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發酵原理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葡萄酒的發酵原理@釀酒人之酒經醉言醉語|PChome 個人 ...

PChome|登入釀酒人之酒經醉言醉語心情不好想喝酒,快樂的時候要喝酒,出生要喝滿月酒,結婚要喝喜酒,祭祀要貢酒,煮菜要米酒;海鮮要配啤酒,牛排要搭紅酒....生活真是無處不酒。

不過要記得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部落格別亂寫酒,以免被罰到不敢喝酒。

在這裡記錄釀酒人的品酒記錄與釀酒經驗,希望道上同好,共襄盛舉,舉杯同慶,部落格開台,不醉不歸....記得,醉了要叫計程車,被登到,15萬起跳喔。

4愛的鼓勵0訂閱站台首頁相簿活動2010-04-0911:41:55|人氣14,262|回應3|上一篇|下一篇葡萄酒的發酵原理推薦0收藏0轉貼0訂閱站台       葡萄酒可說是全世界最普遍,品種最多,量最大的水果酒;就如同啤酒一樣,均屬於釀造酒,只不過一種是以葡萄為原料,一種以穀物(多為大麥)為原料。

但是為什麼葡萄酒的酒精度數較高,啤酒卻低得多?(通常情況,偶有例外)其實說穿了就是轉酒率的問題,因為葡萄果實內含的葡萄糖較高(通常為18~22度),這種葡萄糖屬於單糖,可被酵母菌直接作用,而不需任何轉化程序,因此其轉酒率較高;而啤酒的主要原料為大麥,大麥主要的成分為澱粉、脂肪和蛋白質,需要經過發芽以培養其糖化酵素,以水煮加速其糖化及液化作用,將澱粉轉換成酵母可作用的「麥芽糖」,因此轉換之後的濃度大約只有10~15度。

這就是為什麼葡萄酒的酒精度數多為12~14度,而啤酒的度數僅約3.5~6度。

(理論上糖轉換酒的比率約為51%,即2度的糖換一度的酒精)       葡萄酒的發酵原理,其實也是一般水果酒的發酵原理,只是大同小異的問題,其中因為類型或產區的特色,而有些微的差異,在此僅就葡萄酒的製程作說明。

葡萄酒的種類:一、紅葡萄酒:干型、甜型、粉紅酒、薄酒萊新酒...等。

二、白葡萄酒:干型、微甜、甜型。

三、加烈酒:波特酒、雪莉酒、馬德拉酒...等。

四、甜酒:貴腐、冰酒、晚摘甜酒...等。

五、氣泡酒(香檳):紅、粉紅、白等。

---動態酒葡萄酒的製作過程如下:(以紅酒為例)採摘→清洗去梗→破碎淨皮→發酵→轉桶陳放→勾兌→過濾→殺菌→裝瓶出廠→繳稅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每一個環節都有應行注意的小細節,例如:清洗要如何洗?甚麼程度才達到採摘標準?淨皮要淨多久?發酵要多久時間才完成?判斷依據為何?要添加哪些物質?陳放要放多久?如何放?........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將影響品質與表現,而這些都將依賴釀酒師的經驗與功力。

不過只要了解其原理,大致就能判斷其中的竅門了。

首先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要釀出一款酒精度為12%,口感濃郁,酸度適中,單寧細緻,顏色澄澈鮮紅,果香複雜豐富的紅酒,此時再來思考整個製程與條件。

酒精度要12%VOL:則我們的葡萄原料採摘時糖度就必須在22度以上(可以高,不可低),如果不足,就達不到目標,可能必須補其他原料輔助。

口感要濃郁:則果實成熟度需較高,陽光照射天數充足,發酵溫度要低,淨皮時間較長,如此才能保留較多香氣物質與較高的單寧。

酸度適中:葡萄酸度的口感主要來自果實中的酒石酸與蘋果酸,需依據產區環境條件及品種決定,採摘時也可以科學方法測定,藉以決定其品質。

通常過熟,酸度就低,反之則高,若刺激性的蘋果酸過高,則必須以乳酸發酵加以柔化。

單寧細緻:淨皮時就要減少子實並避免果梗,因葡萄子和果梗的單寧較粗曠,苦味較重,而果皮的單寧相對較柔順細緻。

色澤:完全來自果皮,取決於日照及品種,人為控制的部分就是淨皮時間長短,鮮紅則時間需適中,不可過長以免濃重;太短則色澤不足。

果香複雜:如果不是很好的品種,很優的產品,則必須靠勾兌達成,通常會以一種品種為主軸,輔以其他次要品種,如此可增加口感的豐富性與香氣的複雜與層次。

        酒的發酵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利用酵母的生物機轉,把醣類轉換成乙醇的過程,乙醇就是我們要的酒了,因此只要任何可以轉換成酵母作用的原料都可以製酒,例如含澱粉作物、含糖類水果,甚至籤維等,經過一定程序的轉換都可以製成酒。

水果類中,葡萄是最優也最普遍的製酒原料,因為葡萄本身所含的葡萄醣即屬於單醣,可直接為酵母所作用,轉酒率高,操作方便,且果粒本身即包覆一層野生酵母,只要在適切的環境下,即可釀成酒,可說是天生製酒的原料。

         前面述過葡萄酒的釀製流程,後面概述酒品的發酵機轉:(仍以葡萄為例)葡萄(葡萄醣)+酵母(酶)→乙醇+CO2+熱能所以葡萄糖透過酵母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