文名稱exercise anatomyISBN9787500919391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基本信息ISBN:9787500919391[十位:7500919395]作/譯者:胡聲宇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2000年06月版次:笫1版印張:7,5頁數:367約重:0.595Kg定價:¥32.00內容提要本教材的特點是:在各章中參考了國內外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運動訓練對器官形態結構影響這部分內容;《運動系統》部分按系統編寫,在肌肉各部分後面結合體育運動特點,以關節運動為中心列出各肌肉群體功能歸納表;在保持原有傳統插圖的基礎上增添了一些新的插圖。

本教材作為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也可作為專科、高職、高專作為教材使用,還可供體育工作者、體育愛好者和醫務工作者參考。

編輯推薦體育院校通用教材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本書分人體的基本構成,運動系統,內髒,脈管系統,感覺器官,內分泌系統等七章,從運動解剖學的角度來介紹人體的形態結構及其與體育運動的關系。

運動解剖學運動形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產生的影響及其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

它重點研究運動器官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其具體研究課題有:關節運動幅度與肌肉發力的關系、機械力對骨組織的影響、運動訓練時肌肉內血管形態的變化、運動對肌纖維形態結構的影響、運動終極形態的變化以及旋轉運動和直線加速運動對平衡器官的影響等。

運動解剖學是從解剖學和力學的發展中建立起來的。

在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藝術家、學者L.達·芬奇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研究人體肌肉結構,運用力學原理敘述了人體重心、平衡與阻力中心之間的關系,敘述了人體站立、步行以及肢體在運動中的協調作用等,發展了停頓千年的解剖學,成為人體運動學的創始人。

伽利略的學生、義大利著名力學家G.A.博雷利,把數學公式套用于肌肉運動,探索了各種肌肉發力的數量,確定了人體總重心的位置,分析了人與動物的各種主要動作等。

進入19世紀後,由于顯微鏡技術的提高和攝影的發明,解剖學的研究也由巨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由靜止狀態進入活動狀態。

體育運動的發展對建立和充實運動解剖學理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並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一時期,美國人E.馬布裏奇著有《動物運動》、《人體外形運動》等書。

俄國人П.Ф.列斯加夫特曾發表過許多著作,敘述了有關人體比例及人體姿勢和運動方面的材料。

他還有關于解剖學基礎、解剖學與體育的關系、學校中體育課的基本任務以及人體運動理論等方面的著述。

這些學者都為運動解剖學的正式建立做出了貢獻。

20世紀40年代以來,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相繼發展起來,運動解剖學也從人體解剖學中獨立出來,形成一門新的學科。

先進技術,如肌電圖儀、電子顯微鏡、動態應變儀、高速電影攝影機以及熒光透視技術、光彈性測力技術等的發展,對人體運動時的力學參數、動作環節的分析、身體深部結構的運動、微細構造的變化和骨的受力情況等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有利條件。

這時期的主要成就,如美國A.斯坦德勒著的《正常和病理狀態下的人體運動學》,被認為是醫學領域中的經典的人體運動學參考書。

蘇聯М.Ф.伊萬尼茨基著有《人體解剖學》,1956年已被譯成中文出版。

他被認為是蘇聯運動解剖學的先驅,60年代以後他吸取了人類學與實驗生物學的內容,將運動解剖學發展成為運動形態學。

中國著名解剖學家張鋆教授,在1960年明確提出"運動解剖學"的名稱時指出:"解剖學亦用于體育運動方面,用以分析研究各種運動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叫做運動解剖學。

"他還闡明了運動解剖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向。

1956年,中國曾聘請蘇聯К.М.貝科夫教授在北京體育學院講授運動解剖學。

目前,中國各體育院系普遍開設了運動解剖學這門課程,並開展了有關科研工作。

脊椎動物各種動作的完成主要是肌肉收縮作用于骨骼的結果。

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樞紐,肌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