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也需要練習》:利用「正念」引導思路,穩定大腦睡眠與 ... | 正念睡眠

我們可以利用「正念」來引導思路,調和與開發大腦潛能,進而穩定睡眠、情緒以及身體內在的小宇宙。

依照本書所描述的步驟,就能活化大腦, ...2019/10/29,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劉貞柏(阿柏醫師)許多失眠的朋友曾詢問:有沒有治療失眠的好方法?有,當然!最有效率、最方便、最便宜的方式,就是:接受藥物治療。

雖然說,治療失眠不只是吃安眠藥,但藉由長久以來先進的醫藥發展,藥物的發明就是對抗失眠效果最直接、最方便的選項。

然而,除了藥物治療外,有沒有非藥物的治療呢?如果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夠滿意,有沒有別的方式呢?有沒有能減少藥物,治癒失眠的法寶呢?有!我們可以利用「正念」來引導思路,調和與開發大腦潛能,進而穩定睡眠、情緒以及身體內在的小宇宙。

睡眠與大腦息息相關,失眠會造成大腦循環不順。

依照本書所描述的步驟,就能活化大腦,深層放鬆,改善睡眠。

這要從何開始?怎麼做呢?有沒有實際的步驟,而不是抽象難懂的醫學名詞?於是,我開始編排資料,利用「日常方便、可操作的步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讀者,透過「正念」學習,一層次、一層次地引導大家。

心靈世界的5種樣貌本書區分為12篇。

每篇包含五大部分,依序是:心理、運動、活動、飲食與藝術創作等向度,分別代表心靈(即大腦感知)的不同向度,分述如下:心理向度──意識層面著重在思考邏輯的重整。

內心世界的小劇場,重新整理後,由內而外,可以改變並昇華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內心思考時,是使用「語言」做為描述的工具。

例如:美國人的內心是講美國話,台灣人的內心講國語。

是屬於「語言範疇」的內在世界。

而這個內在世界的對話,對象有兩個:自己跟自己對話。

對話交談的兩個主體,都是「自己」。

在其他的向度中,對話的主體不同,接下來會慢慢說明。

運動向度──非意識藉由肢體伸展,練習身體跟內在的對話。

身體是個小宇宙,富含驚奇與無限可能。

然而這個小宇宙是沉默的,不會說話,因此需要花心思與它對話。

透過運動,掌握彼此對話的慣用語,體內的小宇宙能回饋大腦更多豐富的禮讚。

當我們運動時,強調的是內在世界的「感知」,包括:身體的冷熱痛癢,這是最基礎的感覺。

進一層包括呼吸時的吐納,以及伴隨的氣脈流動。

或著伸展雙臂時,感受手臂的重量。

或者向前踢腿時,感受大腿肌肉的收縮,支撐點的平衡等。

更進一層的感知,是對身體這個「肉身body」的客觀評測:我有信心跳多高?跑多遠?使用了多少腹部的力量從沙發上站起?準備多少大腦的能量來迎接明天的挑戰?這種抽象的內在對話,依靠的不是語言,而是「經由練習愈來愈清晰的身體感覺」。

跟口述表達的語言不同,當利用運動向度進行內在思考,無論美國人或台灣人,使用的可能都是同一種「身體語言」,一種非結構語言的對話方式。

這個內在世界的對話,對象依舊有兩個:是自己跟自己對話。

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自己(心理向度的自己)會說話,另一個自己(身體/肉身/body所代表的自己)不會說話。

這兩個自己的彼此溝通,不是用文字的結構性語言,是一種既模糊又清晰的身體語言。

再講下去,可能愈來愈抽象。

沒關係,直接照著本書的步驟,透過運動向度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心靈世界吧!活動向度──心中的世界從外在環境的變化與牽動,觀察外在環境投影的內心世界的倒影。

藉由觀察這個倒影,就能認識更多環境與自我的關連性。

觀察愈細緻,愈感到天地有情。

是由外而內的功夫。

跟環境的知覺互動愈多,大腦的感受更深刻,彼此進入良性的和諧感應,促進天人合一的知覺發展。

這時對話的兩個主體,分別是「外在環境」與「自己」,同時進行語言跟非語言的對話。

例如當你從屋內準備走出戶外,雖然還沒走出屋外,但你此時看到的青翠綠樹跟和煦陽光,讓你已經感受到內在的安慰與快樂。

當你實際走入蒼蒼綠林中,身體感受林間的微風,從樹葉間灑落下的陽光,會有更多層次的豐富對話,在「外在環境」與「自己」當中不斷產生共鳴。

這就是藉由活動向度觸發心靈感知的意義。

飲食向度──由外而內的吸收從食器,碗、筷


常見瑜珈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