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足人生】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 | 血液循環不好腳麻

糖尿病:在足踝專科的領域裡,因為血管問題造成腳麻症狀,最常見的就是 ... 麻的感覺:呈散性分佈的麻,愈週邊,血液循環愈不好;腳愈外圍(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養生保健中醫養生【好足人生】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收藏圖片來源/康健雜誌瀏覽數357,2262009/10/01·作者/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朱家宏·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關於本專欄】不喜歡和人競爭,喜歡做別人不要做的事情,於是在生命中,挑一條沒有人要走的道路,深入專研、發展。

一個累的要死,但又不甘寂寞的醫師,朱家宏的網路專欄,分享專攻足踝醫學的生活點滴。

由「血路不通」透看足部的血管及神經障礙每當病人帶著真摯的神情,開口問我說:「醫生,我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這時,我只能微笑以對…,因為在醫學的專業範疇中,並沒有「血路不通」的病症,之所以會讓腳產生麻痺感,約可歸因為兩大問題:血管障礙?或是神經障礙?這看似相同的病徵中,學問卻大不相同,豈可以「血路不通」一語帶過!「血管障礙」產生的血路不通首先,讓我們深入來探討「血管障礙」的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會讓足部血管阻塞致引發腳麻的血管障礙?1.糖尿病:在足踝專科的領域裡,因為血管問題造成腳麻症狀,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患者極容易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就像是在沙漠中缺乏雨水一般,引發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阻塞現象。

大家可以參考「69%糖尿病足病變是因為穿錯鞋!」一文,多瞭解這類的病況。

2.動脈硬化:雖然在臨床上,病人會因為三高問題引發動脈硬化阻塞到腳的機率很小,但「腳中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也有病例是因為創傷引發「急性動脈血管阻塞」,這時就必須在黃金八小時內設法將動脈血管疏通,一旦錯過,將使足部組織壞死,面臨截肢的痛苦。

3.靜脈塞住:最常見的是深部靜脈阻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艙症候群」,腿部因為長時間坐著無法伸曲,容易造成深度靜脈血栓,症狀輕者發生下肢水腫,重者則因為這些血栓塊會順著血流跑到肺部,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甚至中風或死亡。

不過這類症狀的知覺較不一樣,比較屬於“腳脹”的感受,而不是“腳麻”。

廣告「神經障礙」產生的血路不通除了血管障礙引起腳麻的問題外,事實上,神經系統掌管人體的知覺,當然更與此症狀有緊密的相關性,故從神經系統的角度來看,又區分為兩種:1.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及脊髓組成,所以引發腳麻情況的病徵,最常見的包括「椎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症」兩種,一旦確認病人腳麻的起因是由中樞神經障礙引起時,我們都會將其轉介至脊椎神經科,讓專業醫師對症治療。

2.周邊神經系統:這類的神經障礙所呈現出的狀況又大不相同:‧糖尿病足週邊神經病變:這種狀況是比較沒有辦法治癒的,屬於整體性的內科疾病,只有靠自己控制血糖、定期回診檢查。

‧跗管症候群(TarsalTunnelSyndrome):這是屬於足踝專科的領域,但也因此很多人都它認識不深,很容易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或是蹠痛。

我曾在網路上看過美國一位病人的經驗談。

這位病人原本腳盤會痛,不舒服,看骨科醫生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猛打類固醇,無效;另一位骨科醫師則告訴他純粹是疲勞或發炎;這位老兄前後花了10個多月,才真正找到問題「跗管症候群」,手術處理後痊癒,腳不再麻痛。

看到這位老兄的分享,令我相當感慨:試想在醫療先進如美國的社會,都必須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找出真正病因,對症下藥,更不用說在台灣,大家對足踝的認識還處在許多渾沌不明的狀態,相信讓這類病人誤診的比率會更高,一定有許多病人流浪許久,迄今都還不能診斷出正確的問題。

所以我想針對這部分和各位多分享一些觀念。

「跗管症候群」引起的腳麻,真讓人摸不著頭緒!跗管症候群的症狀產生在腿部脛神經(Tibianervous)處,在腳部內側、後側,有一個纖維束、纖維管,因為神經通過的地方比較窄,一旦當這部份的神經被阻礙時,腳底的內側、前側,就會覺得麻痛。

關鍵是:它麻痛的分布位置,只會發生在脛神經四周,部位非常明確,而不會有小腿麻、大腿也麻的情況產生。

因此,只要輕輕敲擊腿部內後側脛神經通過的地方,若病患會感覺一種類似電流竄過去而產生麻、灼熱感,這就是「跗管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廣告整體而言,跗管症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