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論語·爲政篇》:子女孝順父母時,最難的就是和顏悅色 | 孝順和顏悅色

淺談《論語·爲政篇》:子女孝順父母時,最難的就是和顏悅色. 2020-11-26 騰訊網.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

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爲孝乎?」.人人焦點影視健康歷史數碼遊戲美食時尚旅遊運動星座情感動漫科學寵物家居文化教育故事淺談《論語·爲政篇》:子女孝順父母時,最難的就是和顏悅色2020-11-26騰訊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

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爲孝乎?」——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最難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

如果只是在遇到了事情的時候,子女才替父母去做;有了好的酒食的時候,才想到給父母吃,難道這樣就可以算得上是孝順了嗎?」此篇是《爲政篇》關於孔子「論孝」的第四篇。

本章之中,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子夏,原名卜商,春秋時晉國人,孔子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

子夏小的時候,家裏很貧困,但他卻依舊堅定學習的信心,刻苦用功,最終官拜魯國太宰。

色難:「色」,指臉色、神色;「難」,是不容易的意思。

兩字聯繫在一起,即指的控制臉色不容易。

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是針對子女應該對父母盡到的孝道而解釋的,所以在理解「色難」的時候,就不能單獨從表面意思去理解,而是應該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

在此處就可以理解爲:「子女要做到孝順父母,就必須隨時保持心情上的愉悅、神態上的恭敬,而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事」,是指遇到事情;「服」,即負擔、操執之義;「勞」,指操勞,也可以理解爲麻煩的意思。

有酒食,先生饌:「酒食」,即吃的、喝的東西,此處代指好的、精緻的食物;「先生」,指年長之人,也就是父母;「饌」,即吃和喝。

以上兩句話聯繫在一起,可以看出孔子是對其當時所處社會中許多自覺孝順父母的人的行爲的列舉。

顯然,能被孔子這樣鄭重其事地講出來,這樣的事情在當時也是屬於主流的觀念,是被大衆普遍接受和認同的做法。

曾是以爲孝乎:「曾」,在此處是一個語氣助詞,並沒有實際上的含義;「是以爲孝」,即「以爲是孝」的倒裝。

孔子這一句話,是對前面所列舉的兩樣事情的反問,爲的是引起子夏的思考。

孔子這樣教授弟子的方法,就是現今很流行的「啟發式」教學。

《爲政篇》連着的第五、六、七、八章,都是孔子在談論有關「孝」的問題。

從表面來看,子女對父母的孝,與君王治理國家並沒有太大的聯繫,給人一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

然而《論語·學而》篇有言:「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人們在家庭關係中感受到的孝愛之情,也會成爲對他人禮敬的起點,進而成爲社會責任感與處世精神的基礎。

所以在「家國天下」的封建社會,子女對父母的行爲是孝,同樣臣民對君王的尊敬,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孝?相關焦點《論語·爲政篇第二》2.8: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24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

子曰:「色難①。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②,先生饌③;曾是以爲孝乎?」【注釋】①色難:色,指臉色。

難,不容易的意思。

②食:食物。

③饌(zhuàn):意爲飲食、吃喝。

《論語·爲政篇第二》2.8: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4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原文】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①。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②,先生饌③;曾是以爲孝乎?」【注釋】①色難:色,指臉色。

難,不容易的意思。

②食:食物。

《論語》影響我們的生活之——談孝順孝順既是一種禮的規範的需要,更是我們真誠情感的表達。

孔子在《論語·陽貨21》篇中和宰我有一段精彩的辯駁: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