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如同身體慢性發炎?醫指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 ... | 身體發炎 癌症

台大醫院林曉凌醫師表示,身體的慢性疾病往往和慢性發炎有關,常見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今新聞醫療新知即時新聞專題報導今專題癌症專題心血管專題耳鼻喉專題腸胃道專題肝膽胰專題泌尿道專題慢性病專題小細胞肺癌專題今養生飲食養生運動養生姿勢養生中醫養生今好瘦瘦身飲食瘦身運動今生活防癌生活健康生活今好看影音報導名家專欄醫療新知-洪素卿婦產醫學-曾郁文醫師精神醫學-楊聰財醫師皮膚醫學-唐豪悅醫師重症醫學-黃軒醫師兒科醫學-徐嘉賢醫師營養醫學-簡鈺樺營養師毒物科學-招名威教授家庭醫學-盧泰潤醫師藥物醫學-甘誼文藥師營養醫學-陳子恩營養師皮膚醫學-黃昭瑜醫師營養醫學-嫚嫚營養師營養醫學-黃君聖Sunny營養師心臟醫學-黃建偉醫師搜尋最多人關注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 疫苗HPV膽固醇首頁今生活健康生活癌症如同身體慢性發炎?醫指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2020-06-03不良生活身體長期發炎,小心身體成「易癌體質」台大醫院林曉凌醫師表示,身體的慢性疾病往往和慢性發炎有關,常見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一般細胞都會有個生命週期,當生命週期過了就會老化、死去,並代謝出體外。

但當人長期處於各種不正常的因素,如不正常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接觸環境荷爾蒙等,讓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自由基的傷害就有可能讓一般細胞出現變化且不斷地複製,再加上這些風險也都會使得身體免疫力不在正常的運作之中,容易出現無法當下及時發現並排除變異的細胞,在細胞變異和免疫系統出問題的雙重問題下,久而久之自然就演變成了癌症,這也是為什麼常見「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的說法。

3關鍵避免身體變成「易癌體質」培養良好睡眠,有利修復身體林曉凌醫師表示,良好的睡眠不只是讓身體休息,也是為了讓身體進入修復的狀態,比如肝的解毒功能、腦部的資訊重整、讓免疫系統養精蓄銳等。

有研究顯示,讓一群健康的人睡眠時間減少,只要經過短短一週的時間,身體發炎指數就會快速的大幅升高,如此可見睡眠對於發炎情況、免疫力強弱等,都是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現代因3C產品發達,不少人常常滑手機滑到大半夜,或睡覺前還要再滑個手機才肯入睡,這也在無形當中自己剝奪了身體修復的時間,讓身體不自覺中進入了容易出現慢性發炎的生活型態之中。

維持運動習慣,有助淋巴循環林曉凌醫師也表示,相信大多數民眾也都知道或聽過,運動對於身體健康有所幫助,其不只是因為促進血液循環、身體代謝等,也有利於帶動淋巴的運作。

有別於血液循環系統以心臟作幫浦進行運作,淋巴系統是以肌肉的收縮帶動運作,因此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淋巴系統也是相當有利的。

優化飲食方式,身體自然健康在飲食方面,林曉凌醫師也建議,除了應均衡攝取六大類營養(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奶類或乳製品、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也建議注意蔬果、澱粉、蛋白質的攝取方式。

蔬果可多以「多色」為主,在一餐當中盡量多攝取各種不同顏色的營養。

至於澱粉,現代人多以吃飽為主,對健康較為不利精緻澱粉也隨手可得,因此往往忽略,不妨可以考慮改變成以全穀澱粉為主作攝取,對於健康會更加有利。

而蛋白質也是和免疫力息息相關,說到免疫力,許多民眾或多或少都有聽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因此若飲食型態中長期缺乏優質蛋白的情況,免疫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應多加留意。

若是以肉類攝取蛋白質,也要注意紅肉和白肉之間的區別,雖各有各的營養,但建議吃肉多以白肉為主較佳,因為紅肉的肉和脂肪常見是密不可分的,且油脂多為對健康不利的飽和脂肪,因此建議多以白肉為主較佳。

  防癌必看!專題推薦延伸閱讀腸癌居首、肺癌激增 十大癌症最新統計,專家:4篩檢做好做滿慢性發炎是致癌元兇?醫師3招助排毒:睡好覺、吃彩虹蔬果、多運動通淋巴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 前10名排行第一名是芭樂!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點擊#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免疫力#癌症#睡眠#運動#飲食今健康New新聞咖啡因惹禍?每天喝4瓶能量飲料 他21歲心臟腎臟雙雙衰竭每天來一瓶能量飲料提神,是許多上班族的日常生活。

不過,過量的提神飲料可能對健康有害。

據《英國醫學期刊》(BMJ)臨床案例報告刊載,過量攝取能量飲料可能增加心臟問題,一名年僅21歲的男子因長期飲用能量飲料而發生心臟衰竭。

也是無症狀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率可破5成 醫籲:認識4大症狀「無症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