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是癌症禍首?愛吃酒精、玉米糖漿、反式脂肪、碳水 ... | 身體發炎 癌症

要抗發炎是要吃素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常飲食應該避免哪些食品,才能減少身體慢性發炎反應。

避免糖、高果 ...慢性發炎是癌症禍首?愛吃酒精、玉米糖漿、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5食物易養出癌細胞撰文:照護線上日期:2019年11月22日圖檔來源:達志AAA編按:慢性發炎很可怕;你所聽過的一些重要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臟疾病、關節炎、憂鬱症、乾癬、阿茲海默症等,都與慢性發炎有關。

慢性發炎怎麼造成的,又該怎麼避免慢性發炎?發炎反應是身體自保的一種方式,當我們面臨疾病侵襲、細菌病毒攻擊,身體會出現發炎反應來對抗外界,所以發炎是身體癒合的自然階段。

例如接受手術之後,肚皮和腹腔內都有切口,身體需要啟動自我修復,以發炎反應讓組織癒合。

 不過,若身體出現長期慢性的發炎,就會變成疾病了。

影響許多長者生活品質的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是關節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

這時大家一定會想知道:「吃的東西有沒有影響?要抗發炎是要吃素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日常飲食應該避免哪些食品,才能減少身體慢性發炎反應。

 避免糖、高果玉米糖漿 糖可說是現代最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從各種糖果、餅乾、蛋糕、麵包等甜食,或煙燻滷味、醬燒等鹹食,裡面都加了不少糖。

炎炎夏日大家更是人手一杯大杯糖飲。

然而,愈來愈多的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結果,讓我們看到糖帶來的壞處。

 攝取很多果糖時,無論是人抑或老鼠的實驗裡,都會看到發炎指數升高。

當餵食小白鼠高糖飲食,小白鼠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反應,長出乳癌並轉移到肺部。

 目前認為,吃一堆糖與肥胖、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脂肪肝、癌症、慢性腎病變都有關係,可說是健康大敵,而且這種壞處並無法用「另一種好東西」來反制。

 什麼意思呢?有個實驗讓小白鼠吃「容易發炎」的高糖飲食和「抗發炎」的魚油,而結果發現,這時魚油無法帶來抗發炎的好處!所以別想說平常愛吃甜食沒關係,後來多吃個保健食品就好了…其實,平時吃高糖飲食,還會讓抗發炎的魚油失效呢。

 所以請記得,平時如果你想吃個甜甜,吃水果就好了,只要不沾糖粉,僅攝取真實存在水果裡的天然糖份並不會大幅影響健康,但盡量請不要吃額外添加的糖,否則這一點都不療癒,反而很傷身。

更多減糖方式,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

 避免人工反式脂肪 烤麵包、吐司時,大家很可能會加上被稱為「瑪琪琳」的「人造奶油」,讓烤完的吐司香味四溢,這可說是麵包店最經典的味道。

而這個人造奶油其實是種氫化脂肪的「人造反式脂肪」。

業者於不飽和脂肪裡加進液態的氫,用來增加脂肪的穩定性,讓食物保存久一點。

 過去曾有人以為,人造奶油屬於植物奶油,應該比動物性奶油還要健康。

但現在我們知道,人造反式脂肪其實會帶來更大的健康危害,容易引發全身的發炎反應。

 例如,人造反式脂肪會引起發炎反應和增加疾病,發炎指數升高。

人造反式脂肪還會減少血液中的好膽固醇,並影響動脈上皮細胞的功能,更容易讓人產生心血管疾病。

 薯條等油炸速食、微波爆米花、袋裝的餅乾、蛋糕等都可能含有比較高量的人造反式脂肪,或你注意到加工食物標示著「不完全氫化植物油」,就有人造反式脂肪。

 目前台灣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完全氫化油,每次買東西之前記得最好看一下標示,注意人造反式脂肪的含量比例。

 避免加工肉品 加工肉品指的是香腸、培根、火腿、煙燻滷味、牛肉乾、豬肉乾等。

這些美味的食物與新鮮肉品的不同是,在調理過程中會經歷持續的高溫,會讓糖與蛋白質聚合,變成無法還原的物質,蛋白質失去正常功能,也難以被代謝,含有更多的「糖化終產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

 目前與加工肉品最相關的疾病就是許多名人因之死亡的「大腸癌」,ㄧ般認為與加工肉品會刺激大腸細胞,引起發炎有關。

根據法國的研究,飲食中加工食品的比例每增加10%,死亡風險增加14%;也就是說,吃太多加工食品,與早死相關。

因此,無論加工肉品多美味,還是要注意一下自己吃的份量,盡量也別常常吃啊! 避免精緻碳水化合物 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不好。

如果是吃高纖維、未經處理的碳水化合物,對身體是必須的,不僅帶來能量,也帶來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

然而如果我們攝取的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可就沒怎麼好了。

 白麵條、白米飯、玉米榖片這類的精緻碳水化合物比較容易升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