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腿蹲(Split Squat) | 分腿蹲

暖身(深蹲、側蹲與分腿蹲) 2.當作肌力訓練的退階動作(深蹲、側蹲與分腿蹲) 3.棒式、側棒式。

其中側棒式因為多了 ... 以下為含有[分腿蹲(SplitSquat)]標籤的文章槓鈴背負荷分腿蹲等長收縮訓練發表時間:  2021年01月05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檢視:密碼:半蹲體罰或靠牆蹲,改成分腿蹲等長:p發表時間:  2020年04月29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如果第一次訓練就練這個動作,大部分的學員都做不到位,因為要熟悉斜向推,又要熟悉分腿等長,這些是民眾很少在練的動作,民眾做的會很囧,這也是為什麼它不是「基線(Baseline)」動作,而是進階動作了。

有系統的訓練,要做好這的動作不是難事,學員肯投入訓練,剩下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如果學校或家長還是用半蹲體罰學生或小孩,可以選擇比較有功能的分腿等長  近期課程:http://www.unclesam.cc/blog/lectures/ 核心訓練-斜向推的進階動作(直線單跪姿、分腿、登階)https://www.unclesam.cc/blog/chop-and-lift-2/[動作教學影片]分腿蹲教學及常見問題(手扶梯、夾膝、膝蓋不適、腳踝不適)發表時間:  2019年05月08日  |  文章分類:  付費討論區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檢視:密碼:彈力帶之放射定律,適用腰椎過度伸展及翼狀肌發表時間:  2019年01月15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近期在國外看到有的教練使用長版環狀彈力帶來協助動作教學,像是TommasoMazzia、MovementAsMedicine等,這算是放射定律的應用,而有一位內訓的魏教練,分享了她用在客戶身上的心得:目前覺得「腰椎過度伸展」「翼狀肌(翼狀肩胛)」的人很適用。

我會將這個方法應用在前面的1.暖身(深蹲、側蹲與分腿蹲)2.當作肌力訓練的退階動作(深蹲、側蹲與分腿蹲)3.棒式、側棒式。

其中側棒式因為多了一個彈力帶,有些學生會覺得動作變難,同時我已經目視也覺得對方做的很吃力或不好看,這時候我會退階再加上彈力帶,例如腳伸直側棒式加彈力帶太難,我會先問他難的地方在哪,如果回答手撐著覺得累的,我都會退階成「手抬高側棒式加彈力帶」;如果不是手覺得累的,我會退階成「膝屈側棒式加彈力帶」。

側棒式另一個狀況是,有些學生側棒式覺得肩膀會痛或有壓力,我初步的猜想是軀幹無力身體的壓力壓在肩膀上,加了彈力帶後,肩膀的壓力就不見了。

Cue1.手向前延伸2.手腕維持中立(有些學生使用這個方法仍然會不想用力,只要他手腕維持中立,不出也難~~以上是我目前用在學生身上的心得。

繼續閱讀→分腿蹲怎麼教:步距、指導語、脛骨垂直、膝蓋疼痛、等長訓練發表時間:  2018年05月24日  |  文章分類:  常見問題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

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檢視:密碼:標準:酒杯蹲自身體重的50%發表時間:  2018年01月05日  |  文章分類:  訓練概念   在「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書上有提到關於酒杯式的後腳抬高蹲:這項鍛鍊剛開始可以採取徒手鍛鍊,依照前文所述的每週反覆次數要從每隻腳8次進階增加到10次與12次,不過它要搭配壺鈴或啞鈴才是用來當肌力訓練的最佳做法。

一開始的負重要以拿高腳杯的姿勢抓一個啞鈴。

只要運動員可以將啞鈴移到正確位置(兩個身體接觸點),就持續拿高腳杯式的負重。

在切換負重形式之前,我們訓練中心的男運動員已經可以拿45公斤以上的負重,而女運動員例行使用的負重也有23公斤至27公斤。

一旦運動員無法再承受拿高腳杯式的負重時,從有握把與平衡的觀點來看,壺鈴能發揮的作用極好。

在每組訓練中,每隻腳的反覆次數要低達5次(例如:每隻腳反覆次數5次,要做3組)。

運動員很快就能掌握到自己能夠使用的最重啞鈴或壺鈴重量為何。

有必要的話,可以穿加重背心增加額外的負重。

後腳抬高蹲的負重必須比前述的分腿蹲減輕13公斤至18公斤。

這表示進階的鍛鍊難度會造成負重減輕。

在麥克波羅伊訓練中心的MovementAsMedicine部門的IG也有寫到:繼續閱讀→外部提示語:分腿蹲、單腳RDL、臥推、迷你彈力帶走路發表時間:  2017年12月14日  |  文章分類:  現貨商品  山姆一直對「提示語」感興趣,一般來說,外部提示語(外部專注用語)對於動作表現會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