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治療,痠痛新剋星? | 肌肉放鬆診所

像是因肌肉、筋膜僵硬引起的慢性下背痛、肩頸疼痛,或淋巴、血液循環不良 ... 因此民眾得先至醫院或診所就診、請醫師開立需要接受物理治療的證明。

... 運用外力對抗患者特定的肌肉,刺激肌肉感覺受器,使緊繃的肌肉放鬆。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迷思破解徒手治療,痠痛新剋星?收藏圖片來源/馬景平瀏覽數182,8792016/03/01·作者/李佳欣·出處/康健雜誌第208期放大字體筋膜鬆動術、關節矯正術,坊間不少物理治療所提供自費徒手治療,到底都在做什麼?王先生3個月前,因打球拉傷右肩,休息幾天後發現疼痛似乎沒有好轉。

但幾次治療後,手臂的活動還是不大順暢,只要聳肩或抬高手臂,仍會感到疼痛。

在朋友推薦下,王先生陸續看了幾家復健科、中醫與國術館,但不見改善,醫師的說法也不盡相同。

有網友建議他試試自費的「徒手治療」,但做一次就要將近1000元,讓他有些遲疑。

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主任曹昭懿說,徒手治療其實是物理治療中常見的手法,健保也有給付,民眾之所以對徒手治療較陌生,主要是因施作時間長、健保目前的支付價格卻很低,在成本考量下,醫院、診所多半較少使用。

「只要治療師以雙手引導操作,幫助矯正並改善病患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都算一種徒手治療,」曹昭懿說。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進一步解釋,徒手治療手法很多,名稱也不大一樣,但目的都是用來改善關節錯位或肌肉、筋膜、肌腱等軟組織沾黏、僵硬等衍生的問題。

適合用來改善軟組織沾黏或脊椎錯位最常見運用徒手治療的是因提重物、外傷導致的五十肩。

簡文仁說,五十肩患者關節攣縮、沾黏,關節活動力受限,儀器治療只能加強血液循環,無法將糾結的組織散開。

因此,治療師通常會指導患者做些抬手運動,打開關節活動的角度。

但要是患者沾黏情況嚴重或怕痛,就得靠治療師被動地運動,並以手部技法將沾黏的組織逐漸按鬆、推開來。

廣告此外,像是外傷、燒燙傷,或剛接受關節韌帶重建手術、肌腱修補的患者,畢士大物理治療所院長謝欣洲說,因新生的疤痕組織容易沾黏周圍的健康組織,復健時也會以特定的放鬆手法或輔以撥筋板等工具將可能沾黏的組織撥開,使組織平整、不易因缺氧引發後續的疼痛。

另一種常會使用徒手治療的情況,則是因撞擊、姿勢不良導致的關節錯位。

謝欣洲說,關節的錯位是造成神經痠麻、下背痛、頭痛等常見因素,但範圍小,不易靠儀器來牽拉,治療師會利用類似整脊、推拿的手法,以快速、小幅度甩或扳動的力量,將偏斜、異位的關節移回正位。

有時,徒手治療則可用來提升治療效率。

像是因肌肉、筋膜僵硬引起的慢性下背痛、肩頸疼痛,或淋巴、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腫脹,除了熱敷、電療等儀器,治療師也會以按壓、推揉的手法來放鬆、延展緊繃的組織,促進血液循環。

「不過這跟坊間的按摩不一樣,」康富物理治療所院長蔡忠憲解釋,一般的紓緩按摩主要是針對肌肉做大面積按壓、放鬆,但徒手治療的手法處理的部位還包括肌腱、韌帶等軟組織。

「原理、力道到施作方向都差很多,」蔡忠憲舉例,若用較重的按摩手法按摩淋巴,可能壓扁淋巴管,使淋巴液更不易回流。

廣告目前也有些手法運用筋膜的原理,針對激痛點或可能引發疼痛的關鍵位置,加以刺激或放鬆,嘗試改善一些長期難解的疼痛(見上表:常見的徒手治療手法)。

發炎期、骨質疏鬆、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合施作但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做徒手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建廷說,徒手治療主要是針對身體結構問題引起的功能障礙,因此,不可逆的組織病變如長短腳、肌肉萎縮,或神經、血管、內臟的疾病,以及感染或風濕免疫疾病等,都無法靠徒手治療來改善。

此外,徒手治療力道可能因治療師施作程度而不同,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的人較不適合接受徒手治療,以免治療過程因治療師施力拿捏不當而導致出血。

至於關節穩定度差,如脊椎滑脫、骨折、骨質疏鬆的患者,則要特別避免使用以「高速且過於強力甩動關節」的矯正手法。

「急性發炎時,也不適合針對患部做徒手治療,」謝欣洲說,治療所中常遇到不少心急的患者傷勢還沒恢復就急著做復健,反而延緩組織修復。

不過蔡忠憲補充,有時候為避免在恢復期間過度刺激受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