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看電影:《時空永恆的愛戀》與美國汽車文化 | 永保青春電影

在電影《時空永恆的愛戀》中,有幾個跟美國汽車文化有關的觀看重點... ... 急速失溫和隨後閃電雷擊使她身體不再老化,永保29歲的青春容貌。

跳至內容區2016-09-16arthistorystroll視覺文化與電影發表留言文/ 番薯王在電影《時空永恆的愛戀》(TheAgeofAdaline,2015)中,除了看曾經飾演《花邊教主》的女主角布蕾克‧萊芙莉和香奈兒香水廣告帥氣男星麥可‧俞斯曼一見鍾情,以及跟福伯哈里遜‧福特有過「忘年」之戀,還有幾個跟美國汽車文化有關的觀看重點。

首先,電影開場不久後,女主角艾黛蓮(化名珍妮)於2014年除夕當天在工作的市立圖書館檔案室回顧新聞捲盤(Newsreel),故事間接帶出艾黛蓮出生和成長的背景。

[1]新聞影片從1906年開始回溯,介紹了舊金山市場大街的景象,馬車、街車、汽車都是街景的一部分,隨後亦有同年舊金山大地震的畫面,標記出歷史大事件。

影片接續介紹艾黛蓮個人的人生大事:於1908年元旦凌晨出生於舊金山兒童醫院、1929年和參與舊金山大橋興建工程的夫婿結為連理、1932年女兒出生,以及1937年在突然下雪的夜晚隻身駕車前往父母的海邊小屋途中意外墜入河中,因為急速失溫和隨後閃電雷擊使她身體不再老化,永保29歲的青春容貌。

男女主角一起坐在廢棄汽車電影院的古董敞篷車中小酌談心。

(IMDb)從1906年的新聞影片已可看到二十世紀初汽車逐漸成為人們新興的交通工具,而美國歷史上其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則是跟艾黛蓮同樣在1908年誕生的福特T型車款(FordModelT)。

雖然剛問世時每台要價美金850元,但是拜福特標準化的大量生產模式所賜,1914年時售價卻將近減半僅要490元,甚至到了1924年一輛T型車僅需290元即可購得。

T型車低廉的價格大大促進汽車的普及率,汽車從原本有錢人的奢侈品變成家家戶戶都能負擔的必需品。

因為T型車的懸吊系統足以應付崎嶇顛簸的路面,容易操控,受到許多居住鄉間與郊區的農民和工人青睞。

農業部派員去鄉間稽查時,曾問農民為何家裡買得起汽車卻不買浴缸,農民回答:「難不成要開著浴缸進城嗎?」這說明了汽車對美國民眾生活的必要性。

沃克‧埃文斯〈農舍,西契斯特,紐約〉(1931)福特T型車款卡車式樣©WalkerEvansArchive,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福特規格化的配件不僅讓汽車造價低廉,也方便維修,銷售供不應求。

例如當福特1913年賣出十八萬九千部的銷量同時,仍有十萬輛訂單等待交車。

暢銷長紅二十年,截至1928年停止販售時,美國街上甚至有超過半數的汽車都是福特T型車。

當攝影家沃克‧埃文斯在一九三零年代拍攝美國各地風貌時,汽車無所不在,深深地改變美國人的生活,埃文斯理所當然將汽車風景納入拍攝題材,而且不免俗地捕捉一輛老T型車在鄉間農舍前的身影〈農舍,西契斯特,紐約〉(1931),並收錄在其代表攝影集《美國相片》(1938)。

當1953年艾黛蓮移居郊區,一次偶然被警察攔檢質疑年紀和身分時,場景轉換到二戰之後美國典型的郊區住宅,家家戶戶都有草坪和車道,有的甚至會備有車庫,這是當時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的生活範本。

五零年代郊區化更加興盛,年輕夫婦與眾多返國的退伍軍人因為市區的高房價和空間擁擠選擇居住郊區,當時美國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郊區,而郊區生活則必須依賴汽車與公路,才方便通勤和購物以維持生活。

在郊區生活也需要休閒娛樂,這讓汽車電影院(Drive-inTheater)應運而生。

由於劇情發展的需要,為了修補關係,女主角帶著男主角一起探索舊金山已經廢棄的改良版汽車電影院,即便沒有電影可看,兩個人坐在古董敞篷車上相互依偎喝著紅酒,仰望當初電影院老闆在天花板塗滿夜光的星空,好不浪漫。

這座電影院或許是為了故事需要而設計,但是女主角提到一九三零年代紐澤西州有新興汽車電影院的消息卻是事實。

汽車電影院於1933年由李察‧哈林斯海德二世(RichardHollngshead,Jr.)在紐澤西州開辦登記。

哈林斯海德二世曾說當初是因為母親身材高大,每次去傳統戲院看電影都覺得座椅彆手彆腳,於是他乾脆在自家後院車道搭建簡陋的布幕放映電影。

汽車電影院跟傳統戲院相比,觀眾坐在自己的車內欣賞電影,彷彿置身私密包廂,穿著可以隨性(居家服飾或拖鞋),舉止不必顧及旁人眼光(不穿鞋或翹腳),就像男女主角要依偎(或親熱)也不怕被打擾。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