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山月刊115期-本期主題:以病苦為師 | 身心學三大學派

從身心學(Somatics)觀點看待身體的不適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身心學博士. ... 於是,各派身心調整及身體療法技巧的發展者,逐漸有了共識,而形成新興的研究領域。

中台山月刊115期 本期主題:以病苦為師 從身心學(Somatics)觀點看待身體的不適文╱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身心學博士.  Body-MindCenteringR合格動作調整師.  PolestarPilates國際合格之指導員.  GYROTONICR&GYROKINESISR國際合格之指導員.中台武術館武術教練 劉美珠  「病痛」不是壞事,而是身體發出的訊息,  它提醒我們需要休息與調整,  它提醒我們身體需要好好地被照顧,  並滿足其基本的需求,  它也提醒著我們要注意「身體」每個當下的運作狀態。

  「病痛」是人體天然的警報系統,  沒有疼痛的能力,身體無法保護自己,  也無法得到適時的調整;  藉由疼痛的感覺,  感受身體的存在,也感受身體的運作方式,  進而傾聽身體的內在節奏,  重新尋找一個和它工作的方式。

  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身體」,  謙卑地面對「病痛」,  並以微笑來接受「病痛」帶給「身體」的衝擊,  自然而然,你會知道該如何來面對身體,  進而面對自己。

  「身體」是什麼?「病痛」又為何?帶著病痛或殘破的身體,是上天給我們的處罰?還是一個人存活下來的另一種磨鍊和挑戰?你是個倒楣、可憐的不幸者?還是擁有了一個認識自己、和自己更親密互動的最佳機會?一念之間,存乎個人。

與其怨天尤人,忿恨不滿,還不如重新體認自我對待「身體」的態度,以及學習如何面對「病痛」帶來的不適。

能夠坦然地面對自我的身體病痛,放下抱怨與自艾自憐,才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傾聽身體,了解疼痛的原因,進而尋找一個和它相處的新模式;如此,也就能逐漸清楚地了解自己,更欣然地面對自己,走這一生。

價值觀扭曲──物化的身心  在資本主義的充斥下,人們不斷地要求身體物質上的享受、感官上及欲望上的滿足,甚至身體上的強烈刺激,往往使得身體最深層的內在感覺被干擾、被困惑,體內細微的需求被忽視,而最原始的動作本能也被遺忘。

在文明科技的發展下,電燈的發明使得二十四小時都可以是白天,許多人不自覺地進入了日夜顛倒的生活型態,身體的內在節奏與生理時鐘完全被攪亂,身體基本的修復能力被破壞而不自覺;尤其,電腦科技的高度發展,人們長時間依賴電腦的工作模式,造成身體僵硬在固定姿勢上所帶來的疲勞與不適。

  在這種身體活動逐漸減少,而基本體能與生物功能急速退化的情況下,不僅壓抑了身體原有的內在律動,更阻斷了身體對內與對外的覺察能力;逐漸地,「身體」成了人們機械性操作的工具,不斷盲目無知地濫用它。

「身體」只是人們追求名利的手段,由於世俗美感的潮流,身體也被無情地摧殘與破壞,充斥於改造身體的相關工業中,包括整容手術、化妝品、塑身減肥、流行服飾、色情交易和健身,持續地切斷了人們和身體之間的親密聯繫;在商人的操弄手段下,身體已成為賺錢的重要工具,人們已被嚴重物化而不自覺。

  而學校的教育,仍著重於智育的增強及考試能力的提升,雖然老師們已盡可能地提供了更多元的學習內容和策略,但還是以知識的灌輸為主,指導孩子們認識外在世界的各種文化、規範、現象與知識,卻沒有機會讓他們學習認識內在世界的自己及引導他們了解自我的需求是什麼。

  雖然,學校安排了「健康與體育」課程(這是學校教育中唯一直接有關身體教育的課程),但我們的身體教育卻是失敗的。

體育課中,似乎只在乎身體的基本體能或運動能力好不好,運動技術的學習與表現棒不棒,運動技能測驗的成績有沒有達到標準,而始終沒有提供一個適當的課程內容教導孩子們認識自己的身體,體會自己身體的感覺,學習如何和自己的身體相處,以及如何藉由身體表達自己。

  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落實「身體」本身的教育,卻只有外在運動技術的教學。

如此,對無法達到基本體能標準的要求、運動技能表現或考試不佳的孩子們而言,對自己的身體能力是沒有信心的、是挫折的、是失敗的……。

於是,「我的運動能力不好」,逐漸變成「我不會運動」、「我不會動」……,愈來愈不喜歡動,就是體力愈來愈差,當然,也就愈來愈不想動。

結果,身體運動的經驗是辛苦的、是訓練的、是失敗的,是被處罰的……。

這種負面的身體經驗,深深地影響了他們一輩子對身體活動的習慣及好惡,也形成他們對待身體的負面態度。

以身體為師──身心學的興起  由於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