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四腳蛇化石:蛇界的始祖鳥 | 蛇的構造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蛇是從蜥蜴演化而來,是因為發現的化石證據表示在骨骼構造上,蛇與蜥蜴很相近。

有一派學者認為蛇是從「洞蜥」演化而來,這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動物世界生命奧祕自然生態遠古生物發現四腳蛇化石:蛇界的始祖鳥旻妤・2015/07/30・2902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追蹤2016/11/18編按:有新的觀點認為這可能不是蛇的化石,而是伸龍(dolichosaur),一種水生蜥蜴的話時。

相關文章歡迎參考國家地理的這一篇文章:轟動一時的「四腳蛇」可能只是恐龍時代的蜥蜴?始祖鳥具有鋒利的牙齒、腳上三趾有彎爪、長的骨質尾巴,這些是恐龍的特徵,而牠也同時有羽毛、翅膀,和現代的鳥類相似,因此被認為是恐龍演化到鳥類的橋樑,後來也陸續發現有羽毛的恐龍化石,證實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

在爬蟲類演化的部分,現在科學家普遍接受蛇是從蜥蜴演化而來,但對於是陸生還是水生的蜥蜴一直以來有很大的爭議,各有理論支持。

直到最近發表的這篇四腳蛇化石的研究,終於解開了一些謎團。

四腳蛇就是扮演了始祖鳥的角色。

牠是在巴西發現的化石,約有1億2000萬年歷史,是第一個發現有四隻腳的蛇類化石。

牠的體長只有20公分,前肢和後肢分別為4毫米與7毫米,因此乍看之下很難看出牠的四肢,但放大一看竟然還有五個指頭!DaveMartill/UniversityofPortsmouth圖片來源:Sciencenews蛇怎麼會有腳?是蜥蜴吧你不要騙我了一般辨認蛇跟蜥蜴就是從有沒有腳來判斷,但其實有些較原始的蛇類也有前肢或後肢的殘留構造,也有蜥蜴是沒有四肢的。

所以辨別蛇跟蜥蜴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判斷:1.尾巴長度:蛇的尾巴很短,蜥蜴的尾巴很長。

尾巴的算法是從泄殖腔開始,到身體最末端。

2.腹鱗:蛇的腹部鱗片特化成只有一片,蜥蜴的話會是很多片排列在一起。

左:排灣腹鏈蛇的腹鱗,圖片來源:ng論壇;右:雪山草蜥的腹鱗(汪仁傑)圖片來源:TaiBIF3.眼瞼:蛇的眼瞼是整片的,所以他們不能眨眼,但大部分蜥蜴可以。

4.舌頭有無分叉:想必大家對蛇吐出舌頭的畫面很熟悉吧,蛇的舌頭都有明顯分叉,但是多數蜥蜴沒有喔~5.有無外耳孔:蛇的外耳、中耳退化,沒有外耳孔,蜥蜴有。

DaveMartill/UniversityofPortsmouth圖片來源:naturenews「雖然牠有四隻腳,但有其他的特徵清楚地顯示出牠是蛇。

」——尼可拉斯・朗里奇(NicholasLongrich),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ofBath,UK)考古學家,同時也是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如此說。

朗里奇說,化石的最前端,具有完整的骨頭,呈現一個緊緊纏繞的線圈形狀,看起來就像是個沒有四肢的身軀。

除了迷你的四肢外,牠的頭骨大約是人類一個指甲的大小,脊椎有160個脊椎骨,尾部有112個脊椎骨。

四腳蛇的脊椎超過150節(蜥蜴的脊椎沒有這麼長),牙齒呈現尖的、有一點彎曲。

另外牠具有橫越整個腹部寬度的鱗片(也就是「腹鱗」,蛇類為了在地上爬行特化出來的構造),這是爬蟲類有鱗目中只有蛇才有的特徵。

「這個生物無疑地是蛇。

」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的Bhart-AnjanBhullar雖然沒有參與研究,但在看到化石之後就這麼說:「沒有一個其他的爬蟲類像牠一樣綜合了這些特性。

」「擁抱的蛇」這個物種被命名為Tetrapodophisamplectus,屬名Tetrapodophis在希臘文中是四腳的蛇的意思,而種名amplectus來自拉丁文,意為「擁抱」。

科學家更深入的觀察四腳蛇後發現,牠的四肢具有纖長的指頭,末端還有細小的爪子,因此推測牠的四肢不是用來爬行,也不是演化過程中剩餘的、沒有用的痕跡,比較有可能用來抓住獵物或是在交配時抓住配偶,這也是種名用了「擁抱」這個詞的原因。

「牠是一隻擁抱的蛇。

」朗里奇教授說。

JULIUST.CSTONYI圖片來源:sciencenews這個化石已經出土數十年才開始被關注,起先是由研究團隊中的大衛・馬提爾(DavidMartill),英國普茨茅斯大學(theUniversityofPortsmouth),在德國的Solnhofen博物館中發現。

但朗里奇說,覆蓋在化石上面的石灰岩,還有化石呈現的褐至橘色,都指向巴西東北部的一個特定區域。

不過這個化石是如何從巴西跑到德國的博物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