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辨】2.蛇類概述@ 二胡琴人:: 隨意窩Xuite日誌 | 蛇的構造

蛇的體型多所變化,長短粗細各有不同,均視所居住環境條件演化而成。

... 2.3.2 構造. 蛇類最主要的特徵為頭部具有軟骨性的方骨,用以聯接上頜骨和下頜骨,能硬 ...二胡琴人台灣二胡製琴人涂明順的部落格,歡迎您來共享製琴的美麗與哀愁。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701291717【蟒辨】2.蛇類概述?【蟒辨】二胡蟒皮種類研究2.蛇類概述                                     2.1 蛇的起源蛇是爬蟲類動物的一員,與蜥蜴、無足蜥蜴(圖三)都是屬於有鱗目的一支(註2),親緣關係相當近。

但蛇類是否由蜥蜴演變而來,目前則尚無定論,雖有學者認為蛇為了要適應鑽洞的生活型態,因此四肢逐漸退化(註3),如此的演化過程,與無足蜥蜴接近,但至今仍無明顯的證據支持此一說法。

 圖三:歐洲無足蜥蜴(Ophisaurusapodus)。

(圖/《走進寵物網》:http://www.intopet.com/Lizard/)據化石資料顯示,大部份的蛇種早在2350萬年前左右就已經出現(註4),雖然有些化石蛇種如今已經滅絕,但是其中有些與現生蛇種的親緣很近,這些現生蛇種都被歸類為較老的一科,例如管蛇和蚺。

 在蛇演化的同時,地球也經歷大陸板塊漂移運動。

對照於目前蛇種的分布情形來看,可以推測出其演化受到大陸漂移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大部份的蛇種都有固定的分布棲息地,沒有任何的蛇種是遍布世界各地的。

例如蟒蛇類只分布在亞洲南部、澳洲、非洲、新幾內亞等地,蚺蛇類則主分布於美洲,少數分布於北非、馬達加斯加、西南亞、澳洲與印尼交界的群島等,這兩個蛇種的分布地重疊性非常小(圖四)。

 圖四:蟒蛇與蚺蛇的分布地區圖,圖左為蚺蛇的分布地區,圖右為蟒蛇的分布地區。

                                                                                            (涂明順繪圖)2.2 棲息環境 除極寒冷的地區和某些島嶼外,蛇類分布世界各地。

包括沙漠、海洋等地,都可見到蛇類的足跡。

不同於哺乳類和鳥類等恆溫動物,蛇為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外界的熱源而變化,牠們只能以曬太陽或躲在陰涼處等方式來調節體溫。

 對多數蛇種來說,理想的體溫是攝氏30度左右,溫度太低,行動會遲緩,生理機能也會隨之減緩,甚至停擺;溫度過高,則會因熱衰竭而死亡。

因此,熱帶地區終年氣候溫暖,溫差變化小,而且天氣潮溼不乾燥,對蛇來說是理想的棲居環境,因此蛇的種類繁多。

溫帶地區的氣溫較低,在此地棲居的蛇類會爬到開闊的地面或岩石上曬太陽,利用日光的熱度來提高體溫。

環境惡劣的高山地區,蛇種非常少,冬眠時間長達八個月,不冬眠時也只有正午時分才外出活動。

 隨著居住環境的不同,蛇在調節體溫的方面也有因應之道。

沙漠地區的蛇種,為了避開白天致命的高溫,會鑽行在沙土下蜿蜒前進,並採側繞方式移動。

水棲蛇種很難藉由改變位置來調節體溫,因此水棲蛇種幾乎都分布在終年氣候溫暖的熱帶地區,在其他地區很少見。

                   2.3 蛇類的特徵 2.3.1 體型蛇的體型多所變化,長短粗細各有不同,均視所居住環境條件演化而成。

大部份的蛇類,體長都在150公分以內,體型最小的雙線細盲蛇(Leptotyphlopsbilincatus)其最長的紀錄是10.8公分,體型最大的網紋蟒(Pythonreticulatus),長度最長可達18公尺以上(註5)。

製作樂器所使用的蛇類,其成蛇長度均在2公尺以上的大型蛇,方能有足夠的皮革面積。

 大型蛇種需要大量的食物維生,但是龐大的體型卻是伏擊獵物的一大阻礙,另外,蛇類必須仰賴外在環境的溫度來調節體溫,而體型巨大的蛇勢必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提高體溫,因此,上述兩個因素是大型蛇類較少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蛇類都棲居在熱帶地區,越接近極地,蛇的體型就越小,蛇種的數也越少。

 目前最大型的六種蛇類分屬於蚺(Boidae)和蟒(Pythonidae)兩科。

網紋蟒(Pythonreticulatus)在長度上居冠,成蛇長度可達十公尺以上。

而綠森蚺(Eunectesmurinus)則在體重上取得優勢。

緬甸蟒(Pythonmolurus)和非洲岩蟒(Pythonseba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